•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

        時間:2024-09-17 00:25:33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技能教育實踐課程人才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辦出高職特色的突破口,改革高職教育專業的體系已成為高職教育專業發展的大事。高職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可從加大技能教育課程的比例、注重教育實踐課程的教育效果、改革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及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培養等方面入手,準確定位高職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必須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力度。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今后十年將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地方性高職院校的師范系,如何適應未來形勢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人才,這是我們必須正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高職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認識

          師范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教育事業。從事師范教育的教師相對來說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等師范教育是以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為主的專業教育。師范的師資在我國建國后則主要依靠中等師范學校教育專業培養。教育部明確規定了培養學校師資的學校為師范學校,并可獨立設置,培養大量的教師以適應師范發展的需要。為了辦好師范學校,培養合格的、高質量的師范學校的教師,教育部還同時頒發了《關于高等師范學校的規定》,其中指出,高師教育系得分設學前教育組,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師。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前教育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城市中廣泛的學前教育機構對學前教育的教師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們掌握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富于創新能力,并能對教育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發展后勁的教師。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的理念也已滲透進學前教育機構,某種意義上說教育中對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這也要求師范教育專業必須不斷改革,以適應這種變化。

          二、加大技能教育課程的比例

          目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面向師范教育發展的瓶頸。究其原因,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招生制度、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不足、學生技能訓練不力有很大關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導致高師生藝術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招生主要依據高考文化課成績,而忽略了其、美術等藝術基本素養的考察,即缺少面試這一重要環節。不懂音樂,不會畫畫,不會跳舞,語言表達不佳的學生大有人在。這對以后專業技能的培養帶來較大的難度。其次,技藝類課程比例失調,導致高師生技藝訓練后天營養不良。與中師相比,中師技藝類課程的開設一直貫穿中師教育的三年全程,課程開設在整個課程中也有較大的比例。而在高師,音樂、美術等課程的只開設兩年四學期,其后的三、四年級在學生見習、實習時,一些在低年級學會的藝術技巧由于長時間不練不用,到了在師范實習時變得很生疏。藝術教育能力差也是導致許多師范拒絕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三、注重教育實踐課程的教育效果,改革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

          教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職業,需要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在具體的師范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發展、完善。高師開設教育實踐課程,通過師范教育教學實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既是培養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途徑。高師教育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兩部分。因為人力、物力、財力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的開設在整個教學計劃中一直處于較輕的地位。在實習過程中,教師往往也是將師范實習看作是鍛煉高師生在師范備課、上課的技能,而不重視高師生參與師范全面教育活動的鍛煉。見習、實習形式單一,內容簡單,從而使高師師范教育實踐流于形式,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改革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高師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積極性與創造性都受到某種壓抑。改革后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必須實現從“教”向“學”轉變,實現“知識授受”向“問題解決”轉變。高師教師自身要密切關注師范教育發展的新動向,及時根據師范教育發展的實際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貼近師范教育活動的實際。

          通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建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也才能穩步向前發展,并適應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四、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培養

          (一)教師教育專業化存在的問題

          教師專業化發展客觀上要求教師教育的專業化。但當前教師教育在專業化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育學、心理學公共課重視不夠。長期以來,教育學、心理學一直是師范院校必須開設的課程,這成為了師范院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重要標志。

          2.缺少對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我們以前的中等師范教育在培養小學教師方面是成功的,原因在于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學生在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以及口語表達、演講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技能基礎。然而,在各地取消了中等師范學校以后,這種良好的培養教師的傳統也隨之消失殆盡。反觀當前的教師教育,特色不明顯,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學校對學生從教的基本技能的培養重視不夠。

          3.實踐的時間少。學生實踐的機會和時間更是少之又少,一般的學校只是在最后一學年安排學生實習,時間一般為一個月,去掉準備的時間和往返時間,也就二十幾天。在這二十幾天中,學生要聽幾節課,要準備教案,能上講臺親自講課的時間,最多五六節課,少則一節課。這樣,學生還沒有找到教師的感覺,實習就結束了。等到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甚至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當教師時,已面臨畢業,沒有改進的機會了。 (二)對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幾點建議

          由于長期以來,教師教育忽視了教師專業的特點,使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論基礎很差,教育教學技能不高,這直接導致我們的教師素質普遍不高。因此,教師教育必須體現師范專業的特點,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任務是培養專業化的教師,這對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公共課的建設

          教育學等公共課的開設是區分師范院校與其他學校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師范性的重要體現。只有學好這些課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一種理性的態度處理問題而不是憑經驗或想當然。學校要重視教育學學科建設,最基本的一點是保證教育學、心理學在學校各學科中的地位,使教育學成為考試課,增加并保證教育學的課時比例,增設教育學方面的相關課程。可根據需要增加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課程數量,如教育心理學、教學論、教學法等,以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廣更深的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和理論,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教育學只是其他專業課程的陪襯。

          2.加強對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

          掌握廣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是對教師的客觀要求,但光有知識是不夠的,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技能同樣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需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引導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進行一定的課程開發的能力等等。表面看來,只要擁有相應的知識就可以當老師,其實不然,因為教育的本質并不只是傳授知識,教育對人的培養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社會化。要很好地勝任教師這一工作,光有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教育要加強教師多方面技能的培養。

          3.教育教學實踐應該成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養教師技能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在平時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補救。學校應該每學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課時讓學生到中小學或者在本校中采取模擬的形式親自實踐,親自上講臺,組織教學活動。教學實踐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避免他們在象牙塔內的學院式的枯燥學習,又能使學生在教學第一線發揮自己的作用,提前感受教師這一角色,提高自己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和自信心。

          總之,師范教育的改革必須做到幾個結合:一是要將教師教育改革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二是要將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職中指導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三是要將師范性與學術性有機結合起來;四是要將課程知識教育與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五是要將專業類課程與教育類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構建融師范性、學術性、創造性為一體的開放性的新型師范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玉華,林崇德.從教師專業化視角看我國小學教師教育發展.教師教育研究,2006,(3).

          [2]靳希斌,黃耀軍.教師專業化與教師教育模式研究.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

          [3]孫建華.教師專業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當代教育科學,2004,(24).

          [4]劉捷.建構與整合:論教師專業化的知識基礎.┛緯教材教法,2003,(4).

          [5]晨云.教育理論文章要增強可讀性.文匯報,2003.

        【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思考論文12-08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06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13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論文12-03

        高職師范教育專業(大專)考試改革思考03-08

        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改革之初探論文03-06

        高職院校秘書實務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3-19

        淺談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思考12-04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3-07

        關于高職院校化工工藝專業學生畢業實習的思考論文11-20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专区欧美日韩 | 久久综合激情视频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线人动作大片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久久麻豆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

            關于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技能教育實踐課程人才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辦出高職特色的突破口,改革高職教育專業的體系已成為高職教育專業發展的大事。高職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可從加大技能教育課程的比例、注重教育實踐課程的教育效果、改革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及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培養等方面入手,準確定位高職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必須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力度。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今后十年將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地方性高職院校的師范系,如何適應未來形勢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人才,這是我們必須正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對高職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認識

              師范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教育事業。從事師范教育的教師相對來說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等師范教育是以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為主的專業教育。師范的師資在我國建國后則主要依靠中等師范學校教育專業培養。教育部明確規定了培養學校師資的學校為師范學校,并可獨立設置,培養大量的教師以適應師范發展的需要。為了辦好師范學校,培養合格的、高質量的師范學校的教師,教育部還同時頒發了《關于高等師范學校的規定》,其中指出,高師教育系得分設學前教育組,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師。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學前教育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城市中廣泛的學前教育機構對學前教育的教師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們掌握學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富于創新能力,并能對教育工作進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發展后勁的教師。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的理念也已滲透進學前教育機構,某種意義上說教育中對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這也要求師范教育專業必須不斷改革,以適應這種變化。

              二、加大技能教育課程的比例

              目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面向師范教育發展的瓶頸。究其原因,與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招生制度、藝術教育課程的開設不足、學生技能訓練不力有很大關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導致高師生藝術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招生主要依據高考文化課成績,而忽略了其、美術等藝術基本素養的考察,即缺少面試這一重要環節。不懂音樂,不會畫畫,不會跳舞,語言表達不佳的學生大有人在。這對以后專業技能的培養帶來較大的難度。其次,技藝類課程比例失調,導致高師生技藝訓練后天營養不良。與中師相比,中師技藝類課程的開設一直貫穿中師教育的三年全程,課程開設在整個課程中也有較大的比例。而在高師,音樂、美術等課程的只開設兩年四學期,其后的三、四年級在學生見習、實習時,一些在低年級學會的藝術技巧由于長時間不練不用,到了在師范實習時變得很生疏。藝術教育能力差也是導致許多師范拒絕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三、注重教育實踐課程的教育效果,改革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

              教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職業,需要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在具體的師范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發展、完善。高師開設教育實踐課程,通過師范教育教學實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既是培養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途徑。高師教育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兩部分。因為人力、物力、財力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的開設在整個教學計劃中一直處于較輕的地位。在實習過程中,教師往往也是將師范實習看作是鍛煉高師生在師范備課、上課的技能,而不重視高師生參與師范全面教育活動的鍛煉。見習、實習形式單一,內容簡單,從而使高師師范教育實踐流于形式,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改革專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高師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積極性與創造性都受到某種壓抑。改革后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必須實現從“教”向“學”轉變,實現“知識授受”向“問題解決”轉變。高師教師自身要密切關注師范教育發展的新動向,及時根據師范教育發展的實際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貼近師范教育活動的實際。

              通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建構,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高師學前教育專業也才能穩步向前發展,并適應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

              四、加強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培養

              (一)教師教育專業化存在的問題

              教師專業化發展客觀上要求教師教育的專業化。但當前教師教育在專業化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教育學、心理學公共課重視不夠。長期以來,教育學、心理學一直是師范院校必須開設的課程,這成為了師范院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重要標志。

              2.缺少對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我們以前的中等師范教育在培養小學教師方面是成功的,原因在于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學生在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以及口語表達、演講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訓練,打下了堅實的技能基礎。然而,在各地取消了中等師范學校以后,這種良好的培養教師的傳統也隨之消失殆盡。反觀當前的教師教育,特色不明顯,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學校對學生從教的基本技能的培養重視不夠。

              3.實踐的時間少。學生實踐的機會和時間更是少之又少,一般的學校只是在最后一學年安排學生實習,時間一般為一個月,去掉準備的時間和往返時間,也就二十幾天。在這二十幾天中,學生要聽幾節課,要準備教案,能上講臺親自講課的時間,最多五六節課,少則一節課。這樣,學生還沒有找到教師的感覺,實習就結束了。等到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甚至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當教師時,已面臨畢業,沒有改進的機會了。 (二)對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幾點建議

              由于長期以來,教師教育忽視了教師專業的特點,使廣大教師的教育理論基礎很差,教育教學技能不高,這直接導致我們的教師素質普遍不高。因此,教師教育必須體現師范專業的特點,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任務是培養專業化的教師,這對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等公共課的建設

              教育學等公共課的開設是區分師范院校與其他學校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師范性的重要體現。只有學好這些課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一種理性的態度處理問題而不是憑經驗或想當然。學校要重視教育學學科建設,最基本的一點是保證教育學、心理學在學校各學科中的地位,使教育學成為考試課,增加并保證教育學的課時比例,增設教育學方面的相關課程。可根據需要增加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課程數量,如教育心理學、教學論、教學法等,以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廣更深的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和理論,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教育學只是其他專業課程的陪襯。

              2.加強對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

              掌握廣博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是對教師的客觀要求,但光有知識是不夠的,擁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技能同樣重要。作為一名教師,需要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引導的能力、合理地把握教材的能力、進行一定的課程開發的能力等等。表面看來,只要擁有相應的知識就可以當老師,其實不然,因為教育的本質并不只是傳授知識,教育對人的培養是多方面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社會化。要很好地勝任教師這一工作,光有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教育要加強教師多方面技能的培養。

              3.教育教學實踐應該成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養教師技能離不開教育教學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在平時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補救。學校應該每學期都安排一定比例的課時讓學生到中小學或者在本校中采取模擬的形式親自實踐,親自上講臺,組織教學活動。教學實踐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避免他們在象牙塔內的學院式的枯燥學習,又能使學生在教學第一線發揮自己的作用,提前感受教師這一角色,提高自己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和自信心。

              總之,師范教育的改革必須做到幾個結合:一是要將教師教育改革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二是要將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職中指導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三是要將師范性與學術性有機結合起來;四是要將課程知識教育與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五是要將專業類課程與教育類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構建融師范性、學術性、創造性為一體的開放性的新型師范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玉華,林崇德.從教師專業化視角看我國小學教師教育發展.教師教育研究,2006,(3).

              [2]靳希斌,黃耀軍.教師專業化與教師教育模式研究.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

              [3]孫建華.教師專業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當代教育科學,2004,(24).

              [4]劉捷.建構與整合:論教師專業化的知識基礎.┛緯教材教法,2003,(4).

              [5]晨云.教育理論文章要增強可讀性.文匯報,2003.

            【高職院校師范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思考論文12-08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06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13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論文12-03

            高職師范教育專業(大專)考試改革思考03-08

            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改革之初探論文03-06

            高職院校秘書實務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3-19

            淺談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思考12-04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素描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3-07

            關于高職院校化工工藝專業學生畢業實習的思考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