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論文
在職業教育中,大部分學生對文化課的興趣不大,甚至厭學。教師的情感投入問題,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課堂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輸反饋的過程,同時也是復雜的人際交往過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高昂的情感,并以此來促進智力活動的進行和個性的發展,F代心理學表明,情感對個體的認識過程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因而師生的情感狀態如何,是和諧一致的還是對立沖突的,能直接作用于學生課堂的學習態度,并會直接影響其學習質量。重視教學中的情感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要注意情感的誘發。
蘇霍姆林斯基說:“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推動學習的重要動力!苯處熢趯滩倪M行精加工的同時,也應把情感作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的觀念和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學策劃和評價等階段,創建一個符合目標的教學系統,用以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
眾所周知,職業學校學生尤其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不大。教師怎樣在教學實踐中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使他們在學習中保持持久的動力、濃厚的興趣,是文化課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生動形象的講述、巧妙迂回的提問、富有啟發性的點撥、形式多樣的練習,使每個知識點都變成學生急于捕捉的獵物,讓每一項活動都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進步的階梯,以致“激情涌動,欲罷不能”。許多優秀教師也正是在“課前有波瀾,課后有余音”的不懈實踐中,進入了這樣的教學境界。個別教師講課缺乏激情,把學生的人腦對信息的處理看成一臺電腦對信息的處理,而忽視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至多把情感作為激發學生動機、維持注意的一個催化劑,把情感作為服務于學習的一個手段。這樣教學設計中的課堂教學只剩下信息的流動,教師只顧冷冰冰地“發售知識”,學生毫無激情地、木訥地往腦子里“裝知識”——處于機械而又緊張的狀態,而關于學生在45分鐘內的喜、怒、哀、樂被排斥在課堂之外,這又怎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呢?又怎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第二,要注意情感的投射。
情感的投射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機制,它是運用情緒具有感染性這一情感規律來作為與學生聯結的細節。
學習在本質上是一種期待、愿望及實現的過程,它包含著師生間真誠的交往和心靈的契合。情感的投射,可通過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來實現。言語行為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成果,用簡單、恰當的措詞,或在熱情中給予褒獎,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正確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成功者的“自我形象”,并以此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實踐證明,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起初是在教師不斷的鼓勵、贊賞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形成了“成功型人格”;而另外一部分經常受呵斥、被懲罰的學生則形成了“習得無助者”。這一點我感受頗深。我班有一個叫王春杰的學生,此學生一貫無組織、無紀律而且學習成績極差,令許多老師頭痛。我在教學中,從沒對他表示出厭惡、嫌棄,而是積極地發現他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通過觀察,我發現他為人很仗義,利用這一點,安排他擔任治保衛員,對他的突出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談心,談他的方方面面。他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朋友般的關心,增強了自信,開始重塑自己,不僅改正了自己的一些不良惡習,而且上課也積極認真地聽講,成績也直線上升。因此,作為老師平日里經常與同學們談心、拉家常,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讓學生感到教師是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的,這樣就能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非言語行為,即體態語言,它包括教師的表情、手勢等。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聽課情緒,教師對學生每個智慧火花的贊許、對學生上進的鼓勵、深沉的目光,都能成為激發學生努力吸取知識的動因。 比如:慈祥的目光,會使學生感到溫暖;鎮定安詳的目光,會使騷亂化為平靜;嚴肅果斷的目光,會使犯錯誤的學生感到內疚,也會使遇到困難的學生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和力量。教師面帶微笑,以期待的目光面對學生,學生就會從教師的情感中得到鼓舞,在情感上接受教師,與教師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積極思維、奮發學習。
有的任課教師由于種種原因,處理不好與學生的關系,教師對學生不滿,學生對教師存有敵意。學生對教師的敵視態度,會直接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這集中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明顯減退。誠如此,向學生要成績談何容易?反之,任課教師熱愛學生,學生信任教師,他們就會視聽這個老師的課為一種享受,整堂課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記憶深刻,成績自然優異。因此,教師只有真誠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在課堂內外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和學生結成互相信賴、互相尊重的感情紐帶,才能激勵學生探求知識、追求真理的強烈興趣。
第三,要注意情感的融入。
教師必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角色效應”,將對善、惡、美、丑的褒貶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沖動,以此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師的情感“入乎其內”,教材的底蘊才會“出乎其外”,學生的心弦才會被知識內在的力量所叩響。
如:我在講“牛頓定律”時,首先介紹了牛頓的生平業績。牛頓是動力學的奠基人,他創造性地研究提出了三大定律,解決了千百年以來人們夢寐急需解決的運動和力的關系問題。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力學知識,從17世紀以來不斷發展,取得了輝煌成果,從行星的運動到地面上各種物體的運動,從制造各種機器到攔河筑壩、修建橋梁和樓房,從汽車、火車、飛機的駕駛到導彈、人造衛星和航天飛機的發射——所有這些都服從于牛頓的經典力學規律。愛因斯坦對他的評價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為永恒真理而斗爭的舞臺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學生出自對牛頓崇拜和尊敬的精神的感染下,不知不覺產生了一種動力,這種動力能使學生充滿激情,不知疲倦地去學習和思考,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教學在某種意義上講,首先應該是人際間的交往,然后才是知識的傳輸。因此,情感基礎是支撐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堅實而輝煌的底座。注重情感投入是解決當前職校學生厭學的一種重要的方法,而情感的投入應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這是教師完成教書育人任務的前提和實現教學目的的基礎。
【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在銷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論文05-09
中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的論文04-27
學生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15
畢業論文答辯中的常見問題04-27
項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24
數學課堂中多媒體教學運用的問題與策略論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