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教學結構設計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4-09-25 19:32:59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教學結構設計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

          教學結構即課的結構,是指組成一節課的各個教學環節以及各環節所占用的時間和各環節之間的順序及其銜接方式。不同的教學結構,其教學效果是不同的。換言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做的教學方案設計,主體就是教學結構的設計,而后才是教法與學法的設計。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往往忽視教學結構的設計,更多的是關注教法及學法的設計。這是一種舍本求末的思路,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及研究實踐,對語文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對策思考。

        教學結構設計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

          一、變“結構殘缺不全”為結構完整、圓滿

          從教學結構完整性分析,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應該有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其程序主要包括“導入—感知—探究—拓展”這四個環節。其中,“開頭的導入”和“結局的拓展”尤為重要,而這又恰恰是最容易被教師所忽視的。沒有導入和拓展,任何一節課都談不上完整性,更談不上有效性;而不重視導入和拓展的設計,任何一節課都將失去一半的美。教學中要追求“開篇如放炮”“結尾如撞鐘”的效應,就要高度重視導入和拓展環節的設計。教師但凡上課,首先,必須以3~5分鐘復習提問、導入新課。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實現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建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儲備。其次,將學生引入一種特定的氛圍之中,使學生明白這一節課的內容是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啟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為下面的新課教學做好心理準備。最后,要以5~8分鐘進行總結歸納,拓展延伸。針對導入新課時所提出的問題,對重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在明晰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拓展延伸,鼓勵學生在運用中體會和內化,引導學生繼續探索,嘗試運用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把一節課比作是去知識迷宮探險,“導入新課”就是告訴學生這是迷宮,里面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還有許多艱險,并告訴他們如何進去;“感知和探究”是讓學生在迷宮里轉來轉去,使他們驚訝、贊嘆、甚至恐懼;“總結”是帶著他們走出來,將里面的“機關”講給他們聽,使他們驚喜地感嘆:“哦,原來如此,”從而引發學生繼續探索知識迷宮的強烈興趣。

          二、變“缺乏邏輯順序”為內在關系緊密、有序

          教學結構的各個環節,必須具有嚴謹的邏輯順序。這個邏輯順序要體現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有序推進,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不少教師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上,缺乏邏輯順序,存在隨意性和盲目性。例如有的導入環節雖然充滿了趣味性,但游離了學習的主題,不能有效地過渡到新課感知與探究。有的教師在新課探究的環節設計上,提問隨意,顛三倒四,缺乏內在的遞進性。邏輯順序不當的課堂,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收效甚微。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要周密地考慮,他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里得到怎樣的理解,并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如此,安排教學結構亦然。因此,在設計教學結構之前,教師首先要研究文本,準確把握文本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在對學生認知思維作必要預測的基礎上,將各知識點設計成若干個教學板塊,分散在教學各環節中。各環節之間的順序及銜接方式,要符合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順序。其次要研究學生,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學生認知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在教學中先進行什么活動后做什么活動,都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結構各板塊之間大致上呈現出一種由淺入深、由感知到探究、再到拓展延伸的邏輯順序,讓整體教學過程自然推移,環環相扣,層層深化。例如,筆者所在學校一青年教師教學《七顆鉆石》,最初設計的教學結構為:

          1.導入新課,初讀感知,教學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2.再讀課文,探究故事情節,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提出問題,小組探究,體會愛的神奇力量;

          4.品讀語言,感悟童話語言的神奇;

          5.拓展延伸,續編童話故事結尾。

          在集體備課時,大家斟酌再三,覺得第一和第二環節存在重疊與交叉的問題,“探究故事情節,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隱含著“初讀課文,了解童話大意”的內容,因而這兩點需整合為一點。而局部分析中,要揣摩重點的字、詞、句、段,探究其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很重要的一點,必須從學生的問題開始,所以,這里第三環節和第四環節需要進行調換。經過這樣的整合、調換,教學結構之間的內在關系就很緊密、有序,富有邏輯性。

          三、變“結構模式單一”為結構形式多元、豐富

          千篇一律的教學結構,容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從而影響美感。因此,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是非常重要的。但實際上,某個地區或學校探索出一種教學結構模式后,往往過分夸大它的教學效果,盲目地、隨意地遷移推廣,而沒有考慮到不同課文的特點,不同學校、不同教師、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果適得其反。教學結構必須因文而異,因課時而異。多元、豐富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創設必須依據以下幾點:(一)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才有可能是科學合理的,否則只能陷入南轅北轍的誤區。(二)課時的不同。如果是第一課時,要突出生動有趣的導入,減少拓展延伸;如果是第二課時,則可淡化導入,以探究為重點,重視拓展延伸。當然,要使課的教學結構具有藝術性和靈活性,還可作如下考慮:1.根據學生思維特點,將課堂教學結構設計為“鳳頭—駝峰—豹尾”,即由精彩的導課、引人入勝的探究、耐人尋味的拓展三部分構成的拋物線式結構。2.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動靜結合的教學結構。例如通過朗讀、游戲、表演等側重“動”的活動,輔以講授、欣賞、思考、討論等相對“靜”的活動。動靜轉換,張弛結合,才能凝聚學生學習的注意力。3.教學結構的實施節奏上不能平分秋色,勻速前進,而是要有張有弛,張則密,弛則疏。新課導入之后,接踵而來的是“高密度”“重負荷”的對新課內容感知和探究兩環節,這時要遵循“注意”“興奮”的延展律,可以濃墨重彩,或講,或讀,或評,或練,掀起一個高潮,持續20多分鐘,將教學內容大部分推出,深入理解,融會貫通,強化訓練,把力氣用在刀刃上。高潮之后節奏應調整,繼之以舒緩的旋律,使學生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得到緩沖。整個教學節奏疏密得體,張弛有度,使學生輕松地學習知識,發展語言和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結構設計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英語教學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11-13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2-26

        小學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論文11-21

        當前中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論文05-07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問題及對策論文02-24

        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05-27

        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的論文01-14

        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04-25

        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2-26

        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1-11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