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通用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1
一、企業成本管理風險的內涵
風險指的是在開展某一項活動或者事件時,發生的超出預期的情況,而這種意外情況的發生帶來的影響對于事件本身大多是消極的,所以風險的存在對于事件本身的進展是不利的。對于企業成本管理來說,成本管理風險指的是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時,由于受到外力因素或者突發狀況的影響,而使得成本管理的最終目標偏離預期,而且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甚至導致無法實現預期的成本目標。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活動時,具有明顯的成本目標,成本目標對于企業的戰略目標、經營目標的實現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成本管理風險的存在,對于企業的成本管理目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風險的不確定性也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風險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也可以根據相關的信息,對風險做出提前的預測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可以將風險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二、企業成本管理風險的分類
要實現對企業成本管理風險的有效控制,必須要對其進行分類,才能保證防范措施的針對性和科學性。通常,對于企業成本管理風險,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別:
。ㄒ唬└鶕髽I成本管理工作的職能劃分為成本信息風險和成本效益管理風險
成本信息風險指的是在成本核算時,由于計算失誤或者記賬憑證的核實、匯總等環節出現的問題,而導致成本信息失真,由此而影響成本報告的編制以及成本目標的制定;成本效益管理風險指的是影響企業成本效益目標實現的因素,包括成本的預算、規劃、實施等過程的控制,以及企業實際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于成本管理造成不利影響的因素。
。ǘ└鶕鹇孕耘c戰術性之間的關系可以劃分為戰略性成本管理風險和戰術性成本管理風險
戰略性成本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對內部與外部環境持續適應能力影響的因素,包括企業管理者的能力、企業運行采取的方針策略、企業內部的環境與外部的環境、企業人員的素質、企業資源的布局、企業的文化建設等等;戰術性成本管理風險是指企業制定規劃方針時與管理目標相悖的因素,主要包括企業活動執行的效果、企業資料的搜集整理、企業的規劃與預算等。
三、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成本管理的創新策略
。ㄒ唬⿲ω攧諘嬶L險的有效防范
首先,要通過加強財務會計工作,實現對財務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為企業財務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確保成本管理相關工作的開展有章可循,可以做到規范化和科學化;第三,對于成本費用支出的界限進行明確,并且對相關的支出成本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核;最后,要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有效運用,加強對成本會計的確認與記錄,并且做好相應的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為成本管理風險的控制提供更多信息依據。
(二)對于導致成本偏離目標的因素進行控制
對于企業來說,導致成本管理偏離目標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財務人員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能力,所以要積極地培養成本管理人才,通過科學的.培訓和學習,提高財務人員成本管理的能力,可以實現在不同環境下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降低成本管理風險發生的幾率;第二,對成本控制工作的開展給予足夠的支持,并且制定相應的成本管理的標準和規范,確保期望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出現的差異也可以得到科學的判斷,并且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第三,對企業成本的投入進行嚴格控制,減少由于成本投入過大而對企業效益產生的不利影響。
(三)完善成本管理風險的措施
第一,在企業內部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和組織以結構,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從而提高企業應對成本管理風險的能力;第二,加強管理人員的成本風險管理意識,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對風險的預測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相關的成本信息對風險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并且確定風險的內容,制定抵御風險的措施;第三,加強對企業成本管理部門相關工作的規范,制定統一的、規范的工作流程,確保相關工作的開展都符合制度規定,可以有效的預防風險;第四,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與完善,尤其是在內部審計方面,通過內部審計的有效實施,可以對成本管理工作開展全面的監督,有利于加強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
。ㄋ模┘訌姵杀竟芾眢w系的構建與完善
企業成本管理風險的有效防范,需要制定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具體的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健全企業管理組織機構,這也是實現企業成本管理的必然選擇。只有從組織結構上給予足夠的保證,才能保證成本管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達到成本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第二,積極引入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同時也要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成功經驗,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有效的促進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第三,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代替傳統的手工信息處理方式,可以減輕成本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從風險管理的視角出發,對于企業成本管理風險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論述。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活動中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工作,對于成本管理風險的有效控制,可以提升企業成本管理的效率,因此,企業必須要重視成本風險管理,通過有效的管理創新,降低企業成本管理風險,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2
一、研究框架的提出
現實需要的是管理學研究的源動力,企業風險管理研究也是如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如何更全面、更及時、更有效的預測和控制那些復雜性和破壞力大大增強的各類風險,是企業亟待解決的三個關鍵問題。本文此為視角,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梳理后認為,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企業風險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三個領域:其一,整合風險管理研究。該領域的研究注重從更加綜合、全面的視角對風險管理進行剖析,強調風險管理不應只是被動地降低風險和減少損失,而是要在風險中尋找機會和利益;其二,企業風險指數研究。此類研究強調風險是可以觀察與測量的客觀個體,在研究方法上重歸納、分析、證明與量化,體現了風險管理技術的進步;其三,企業風險預警研究。此領域的研究則關注風險因素在形成風險事件之前會以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并且能夠通過科學分析進行預測,體現了風險管理觀點的革新。
二、整合風險管理研究進展
。ㄒ唬┱巷L險管理的內涵和目標
美國學者JamesLam(2003)則詳細說明了企業整合風險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動性、最大化公司股東的價值以及促進職業和財務安全等。Brian(2006)認為整合管理風險代表著新的管理思想,意味著對原有的諸多風險管理技術、方法進行整合創新,與只強調被動的防范或轉嫁風險的傳統風險管理相比,整合管理風險更重視通過開發、利用和經營風險以促進管理者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我國學者張維功等(2008)指出整合風險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經廣泛應用于企業戰略選擇、投融資決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涵蓋了企業運作的各個層面。
。ǘ╋L險管理內部要素研究
近年來,學術界對于風險管理內部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實施動因和構成要素兩個方面:Liebenberg(2010)等人認為企業是否實行風險管理除了提升企業價值的原因外,還取決經營狀況和前景、市場競爭和企業的風險偏好等因素,而公司組織結構不適應企業風險管理的要求以及公司不愿變革的惰性,則是阻礙企業風險管理的主要因素(Kleffner,2011);關于企業風險管理的構成要素,以COSO提出的內部環境、目標制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等八要素最為經典。此外,也有學者通過實證分析論證了公司治理和組織文化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也同樣發揮了積極的作用(John,2010)。
。ㄈ┱巷L險管理的價值性研究
學者們通過實證研究,論證了采取整合風險管理(Kimberly,2004)、運用衍生品進行風險對沖(Kim,2004)以及風險溝通(Lawrence,2009)等管理措施的企業,其公司價值具有普遍性的增加。而風險管理提升企業價值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實現的:一是風險管理能夠優化資本配置,提高權益回報率和改進公司治理結構(Lucia,2007);二是將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整體戰略中,從而提升了企業戰略抗擊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增強了公司核心競爭力(Neil,2005);三是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來控制股票價格波動,使得管理層報酬與公司業績的相關性為正,從而使得管理效率提高進而提升公司價值(James,2007)。整合風險管理在創新的同時,還應有效整合現有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方法,但就目前來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還尚未成熟,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三、企業風險預警研究進展
。ㄒ唬┢髽I戰略風險預警
戰略風險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可避免的,學者們分別從管理決策(Simons,1999)、行業競爭排名與公司業績(Slywoztky,2004)以及戰略實施能力的不確定性(楊華江,2005)等角度對戰略風險的類型和成因進行了界定。盧一萍(2011)采用案例分析法,提出了構建風險預警體系、建立分析處理風險預警信號機制、細化預警指標評價標準、出具風險預警報告這四個戰略風險預警步驟。龔小鳳(2013)從戰略整合風險、文化整合風險、組織整合風險、人力資源整合風險、財務整合風險、業務流程整合風險等六個方面,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ANP)構建了企業跨國并購風險預警模型。
。ǘ┢髽I財務風險預警
近年來,學者們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財務預警模型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較有代表性的.有:EdwardAltman(2001)等國外學者將人工神經網絡分析方法引入到財務預警模型的研究中,提出的Z模型以及“配套”的五個預警指標被廣泛采用。我國學者孔玉生等(2010)利用風險傳導模型分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后,提出了信息透明度、法人治理結構、管理層監控力度、財務杠桿效應等四個方面是財務風險預警和防范的要點。趙春(2012)采用關聯規則數據挖掘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時間序列動態維護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克服了統計分析模型不能適應海量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模型無法考慮財務數據時間延續性的問題。
。ㄈ┢髽I營銷風險預警
美國學者James(1998)按風險來源,提出了營銷風險可分為戰略風險、策略風險、組織風險、運作風險和環境風險五大部分。高鳳彥等(1999)則從組織管理的角度把營銷風險歸納為營銷逆境、營銷波動和營銷失誤三大類,并利用離差傳遞的方法確定了各指標所對應的預警系數。張云起(2001)運用層次分析、模糊評判、精確值測量三種方法,針對營銷綜合風險和客戶信用風險,提出了A-FA綜合評價模型。Emiliano(2009)從市場定位安全、市場結構安全、市場需求安全、市場競爭安全、市場擴張安全、市場策略安全和市場環境安全六方面建立了營銷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林紅菱等人(2012)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了我國企業營銷風險預警模型?偟膩碚f,近年來的企業風險預警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框架。尤其是在預警方法和預警模型的研究上取得了較大突破,但關于預警原理、警度劃分以及預警模型和系統的評價等方面的文獻不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3
一、風險管理的內涵
1.風險的含義
風險和危險是不同的,風險包含著一種不確定性,每個結果的概率是可知或可以估計的,而危險則只意味著一種不好的預兆。因此,有時雖然有危險存在,但不一定要冒此風險,我們要想方設法去改變風險發生的條件,使之不發生,甚至帶來轉機。綜上所述,可以這樣定義的風險:風險就是活動或事件消極的,人們不希望的后果發生的潛在可能性。具體地說,風險一般應具備以下要素:(1)事件(不希望發生的變化);(2)事件發生具有不確定性;(3)風險的影響(后果);(4)風險的原因。
將風險表示為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數,即
R=f(P,C)(1)
式中,R--風險,P-概率,C-后果。
風險和不確定性是我們很容易混淆的概念:不確定性是客觀事物永遠發展變化的客觀特性,是產生風險的原因。雖然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兩個概念經;ハ嗍褂,但它們并不是一回事。不確定性僅僅考慮事件發生的肯定程度,而風險則要考慮事件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
不確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并不完全是壞事,關鍵要看不確定性是在向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相反。再次說明,風險是針對不希望發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發生的可能性;
(2)一旦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兩類事件的風險性質是沒有爭議的,一類事件是“高可能性,嚴重后果”,對這類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屬于高風險問題;另一類事件是“低可能性,輕微后果”,對這類事件我們可以立即判定屬于低風險問題。有兩類事件的風險等級的判定是容易引起爭議的,它們是:
(1)高可能性,輕微后果;
(2)低可能性,嚴重后果。
這兩類風險性質的判定與個人的主觀判斷有很大的關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場、觀點,以及所處的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斷。圖中的后果嚴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話,人們在做出決定時會越猶豫,在這種情況下,對項目風險等級的判定會更加依賴個人的`解釋。這時,主管人員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領域的專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準備,對判定風險問題作最后的決斷。
2.風險管理的含義
風險管理涉及到各個行業,每個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企業風險管理是指生產過程中,風險管理部門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評估,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大的安全保障的過程。
從表層上分析,風險管理就是對生產活動或行為中的風險進行管理,從深層上研究,風險管理是指主體通過風險識別、風險量化、風險評價等風險分析活動,對風險進行規劃、控制、監督,從而增大應對威脅的機會,以成功地完成并實現總目標。風險管理的主體是管理人員,客體是生產活動中的風險或不確定性,大型、復雜的生產活動過程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和相應的風險負責人。
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由風險的識別、量化、評價、控制、監督等過程組成,通過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等職能,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來保證生產活動順利完成;風險管理技術的選擇要符合經濟性原則,充分體現風險成本效益關系,不是技術越高越好,而是合理優化達到最佳,制定風險管理策略,科學規避風險;風險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實施過程的每一階段,均應進行風險管理,應根據風險變化狀況及時調整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動態風險管理。
二、風險管理過程及方法
風險管理過程包括風險規劃、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幾個階段:
1.風險規劃
風險規劃,指決定如何著手進行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風險規劃確定一套完整全面有機配合、協調一致的策略和方法并將風險其形成文件的過程,這套策略和方法用于識別和跟蹤風險區;擬定風險緩解方案;進行持續的風險評估,從而確定風險變化情況并配置充足的資源。在進行風險規劃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風險管理策略、預定義角色和指責、各項風險容忍度、工作分解結構、風險管理指標體系。
規劃開始時,我們要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并形成文件。早期的工作是:確定目的和目標;明確具體區域的職責;明確需要補充的技術專業,規定評估過程和需要考慮的區域;規定選擇處理方案的程序;規定評級圖;確定報告和文檔需求,規定報告要求和監控衡量標準。如有可能,還要明確如何評價潛在資源的能力。
風險規劃過程的運行機制是為風險管理過程提供方法、技巧、工具或其他手段、定量的目標、應對策略、選擇標準和風險數據庫。其中,定量的目標表示了量化的目標;應對策略有助于確定應對風險的可選擇方式;選擇標準指在風險規劃過程中制定策略;風險數據庫包含歷史風險信息和風險行動計劃等。
風險管理計劃在風險規劃中起控制作用。風險管理計劃要說明如何把風險分析和管理步驟應用到項目之中。該文件詳細的說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和風險監控的所有方面。風險管理計劃還要說明項目整體評價的風險的基準是什么,應當使用什么樣的方法以及如何參照這些風險評價基準對項目整體進行評價。
2.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即識別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面臨的、潛在的)的所有風險源和風險因素,對它們的特性進行判斷、歸類,并鑒定風險性質。風險識別的目的是減少的結構不確定性。亦即發現引起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對其影響后果做出定性的估計。該步驟需要明確兩個問題:明確風險來自何方(確定風險源),并對風險事項進行分類;對風險源進行初步量化。
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應是一項持續性、反復作業的過程和工作。因為風險具有可變性、不確定性,任何條件和環境的變化都可能會改變原有風險的性質并產生新的風險。對風險的識別不僅要通過感性認識和經驗進行判斷,更重要的是必須依靠對各種客觀統計資料和風險記錄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從而發現各種風險的特征及規律。
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有:專家調查法(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情景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等。
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目前應用廣泛的故障樹方法。故障樹方法簡稱FTA,是用于大型復雜系統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一個有力工具。利用FTA來分析一個系統時,我們關心的是找出造成某個不希望的事件(頂端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原因,FTA使用演繹的方法找出使頂端事件發生的可能的次級事件,反映了各次級事件引起頂端事件發生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用圖形表示出來就像一顆以頂端事件為根的倒長著的樹,故障樹因此得名。
3.風險分析和評價
風險分析和評價是在對風險進行識別的基礎上,對識別出的風險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估計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范圍、風險嚴重程度(大。⒆兓、分布情況、持續時間和頻度,從而找到影響安全的主要風險源和關鍵風險因素,確定風險區域、風險排序和可接受的風險基準。在分析和評價風險時,既要考慮風險所致損失的大小,又要考慮風險發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風險的嚴重性。
風險分析和評價的目的是將各種數據轉化成可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的信息,進而對各風險事件后果進行評價,并確定其嚴重程度排序。在確定風險評價準則和風險決策準則后,可從決策角度評定風險的影響,計算出風險對決策準則影響的度量,由此確定可否接受風險,或者選擇控制風險的方法,降低或轉移風險。在分析和評價風險損失的嚴重性時應注意風險損失的相對性,即在分析和評估風險損失時,不僅要正確估計損失的絕對量,而且要估計組織對可能發生的損失的承受力。在確定損失嚴重性的過程中,必須考慮每一風險事件和所有風險事件可能產生的所有類型的損失及其對主體的綜合影響,既要考慮直接損失、有形損失,也要考慮間接損失、無形損失。風險影響與損失發生的時間、持續時間、頻度密切相關,這些因素對安全生產的影響至關重要。
風險分析和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專家打分法、蒙特卡羅模擬法、概率分布的疊加模型(CIMM模型)、隨機網絡法、風險影響圖分析法、風險當量法等。
4.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就是對風險提出處置意見和辦法。通過對風險識別、估計和評價,把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嚴重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就可得出發生各種風險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再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就可確定的危險等級,從而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及控制措施應采取到什么程度。有效處理風險,可以從改變風險后果的性質、風險發生的概率或風險后果大小三個方面提出多種策略。
5.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就是通過對風險識別、估計、評價、處理全過程的監視和控制,從而保證風險管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監控風險實際上是監控生產活動的進展和環境,即情況的變化,其目的是:核對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實際效果是否與預見的相同;尋找機會改善和細化風險控制計劃,獲取反饋信息,以便將來的決策更符合實際。在風險監控過程中,及時發現那些新出現的以及預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見效或性質隨著時間的推延而發生變化的風險,然后及時反饋,并根據對生產活動的影響程度,重新進行風險識別、估計、評價和處理,同時還應對每一風險事件制定成敗標準和判據。
風險監控還沒有一套公認的技術可供使用,由于風險具有復雜性、變動性、突發性、超前性等特點,風險監控應該圍繞風險的基本問題,制定科學的風險監控標準,采用系統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做好應急計劃,實施高效的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任務是根據整個(風險)管理過程規定的衡量標準,全面跟蹤并評價風險處理活動的執行情況。有效的風險監控工作可以指出風險處理活動有無不正常之處,哪些風險正在成為實際問題,掌握了這些情況,管理部門就有充裕的時間采取糾正措施。同時,建立一套管理指標體系,使之能以明確易懂的形式提供準確、及時而關系密切的風險信息,是進行風險監控的關鍵所在。
風險監控的主要方法有:審核檢查法、監視單、風險報告等。
三、總結
風險管理是一個全壽命的動態過程,與管理的四個階段,即啟動、規劃、實施和結束階段密切結合,滲透在壽命周期的全過程之中。在企業有效開展風險管理能夠促進各單位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決策的風險性,能為企業提供安全的經營環境,能夠保障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能夠促進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大膽創新、探索性地恰當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成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對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安全保障、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符志明:航天風險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
[2]符志民著:研發項目開發風險種類和風險事件[M].管理與改革,2002
[3]嚴武:風險統計與決策分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6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4
摘 要:風險無處不在,推行全面風險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本文從建立基礎平臺,理順業務流程、建設風險文化等方面闡述了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企業風險管理
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不確定性正日益成為企業各級組織所必須面對的常態。通過“不確定性”這一獨特的視角,在企業活動的各個環節使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技術,可以強化各專項業務的管理,提升整體管理水平。
一般來說,企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全面風險管理。
一、構建四個體系,搭建全面風險管理基礎平臺
1.建立組織體系
企業應在現有組織結構框架的基礎上,成立全面風險管理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組織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組長應由企業高層管理者擔任,成員由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在企業管理部門設立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組織管理。
2.建立管控體系
建立“五位一體”管控體系,在充分發揮內控、審計、監察、稽核、法律作用的基礎上,組織相關部門共同研究系統管理問題,分析產生原因,通過完善管理制度、調整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達到解決原有問題、防范類似問題再度產生的目的。
3.建立報告體系
風險管理報告應當為決策者提供重要參考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企業應根據管理需要、自身實際和習慣,選擇和設計風險管理報告的類型和模板。風險管理專業人員負責匯總各類風險信息、數據、分析和評價報告,對跨部門業務的重大風險提出解決方案,為下屬單位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4.建立考核體系
企業應制定《全面風險管理考核制度》,明確風險管理的考核目標、原則、程序、對象、范圍和標準,并把風險管理評價與管理層的績效考核結合起來,逐步建立重大風險責任追究制度,不斷完善風險管理的考核體系。
二、執行五個步驟,理順全面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1.開展風險識別
每年年初,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目標和戰略,廣泛、持續地收集與風險管理相關的內外部信息,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對各種風險系統、全面和連續的進行辨識、歸類,并分析產生風險事故的原因與過程。
。1)主要風險分類。根據《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企業一級風險一般可分為五大類,即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對照一級風險分類,由職能部門根據日常業務內容和崗位職責,結合工作目標,對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業務或流程進行二級類別劃分,編制風險分類清單,由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進行匯總整理。
(2)建立風險事件庫。為有效識別分別風險事件,可采取“四三二一風險識別法”,以有效提高風險評估的可操作性“四三二一”風險識別法即四個負面的責任內風險、三個負面的責任外風險、兩個正面的責任內風險、一個其他風險事件,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重要崗位人員進行風險調查,由風險管理員負責整理,建立風險事件庫。對已識別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評價,制定具體的風險應對措施,并動態評估、持續完善。
2.組織風險評估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可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對風險發生可能性和影響程度進行預計和估算,最終確定風險評級。
。1)風險評估工作的組織。企業應建立風險評估工作標準、程序和方法,制定風險評估計劃,組織協調和指導各職能部門和單位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各職能務部門應按照規定標準和程序,組織開展本業務系統風險評估工作。
。2)風險評估方法。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目標,結合風險偏好及風險承受度,制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程度的判斷標準,以及風險評級標準等。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均分為五個檔次,即:極低、低、中等、高和極高。風險評級分為三個檔次,即:重大風險、重要風險和一般風險?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確定風險評級。
3.做好風險應對
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針對所評估風險的不同屬性,采取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分擔、風險承受等風險應對措施,合理配置風險管理所需人力和財力資源,以有效控制各類風險。
4.抓好風險處置
建立重要風險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超出預警標準和危機出現等情形后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應對策略、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對關鍵風險指標進行持續不斷的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根據情況變化調整控制措施。對于影響嚴重的突發事件要快速反應,協同應對,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5.風險監控與改進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針對各類風險的管理情況進行跟蹤和監控,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風險信息。風險監控的主要內容可包括風險預警指標的變化情況和發展趨勢,風險應對措施執行的有效性等。全面風險管理辦公室負責組織對企業風險管理總體情況進行檢驗,根據變化情況和存在的缺陷及時加以改進。
三、加強宣傳教育,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文化建設
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必須以先進的風險管理文化培育為先導。企業首先應以現有的企業文化為背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和形式,提升全員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樹立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崗位風險管理責任重大等意識和理念,使廣大員工認同并自覺遵守的風險管理理念、風險價值觀和風險管理行為規范。
其次,應加大專業風險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使他們成為培育風險管理文化的骨干,承擔起向員工詮釋企業風險文化的義務,并帶領員工付諸行動,糾正員工的行為偏差。
再次,應建立崗前風險管理培訓制度,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針對不同崗位,加強對風險管理理念、知識、流程、管控核心內容的培訓,不斷增強了全體員工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5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企業按照其長期發展的戰略方向的要求,做到內部資料的全面與精確,使企業的財務得到有力的照顧,資金的運轉能處于有效的監管之下,從而幫助企業實現其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發展目標。企業做好內部控制,是降低其財務風險、使其經營項目能達到預期的設想的有力保障。財務部門主管領導必須意識到內部控制不等于風險管理、財務部門應構建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企業應構建合理財務團隊。
一、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內涵
(一)內部控制的內涵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也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名稱,它是經過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制定和實施的,其存在的最終歸屬在于保證正常的經營效益,提升工作效率,增強財務報告的安全度。企業的內部控制包含了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五個整體大方向。以上定義是經我國的專家學者研究得出的,以國外先進的理論研究成果為基礎,同時突破把認識停留在內部牽制、內部會計控制或內部控制的局限,使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逐步向全面而科學的方向發展,從而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實踐產生明確的指導作用。
(二)風險管理的內涵
任何事物、項目和企業在正常的運作過程中都避免不了風險的存在,經過長久的實踐經歷和經驗總結,各個企業逐漸認識到風險管理必然從單項業務、或者各個部門方面加以考慮,其次需要結合風險組合的規律,進而提升到整個企業的高度上來。由此,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進入到全面管理的階段。企業風險管理的含義主要是針對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為了達到整體的經營戰略目標,將各類不確定因素引發的結果調控在可以掌握和接受的范疇內,從而采取的方式及其實施的全過程提出的。ERM框架顯示,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且較為明顯地受著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的影響。旨在從經營全程識別可能引發企業的潛在危險的因子并管理風險。
二、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一)風險管理框架結構在內容上涵蓋內部控制
就國內目前存在的風險管理研究理論體系來看,COSO《內部控制統一框架》等等研究成果均在定義風險管理的同時囊括了內部控制的內容,風險管理的目標就包括內部控制目標,風險管理的要素也包含了目標設定,事件識別和風險對策三方面。以此,不難發現,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在內容上表現出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二)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實質內容存在差異
當然,在考慮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之間的緊密聯系之余,必然要考慮二者的區別。首先,內部控制是隸屬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小分支,而風險管理則是貫穿企業的運行全程,更多的與風險相聯系。第二,風險管理已經被正式規定在“對企業的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領域,呈現正面趨勢的現象被當作機會;然而風險與機會的定義區分并不明晰。第三,風險偏好、容忍度、對策、壓力測試、情景分析等等方面已經在理論研究中占據很大比例,然而他們并沒有出現在內部控制框架之中。
(三)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現實基礎是一致的
在所有企業的經營運作中,其所有權與經營權都是分離處理的,這是避免股權交易與股東變換打斷企業運轉的連續性的必然措施,同時可以促進達到使資金和企業工作能力更科學更高度的結合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同時會誘發新生的風險,會加劇企業管理者和各個股東的'利益矛盾。不僅如此,有限責任制的公司這個格局本身就是一個隱藏著風險的因素,可能會在后期經營中對債權人利益造成不利影響。企業在投資高風險項目時,可能會得到比較可觀的經濟收益,但這些收益對半進入了高層股東的腰包,從屬的債權人分取的只是固定不變而比較低廉的利息收入;相反,遇上項目失利的情況,股東只需要擔負投入所對應比例的責任,而由債權人來負責破產造成的后果。由此可見,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收益與風險嚴重不平衡的經濟行為。
三、財務部門應加強內部控制規避企業風險
(一)財務部門主管領導必須意識到
內部控制不等于風險管理風險防范是內部控制的前期舉措,并且在整個風險管理體系中占據重要的比例和地位,但是必須認清的是,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兩者是存在巨大的差異的。具體說來,就是內部控制基本只具有提防風險的作用,與轉嫁、承擔、化解或分散風險這些實踐色彩比較濃重的名詞無太大的關系。風險管理中,涉及到風險的識別、評估、對策及其監測等等等多方面的內容。如果要把內部控制定位到風險管理系統中的話,可能就可以說與風險識別、評估最為相似且緊密相關。以風險識別和評估為前提進行的內部控制,其工作作用也僅限于規避經營管理活動中經常發生的錯誤和風險。所以,相關的企業經營和管理者在進行風險處理的同時,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內部控制的角度上,必須同時關注風險管理的內容,將兩者有效地協調起來才能使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發揮良好的作用,從而促進整個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實現。
(二)財務部門應構建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
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是一種與風險評估緊密相連的事物,它存在的最大價值就在于可以最高效而科學地使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達到一種高度協調的狀態。在任何企業經營項目內部,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企業唯一能做的就是預防規避與分散解決。企業必須對公司涉及的各個項目展開風險評估,大致清楚所面臨的風險種類與級別,并據此探究風險誘因,思考防范和降低危險指數的舉措。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的良好建構,有助于使企業統籌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雙方,降低風險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和威脅。
(三)企業應構建合理財務團隊
人是創造歷史的主體,任何企業的經營、風險的處理和內部控制的完成都是由人來完成的,觀念創新的根本力量也是人力。企業在制定經營目標,設置核算機制的同時,都必然考慮企業內部現存的人力資源組合狀況。我國歷史悠久,自千年之前便已提出以人為本的基本觀念,這也是現代社會為人民謀福利必須遵守的理論原則。企業在自身的經營運轉中,必須使人在內部控制工作中,施展才能,提高內部控制的質量。在增強員工的綜合素質、道德水準和法規意識等方面的前提下,積極鼓勵員工的向上意識和競爭意識。
四、結語
無疑,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必然需要重視內部控制所能發揮的作用,做好內部控制,明確其與風險管理有何深刻的內涵,并把握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的關系,即風險管理框架結構在內容上涵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實質內容存在差異、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現實基礎是一致的。從而,研究出財務部門應加強內部控制規避企業風險的具體措施,明確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二者之間具體有何不同之處,督促財務部門盡最大努力構建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同時企業應構建合理與高水平的財務團隊。經過層層嚴密的思考,使內部控制的作用和效益發揮到極致。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6
摘要: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風險日益突出,而稅務風險則是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文章將從內部控制角度入手,探討在新發展形勢下企業稅務風險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強化;措施
一、企業內部控制要素概述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的發展環境之下,為了更好的獲得有效資源,提高自身盈利而在企業內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計劃和方法?傮w來看,企業的內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點:第一點是環境的控制,主要是管理層和治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管理職能、治理職能等。第二點是風險的評估工作,這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識別經營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第三點是信息的共享溝通。第四點是監督,主要是指企業制度以及內部工作人員的監督。第五點是控制活動,其主要包括業績評價、實物控制、信息處理以及職責分離等方面,幫助管理層的指令可以有效執行。
二、我國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現狀以及問題分析
。ㄒ唬┒悇诊L險認識不足,防范意識缺乏對于企業管理層來說,其主要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市場的開拓方面,對法律風險以及財務風險關注度較低,再加上對稅務風險的認識不足,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都并未構建完善科學的稅務內部控制系統。具體來說,企業對于稅務風險認識存在兩個誤區,一是企業將稅務風險單純的歸納為稅務機關的管理任務,認為只需要關注財務管理,但事實上,企業稅務風險涉及企業整個發展經營的過程,它涵蓋了每一個生產經營需要涉及稅收的環節。二是企業將稅務風險防范單一的歸為會計核算部門的人物,忽視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研發、生產、經營等部門對稅務風險的重要作用。
。ǘ┢髽I過于強調收益而忽視了稅務風險
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等特點,這與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存在一定的對立性,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違反稅法,以非法的方式來獲得財富,這樣的行為將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嚴重的稅務風險問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納稅人擅自更改、銷毀、藏匿記賬憑證、賬簿或者進行虛假納稅申報、少繳納甚至不繳納稅款等行為都屬于偷稅,國家相關機關將對企業偷稅行為進行嚴懲。同時,企業為了減輕自身的納稅負擔會進行納稅籌劃,但一旦相關人員操作不當,企業很有可能會出現違反稅務法律法規等行為,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ㄈ┤狈iT的稅務管理隊伍以及稅務風險管理機構
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企業有效實施風險防控措施,及時避免風險的基礎,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稅務機構的設置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大部分企業在進行稅務管理時都只是讓公司的出納或者會計擔當相關的辦稅人員,并未設置獨立的稅務管理崗位及機構,企業稅務管理的獨立性與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與此同時,財務人員在承擔繁重會計核算工作的同時,還需要應付稅務申報繳納工作,這些使得其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及精力來關注國家稅務政策變化、及時了解最新稅務信息,再加上專業風險管理人才的缺乏,企業在處理復雜的稅務風險時很容易出現問題,以上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四)缺乏針對稅收風險管理的約束機制
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控工作都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相關的體系以及制度都還尚未完善,例如,大部分企業都尚未構建其一套科學的稅務風險控制制度,嚴格規范納稅的各個環節階段,規范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并將其以書面的形式呈現,避免稅務風險控制的主觀隨意性。同時,盡管我國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流程進行了規范,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因為缺乏相關的約束機制,多存在主觀隨意性,其真正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發揮。
三、內部控制視角下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措施
。ㄒ唬┟鞔_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目標
通過構建相關的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來有效的防控企業稅務風險,減少稅務風險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企業盈利的最大化,以上便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企業加強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需要從監督和制約這兩個方面入手,企業在分配權責、設置機構、治理結構以及業務流程時注意其相互的監督與制約,以此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施行。
。ǘ﹫猿侄悇诊L險內部控制管理的相關原則
企業在進行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管理時需要遵循多個原則,包括合法性原則,這要求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時需要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牽制原則,企業在具體構建稅務風險內部防控系統時,一個事項需要有多個具有相互監督制約關系的部門來完成;授權原則,企業在發展經營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崗位要求授予其工作人員相應的權責,確保其權責的明確;成本效益原則,企業之所以進行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措施,主要目標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發展效益,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應該堅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則,保證風險管理的經濟性。
。ㄈ┘訌娖髽I內部控制要素的稅務風險管理
1.規范稅務事項,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系統內部環境是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的前提與基礎,它主要包含了企業的內部人員分工、結構治理以及內部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根據相關規章制度的要求,某些集團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在下屬企業或者是產品事業部、地區性總部等設置專門的稅務管理崗位或者是稅務部門;而某些組織結構較為復雜的企業,也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在分支機構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崗位;對于有條件的企業來說,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將自身的稅務事宜包給經驗更為豐富的中介機構,從多個方面來加強自身稅務風險管理,保障稅務事項的規范化,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系統。2.加強企業的風險控制評估工作,降低稅務風險稅務風險評價和稅務風險評估工作是企業進行稅務風險評估需要重點關注的兩個方面,企業應該提高自身對于風險的防控能力,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當遇到特定稅務風險時,企業才能夠對于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準確的評估,并及時的借鑒相關的技術方法以及原理,對系統中所潛藏的風險進行準確的定量、定性分析,從而為企業相關的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基本保障,幫助企業及時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3.加強企業內部業務流程規范化企業進行內部控制活動,主要是通過企業的相關領導者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來實現的。具體來說,內部控制活動主要體現為企業管理者針對企業發展情況而制定出的一系列規章流程、制度、授權、分權與集權等。例如,企業運營部門對信息處理的控制、整理、傳達,對企業的績效進行考核、分析。不僅是企業管理層對資產進行保值,確保企業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更是促進企業科學、正常運營的重要保證。企業在加強內部控制,實現內部業務流程規范化的同時,還可以制定相應的稅務風險應對措施,以有效、科學的內部控制機制來保證稅務管理控制方法、流程的合理性,實現稅務風險控制的全面性。4.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健全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的有效溝通共享,是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實現自身正常發展的關鍵,因此,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健全,是企業的首要工作,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企業還應該根據法律法規的不斷變化來及時更新自身的信息儲備系統,健全信息管理系統。除此以外,企業應該重視業務部門與財稅部門,自身稅務、財務人員與地方稅務機關的交流溝通工作,從而保證稅務風險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施行。5.加強內部監督,以稅務自查、內部審計促進涉稅事項的完善內部控制監督檢查工作是企業進行有效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應該重視監督工作,對自身的稅務事項進行定期檢查,并以內部審計的方式對納稅進行統一管理,查漏補缺,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聘請專業的稅務審計人員或者稅務審計機構對自身稅務事項進行審計,從而有效的發現潛藏的風險。
四、結語
總的來說,我國大部分企業都未設置完善的內部控制機構、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稅務風險方面,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仍然還處于初級階段,稅務管理缺乏規范性、對稅務風險認識缺乏科學性,在稅務風險內部制度設計上更是缺乏合理性,但這些問題的徹底解決,還需要各個主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不斷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周志國.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探討[J].經濟研究參考,2010(09).
[2]劉茜.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山東大學,2014(09).
[3]劉慶國.簡論公司稅務風險及防控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1(07).
[4]朱榮恩.審計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7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營業稅、增值稅和營業所得稅等稅務風險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需要進行特別注意的風險點,企業可以通過規避、降低、分擔和承受風險的管理形式,來進行稅務風險的管理,以確保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最優的發展策略。下面,我主要談論一下建筑企業對于稅務風險的控制方式和控制措施以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的建立策略,希望能為建筑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提供理論上的參考。
一、建筑企業稅務風險的控制方式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其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側重點應該放到對企業稅務風險的預測層面,依據科學的分析,對于企業可能遭受的稅務風險進行合理預測,進行提早預防,為企業減少稅務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提供重要支撐。但是,企業也不能僅僅依賴于對于稅務風險的風險評估而忽略了稅務風險發生時以及稅務風險產生之后的處理策略的提出,這樣會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容忽視的阻礙作用。因此,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應該對于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合理預測,并從事先、事中和事后三個維度制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實現對稅務風險的最優解決。
1.事先控制
稅務風險的事先控制是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步驟,有利于企業在風險發生前提早預知到風險的到來以及風險的運行方式,以便于企業制定相應風險解決策略,避免稅務風險帶來的更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在進行項目的招標過程中,應該盡可能詳盡與該項目有關的相關稅務狀況,為企業的稅務風險預測提供重要參考,協助企業進行稅務風險事先控制。
2.事中控制
在發生稅務風險后,對稅務風險進行相關解決策略的過程被稱為事中控制,這時,企業已經遭受到稅務風險給企業帶來的發展上面的影響,也已經知曉了稅務風險的大致運行方式,因此也使得企業的稅務風險解決策略的提出更為目標化。比如,建筑企業的庫存常常會有材料暫估款,其發票的開發不會很及時,往往會延后一段時間,因此,企業應該對于這種問題及時進行解決,且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盡量減少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
3.事后控制
對于稅務風險的事后控制往往具備一定的被動色彩,因為稅務風險已經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并且已經難以在事中進行風險修復,只能在事后進行風險補救,進而進行經驗總結,避免之后遭受到此類稅務風險的影響。比如,建筑企業中存在的虛開發票的現象,對于其進行的風險管理則屬于事后控制。
二、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的控制措施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納稅行為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出現不納稅或者少納稅的狀況,進而需要為此承擔包括補納稅、交罰金、刑罰處罰和聲譽形象受損等風險,這邊是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企業在面臨如此稅務風險時,可以基于企業發展的需求選擇適當的風險處理形式,其中主要包括規避、降低、分擔和承受風險四種方式。
1.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策略,是在建筑企業遭遇稅務風險時,無法承擔稅務風險對企業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因此,可以通過停止可能產生此稅務風險的項目的形式來阻隔由此帶來的稅務風險。比如,一些建筑企業想要選擇與相關性較強的企業進行企業重組,不僅可以為企業的各項業務的發展帶來便利,還會減輕雙方企業的稅收擔負情況。但是,此做法可能會招致稅務機關對于企業進行反避稅的相關調查,對于企業的發展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避免出現此種現象的發生,企業可以選擇放棄此項目的實施運行,以規避可能會出現的稅務風險。
2.風險降低
風險降低策略也是建筑企業在面臨稅務風險時常常采用的風險處理方式。對于企業來說,在已經遭受稅務風險之后,只能通過降低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來保證企業各項業務的順利運行。企業將稅務風險降低,降低到在本企業的承受范圍內,這也是企業根據自身當前的`發展狀況以及風險的具體情況而選取的最優解決策略。比如,為了規避增值稅,建筑企業會將之前的包料工程修改為不包料。
3.風險分擔
風險承擔是建筑企業借助與之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的力量,通過將業務分包給多個企業、提供勞動力的形式,來使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之內的風險處理策略。比如,建筑企業在進行建筑業務過程中,會有自主招工和派遣工人兩種遣員形式,但是自主招工的方式會實行代扣個人所得稅,因此,為了規避這種狀況的發生,建筑企業多會選擇進行企業派遣工人的形式。
4.風險承受
風險承受是在建筑企業對企業承擔稅務風險的能力進行準確評估,對于稅務風險狀況了解詳細之后,認為本企業可以對本次稅務風險進行承擔,因而不準備采取風險規避和風險降低等策略的風險管理方式。比如,稅務機關對于建筑公司的低值易耗品的劃分可能會存在不承認其劃分方式的現象,但是企業不會講這種稅務風險看得過重,因為企業能夠承受此類的稅務風險,風險對于企業的發展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三、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
1.劃分崗位權責,建立健全施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框架
對于建筑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來說,應該積極做好崗位分則工作,并制定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實施框架,以便于風險管理部門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有據可依,并且實施了崗位分則可以有效進行工作問責,保證稅務風險管理事務的高效有序運行。
2.對建筑施工單位的納稅風險進行評估,建立健全機制和方法
企業應該對本企業可能遭受的稅務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詳盡性評估預測,盡可能在風險產生之前就已經掌握了風險產生的原因、產生的激發因素,進而為稅務風險提供相應的解決策略,保證風險管理能夠實現效果最佳化。
3.建立建筑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
對于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來說,必須掌握了公司各部門與稅務有關的真實材料和數據,才能夠知曉企業當前的實際發展水平,也才能夠對稅務風險進行準確預測,因此,企業必須打通企業內各部門間與稅務風險管理部門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保證稅務信息的傳達能夠實現及時性、有效性和真實性。
四、結語
在當前新稅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于建筑企業來說,要想實現對稅務風險的有效管理,減輕稅務風險對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就要熟知新稅制改革的具體政策,參照稅制改革對比本企業當前各項業務的開展是否符合稅務制度的要求,進而實現業務的整改,只有保障了企業的運行是在遵守相關稅務政策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夠實現穩定的長效發展。
作者:韓順超 單位: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8
所謂的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可以定義為,在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同時,對企業的危害稅務征收行為、稅務違法行為進行規范和糾正,避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為疏忽行為而沒有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繳稅義務造成企業的涉嫌違法風險,將直接損害企業的長遠經濟利益和未來發展計劃。我們通常所說的企業稅務管理風險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首先,是企業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按照稅法條款規定的期限和內容按時交納稅費;其次,是企業沒有科學合理地對自身的稅務交納金額進行統計計算和申報,造成企業在納稅過程中超出額度進行交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濟收益。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個人專業工作經驗,對國內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
一、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情況分析
(一)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情況總結
國內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國內經濟市場變動因素的影響,增加了企業在稅務管理中的風險系數和復雜程度。從另一方面,企業在尋求自身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在增加投資擴建項目的情況下,加劇了企業在稅務征收繳納過程中的風險難度,而需要具備專業技能、透徹研究稅法的財務人員對企業的稅務繳納行為進行總體管理。從國內目前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情況來看,很多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企業稅務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沒喲在企業內部建立科學合理的稅務風險監督管理機制,從思想上沒有形成稅務風險管理意識,造成企業承擔著過多的稅務風險隱患。
(二)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功能體現
由于國內多數企業在內部稅務風險監督管理環節的薄弱和不足,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與運作管理活動,也不利于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影響了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和抓住發展機遇,甚至給企業的誠信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功能將保證企業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讓企業因為在稅務申報、核算、繳納等一系列行為中產生違法行為或者重復納稅行為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避免企業的不規范納稅行為導致企業在經濟收益、信譽誠信、違法違規等方面受到的影響和制裁。
二、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一)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形成的外部原因
我國稅法制度監督管理的行為,包括有權機關依據國家稅法法律規范相關規定,對國內企業全部的稅務行為及其行為之間形成的相互關系進行的稅收調整。我國正在進行法制社會的全面建設,稅務征收繳納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依法納稅是所有企業應當主動承擔和履行的義務,為了保證和維護稅法的有效實施,為了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社會稅收征收繳納體系,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國內企業應當做好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但是,我們應當看到我國的稅法法律法規中仍然有需要改進和提高的部分,法律規范的不健全和經濟市場的迅速發展變化之間形成了稅法管理的漏洞,為了有效降低企業稅務管理中的風險隱患,提高國家的稅務征收質量,應當建立科學的稅法法律體系。
(二)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問題形成的內部原因
國內企業學習、接受、應用稅務風險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時間還不長,因此國內企業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實踐操作經驗尚且不足,在管理過程中的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從現階段國內企業的稅務管理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的概念認識不夠清晰,還沒有正確認識到稅務風險監督管理工作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實踐意義,而僅僅將財務管理工作停留在簡單記錄和控制費用支出等方面。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稅務風險處處存在,企業的稅務風險監督管理工作應當全面應用貫穿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建立綜合稅務風險監督管理體系,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和稅務繳納計算行為,不斷提高企業負責決策人和財務管理人員對稅務風險監督管理的認識,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內控機制輔助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將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徹底落實。
三、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優化建議
(一)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
據上文的分析可知,國內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一項企業各個納稅環節相結合而得出結論的工作。因此,大企業必須將稅務風險和自身情況相結合,建立一系列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確立明確的'目標,以便于從整體上控制稅務風險對企業自身的不利影響。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主要是指建立合規性目標、戰略性目標以及效率性目標。合規性目標是指企業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各種涉稅活動,這是可以有效地使企業在規避風險時免除稅務部門的處罰,因此合規性目標是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避免超出稅法范圍。戰略性目標是指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必須圍繞公司發展的整體戰略來進行,樹立企業良好的市場形象,與政府建立和諧的關系。這就要求企業結合自身發展規律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方案。效率性目標是指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要爭取降低稅務成本,創造稅收價值,從而達到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企業應該建立起完善的企業管理機制,有效地處理好成本和效益的關系。
(二)建立基礎信息系統
作為一個擁有完善稅務制度的企業,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是極其有必要的,企業通過對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的過程,建立一個能完善稅法的收集與更新的系統,及時匯聚整理出企業適用的稅法并定期進行更新檢查。企業還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和網絡工具建立內外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企業內、外部信息的通暢,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稅務風險管理的各個部分,建立包含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日常管理與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共享。
(三)著重關注企業的重大事項
對于企業中的重大事項要進行全程監控來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從項目的開端,中途出現的經濟問題,還有完成時的稅務問題進行跟蹤與控制,防止該項目在進行中出現漏洞,造成漏稅等情況的發生,盡可能的避免造成稅務風險。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發展,國內企業在面臨生存挑戰和發展機遇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營管理模式和科學經營管理理論、方法策略,努力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經營管理道路。當國內企業在不斷成長的同時,企業經營活動的國際化合作交流需求在增多,企業的內部組織管理結構建設變得多元化、復雜化,給企業稅務風險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國內企業應當重視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稅務風險監督管理項目,不斷提高財務人員對稅務風險管理的認識和管理水平,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幫助,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收益。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 篇9
一、風險的識別
1 通過報表數據之間的對應關系
本期期初等于上期期末+調整,本期累計等于上期累計數+本期發生數。同時分析有關項目變動情況,異常變動找出原因,識別風險。對同一報表中各科目之間的對應關系,要考慮靜態與動態的平衡,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成本與費用,本期未分配利潤=上期未分配利潤+本期凈利潤。各項目之間也有一定的對應關系,如主營業務收入與營業稅金與附加、所得稅、增值稅,應收賬款與主營業務收入、應付賬款與存貨利息費用與短期(長期)借款等。
2 利用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經過細致深入的調查取證的基礎上,由專業從業人員做出的,一般情況下,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財務報告具有較高的可信度,雖然在目前環境下,中介機構的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良莠不齊,審計報告的真實性的可信度值得懷疑,但是對審計報告及其附注進行分析仍能對利益相關者識別與應對風險提供一定的幫助。
首先要關注會計師事務所及其變更,了解企業所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資信狀況,如是否受到注協的處罰或證監會的公開遣責,間接獲取其執業水平與執業質量。對年度審計報告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更要引起關注,了解變更的背景和原因,是否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操縱利潤,尤其是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態度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其次要關注事務所所出具審計報告的類型,一般為標準和非標準審計意見兩種類型,其中出具非標準意見又出于不同的原因,要關注具體原因是什么,在目前競爭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很少出具非標準意見審計報告,對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要特別引起關注,同時對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也不能全盤接收,如能關注到事務所對企業會計分錄的調整事項,要分析具體科目的調整原因,企業管理層對風險的態度。
3 利用財務報表附注
首先關注企業重要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會計準則不可能涉及到會計核算的所有方面,同時隨著企業經營多樣化,市場環境復雜化,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越來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同一筆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可能存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彈性很大,企業擁有越來越多的'自主權來選擇或變更會計政策,所以要分析企業過去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合理性,企業進行變更的原因,變更理由的充分性,是否符合企業發展,對利潤和其他科目的影響。
其次,關注或有事項,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確定性事項的發生,不確定性的事項對企業未來發展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企業資源的流出,其最終結果由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加以決定,比如未決法律糾紛、對外擔保、售后服務、待執行合同確定虧損、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等,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如果符合預計負債確認條件,應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預計負債科目上,其它或有事項則在附注中進行披露,企業應當披露或有負債,但是很少有上市公司在披露的財務報表上確認預計負債,甚至披露或有負債的都很少,這有是企業風險的信號,對特定行業,存在或有負債的情況或者是在其它附注中能看出企業存在或有負債,要引起特別關注。
再次,重點分析特殊會計科目,在前文對資產負債風險分析中已經分析過企業容易利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債務重組等調整會計利潤,對這些科目要認真分析,查找是否存在異常變動,以發現人為進行操縱來粉飾報表的可能。
4 關注關聯交易
通過分析關聯交易,來判斷關聯交易為企業貢獻的利潤,剔除不真實、不公允的交易,確定企業實際盈利狀況,夯實資產負債真實性,首先要關注交聯交易定價公允性,其次要分析關聯交易是否產生現金流,這都需要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進行合理判斷。
比如應收賬款正常情況下都為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帶來的營業收入的增加,關聯方的資金拆借通過其他應收(付)科目來反映,是否存在企業往來科目混淆,隱瞞關聯交易現象,在財務報表附注披露中對關聯方交易及拆借往來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二、風險的應對
1 剔除虛擬資產
虛擬資產是不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資產,指已發生的費用仍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的資產,除待攤、開辦費外,還包括潛虧的資產項目,如賬齡較長的應收賬款、余額較大的其他應收款、庫齡較長的存貨、長期閑置的固定資產、停工的在建工程等,虛擬資產是也是企業未來隨時會引爆的定時炸彈,在分析企業資產總額、規模及財務報表時,要剔除這些虛擬資產。比如,賬齡較長的應收款項計提壞賬的充分性,關聯方的資金拆借,對賬齡為 3 年以上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是否充足,其他應收款年末余額有多少為關聯方資金拆借,固定資產折舊計提是否符合會計政策,待攤費用攤銷期間的合理性,要結合企業財務報表中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分析企業利用攤銷、折舊等人為操縱利潤現象,進而造成企業虛列資產,迷惑眾人。
2 剔除不公允關聯交易
企業為了虛增收入及利潤,容易利用關聯交易達成目的,上市公司也容易利用關聯交易來轉移資產損害小股東利益,對交易頻繁的關聯方,交易定價不公允及以其它方式來提供便利的交易,并非是企業真正實現的交易,會造成企業資產與負債與實際脫離,剔除該交易對資產負債的影響,才能還原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狀況。
3 增加表外資產與負債
并非企業所有的資產與負債都會體現在報表上,表外資產會增加企業價值,而表外負債則相反,對此我們要加上能給企業未來帶來價值的資產和未來減損企業價值的負債,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資產與負債,只有如此才能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幫助利益相關者做出投資、借款等決策。
4 結合外部環境
對非標準審計報告或出具審計報告的事務所執業質量不高時,減少對審計報告的依賴程度,也可以請可以信賴的專業人士對其進行分析并做出判斷,剔除審計報告的不可信因素,或重新對要投資或借款等決策的企業進行分析。
企業的財務狀況是不僅是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所決定的,同時也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各企業利益相關者在分析企業資產和負債狀況也要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各種因素綜合進行分析,并將其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全面掌握企業的實際狀況來綜合判斷。
【企業成本管理下風險管理社會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煤炭企業安全風險及成本管理08-08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研究論文04-22
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7-29
企業倉儲管理成本核算論文04-20
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及應用的論文07-29
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討論文04-19
試論企業稅收風險管理08-04
論述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風險識別與防控08-24
企業發展體系下質量管理論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