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氫原子能級與衰變原理
【編者按】微觀物理世界極其復雜,在高中階段接觸比較少。主要以原子結構和氫原子能級、衰變和核能等方面介紹性內容,高考主要會考察氫原子能級結構,放射性原子的衰變。高考中經常會考察對a射線、 射線、 射線的理解,同時會結合在原子衰變中同時考察。
氫原子能級
①能級公式:
、诎霃焦剑
氫光譜
在氫光譜中,n=2,3,4,5,……向n=1躍遷發光形成賴曼線系;n=3,4,5,6向n=2躍進遷發光形成馬爾末線系;n=4,5,6,7……向n=3躍遷發光形成帕邢線系;n=5,6,7,8……向n=4躍遷發光形成布喇開線系;其中只有馬爾末線生活費的前4條譜線落在可見光區域內。
天然放射現象
天然放射現象中三種身線及其物質微粒的有關特性的比較。
天然衰變中核的變化規律
在核的天然衰變中,核變化的最基本的規律是質量數守恒和電荷數守恒。
、賏衰變:隨著a衰變,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向后移2位,即
② 衰變:隨著 衰變,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向前移1位,即
、 衰變:隨著 衰變,變化的不是核的種類,而是核的能量狀態。但一般情況下, 衰變總是伴隨a衰變或衰變進行的。
關于半衰期的幾個問題
。1)定義: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
。2)意義:反映了核衰變過程的統計快慢程度。
。3)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決定,而與原子所處的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無關。
。4)理解:搞清了對半衰期的如下錯誤認識,也就正確地理解了半衰期的真正含義。第一種錯誤認識是:N0個放射性元素的核,經過一個半衰期T,衰變了一半,再經過一個半衰期T,全部衰變完。第二種錯誤認識是:若有4個放射性元素的核,經過一個半衰期T,將衰變2個。事實上,N0個某種放射性元素的核,經過時間t后剩下的這種核的個數為
而對于少量的核(如4個),是無法確定其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的。這實質上就是“半衰期反映了核衰變過程的統計快慢程度”的含義。
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和原子核的組成
用高速運動的粒子去轟擊原子核,是揭開原子核內部奧秘的要本方法。轟擊結果產生了另一種新核,其核反應方程的一般形式為
其中X是靶核的符號,x為入射粒子的符號,Y是新生核的符號,y是放射出的粒子的符號。
1919年盧瑟福首先做了用a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的實驗。在了解盧瑟福的實驗裝置、進行情況和得到的實驗結果后,應該記住反應方程式
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質子的核反應方程。另外,對1930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的實驗裝置、過程和結果也應有個基本的了解。值得指出的是,查德威克在對不可見粒子的判斷中,運用了能量和動量守恒定律,科學地分析了實驗結果,排除了 射線的可能性,確定了是一種粒子——中子,發現中子的核反應方程
核能
對這部分內容,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已經確定核力的主要特性有:是一種很強的力(相比于其他的力),是一種短程力。
。2)一定的質量m總是跟一定的能量mc2對應。核子在結合成原子核時的總質量減少了,相應的總能量也要減少,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減少的這部分能量不會憑空消失,它要在核子結合過程中釋放出去。反過來,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總質量要增加,總能量也要增加,增加的這部分能量也不會憑空產生,要由外部來供給。能量總是守恒的,在原子核反應伴隨有巨大的放能和吸能現象。
(3)核反應中釋放或吸收的能量,可以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差用質能關系方程來計算。
。4)核反應中能量的吸、放,跟核力的作用有關。當核子結合成原子核時,核力要做功,所以放出能量。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時,要克服核力做功,所以要由外界提供能量。
【論文:氫原子能級與衰變原理】相關文章: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05-16
編碼原理課程改革論文03-19
化工原理課程改革論文01-08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薦)05-19
管理學原理論文05-27
稅收籌劃原理及運用分析論文02-17
(熱)管理學原理的論文05-20
制鹽企業的節電原理分析論文02-21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精選17篇)01-29
通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論文03-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