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分析
摘要:激勵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首先論述了管理學中的激勵理論概要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勵理論的內容,接著分析了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合理構建激勵措施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激勵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Abstract: Motiv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utline of management incentive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ncentive theory content, and then analyzes the situation incentive theor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se of and problems, and finally we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olutions to build incentives.
Keywords: incentive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ents
激勵理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運用的重要理論之一,正確合理地運用激勵理論不僅能夠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刻苦學習,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不斷超越自我。
一、激勵理論概述
激勵是管理學和行為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指通過各種形式的外部刺激,使人們產生一種士氣高昂、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曾說過:“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的潛能只能發揮出一小部分,即20%―30%。但是,在良好的激勵環境中,同樣的人卻可發揮出80%―90%的潛力,甚至更多”。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激勵能夠帶來巨大的效應。
西方的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激勵人的問題,并提出了三種主要的激勵理論: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激勵理論和激勵的行為理論。內容型激勵理論關注于個體內部的激發、定向、保持和停止行為的因素,其代表理論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克雷頓奧爾德弗的ERG理論以及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這些理論試圖確定能夠激勵個體的特定需要。過程激勵理論主要描述和分析行為是如何受個體外部因素作用和激發、定向、保持和停止的。過程激勵理論主要有弗魯姆的選擇期望理論、斯金納的與學習有關的強化理論、亞當斯的基于個體比較的公平理論和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而激勵的行為理論主要研究如何根據人的行為特點,運用正確的激勵方式,采取科學的激勵措施從而取得有效的激勵效果。激勵的行為理論主要包括挫折理論和歸因論。
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們需要綜合運用激勵理論,充分發揮激勵的作用,這樣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勵理論的內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勵理論從內容上可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是指運用物質的手段使受激勵者得到物質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準確了解受教育者的物質需求情況并及時給與滿足,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激勵的功效,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神激勵也稱為內在激勵,是指精神方面的無形激勵,包括授權、對學生學習工作成果的認可,公平、公開、公正的選拔制度以及提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機會。精神激勵能夠觸動受教育者的心靈,從而抑制單純過分追求物質利益的錯誤傾向。教育工作者在給與受教育者物質激勵的同時,也要進行合適恰當的精神激勵。
三、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現狀
目前,激勵理論在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集中體現是大學生獎勵機制。它主要是對學生在一個學年內的德、智、體三個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測評,然后給表現優秀的學生頒發各種獎勵。
這些獎勵大致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個人榮譽獎,這類獎勵包括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學生干部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這類獎勵主要頒發給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德才兼備,品學兼優,有很強的學生工作能力,切實起到骨干和帶頭作用的大學生們。第二種是學生獎學金,包括優秀學生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經濟困難學生獎學金等。這類獎勵的頒發學生群體是:政治上積極向上,道德文明修養較高,勤奮學習,成績優異,并且具有較強的自學和研究能力。第三種獎勵是集體榮譽獎,包括優秀黨支部、優秀團支部和優秀班集體等。這類獎勵主要頒發給在整體上學習成績優秀,參加學生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的學生集體。
除了學校官方的大學生獎勵機制外,現在的一些文藝或體育協會和學校社團也會舉辦活動,評出諸如優秀歌手、優秀舞者等獎項,獎勵在文藝、體育方面有特長的大學生,這也構成了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一部分。
四、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激勵方式較為單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激勵方式較為單一,對學生的獎勵表彰形式不外乎是“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學生”和不同等級的獎學金。這些獎勵大多采用頒發獎狀的形式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激勵,激勵方式較為單一。這種較為單一的激勵方式造成了受表彰對象范圍的局限性,因為這些獎勵只頒發給學習優秀和在學生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同學,而忽視了在其他方面表現優秀的同學。長此以往,更會使得獲得獎勵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變得遙不可及,使他們逐漸喪失參與競爭的熱情。
2、 把激勵等同于獎勵,造成獎和懲的失衡
根據激勵理論,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能夠激發人的精神和斗志,獎勵能夠使人再接再厲,懲罰能夠使人發憤圖強。所以,激勵既包括獎勵也包括懲罰。而從激勵的功效來看,我們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是需要正確運用懲罰措施的。但是,在目前,我國高校的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都高估了獎勵產生的激勵的功效,而認為懲罰往往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因此,高校許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總是運用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卻忽視了懲罰這一能夠判斷學生行為正確與否的精確指標,結果導致了獎和懲失衡的局面。這也最終造成獎勵對大學生的激勵作用越來越弱,甚至被一些大學生認為是自己“理所應當”得到的。
3、 對大學生張揚的個性視而不見
在新的時期,我們的社會迅速發展,這對大學生群體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使大學生群體細分趨勢日益明顯。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學生獎勵項目卻沒能及時跟上時代的發展,停滯不前。在高,F有的學生獎勵項目中,針對不同特點學生設立的獎項數量較少,造成了存在個體差異的學生付出了同樣的努力卻不一定收獲同樣效果的現象。并且大部分高校的獎勵機制依舊受“唯分數論”思想的影響嚴重,不管什么獎勵,必須得成績優秀。這就使得一些在其他領域確有專長的學生由于受成績方面的影響,無法成為校園主流思想中的優秀者,從而無法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 4、 獎勵評比過程中規范化程度不夠
當前,在我國的大多數高校中,獎勵的評定一般采取的是綜合測評的方式。綜合測評采用一體量化的方式,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好處,但也存在許多弊端。首先,綜合測評包括了學生的政治素養、道德修養和意志品質,而這些都是一個培養的過程,作為一個過程是很難用具體的量化分值去評判的。其次,在綜合測評中,德、智、體三項所占的比重該如何確定也是一個難題。大部分的高校在進行綜合評定中,智育都占到了70%甚至更高,這樣,就造成了評優等同于評出成績優秀的學生。因此,在高校獎勵評定中采用的綜合測評方法常常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構建合理激勵措施的解決辦法
1、 設置更加多樣化的獎勵,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并且在不同的情況下其需要也會有不同的側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認真調查和研究,對大學生實行分層次、分類別的獎勵方法。如對在學習科研中積極創新的同學給予創新開拓獎;對進步幅度大的同學給予突出進步獎;對多才多藝的同學給予才藝優秀獎;對助人為樂、品行良好的同學給予無私奉獻獎等等。這樣就做到了不以學習成績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使每個學生都有得到獎勵的機會,從而能夠調動高校中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和成才意識,有利于創新性和全面型人才的培養。
2、合理運用懲罰,做到獎與懲相結合
針對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過分注重獎勵,獎懲失衡的現狀,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學會合理運用懲罰措施,使其與獎勵措施很好地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懲罰對于學生具有強大的威懾力,合理運用懲罰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更好地發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在堅持表揚為主的同時,要輔以合理的懲罰措施。并且在實施懲罰的過程中,做到事先警告、及時處理和對事不對人。
3、 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同時更注重精神激勵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適當的物質激勵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設立了國家獎學金、學校獎學金等獎勵,對學習好、品德優良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種物質獎勵一方面能夠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促進獲獎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對獲獎學生的生活進行一定的補貼,使他們更加安心地學習專業知識。但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僅有物質獎勵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大學生們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他們需要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因此,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們要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在給予學生物質獎勵的同時也要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這些精神獎勵將會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影響到學生的一生。
4、 規范獎勵評比機制,保證公正性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發現,公平感是一種影響人積極性的普遍現象。而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的半自律期,他們一方面用不成熟的眼光觀察別人,另一方面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如果大學生遇到不公平的對待,他們就很容易產生較大的挫折感,失去做事情的積極性。所以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十分注重獎勵評比的公正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避免片面性,另一方面,還要制訂出科學、規范的獎勵評比機制,把公平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公平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積極進取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譚文,李燕萍.管理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3]黃曉峰.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黑河學刊,2012(07):104―105.
[4]馬曉容,郭宇琪.論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3(3):56―60.
【激勵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分析】相關文章:
生命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分析11-25
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11-19
淺議企業管理中的激勵理論運用03-02
試述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06-14
談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02-21
企業管理激勵理論分析03-27
接受理論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11-27
正確運用激勵理論助推企業的快速發展論文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