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析蘇軾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簡析蘇軾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簡析蘇軾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論文 篇1
蘇軾的詞創作是從他中年出任杭州通判時開始的,他最早的作品《浪淘沙·咋日出東城》和《南歌子·海上乘槎侶》,前者寫春天之景,語言平易流暢,意境雖無過人之處,倒也清新可愛;后者寫錢塘江潮,蘇軾詞的豪邁氣概和詼諧風格微有端倪。統觀全局,蘇軾詞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政治、情愛、農村三類作品。
蘇軾是滿懷熱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的,但是不幸的家庭經歷、多蹇的仕途命運、嚴酷的權力爭斗使他蒙受了一次次打擊。在作品中,有對理想的熱情,有落魄的郁憤,有逆境中的不甘沉淪,真實細致地反映了蘇軾復雜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蘇軾還是"性情中人",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大都寫得真切感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說:"東坡之詞,純以情勝,情之至者詞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私情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彭乘:《墨客揮犀》。
② 見原詞序。
③ 陸游:《老學庵筆記》。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密州任上,距蘇軾元配夫人王弗去世正好十年。詞的起片開門見山,直抒感慨,絲毫不用鋪墊和渲染,將思念和盤托出,有不吐不快之勢。生死殊途,南北相隔;仕途的失意,人生的苦悶,滿腑凄涼無處傾訴。接下來退一步講"縱使相逢應不識,"因為自己早已不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了。下片寫夢中相見,結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將無法排解的思念之情溶入連綿不盡的未來,更襯出未亡人的情真意摯。以詞來寫悼亡之情,蘇軾是第一位也是寫得最好的一位。
蘇軾與下層勞動人民接觸的深入與廣泛,超出了同時代的任何一位作家,因此,他對勞動人民的疾苦十分敏感。當看到"秋禾不滿眼,宿麥種亦稀"時,他"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膚肌",進而痛感"平生五千卷,一字不療饑。"①蘇軾詞作品,對勞動人民的疾苦遠不如詩描寫得那樣深刻。在全部30余首農村詞中,最為成功的當屬描寫鄉村風俗和勾畫作者與鄉野父老親切融洽關系的作品!朵较场ば扉T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二: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茜羅裙。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蘇軾在徐州任太守時,春旱后得雨,因此,蘇軾前往城東二十里"可以致雷雨"的石潭謝神,這首詞是此次出行所寫五首詞中的第二首。詞的上片寫村里的姑娘們聞聽太守將到,于是匆匆忙忙梳妝一番,三五成群地扎堆在籬笆門前迎候。為了能清楚地看一眼究竟,有的姑娘甚至擠破了紅色的衣裙。詞的下片寫村社,首句寫村社的隆重,次句寫供品的豐盛,末句寫村民的歡愉。全詞猶若一幅淳厚質樸而又興致盎然的農村風俗畫。
蘇軾詞的藝術特色,歷代評論家仁智互見,總括起來,不外四點,即豪放、韶秀、清迥和真率。
蘇軾詞的豪放已為人所共賞。俞文豹《吹劍續錄》稱:"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推為豪放詞的名作: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詞的最后,"人間如夢"句,給全篇豪放闊大的基調涂上了一筆抑郁的宿命論的色彩,令人扼腕!督亲印っ苤莩霁C》早《念奴嬌·赤壁懷古》7年,是密州任上所作。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關于此詞的寫作,蘇軾在《與鮮于子駿書》中有所敘及:"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詞的
、 蘇軾:《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詩。
上片首寫聲勢浩大的出獵活動以及作者由此而激發生成的豪情,下片語意與上片一脈相承,緊扣豪情作文章,由出獵之豪情升發到報效國家之豪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蘇軾的心情并不愉快,自稱"老夫"正是這種灰暗心情的反映,但蘇軾并不悲觀,而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馮唐故典,寓含天生我才明主不棄的希冀。詞的結句"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一旦為朝廷重用,當不負圣望,有所作為的雄心。
蘇軾詞中的韶秀清迥之作當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前人評價這些作品"格奇而語雋",①"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孰能至此!"②蘇軾詞的真率與其為人的真率一脈相承,這一特點在他的大多數作品中都有體現。
蘇軾詞除"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④、"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⑤、"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⑥這些豪邁剛健樂觀爽朗的作品外,尚有相當一部分思想消極之作,如,《醉落魄·述懷》:醉醒醒醉,憑君會取這滋味。濃斟琥珀香蟻,一到愁腸,更有陽春意。須將墓席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從他落魄陶陶里,猶勝醒醒,惹得閑憔悴。這些作品是蘇軾復雜思想的反映,有人生失意后的故作激憤之言,也有隨緣委命的真情流露。因此,不能一概而論,而須加以甄別分析。
、 黃蓼園:《蓼園詞選》。
、 黃庭堅:《山谷題跋》。
、 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 蘇軾:《定風波·重陽》。
、 蘇軾:《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
簡析蘇軾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論文 篇2
文學史上素有“詩莊詞媚”的傳統,人們在填詞時,總免不了要考慮什么樣的生活、思想、感情才能夠用詞這一文學形式來表現。及至蘇軾,采取“以詩為詞”的手法,將別人以詩的形式來表現的題材和主題,都寫入詞中,于是“東坡詞頗似老杜詩,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放映了以前詞人所沒有放映過的廣闊內容。而蘇軾對詞體革新的根本,正是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本文擬從蘇軾的詞學觀,來探討其詞體革新中的幾個問題。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味真正能與詩并駕齊驅,蘇軾提出了詞須是“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破“柳七郎風味”則是其詞體革新的一個重要方面。
蘇軾的詞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就必然給詞帶來意境和風格上的創新。在寫出第一首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以后不久,蘇軾就在第一篇關于詞體革新的文章《與鮮于子駿書》中,明確提出了“破”的問題:“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P1650)歌詞本是要“繡幌佳人”,“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歐陽炯《花間集序》)來歌唱的,而蘇軾之詞竟要東洲壯士“吹笛擊鼓以為節”、“抵掌頓足而歌之”,并為其壯觀而自鳴得意。顯示了蘇軾有意開闊新詞境,以“破”風靡詞壇的“柳七郎風味”,提倡一種具有陽剛之美詞風的意愿。
在這里,蘇軾對自己的詞體革新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立”,“自是一家”;二是“破”,“無柳七郎風味”。值得注意的是,蘇軾把“柳七郎風味”看成是“自是一家”詞作的對立面,可見他對破“柳七郎風味”的重視程度。對于蘇軾的這段話,清代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指出,蘇軾“近卻頗作小詞”云云,“一似欲為耆卿之詞而不能者。然坡嘗譏秦少游《滿庭芳》詞學柳七句法,則意可知矣”](P108)。劉氏并未說明“意”之所指,不過,從以下三個方面,還是可以看出蘇軾之“意”是什么。其一,從“柳七郎風味”提法本身看。宋人以行第相呼,多用于平輩或晚輩,一般不用于尊者和長者,否則視為不尊敬。柳永是蘇軾的前輩。蘇贊許柳詞時,稱之為耆卿,字而不名;貶斥柳詞時,則呼之為“柳七”。因此,“柳七郎風味”并不像有些論者所說,只是對柳永詞風的一般稱呼,實際上是一種貶稱。其二,眾所周知,柳永詞分雅詞、俚詞二類。蘇軾曾經說:“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P35)《八聲甘州》情景兼到,骨韻俱高,屬于雅詞?梢姡K軾對于柳永的雅詞頗為推許,他所說的“柳七郎風味”只能是針對沿襲五代的淫蘼浮艷風氣的俚詞詞風而言。在宋俞文豹《吹劍續錄》有一段文字記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耆卿?對曰: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子執紅牙拍,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綽鐵板,唱‘大江東去’。為之絕倒。”(P49)曾端伯《高齋詩話》載:“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別后公卻學柳七作詞!少游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P497)說明了柳永詞富陰柔之美,而蘇軾詞富陽剛之美,也體現了蘇軾對傳統詞風的突破和創新。其三,柳永的俚詞,在思想內容方面往往顯得庸俗,在語言方面則比較俚俗。從蘇軾本人的作品看,《東坡樂府》中如《滿庭芳》(“蝸角虛名”)、《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等,語言都相當俚俗。而且,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秦少游》記載,秦觀有“喚起一聲人悄”詞,其中“覺健倒,急投床,醉鄉廣大人間小”等語,也頗為淺俗,而蘇軾“愛其句”。這種情況顯示,蘇軾并不一味反對俚俗;他不滿于柳永俚詞的,自然又在于它的思想內容的'庸俗。要之,蘇軾所說“柳七郎風味”,是指主要表現在俚詞中的柳詞的庸俗、卑弱和浮艷詞風。他以“柳七郎風味”相概括,表示了他的不屑和否定態度;他說自己“頗壯觀”的“自是一家”的詞“無柳七郎風味”,表明他要在它之外建立一種新詞風,開創一條新道路。這就是蘇軾“意”之所在。如果說,《與鮮于子駿書》表明,蘇軾在詞體革新一開始,就把“柳七郎風味”當作他的革新的對立面,并把破“柳七郎風味”當作革新的組成部分,那么,《高齋詩話》所載則表明,他在革新的后期也仍然如此。
蘇軾的詞學觀表明,他無論是破“柳七郎風味”,還是立“自是一家”的詞風,都是比較自覺的。這兩個方面構成了他的詞體革新的基本內容。他所以把“柳七郎風味”當作對立面,除了它代表庸俗、浮艷、卑弱的詞風,從當時詞壇實際看,還當與柳詞“掩眾制而盡其妙”,在當時影響最大有關。柳詞的出現,標志著宋詞發展到一個重要階段,但是,它未能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它滋長了浮艷詞風。所以,與其說它代表宋詞的現在,不如說它代表宋詞的過去。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要進行詞體革新,不可避免地就會與“柳七郎風味”發生沖突。從主觀上講,蘇軾開始也許只是要破“柳七郎風味”本身,但由于柳詞“掩眾制而盡其妙”,所以在客觀上,他對“柳七郎風味”的沖擊,不可避免地沖擊到宋初以來的浮艷纖弱詞風,因而具有更為廣闊深遠的意義。雖然,隨著革新的深入和認識的發展,蘇軾逐漸又把革新范圍從“柳七郎風味”擴展到“小詞”,但他對“柳七郎風味”的反對,卻是始終不移的。
詞史意義在古今學人關于蘇詞的評說中,“以詩為詞”無疑是最為流行的一個命題。蘇軾詞出現不久,有人便很快敏銳地感到這些作品和前代及當時的詞人作品有較大的差異,于是就出現了許多評語,其中尤以陳師道在《后山詩話》中所說的“以詩為詞”這四字最為精當。這個論點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蘇軾的詞在向傳統詩歌趨進,詞與傳統詩歌的界線在初步泯滅。而他所以能“以詩為詞”,又在于他在詞與詩的關系方面,與詞“別是一家”的傳統和流行的觀點不同,他認為“微詞宛轉,蓋詩之裔”(P1943)。他的識見高出于古人和同時代人,又堅持實踐創新,從而為宋詞開辟了新的天地。
以詩歌的標準要求詞,以寫詩的筆力寫詞,“以詩為詞”是他進行詞體革新的主要途徑。蘇軾的“以詩為詞”,從詞體革新角度看,這實際上是他革新的主要途徑。“以詩為詞”勢必會引起傳統的“小詞”在內容、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對于詞反映現實、表情達意的范圍和能力,自然會有所開拓和增強,對于提高詞的地位也具有重要意義?梢哉f,蘇軾的詞體革新之所以能取得重大成就,產生重大影響,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在如何革新方面找到了“以詩為詞”這一正確途徑!疤K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P77),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P40-49),在蘇軾看來,詞和詩一樣,是可以用來表現社會的興衰和歷史的興亡,抒寫作家的胸襟懷抱和人生際遇,而不應一味沉溺于酒筳歌席、男歡女愛之中,并積極的付諸實踐。如他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通過望月懷人,表達了對手足同胞真情思念和熱愛人生的執著態度,也反映了作者處于逆境之中而能達觀自持的積極樂觀精神。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評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顯示了蘇軾“以詩為詞”進行題材改革的成功和社會對蘇軾改革成就的認同。蘇軾本人在說柳永《八聲甘洲》中的名句:“此語于詩句不檢唐人高處”(P77),稱道蔡景繁的“新詞,此古人長短句詩也”(《與蔡景繁書》)。由于他在詞體革新時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P77)
東坡詞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給詞帶來意境和風格上的創新,開拓詞境,是蘇軾詞體革新的主要方向。在擴大詞的內容與題材方面,蘇軾的詞可以記行事,可以述出游,可以寫登臨,可以敘憑吊,可以述節令,可以記夢,可以懷人,總之,凡個人日常所經所歷所思所感,蘇軾都可以以詞寫之?梢哉f,在蘇軾筆下,詞被運用得從容自如,無施不可。詞作什么,怎樣寫,都可因作者的性情、才力和閱歷的不同而可自由選擇。在一個具體的創作個體那里,詞應是沒有功能及用途上的限制的。這樣,詞就被從較單純的只為應歌和佐歡的狹窄路徑中給引離了出來,詞的適用范圍增廣了,詞的門徑增寬了,成了“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的一種文體。這就從實際操作上實現了詩詞同體的理論,為后世詩與詞的相容無間提供了現成參照。在開拓詞境方面,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時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如元豐五年寫的[定風波]《沙湖道中遇雨》,充分表現了他豁達樂觀的精神;在密州寫的《江神子密州出獵》,則表現了他希望馳騁沙場、以身殉國的豪情壯志!疤K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的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P78),從內容、題材的擴大到意境、風格上的創新,為蘇軾詞體革新的成功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也為他日后的豪放詞流芳百世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3][7]劉熙載《藝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4][5]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郭紹虞《宋詞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1980
[8][10][11][1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方智范《中國詞學批評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簡析蘇軾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論文】相關文章:
蘇軾詞成就簡析05-21
簡析航空機械設備檢修存在的問題的論文04-27
簡析航空機械設備檢修存在的問題論文04-27
簡析連帶責任08-15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04-25
簡析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論文(精選10篇)05-27
簡析高校設備維修經費預算08-21
分析黃賓虹山水畫的藝術特色論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