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
白居易諷喻詩質樸平易,雅俗共賞,形成獨具一格的淺切詩風,代表著新樂府運動的最高成就,確立了它在中國詩歌中的不朽地位。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 篇1
白居易是我國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存詩三千余首,是唐朝詩家中存詩最多的。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和雜律四類,其中最有價值且他本人也最看重的是諷喻詩,這是白居易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精華的部分!耙饧ざ毖浴钡闹S喻詩,是白居易“兼濟天下”政治抱負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他新樂府詩歌理論的具體實踐。他的諷喻詩數(shù)量并不太多,僅有170首左右。這些詩主要創(chuàng)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秦中吟》和《新樂府》集中體現(xiàn)了這類詩的思想價值。這些諷喻詩將揭露和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統(tǒng)治階級,從多方面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苦難生活。涉及了眾多的政治問題及社會問題,反映了白居易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詩不僅有豐富的現(xiàn)實內容,還有極高的思想價值。他的諷喻詩質樸平易,雅俗共賞,形成獨具一格的淺切詩風,代表著新樂府運動的最高成就,確立了它在中國詩歌中的不朽地位。陳寅恪認為白居易的新樂府詩,上承《詩經》,漢樂府、杜甫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反映社會現(xiàn)實,藝術上也自樹一格,被譽為“唐代《詩經》”。
一、白居易諷喻詩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
白居易注重諷喻詩,是有其一定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的。
白居易的家庭是一個世代業(yè)儒之家。其祖父白锽、外祖父陳潤都是詩人。父親白季庚也是明經出身,做過多任地方官。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使白居易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學教育,為其后來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白居易的青年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當時,唐王朝自安史之亂以后,中央政權日漸削弱,藩鎮(zhèn)擁兵割據,對抗朝廷。在唐王朝朝廷內部,宦官逐漸掌握了朝廷的生殺大權,專橫貪暴,無惡不作,連皇帝的廢立也多半出于其手。而封建官僚之間的黨爭更加劇了政治的黑暗。這時,白居易一家也因戰(zhàn)亂到徐州一帶避難。后又遷到越中。年紀稍長,其父白季庚去世,家境衰落,生活也更加貧困,迫使他南北奔走,愁于衣食,常常“衣食不充,凍餒并至”,以至“索米乞衣于鄰郡邑”。也正是這種貧窮的生活經歷,使白居易對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有著較為深切的感受,這奠定了他以后在政治上和詩歌創(chuàng)作上關懷百性疾苦的思想基礎。
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二月,白居易考中進士。不久由校書郎被任命為今陜西省周至縣尉。幾年后,又入為翰林學士。元和三年(808)四月改授左拾遺,仍充翰林學士。中唐以后的翰林學士是替皇帝草擬機要文件的差使,地位非常重要,宰相多由翰林學士中提拔。
而左拾遺是諫官,位雖不高,卻接近皇帝。所以,白居易曾不無自負地說:“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落眾耳,跡升清貴!边@是白居易政治上最得意的時期。這一時期,由于沒有大的戰(zhàn)亂,國家暫時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統(tǒng)治者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社會相對安定,史稱“中興”時期。這種社會表面上的短暫回升,雖未能解決唐王朝所面臨的一系列根本矛盾,但卻給一部分有識之士帶來了改革社會、振興國事的希望。他們熱心從政,躍躍欲試,提出各種改革社會弊端的措施。白居易曾與元稹合寫《策林》七十五篇,不斷向皇帝進諫,極力主張改革時政。為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社會弊病,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口號,主張“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他認為詩歌應擔負起“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政治使命,以便達到“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政治目的。
他十分強調詩歌對現(xiàn)實的“美刺”作用!捌獰o空文,句句必盡規(guī)”、“唯詩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欲開壅蔽達人情,先向詩歌求諷刺”(《采詩官》)。關心現(xiàn)實,干預時政,白居易認為這是詩歌最主要的.社會功能。這一時期是白居易關心社會生活,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最富于進取精神的時期。詩人目睹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立志“為民請命”,“兼濟天下”,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為此,他在任職之上“正色摧強御,剛腸嫉幄呼。常增持祿位,不擬保妻兒。養(yǎng)勇期除惡,輸忠在滅私!”(《代書詩一百韻寄微子》)因此,“有闕必規(guī),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害無不言。”(《與元九書》)一方面又利用詩歌作武器,凡“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與元九書》)他的那些著名的諷諭詩《秦中吟》和《新樂府》等都是這時寫出的。這些詩篇像一把把匕首,直刺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使權豪們“扼腕”“變色”“切齒” (《與元九書》)。
二、白居易諷喻詩的思想內容
在白居易的諷喻詩中,《秦中吟》和《新樂府》集中體現(xiàn)了這類詩的思想價值。在《傷唐衢二首之二》中,白居易曾說:“憶昨元和初,忝備諫官位。是時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這表明了他作《秦中吟》的目的。
首先,他描述了這個朝代中最尖銳的貧富不均現(xiàn)象和下層百姓在各種剝削勒索下艱難掙扎的悲慘狀況,把揭露和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將租庸調法改為兩稅法,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來弊端百出,老百姓苦不堪言。白居易在《贈友》一詩中憤怒地寫到“私家無錢轤,平地無銅山,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賤糶粟與麥,賤貿絲與棉。歲暮衣食盡,焉得無饑寒。”一語中的地揭露了兩稅法的弊端。在《重賦》一詩中,詩人詳盡地描寫了被貪吏們破壞的兩稅法給農民帶來的沉重災難。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悲喘與寒氣,并入鼻中辛!倍澙魝儭半S月獻至尊”的羨余物(地方把定額外榨取的財物美其名曰“羨余”,拿去討好皇帝)卻“繒帛如山積,絲絮似云屯”,詩人借老農之口發(fā)出了“奪我身上衣,買爾眼前恩”的憤怒呼喊。《傷宅》所寫富貴者的奢侈,恰與《重賦》形成鮮明的對照!耙惶觅M百萬,郁郁起輕煙。洞房溫且高,寒署不能干!瓘N有臭敗肉,庫有貫朽錢”!犊澗c》中也以“絲細繰多女手疼,札札千聲不盈尺”寫出農婦的艱辛,而對照富貴者的浪費:“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無惜心!痹凇顿I花》詩中,他借一個田舍翁之口發(fā)出感嘆: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些詩作,客觀上揭露了封建社會中階級壓迫與剝削的事實。作為一種解救,詩人希望權勢者能有所節(jié)制,因而他尖銳地指責那些在下層百姓的困苦之上還要加上一層困苦的貪吏、宦官!遁p肥》則將矛頭指向宦官集團的那些內臣、大夫、將軍,對他們的氣焰、權勢和奢華生活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和無情的鞭撻。《賣炭翁》指責宮中黃衣使者盤剝掠奪百姓,不問青紅皂白搶走賣炭翁辛辛苦苦燒的一車炭。
這首詩借賣炭翁由“伐薪燒炭”到進城“賣炭”再到炭被搶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擾民害民,宦官強取豪奪的野蠻行徑。其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兩句尤為精譬。先用“可憐”二字傾注無限同情,繼以一“憂”一“愿”來寫賣炭老人的艱難處境和細微復雜的心理活動,真實貼切!抖帕贳拧分袆t寫長吏明知莊稼為自然災害所毀,卻仍然“急斂暴征求考課”逼得百姓典桑賣地來抵官租,白居易憤怒地說道:“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觀刈麥》中“力盡不知熱,但希夏日長”的辛勤農夫,“家田輸稅盡,拾些充饑腸”的貧婦人,《村居苦寒》中“布絮不蔽身”“愁坐夜待晨”的無衣民,《采地黃者》中“愿易馬殘粟,救此苦饑腸”的百姓,都具體真實地表現(xiàn)了農民饑寒交迫,牛馬不如的生活。詩人深切同情不幸的農民,對自己的溫飽有余深感慚愧,并由此產生了“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的可貴思想。
其次,白居易還注意到邊疆無休止的戰(zhàn)爭導致千萬百姓無辜喪生,表現(xiàn)了人民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反對,體現(xiàn)了詩人“不賞邊功防黷武”的思想。著名的《新豐折臂翁》寫了一位在天寶年間逃過兵役的老人,當時,宰相“欲求恩幸立邊功”,發(fā)動對南詔的戰(zhàn)爭,無數(shù)被強征去當兵的人冤死異鄉(xiāng),這位老人“偷將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殘命。詩中借老翁之口說道:“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孤骨不收。應作云南望鄉(xiāng)鬼,萬人冢上哭呦呦!边@位命運悲慘的老人,卻以欣喜口吻自慶僥幸,讓人讀來更覺得悲哀,同時也感覺到詩人的目的不僅在記敘一樁往事,而是反映出戰(zhàn)爭帶給廣大人民的無窮苦難!犊`戎人》描寫一個“一落蕃中四十載”的漢人的遭遇。他為了返回故鄉(xiāng),冒死逃出吐蕃,不料被貪功的邊將抓住當作“蕃虜”,“配向江南卑濕地”,含冤莫辯。這個“漢心漢語吐蕃身”的不幸人的遭遇,不僅暴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昏暴,也反映了人民真實的愛國情感。
除了上述兩大主題,白居易的樂府詩所涉及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還有許多。他揭露了官吏昏庸無能,將帥驕橫無勇,借君國之名義而飽一已之私利。《紅線毯》、《歌舞》、《繚綾》等詩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統(tǒng)治階級昏庸無能,醉生夢死的生活予以無情的揭露和批判!赌竸e子》中的妻子因丈夫升官發(fā)財,喜新厭舊而被拋棄,《井底引銀瓶》中年輕女子受封建禮教迫害而被逐!蹲h婚》、《太行路》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婦女們地位的卑下和遭遇的不幸。白居易對宮婦問題尤為關注,象《上陽白發(fā)人》中那失去青春、失去愛情的老宮女,《后宮詞》中“幾個春來無淚痕”的三千宮女,《過昭君村》中把臉“燒灼成瘢痕”的村女都是對腐朽的宮女制度的嚴正抗議和血淚控訴。他批評宮中幽禁了無數(shù)宮女,要求皇帝將他們釋放,他還批評求仙之虛妄,佛寺的繁多,希望君主采取措施來干預……,這些都切中了時弊。
元和年間,正是社會相對穩(wěn)定,戰(zhàn)亂稍稍平息的時候,醉生夢死的人又開始花天酒地,庸凡的人又在彈冠相慶,而白居易卻挑開虛飾的面紗,暴露出這個社會的黑暗、動亂、骯臟和不合理,批評的鋒芒橫掃了整個社會,上至宮廷,下至官吏,這是自杜甫以來沒有人做到過的。據說這些詩使“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執(zhí)政柄者扼腕”,“握軍要者切齒”,恰恰說明它擊中了社會要害,刺痛了權勢者的神經,也說明白居易是有正義感和勇氣的。白居易的諷喻詩切中時弊,關心人民疾苦,無不體現(xiàn)他的愛國主義思想。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 篇2
素有“詩魔”與“詩狂”之稱的唐朝詩人,非白居易莫屬。他是唐朝三大詩人之一,詩歌遵從儒家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白居易的詩可以分為四大類,諷喻、閑適、感傷及雜律四類,其中諷喻詩具有超高的藝術價值,也是后世對其稱頌的重要原因。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唐朝最為知名的詩人白居易十首諷喻詩,一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體會他的正義感與詩文的現(xiàn)實意義。
從唐朝詩壇的發(fā)展史上來看,白居易是繼陳子昂、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勇于革新的名家。他與另一位大詩人元稹倡導的新樂府運動,將唐朝詩歌推向另一個高峰。諷喻詩是白居易最為重視的,詩文題材廣泛,直言不諱,思想內容深刻,寫出當時政壇的弊端以及嚴重的社會問題,體恤百姓生活之疾苦,可以說,白居易的諷喻詩是最能代表詩人的積極一面,還能體現(xiàn)出詩人崇高的理想與道德思想。
因為中唐特殊的社會背景,土地政策的施用造成農民紛紛破產,百姓生活貧苦,白居易疼在心里,其詩文表達出對農民深切的同情,他的名作《觀刈麥》是最具代表性的。詩文中描繪了農人的辛苦與悲慘遭遇,充分說明當時嚴酷的苛捐雜稅對百姓的影響,同時又對無法解決溫飽的農民深表同情。這類反應百姓疾苦與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的詩,具有重要的社會進步意義,也極具歷史意義。
反應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諷喻詩,白居易也創(chuàng)作不少。唐王朝趨向于沒落,社會的黑暗與腐朽,宦官當?shù),白居易站在客觀的角度,將社會現(xiàn)實寫于詩中,現(xiàn)實意義濃厚。其中,我們中學學習過的《賣炭翁》是最為犀利的,詩人描繪出穿單衣的.老者,希望天氣再冷一些,人們對碳的需求更多一些,憧憬自己車上的碳能賣個好價錢。詩人用貼切的文字描繪的可憐賣炭老者,側面諷刺欺壓百姓的社會現(xiàn)實,不禁讓讀者產生惻隱之心,對老者產生同情,并對朝廷和社會的腐朽表示痛斥。白居易這類詩尖銳,讓后輩人看到當時社會現(xiàn)實,讀完讓人有切身感受,值得深思。
另外,在白居易的諷喻詩中,不乏表現(xiàn)詩人愛國主義情懷的內容。由于中唐邊關戰(zhàn)亂頻繁,唐朝百姓遭受外族壓迫,而邊關將士卻沉迷于醉酒之中,根本沒有為國家和百姓著想,此種悲涼的狀況讓白居易備受煎熬,他用詩文痛訴那些浪費軍費,沒有愛國情懷的邊關將士,又對那些保衛(wèi)國土的完整與保衛(wèi)百姓財產的將士表示贊許,同時對朝廷的無能表示無奈,充分體現(xiàn)出白居易的愛國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居易諷喻詩中,唐朝女子是他比較關心的問題。由于中唐時期,統(tǒng)治階級貪圖享樂,眾多女子遭受迫害,為官的白居易對此問題有深切的感知,他在詩文中抒發(fā)對女性遭遇的不幸之情。這類詩代表作是《井底引銀瓶》,這首詩塑造一位敢于追求愛情的女子,但卻遭到社會的阻攔與迫害,最后走投無路。這是詩人在為女子鳴不平,是詩人思想進步的縮影。
總體來講,白居易的諷喻詩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直指各種弊端,對比鮮明,情感充沛,所塑造的各類人物鮮明,活靈活現(xiàn)。在創(chuàng)作方面,白居易吸取前輩詩人的優(yōu)點,同時經過長年累月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使其諷喻詩成熟、定型。
最后,講一個白居易與詩無關的故事。我國古代愛酒的詩人不少,最為知名的詩李白。要說到自己釀酒,那白居易在詩人之中算是行家。據說,白居易是一位釀酒的高手,他釀出來的酒品質極佳。他釀酒的事跡不但有史料記載,他還曾寫詩對自家酒做出了評價。
據記載,白居易于772年的2月28日出生,今天是他1250周年誕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筆下十首諷喻詩,體會詩人的精神內涵,領悟詩人的正能量精神,讀懂一定會有所收獲。
范例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元稹在江陵期間,寫了五首《放言》詩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閑生也得,擬將何事奈吾何"(其一),"兩回左降須知命,數(shù)度登朝何處榮"(其五)。過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時元稹已轉官通州司馬,聞訊后寫下了充滿深情的詩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在貶官途中,風吹浪激,感慨萬千,也寫下五首《放言》詩奉和。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它以極通俗的語言說出了一個道理: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去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xiàn)象下結論,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詩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這樣受誣陷的人,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而應當多加保重,等待"試玉"、"辨材"期滿,自會澄清事實,辨明事偽。這是用詩的形式對自身遭遇進行的總結。
在表現(xiàn)手法上,雖以議論為詩,但行文卻極為曲折,富有情味。
"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這就緊緊抓住了讀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斷的事是很多的,大家當然希望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鉆龜與祝蓍"。先說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卻不徑直說出。這就使詩歌有曲折、有波瀾,對讀者也更有吸引力。
詩的第三、四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出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很簡單,要知道事物的真?zhèn)蝺?yōu)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xiàn)出來的。
這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確性,然后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別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代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稘h書》本傳說他"爵位愈尊,節(jié)操愈謙";但歷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是一篇的關鍵句。"決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zhèn)。真(zhèn)畏智辶,狐疑自然就沒有了。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不辨真?zhèn),冤屈好人?/p>
詩的意思極為明確,出語卻紆徐委婉。從正面、反面敘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后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xiàn)普遍規(guī)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相關文章:
簡析文化營銷11-30
簡析成語的哲學意蘊11-26
簡析連帶責任02-28
簡析糧價上漲原因11-19
簡析大學特色的本質03-28
簡析醫(yī)學論文的寫作12-09
簡析市場營銷戰(zhàn)略03-28
簡析MIS 開發(fā)模式的策略11-15
簡析數(shù)學 課堂“活”起來11-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