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人文素質教育觀照下的大學語文教學之淺探
摘要:當今世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不少高校以大學語文課程為依托,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然而,當前大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動力普遍不足,教師對教學研究呈弱化趨勢,本文針對目前大學語文的教學現狀,指出其中存在的誤區,從教師“讀”的誤區、“教”的誤區、處理教材的誤區、心態的誤區這四個方面加以分析,進而指出激發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大學語文教學之本位在于對學生的終極關懷。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 大學語文教學 誤區 學習動力 終極關懷
當今世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人文素質教育主張教育要重視人性, 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其內涵在于注重教育對象的價值取向和人格完善。因此,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需求,已成為當前我們高校素質教育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不少高校以大學語文課程為依托,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然而,當前大學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動力普遍不足,教師對教學研究呈弱化趨勢,高校開設的“大學語文”課,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仍未擺脫中學語文教育的傳統思路和方式,因而有學生將“大學語文”戲稱為 “高四語文”。這表明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不夠明確,教學方式和教材還不能很好適應大學本科教育格局的調整變化,如何使大學生對大學語文課程產生興趣,如何使大學語文與中學語文自然銜接,同時做好素質教育的滲透工作,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課題。
陳洪教授等教學團隊提出:大學語文教材在選文上要突出“好文章”,要重在“文”,要放在突出語言學的角度上,要超越“文學視野”,要文體多樣、風格多元,教材本身要能達到“語文意義識別”、“語文知識化用”、“語文情境創生”的效用。大學語文教材應是“語言”和“文學”的完美結合,每一篇文章都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因此閱讀教學是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高校對大學語文教材進行修訂,我院在大學語文教材基礎上修訂成“寓情趣于詩文”的特色教材《詩文與修養》。無論對大學語文教材的何種修訂與改革都不能脫離文本的閱讀教學,但在目前的大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嚴重的誤區,違背了閱讀教學的規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讀”的誤區
有些語文教師的閱讀僅僅是對教參的閱讀,他們奉教參為神明,為了備課的方便或是為了追求所謂的教學質量將活色生香的閱讀教學進行機械的復制,最后剩下的只是教參過濾后的殘羹冷炙,課堂成為千篇一律的模式。也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從教材的機械閱讀走向另一個極端,往往關注自我對文本的理解,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人生閱歷和個體體驗的不同。這是對閱讀教學個性化的曲解。
有些語文教師除了教參外很少進行其他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師的立身之本,不愛閱讀的語文教師肯定是不稱職的。只有熱愛閱讀的教師,才能充實自身,充分體驗學生閱讀的甘苦,找到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話題,及時向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成為學生閱讀的榜樣。每位教師在大力倡導學生閱讀的同時,也要自我反思:自己的閱讀狀況如何,讀了多少書,讀了哪些書。
教師閱讀與學生閱讀之間要努力形成和諧的效應,達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共同閱讀。教師要先讀,同時,教師的閱讀面要拓寬,既要讀經典作品,還要關注當代作品。不僅要閱讀作品,還要閱讀一些相關的評論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對學生的指導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師生在閱讀中都會有所感悟,但由于年齡和生活閱歷的差別,感悟和體驗也是有區別的。這就需要師生間及時交流,進行心靈的對話和溝通,以此提升師生間的情感。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只要全體師生能夠立足實際,走出盲目閱讀和功利閱讀的誤區,強化意志閱讀的意識,架起師生閱讀的橋梁,閱讀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顯示其最大的價值。教師要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就是允許完全屬于個人的閱讀感受存在,它一反傳統閱讀教學中“標準答案”和“教師話語霸權”的現象而閃耀出人性化的光輝。教師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正視閱讀中的“多元”現象。
二、教師“教”的誤區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思想、智慧的結晶,它會打上個性化的烙印。教師必須尊重作者的創作意圖,不能曲解文章的內容和意義。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把一篇優美的文章分解得支離破碎。有的問題作者可能沒有意識到,或根本不是這么考慮的,而現在偏偏要“挖深挖透”,給它貼上時代標簽、政治標簽,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苛刻作者,編出了一個個離譜的題目,設計出一個個貌似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往自己預定好的胡同里鉆,浪費了時間,為難了學生。從閱讀的原生狀態來說,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往往是動態的、關聯性的,具有整體感。因此對一個詞、一句話乃至一段話,都不能孤立理解,應把它看成是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否則必然會陷入斷章取義的尷尬境地。
閱讀教學應該回歸本原,這才是根本出路。閱讀教學的本原是什么?就是教讀文章,因為我們的教材是文選。閱讀教學回歸到教讀文章這個本原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文章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寫出來的,讀文章也應循著作者的思路讀完、讀懂。教讀文章,很顯然,也應該按文章的思路教。對此,葉圣陶先生早有論述:“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樣開頭的,怎樣走下去的,跟著它走,并且要理解它為什么這樣走”,“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發展的途徑最為切要”,“能夠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葉圣陶先生的話,我們應該奉為閱讀教學的圭臬。
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將新舊知識人為地割裂開來。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是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聯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到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教”是為了“學”。教師在課前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尊重學生的學習基礎,切實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努力使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心理活動合拍、和諧。要善于進行心理置換,想一想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想一想怎樣安排閱讀教學程序以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用怎樣的方法更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喚起學生學好母語的原動力。
三、處理教材的誤區
不管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個性的凝結。文學長廊里的任何一部作品,從題材的選擇,主題的提煉到體裁的運用,從對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達習慣,從審美趣味到語言特色,無不顯示出各自的特點。正是這些不同的個性,我們才能感受到陶淵明的恬淡自然,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沉郁頓挫,魯迅的犀利幽默,郭沫若的狂熱恣肆,朱自清的柔麗含蓄,巴金的溫暖親切,老舍的細膩生動,孫犁的清新淡雅……這些文章或彰顯理性,或抒發情感,各具特點,但目前不少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過分關注文章中的人文性,而忽視文章的工具性,他們經常深挖又深挖文中的“情”,卻往往漠視了理性的光輝。
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極其重要的。理性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合乎客觀真理的認識,是對現實超越感情的冷靜判斷力和洞察力,是客觀理智對待一切的科學態度,是對真理無比的熱愛、執著的追求和勇敢而智慧的捍衛,是不盲從不迷信,是善于思考與批判。學會理性思考,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生命質量的提高意義重大。理性能讓人避免做蠢事,保證人們感情不沖動,頭腦不發熱,不會狂妄得忘乎所以。理性會使人向善,而善是一切教育事業永恒的追求。
少煽點情,不是冷漠無情鐵石心腸,而是要拓展更博大更深厚的人文情懷;多講點理,不是故作深沉崇尚玄妙哲理,而是要學生更清醒更聰明更智慧。會講理,是最重要的語文能力、最根本的語文素養、最不可或缺的人格底線。
四、心態的誤區
有些大學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非常自信,認為對教材中的那些文章早已胸有成竹,不在話下。誠不知時代是變化的,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是動態的,胸有成竹是一種存在,一種結果,它因既成事實而一成不變;胸有成竹的教學是預設的,既定的,知識被生吞活剝,智慧可能被人工填充。而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是一個真實的人,不應虛偽地設防,也不應一味地扮演角色,把自己藏在一個專業教師的假面具后面,使學生感到高深莫測。相反,他應以學習者、探究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處,摒棄個人表現的欲望,承認自己的不足,甚至承認自己的錯誤,做到表里如一。沒有做作,沒有偽飾,沒有神秘感,師生之間應是零距離的。在本色教育的氛圍中,教師引領學生學習知識,不追求整齊劃一的結果,重在對過程的感受體驗,重在探究知識的來龍去脈,注意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對學生有著良好的期待,既不急于求成越俎代庖,也不一味等待無所作為,要在教的過程中激勵引導學生;既能適時適量地表達自己,又能全神貫注地傾聽學生,讓真摯和信任充溢課堂,使學生在毫無顧慮的狀態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明確目標,有所行動。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緊扣語文要義,彰顯語文個性,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認真地閱讀,反復地品味,入情入景地感悟,在師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動態的語言交流中,逐步形成并不斷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和語文智慧。為其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大學語文的動力。
教育最根本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格和精神、思想和境界、德性和智慧。當代大學語文教學的研究必須在立足課程本位、避免教學誤區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探討。大學語文教學的本位在于對人的終極關懷,也就是以“立人”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喚起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向往,促進學生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應建立起怎樣的合理健全的關系”這樣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進而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信念,從而為自己一生如何“立人”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成立會上的講話[Z].北大中文論壇,2007,(7).
[2]李慶春.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方略探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3]劉林新.立足實際,轉變閱讀的觀念[J].語文教學之友,2008,(8).
[4]陳子祥.擺脫依賴 回歸本真[J].語文教學之友,2007,(8).
[5]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65.
【試論人文素質教育觀照下的大學語文教學之淺探】相關文章:
人文素質教育觀照下的大學語文教學11-21
試論職汽車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淺探03-05
淺探初中語文的生動性教學03-05
淺探初中語文教學的流弊與對策11-18
利用情景完成英語對話教學淺探12-06
《論語》中人物名字淺探03-28
試論人文素質視域下的高職公共文化課程改革12-07
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方法淺探11-16
少兒美術教育方法淺探11-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