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的網絡效應及對策
論文摘要:因特網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栽體它培大學生帶來巨大功利的時,也增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德育新問題。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高校德育;網絡效應;對策
當我們剛剛邁進新世紀的時候,人類已經步人一個計算機網培的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全世界的因特網用戶已超過2億,我國已達900萬左右,有人曾對某高校學生家庭擁有電腦量進行調查發現近80的家庭已擁有或正準備購買電腦,其中20%家庭電腦已經上網所以正確認識因特網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對于做好新世紀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因特網對高校德育工作的積極影響
l、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人們正確的世界觀的形成
當信息技術全面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括中的各個方面的時候-必然引起人們思維方式的革命,從而導致一系列新觀念的產生。
(1)新的物質觀的形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出現-改寫了人類信息處理和傳播的歷史。從信息在現代社會中高密度、高速度傳播和交流的驚人現狀看,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物質形態,它和土地、資金、人才一樣,已經成為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人們不得不拋棄傳統的物質現.重新估量信息作為一種新物質形態所具有的極具開發潛力價值。
(2)新的時空觀的形成。網絡化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所造成的障礙,大大嬙短了時空距離,地球在網絡上嬙小了,使人類“天涯若比鄰,壘球一村”的夢想成為現實.從而導致了新的時空觀——地球村”觀念的確立萬里之外的朋友頃刻之間互通信息,時空距離已不能阻礙人們之間的交流溝通。
(3)新的運動現的形成計算機和因特網技術為人們建構了一個奇異的人造世界——虛擬現實,社會被縮影在這個人為的虛擬世界中,個人作為主體在這個世界中運動,與各種事物發生聯系,而這些實際上都是靠信息運動、信息交換來實現的,這一現象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事物運動的本質的認識.認識到萬物運動的本質乃是一種信息的運動。
2、因特網的廣泛運用,有力地促進道德的進步
首先,它使人的交往范圍得到革命性的拓展,從而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交往范圍的擴大必然使人們包括道德關系在內的各種社會交往關系經常化、多樣化和復雜化,在這樣關系中,特別是在這些關系的沖突中,人們的道德需要,必然實現新的覺醒。
其次,計算機網絡使人的道德行為更自主自覺。倫理精神的基本特點是道德的自覺,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必定是我要道德”而非是“要我道蘸。然而,在現實的人際關系中.人們往往只是由于在乎別人的議論才不得不做有道德的事或不做不道德的事,而難以做到“慎獨”。在計算機網培上.網民們在道德上受到新的考驗和鍛煉。經受住考驗和鍛煉的道德主體,其道德意志與品格將有新的提高,逐漸成為“自己把握自己”、“自己規范自己”、“自己創造自己”的充滿道蘸主體精神的人。因此.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網絡社會”的到來,一種比往更先進的自主型的新道德有可能產生。
再次.計算機網絡使人們的道德意識更豐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使人們有了一個超時空的天地,人與人的道德關系再也不僅存在于真實世界中,它也存在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中,人不僅與自己真實世界中的熟人發生利益關系與道德關系,也與網上的他人發生此類關系,從而出現道德關系的無限拓展性。
3、固特網的遣用,帶來德育的良好效果
一是加大教育信息量。利用網絡特別是融圖、文、聲、像為一體的因特網,不僅符合學生思維的態勢,而且能利用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智力的開發提供了豐富、有教的思維材料。而且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和提高的空間,豐富了教學信息的表達手段,更易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二是有利于文化傳播。因特網的發展,大大擴展了人們的視野、拓寬了人們獲得科學、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人們可以更便捷地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為接觸和了解別國和其他民旗的文化提供了新手段,還地致新的文化范疇、文化現象的產生。在這種新型文化深刻影響人們的思想、生活、交往、娛樂等各個方而后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德育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搞活了高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工作教率。傳統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面對日益現代化的社會信息傳播手段和新一代的青少年,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強難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隨著上因特網的不斷發展完善,德育工作成功的一課,有關專家的輔導、電視教育專題片及時性優秀的影視藝術等,都可以直接上網,并最終進人高校德育工作課堂,這必將大大改變沿襲多年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拓展和豐富課堂,使教育活起來。從長遠看,因特網的建設、使用與發展,有利于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還牽動德育工作其它方面的變革。
二、因特網對高校德育工作的負面影響
因特網上不僅體現科技運用的正面效應,而且也折射出人類道德的負面影響,如網絡病毒、網絡色情、網絡欺詐、網絡黑客等。對青少年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的形成都產生了巨大的負面作用。
首先,網絡傳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學生的道德意識,為道德的相對主義提供了溫床,容易導致道德上的僑疑主義、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
進人網絡,你就猶如進人了信息的海洋,整個世界此時不過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在國際互聯網上,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線”上“邀游,不需要承擔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所以個人至上,嚴重的是制造虛假的、不負責作的和無聊的信息.網上漫罵、人身攻擊等現象屢出不窮。這些都濫用自己的權利.導致了無政府主義的泛濫.加尉了通訊自由與社會責任的矛盾如1996年北京大學生發生了“Email”事件,在該事件中導致生化系研究生薛燕戈痛失留美機會的竟是其同窗好友;世界上第一名未滿16歲的電腦少年犯”英國的莫尼柯在網上有專人震驚的惡行;臺灣在對待制造病毒的學生方面,也存在著稍稍譴責和大大佩服并存的問題。至今,不少人尚未將網絡上的不道德視為真實的不道德。網上自己既不能驅使別人也不會被別人驅使,這容易導致忽視道德普遍性和個人主義、道德相對主義盛行。
其次,網絡傳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學生的心靈.使人際情感的疏遠和道德拎漠現象甚至犯罪的行為產生。
網絡空間到處充滿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對青少年學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導致青少年學生對網絡的極度迷戀。“網絡上癮癥”、“網絡孤獨癥”、“網絡詐騙”、網絡色情”等網絡傳播的伴生品就應運而生.它像有毒物品一樣極大地毒害了學生身心。在“人一機一人”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會使學生失去引起了解生括、接觸社會濱踐書本知識的機會。德育需要情感的作用,而計算機網絡的傳播,使人與人直接交往的機會少了,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而且容易產生“代淘”等社會問題。
在網絡空間里,一切都比現實世界自由,容易使人放任自己,不再關心現實世界,更危險的是,網絡交流隨意性,隱蔽性使青少年成為侵害的對象。據報道,壘球已有近50萬個不良網址(《中國青年報》1999年1月20日)它嚴重毒害了一大批辨別力和抗拒力不強的青少年,引誘他們不經意地走上褻瀆人類文明的道路,網絡犯罪作為一種嶄新的犯罪形式已呈現了“低齡化、“專業化、國際化”、“動機多樣化、隱蔽性強”等新特點。(《揚子晚報》1999年5月28日),網絡傳播的這些消極的東西,像一只無形的魔掌,暗中控制著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學生。
最后,周絡傳播的跨文化使傳統道德規范受到嚴峻的挑戰,沖擊了青少年學生未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網絡社會是人類為自己開拓的另一個生存空間。如果說早期的局域網還不足構成一個社會的基礎,傳統道德還適用并夠用的話,那么,以壘球性、開放性、壘方位的國際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社會”正在動搖傳統社會道德的基礎。由于信息環境的開放性,使多元化、多元價值在網上發生交往。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惜自己是互聯網絡“根據地”的優勢,向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人侵,再加上美國少數人還有獨霸世界的欲望,必然會帶來明顯的政治和文化色彩。
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異質文化,特剮是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影響,是目前一千嚴蛾的聞題。由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異化的思想的沖擊,甚至會盲目地認為西方一切都比中國好。在網絡道德規范還尚未發展成熟的今天,由于新舊道德規范并存、交替、更造從而造成規范內容的沖突和銜接的脫節,而中國的傳統教育往往是教導式地向學生灌轉一些倫理道德思想,使他們樹立起正統的世界觀、,k生觀、價值觀。但在網絡社會,一切都是呈現開放的狀態,單一的思想很難將學生的頭腦柬縛住,髓絡上各十國家和地區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文化的傳統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讓學生從各種各樣的思想旋禍中走出來,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要針對網絡傳播的特點改進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不能為了維護傳統道德而拒斥電子空間闖人我們的生活,但我們也不能聽任網絡道德失范無序狀態存在,或消極地等待著自發的道德運行機制的形成。
當代大學生作為。網上一代”,網絡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如何在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帶來的歷史帆遇的同時抵御其消極作用?這已是擺在我們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十分緊迫的任務,也是世紀之變的一項德育新課題.
三、對策
1、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政工隊伍
在網上,學生是絕對自由的,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點擊自己想要的內容,政工工作者完壘可以去設計一些能吸引他們的網頁與來訪者進行交流。由于網絡的隱蔽性特點,學生的思維變得輕松起來他們更窖易說出自己的真正思想觀點。這時,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才具有針對性,也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但是.目前政工干部在使用網絡方面的能力不強,進行網上教育時常表現出力不從心。因此,必須加強政工干部的網絡知識培訓,以提高他們在網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效率。
2、弘揚人文精神、維護侍統文化
在信息論技術不斷飛躍的21世紀,在弘揚人文精神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所史的重任.高等教育尤其如此,特別是近年來,高校在世界各國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先鋒和橋梁作用世界上先進的思想、文化,經常首先通過高校這座橋梁獲得交流與傳播。高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發出具有中國古代人文傳統和當代人文精神的軟件.傳播主流文化和健康向上的信息。
3、健全網絡法規,對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目前,由于各種原因,網絡法規尚未健壘,高校政工干部在網上耐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對吃力,教育有關部門應及早出臺強有力的網絡安全法規,規范網絡陣地。并建立具有權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控、過濾,最大限度地阻止各類不健康的信息與學生接觸。同時,各高校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聯合有關部門運用法律和行攻手段取締非法和不健康的網站高校政工干部應根據學校實際結合《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抗干擾能力,提倡文明上用,不做網上不健康信息的傳播者。
【高校德育的網絡效應及對策】相關文章:
技術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02-24
淺析網絡對大學德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12-05
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形勢與對策01-18
我國高校學生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17
論大學網絡社團與高校德育的應對02-22
高校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缺失及對策03-29
高;@球教學對策的探析02-26
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目標的構建02-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