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文學批評標準的客觀性問題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標準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在文學實踐和總結前人文學批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它體現了對于文學批評原則的科學認識。美學的觀點主要指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及其審美特性進行分析評價,關注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歷史的觀點主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評價.探究它的社會價值。上述兩者是緊密結合的。
論文關鍵詞:美學觀點;歷史觀點;文學批評標準
一、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學批評標準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標準。上述觀點首次提出,是在1847年初恩格斯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一文中,批評卡爾·格律恩對歌德的評價時指出“我們決不是從道德的、黨派的觀點來責備歌德,而只是從美學和歷史的觀點來責備他;我們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來衡量他”。此后在《致斐迪南·拉薩爾》的書信中,馬、恩各自對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對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得失做出了全面的評價,特別是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唯心史觀和唯心主義創作傾向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同時,對于現實主義、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悲劇、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等重大理論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恩格斯說:“我是從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您的作品。”綜觀馬克思、恩格斯一生所進行的文學批評活動,他們也是一直實踐著這一觀點的。
1.美學的觀點
一般而言,美學的觀點指的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把文學作品作真正的市美對象,對它的藝術形式及其市美特性進行分析評價,指出它的藝術價值和市美價值,也就是從美學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市美表現。美學的觀點是基于批評對象的審美特征,按照批評者的市美感受揭示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做出科學判斷的原則。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批評者要用市美眼光觀察、分析對象,要把文學作品當作真正的藝術品來進行審美分析。如果批評者拋開審美感受,而足從政治學、倫理學、氣象學等科學的眼光去感受作晶,對作品進行科學的分析,這樣的文學批評就喪失了它的價值而畸變成為政治評論、史學論文、自然科學研究等非文學批評的評論。
美學的觀點強調批評者在而對一部文學作品時要注意它的真實性。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罔社會主義》中,恩格斯認為不應該“枯燥無味地記錄個別的不幸事件和社會現象”。在《致斐迪南·拉薩爾》的文章中,恩格斯肯定了拉薩爾對偶然性的人物既空空洞洞,又非本質特征不厭其煩地去描寫的惡劣的個性化的反對。馬克思、恩格斯都認為從美學的觀點來分析一部文學作品就要求該作品的藝術真實。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對歐仁·蘇的小說《巴黎的秘密》進行了批判,他們認為小說中的人物“刺客”和“校長”是不真實的,因為這兩個人物都是按照作者本人的意圖存在的,而不是作為單純的人存在,沒有自己應有的思想和行為。
在評價拉薩爾的劇本《弗蘭茨·馮·濟金根》時,馬克思指出他這部作品最大的缺點是席勒式地把小說中的人物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傳聲簡。恩格斯也說:“我認為,我們不應該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倡要莎土比亞化而不要席勒式。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根據莎士比亞的創作經驗而總結形成的,它包括真實地揭示現實的本質,廣泛地反映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和思想,堅持個性化,反對類型化的人物塑造、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所謂“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只追求抽象的時代精神,以致人物變成了這種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它指的是席勒創作中部分地存在著主觀唯心的創作傾向,即指在席勒的部分創作中,從觀念出發,以主觀觀念的演繹代替對客觀現實的真實描寫,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傳聲筒的創作傾向,也就是反對的是唯心主義的觀念化的創作傾向。這里既有對席勒戲劇缺點的揭示,也有對拉薩爾的這種缺點的批評。也就是說,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作品中的人物應該說他們該說的話,做他們該做的事,說適合他們的時代、環境、身份的話,做適合他們的時代、環境、身份的事。不應該為了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把本不屬于書中人物的言語和行為強加于他。
當然,除了上述觀點之外,美學觀點還包括藝術技巧、藝術方法等具體的美學評價。如馬克思在評價拉薩爾的《弗蘭茨·馮·濟金根》時指出,作鍺用韻文寫,就應該把韻律安排得更藝術一些,不應該有過多的自白。恩格斯對拉薩爾作品的某些藝術形式給予了一些肯定,說劇本“情節的巧妙安排和劇本的從頭到尾的戲劇性使我驚嘆不已”,也指出了劇本中人物的自白過長不利于演出的弊端。
2.歷史的觀點
歷史的觀點就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評價,指出它的社會價值。文學屬于上層建筑中的社會意識形態范疇,受到物質生產方式的制約,是社會存在的反應。對文學作品進行文學批評就離不開文學賴以生存的物質生產方式和社會政治、經濟情況。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拉薩爾的《弗蘭茨·馮·濟金根》進行批評時,認為作品是不真實的,原因是作者在創作時離開了特定的歷史條件和階級斗爭的形勢,把濟金根的悲劇命運歸結于使用了不正當的手段,這顯然與當時的情況是不符的恩格斯對濟金根所處的時代和社會進行了具體的歷史的分析后指出了悲劇產生的根本原因,他認為悲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堅決反對解放農民的貴族,另一方面是農民,而這兩個人卻被置于這兩方面之間。在我看來,這就構成了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歷史觀點還包括對文學作品進行藝術分析時也要用歷史主義的觀點,不要對藝術形式制定統一的標準。此外,歷史觀點不同于內容的標準,也不同于思想標準、政治標準。
馬克思和恩格斯主張運用美學觀點與歷史觀點相結合的文學批評方法來全面地把握文學現象和文學作品。他們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和《致斐迪南·拉薩爾》等文章中都是運用上述批評方法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先從思想上批判了他們改良主義思想傾向,然后又指出他們藝術上的優點和缺陷,是將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緊密結合起來的。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是緊密結合的統一關系。從美學的觀點來評價文學作品和從歷史的觀點來評價文學作品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的。在他們看來,文學批評者要運用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相結合的方法來分析作品。美學觀點的標準離不開歷史的指導,歷史觀點的標準又要以審美理想為內容,所以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是統一的。歷史觀點是通用于一切意識形式的普遍性觀點,也就是說意識形態的一切形式都是以其自己的方式表現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美學觀點是歷史觀點的指導,歷史觀點又是以市美理想為內容的,否則將不能進行文學批評。
二、文學批評標準的客觀性問題
縱觀國內外的文學史可以看出,文學批評在其中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文學批評,就其性質來說,它是分析和評價文學現象及文學作品的科學。在當下有人認為既然文學批評是對文學活動、文學現象的分析判斷和評價,顯然它的主體是人。文學批評是人對文學活動、文學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活動。正因為自然的人是文學批評活動的主體,在對文學活動和現象的分析過程中摻雜個人觀點難免有失客觀。那么,從這個角度來說,確立文學批評的標準是沒有意義的。其理由是:
首先,文學批評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學科,是以文學作品為中心進行評價,這就意味著文學批評與文學創造有著密切關系,即文學批評的對象是由人創造出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具有個體性,而文學批評則是要將個體化的創作經驗上升為一種文學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批評者的觀點難免各異。
其次,文學批評以文學接受為基礎,是在批評者閱讀文學作品后所產生的。這也就是說,文學批評的主體是人。也即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人在意識范疇的活動,是人的一種感受的升華。不同的人對于同一部作品進行批評時,他們會按照各自的理論主張進行褒貶是非、抑揚臧否,企圖使文學的功能按照自己的主張去發展。所以,文學批評領域中存在的不可忽視的個人傾向性。
難道因為文學批評是人的主觀的思維就不能存在標準了嗎?我們認為文學批評標準是客觀存在毋容置疑的。
第一,文學批評標準具有客觀性。這里所謂的“客觀”并不是指文學批評標準本身是一個客觀規律存在于批評者的意識之外,而是指文學批評標準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能夠客觀地評價文學作品的準則。眾所周知,文學批評是批評者按照一定的時代、階級理想,對文學作品做出理論上的評價。文學批評標準則是批評者在對文學作品進行評價時的尺度和原則。無論是從社會功用的角度考察文學作品的社會批評標準,還是從藝術創作本身考察文學作品的美學批評標準,都是根據客觀規律提出和制定的,也即符合社會歷史規律和文學自身的規律。任何一種科學的文學批評標準都是在對客觀規律取得一定程度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是經過抽象概括得出的理論原則和觀點,它體現和反映著客觀規律。
第二,文學批評標準的存在是必要的。文學批評標準作為評價作品價值的尺度和準則是有必要且必須存在的。如果沒有文學批評標準存在,便會導致不同的批評者對一部作品沒有統一的意見,沒有做出定論依據的標準,自說自話,長此以往,必將導致文學批評的失語。
另外,文學批評還有指導讀者閱讀文本的作用。批評者的批評會加深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啟發讀者思路,開闊讀者的視野。文學批評標準的存在具有著可能性!对娊洝、《離騷》、《史記》、《紅樓夢》、《追憶似水年華》等這些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都是經過批評者的批評而存留下來的經典。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試析文學批評標準的客觀性問題】相關文章:
試析蘇軾文學批評文體特征03-10
試析周劭馨文學批評03-10
試析“知人論世”與文學批評12-10
試析《世說新語》的文學批評文獻價值03-26
試析蒂博代的文學批評“共和國”12-11
試析《后現代敘事理論》對文學批評的啟示03-26
試析西方女性文學批評理論的誕生與建構03-27
試析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主體的思維方式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