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國際比較與借鑒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 實訓教學 國際比較 借鑒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分析了中國國內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在比較和借鑒美國KAS、德國“雙元制”和澳大利亞TAEE實訓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我國國內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對策。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教育大背景下,推進“素質教育”是國內外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教育所共同面臨的主題。國外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素質教育強調的是與專業教育相對應的文化知識、專業理論、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的指引下,國外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轉變:教學任務由培養“認知能力”為主向培養“專業綜合能力”為主轉變;教學內容由“基礎理論”為主向“專業技能和實訓課程”為主轉變;教學體系由“學科知識中心型”向“能力實踐本位型”轉變;學生學習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實踐”轉變;教學組織形式由“理論教學”向“實訓教學”轉變。為了順應國際貿易專業“素質教育”的這種轉變,國外很多發達國家都在不遺余力的推動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發展。
一、國內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現狀、問題
中國國內的國際貿易人才培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國內很多高校都已經對國際貿易專業開設了實訓課程,但現有的實訓課程和內容仍存在一定的缺憾。即沒有迎合外貿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知識結構、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訓課程,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要么缺乏實訓能力,要么缺乏理論基礎,都不能很好地適應外貿行業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要。國內高校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操作方法過于簡單
目前國際貿易實訓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方式主要以模擬實訓為主,由教師針對每一環節一一進行指導。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的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完成各個交易環節的內容,實踐能力提高較慢。且教師通常只注重培養學生交易磋商和填制單證的能力,而對于在合同簽訂和履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則很少涉及。因此,學生對國際貿易的認識始終停留于理論認識時期,不會真正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
(二)單項性實訓多,綜合性實訓少
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多分散在各門課程當中,以單項型實訓為主,實訓內容簡單、難度小、不規范。即使有一些獨立設置的以實訓為主的實訓課程,也是以基本技能和專項技能訓練為主,而綜合技能訓練內容較少,實訓存在不系統、層次低等問題。能將專業知識、相關知識、工作過程知識與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和職業素養等融合為一體的綜合型實訓課程和實戰課程被嚴重忽視。
(三)靜態性實訓多,動態性實訓少
在已有的實訓內容中,多以靜態型的機械式實訓為主,靈活性的、博弈式的、動態型的訓練則相對缺少。并且在實訓過程中,存在“三多”現象(教師講的多、布置多、規定多),學生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自我發揮空間小。另外,在整個專業培養體系中,不同實訓課程和技能實訓之間不連貫,不同課程間的實訓內容被割裂成不同部分,不能形成一個專業實訓體系,學生如果離開了老師的主導,還是什么也做不了。這就造成了畢業生到了工作崗位以后,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獨自從事相關工作,而這與企業對高等院校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是不相符的。
(四)學生實訓意識薄弱,對實訓的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近年來實訓基地以及各實驗室都制定了各自的關于實驗室的管理辦法,但缺乏系統性,而且相應的激勵機制也不是很完善,使得學生在模擬實習和實訓教學環節中沒有嚴格的、系統的、科學的考核辦法。很多學生沒有壓力,從而放松了對實訓課的學習。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主觀能動性,其實訓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二、發達國家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經驗借鑒
發達國家的實訓教學起步最早,發展也最成熟。特別是在“二戰”后,歐美等發達國家由于戰后經濟重建的需要,實訓教學受到各國重視,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的KAS實訓教學、德國的“雙元制”實訓教學和澳大利亞的TAEE實訓教學。
(一)美國的KA5實訓教學
美國KAS實訓教學,是將國際貿易人才目標崗位的職業能力分解K( knowledge,指知識),A( 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 skill,指職業技能)三個要素。這里的K(知識)指廣義的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專業知識、人文知識等;A(一般能力)可理解為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等;S(職業技能)是指國際經貿人才應具備的專業操作能力,包括商務英語運用能力、國際營銷能力、金融業務能力、業務磋商能力、進出口業務操作能力、單證處理能力。
美國的KAS實訓教學將國際貿易人才崗位職業能力分解為K,A,S三塊,其中K是基礎,A是核心,S是落腳點。美國的國際貿易人才實訓教學以鞏固K為出發點,加強A為關鍵,提高S為目標,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上,K,A,S三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對國際貿易知識與素養(K)的要求是理解或了解,是通識性教育;對國際貿易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是延展性教育;而對國際貿易職業技能(S)的要求是熟練掌握,是專業性教育。
按照KAS實訓教學的要求,美國高校制定了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國際貿易專業教學計劃,通過理論和實訓的教學,讓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K),這樣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就有了利用專業知識進行獨立分析應用的能力(A);這些能力的積累從量變到質變,最后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就有了一技之長,具備謀生的能力,也就是最后要達到的課程設置的目標:培養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S)。對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來講,其就業競爭主要來自職業技能,故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應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要目標。
(二)德國的“雙元制”實訓教學
德國的“雙元制”實訓教學是一種國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訓教學,即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承擔培養國際貿易人才的任務,按照企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要求組織實訓教學。“雙元制”中的一元是指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專業基礎知識,開展基礎性的文化理論教學;另一元是指企業,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所以,這種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又叫“雙重實訓制”。
德國的“雙元制”實訓教學十分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訓,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比例為3;7左右。同時,理論教學注重實用性,并緊密與實踐相聯系,服從實踐需要。企業的實訓場所包括工作崗位、實訓車間和跨企業的訓練場。在實訓車間,可以把那些在課堂無法講解或訓練的技能傳授給學生,實訓的工件不形成產品,純屬消耗。此外,很多德國的高校也設有教學車間,補充企業里無法完成的實訓,為理論教學提供形象直觀的演示手段和教學方法。
(三)澳大利亞的TAEE實訓教學
澳大利亞的TAEE實訓教學是一種在國家框架體系下,以產業為推動力,政府、行業和學校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的國際貿易人才實訓教學模式。澳大利亞的TAEE模式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訓,推行統一的國際貿易人才職業能力資格證書制度。通過分析與國際貿易人才有關的職業能力確定權威性國家能力標準,建立了相應的國際貿易課程標準,并根據學生實際所獲知識能力評定其技術能力等級。
澳大利亞的高校一般都具有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由于澳大利亞政府的投資和企業的贊助,各高校不僅實訓設備數量充足、設施完善,且技術先進,從而為實訓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在國際貿易實訓教學過程中,采取國際上先進的開放式情景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互動教學模式,十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充分發揮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校的教室就是實驗室,教室里擺滿了教學用品及實訓設備,邊講邊練,學習環境與實訓環境融為一體。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都在實訓車間進行,課外時間也對學生開放。這種開放式的實訓教學模式,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實訓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速度和效率。
(四)借鑒
通過對美國的KAS實訓教學、德國的“雙元制”實訓教學和澳大利亞的TAEE實訓教學的剖析,對國內國際貿易實訓教學有相當重要的借鑒:
1.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過程中,政府、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廣泛展開,并有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國家的法律保障。
2.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圍繞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展開,以國際貿易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就業為目的,滿足國際貿易部門大量一線崗位的用人需求。
3.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基地(或場地)建設中,政府、社會和企業的投資踴躍,實訓基地(或場地)的技術、設備先進,與企業生產經營水平相近,為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
4.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師資力量雄厚,所有擔任實訓教學的教師都經過專門的教學培訓,準人和考核制度嚴格,使得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實訓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
三、加強國內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對策
(一)積極探索產學合作辦學模式
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國際高教界公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許多國家根據自身情況采取了不同的實施方針與措施。我國高等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教學同樣需要與企業緊密結合,實行“定單式”培養模式。在合作培養的過程中,學校定期請經貿公司相關的一線人員來校舉辦各類講座,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同時,合作辦學單位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提供上崗實訓條件,并為優秀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和機會。合作辦學的建設還切實提高了國際貿易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國際貿易專業教師素質的提高,保證了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的質量,這樣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二)技能考核與獲取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
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主要內容是指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持證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政策規定和實施辦法。
實施“雙證”制度,即學校要求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畢業時必須取得學歷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使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在畢業時能拿到一個或幾個職業資格證書,這樣有利于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在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過程中,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加強了系統的技術操作訓練和相應的文化知識學習。這種實戰演習性的操作有利于激發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對實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
(三)加強模擬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對提高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進行實訓教學的根本保障,是學校實現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基地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實訓教學效果的質量和水平。國際貿易專業作為文科類專業,在技能實訓上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點。因此我們更要加強探索、實踐,形成具有鮮明特色、針對性強的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基地。
我們可以在校內建立仿真模擬實驗基地,在這個基地可以分別建設外貿英語口語及語音實驗室、外貿業務電子模擬實驗室、國際商務實訓中心等。通過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基地,學生就可以模擬在外貿環境下作為外貿業務人員進行從合同的磋商到制單結匯整個交易過程的實訓操作。
在建設校內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基地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加強校外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基地建設。對于校外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基地,我們認為可分為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協議式的,主要是外貿企業或工商企業;另一種是非協議式的,主要是政府的一些職能部門,如海關、檢驗檢疫局、外管局、港務局、國稅局等。建立穩定的校外國際貿易專業實訓基地,可以讓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對即將從事的工作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也便于外貿企業發現和選擇人才,為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和外貿企業駕起一座共同發展的橋梁。
(四)加強實訓教師隊伍建設
搞好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建立一支完整的、具有一定實力的實訓教學的師資隊伍。如何切實建設好一支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師資隊伍,如何在全體教師中提高對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認識和提高實訓教師的水平,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師資建設方面,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師除應具備各類教育教師都要具有的素質外,還應具備較高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
我們可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的師資隊伍水平:一方面,將外貿公司的企業家、優秀業務員請進學校講課。通過引進企業一線人員授課,可以使他們的自身經歷成為活的教材,彌補我們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中“雙師型”教師的不足。另一方面,送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訓實習,可以增加國際貿易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在以后的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與實際脫節、自成一體。
總之,我們要學習借鑒國外典型的國際貿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以轉變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提高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為宗旨,以優化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和內容為核心,以強化實訓教學為重點,以“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建立適用于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訓教學體系,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國際貿易人才。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淺談國際貿易實訓教學的國際比較與借鑒】相關文章:
試論中職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訓教學03-28
《國際貿易模擬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探討11-21
試論《國際貿易綜合實訓》課教學體會12-11
淺談以科研促進國際貿易專業教學12-11
淺談《國際貿易實務》的實踐教學研究12-12
淺談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的規避12-10
淺談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改革與效果評估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