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情緒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闡述了情緒及情緒管理的概念和大學生的情緒特點,提出通過培養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增強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組織團體輔導活動、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等策略,使大學生能夠有效調控自己的情緒,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關鍵詞:大學生 情緒管理 策略
情緒的力量以及人們嘗試著對情緒進行的調節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處于由學校到社會的轉折期,是一個非常關注自我、注重個性表達、情緒體驗豐富、波動起伏的時期,他們在面對學業、感情、交友、就業等問題時往往比較敏感,常常會出現失落、沮喪、空虛、焦慮、自卑、易怒等負面情緒,且很容易陷入情緒困擾,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舉動。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響他們的未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加以關注。
一、大學生情緒的特點
1、情緒易沖動且復雜多樣
大學生有著豐富、強烈而又復雜的感情世界,情緒體驗快而強烈,喜怒哀樂常常一觸即發,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緒一旦爆發就較難控制。雖然,同中學生相比,大學生對自我情緒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狀態下,表現得容易感情用事。這種沖動性的情緒尤其在群體中往往會變得更激烈。大學生有較強的群體認同感,喜歡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當時情境氣氛的感染、鼓動,表現出去個性化,降低責任心。
2、情緒的波動性和彌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學生的情緒仍帶有明顯的波動性,有時積極高昂,有時消極頹廢,同學關系的好壞或學習成績的優劣,都能引起情緒的波動。同時,大學生的情緒還有較強的彌散性,一種情緒一經產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對象而擴散開來,在不自覺中,使得他們把自己的情緒賦予外物,轉移到其它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緒余波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使他們有時很難保持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
3、情緒的矛盾性和文飾性
大學生情緒的外在表現和內心體驗并不總是一致的,在某些場合和特定問題上,有些大學生會隱藏、文飾和抑制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得含蓄、內隱。但相當多的大學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盡情地得到傾訴,這種感覺有些是自己意識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則是連自己也不知道究竟這種壓抑來自何方,只覺得自有一種不滿、煩惱,有一種空虛感、孤寂感。這與大學生具有的豐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又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異常情緒,如焦慮、憂郁、驕傲、憤怒、嫉妒等。
二、大學生情緒管理的策略
1、培養大學生的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薩洛維(Salove)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瑪依爾(Mayer)提出的,是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 薩洛維認為,情緒智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情緒的自我覺察能力,就是能認識自己的感覺、情緒、情感、動機、性格、欲望和基本的價值取向等,并以此作為行動的依據。(2)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指對自己的快樂、憤怒、恐懼、愛、驚訝、厭惡、悲傷、焦慮等體驗能夠自我認識、自我協調,主動擺脫焦慮和不安情緒。(3)情緒的自我激勵能力,指面對自己欲實現的目標,隨時進行自我鞭策、自我說服,始終保持高度的熱忱、專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辦事效率。(4) 對他人情緒的識別能力,即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設想,了解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欲望等,并能作出適度的反應。(5)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指善于調節與控制他人情緒反應,并能夠使他人產生自己所期待的反應的能力。
一般來說,能否處理好人際關系是一個人是否被社會接納與受歡迎的基礎。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應充分認識提高學生情緒智力的重要性,把情緒智力的培養納入學校的整體運行機制中,在制度的建立、課程活動的安排、校風的建設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能夠發展學生情緒智力的工作。 2、增強大學生情緒的自我管理能力
情緒無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其價值,我們要了解、接納情緒,掌握情緒管理的幾種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個人通過語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這個概念最初由法國醫師庫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覺之中對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狀態產生影響,令我們保持好的心情、樂觀的情緒、自信心,從而調動人的內在因素,發揮主觀能動性。心理學的實驗表明,當一個人靜坐時,默念“喜笑顏開”之類的語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會產生一種樂滋滋的體驗。
(2)適度宣泄法。當大學生遭到負面情緒的困擾時,過分壓抑只會使情緒困擾加重,而適度宣泄則可以把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從而使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放松。如可以盡情地向至親好友傾訴,或是通過體育運動、勞動等方式來盡情發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來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時,必須增強自制力,不要隨便發泄不滿或者不愉快的情緒,要采取正確的方式,選擇適當的場合和對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緒療法,即ABC理論,20世紀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國創立。在ABC理論模式中,A是指誘發性事件;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一般我們總是認為是事件直接引發了我們的反應,但是實際上是我們的觀點造成的反應。我們需要首先認清引發情緒的根源,也就是我們的觀念,理清情緒發生的來龍去脈,才能去調控情緒。ABC理論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知自己,從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3、組織團體輔導活動,有效疏導大學生的不良情緒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個體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能夠更正確地評價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提高情緒調適的能力,從而具有健康的態度行為和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團體輔導,提前對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的干預,能夠避免不良問題的發生。
4、營造良好環境,穩定學生情緒
進入大學之后課余時間比高中多了很多,學習也不像高中那么緊張了,很多同學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或者沉迷于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等到畢業時才追悔莫及。創設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有利于學生情緒的穩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加強了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找到集體歸屬感,讓學習、生活的意義得到升華,一些不良情緒容易被釋放,使大學生在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鍛煉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動中發展了自我。
總之,情緒不僅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而且對于大學生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同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緒有助于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潛能開發,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學生需要覺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緒,并學會適當地表達、有效地調控自己的情緒,提高自身的情緒智力,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煩惱,對自我進行恰當的評價,確立健康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孟昭蘭 情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葉素珍 曾振華 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朱艷新 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的結構、特點及有效性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09。
【大學生情緒管理策略研究】相關文章:
MIS開發模式的策略的研究08-04
大學生課外活動促進策略的研究08-09
高職大學生學習風格及學習策略研究08-13
建筑工程監理簽證管理水平提升策略研究05-19
談談林業種植問題策略研究05-24
工業氣體企業營銷策略研究03-13
加強高職大學生操作技能學習失敗的策略研究08-14
簡論詞匯學習策略培訓實證研究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