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為本 立足課堂
筆者作為品德課程的一線教師,談談對實踐品德課堂的一些體驗與收獲。一、我們來自生活,我們回到生活
品德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是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那就要從我們的生活出發,讓學生在品德課中找到他自己的、獨特的情感。所以,我們在研究品德教材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精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獲得直接體驗,提高道德認識,升華道德情感,促使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
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離不開生活,生活過程就是道德學習的過程,品德課程追求的是從兒童的整體生活出發,在進行生活教育的同時自然地進行品德教育。
二、樂中學,做中學
當代西方活動教育理論的集大成者、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知識與活動不可分割,知行統一,欲知必行。他提出了“做中學”這個重要的理念,主張通過兒童充分自主的活動豐富經驗,通過真實經驗促進發展。
對自然、社會現象的探究是兒童的天性,教師不能淹沒孩子的這一天性,而應充分激發它。在新課標品德的教材中有大量能夠激發孩子活動和探究的話題或主題,而且教材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多都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
當然,孩子畢竟還不是成熟的社會成員,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進行靈活運用,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三、開放空間,放飛感情
小學品德教學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因為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道德行為只有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強化和鞏固。品德教學的開放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體現:
1.內容的開放性。我們在教學中,要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實際中開發學習資源。
2.教學活動形式的開放性。本課程經常采用的教學形式有:討論、資料調查、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與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這些活動形式多樣,充滿兒童情趣,愉悅兒童身心,放飛兒童情思,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諧中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認識。同時,本課程的教學活動還可以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3.教學活動時間、場所、人員的開放性。品德課程是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的,本課程內含了一種校外課程的理念。因此,我們應該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框,到大自然中去欣賞、觀察,到工廠、農村去參觀訪問,到社會上去調查了解。如果學生“出不去”,我們還可以把勞動者“請進來”,請各行各業的人員走進課堂,讓孩子們和他們活動、游戲,使教室成為開放的空間。
教學實踐讓我們深感:品德教學必須反映兒童的需要,貼近兒童的生活,用活動來支撐,用興趣來驅動,用情感來維系,用心靈來體驗,讓老師來點燃孩子智慧的火花,讓孩子用美好的心靈創造社會。我們只有立足課堂教學,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才能在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才能更好地體現本課程的性質特點,實現本課程的育人目標。
【育人為本 立足課堂】相關文章:
以人為本,創和諧課堂01-07
以人為本優化英語課堂教學12-03
談“以人為本”構建班級情感文化03-05
試析以人為本創建和諧宿舍11-18
企業管理以人為本藝術分析06-04
“以人為本”初中政治教學探析12-30
以人為本,關愛問題學生論文01-01
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論文12-01
高職院校以人為本的文學教育路徑探析03-28
以人為本的公共人力資源管理探析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