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的探究
論文關鍵字:備課 策略 問題
論文摘 要:到底什么是教學效率?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價值標準、不同的教學理念以及不同的課堂實踐。當人們對教學效率理解不一而又一致地視之為教學活動的標桿時,何謂教學效率的問題自然就成了一個嚴重的方向性的問題。
教師上課的四十五分鐘,同樣的在課外要花許多時間來準備。要想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效率,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必須相當全面充分,因此備課就顯的猶為重要。教師的備課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么樣的備課,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結果。新課程標準下的備課應以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全面素質,讓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為主要方向。備課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備策略、備問題。(摘要就是你先面內容的濃縮,還是太多,我建議不要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教師上課的四十五分鐘,同樣的在課外要花許多時間來準備。要想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效率,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必須相當全面充分,因此備課就顯的猶為重要。教師的備課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么樣的備課,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結果。新課程標準下的備課應以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全面素質,讓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為主要方向。
一、備學生是指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的備課內容設計要關注到全體學生的差異性,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所以要針對這種差異因人定標,因材施教,制定分層的教學內容。習慣的“抓兩頭促中間”的做法,實際上是以優等生為教學起點,放棄了中下等生的教學,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出發點,但最終以落腳優等生為歸宿;而“抓中間促兩頭”,是以中等生為教學起點,這比起“抓兩頭促中間”的做法來得公正一些,但這是以優等生和學習”困難學生的部分無效和低效學習時間為代價的。因此,在班級授課制中,沒有分層的教學過程是難以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的。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積極創設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的機會,在課堂中設計集體、小組、個別活動的環節,以便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指導。同時在要求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生不相互譏諷、挖苦的同時,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教學用語,特別是在確定教學目標和布置作業時,切忌出現“學習差,能力低”等教學忌語,否則學生便會從心底抵觸分層次教學,教學效果不但難以提高,而且師生關系也會變得緊張起來。
二、備教材是指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要恰到好處。
首先要把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教學難點,是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容,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難,包括學生難學和教師難教,由于學生難學致使教師難教。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目標的多樣性,也就決定了教學重點、難點的多樣性。
其次要合理配制課堂練習。數學課堂上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課堂練習,這對學生能否真正理解課堂內容起關鍵作用。因此,如何設計好練習,也就成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所在。要使課堂練習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經出現的不良傾向。一些教師為圖省事,往往過于依賴書本。所有的練習來自于書本且不加選擇。書上的練習不是不好,只是書上的練習有共性,是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我們能投入精力設計出一些針對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的的練習,會更省時更有效的。另外,如果有些教師留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太短,練習的要求又太單一,或者要求實踐的作業流于形式,學生就不會真正的參與進去。這些做法,都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而我們要優化課堂練習,讓學生的練習練到點子上,練在易混易錯處,使練習題的針對性強,同時注意內容的遷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躍思維。這就要求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能體現新舊知識的比較綜合以及對新知識的引申發展與思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減緩梯度。當然,還需要設計適量的綜合練習,以不脫離課本為前提,允許學生不做難度大的題,精講多練不能以時間論,該講就講,不該講就不講。最重要的,還是必須加強實踐的操作練習。練習要有一定數量,但要與效果成正比,不能機械重復。同時,一個知識網絡是由知識點連續而成的,練習設計必須覆蓋到該堂課的知識點,因此必須保證內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選題的針對性,力求小題量獲得最好的練習效果,克服隨意性盲目性,在忌多、亂、雜的同時做到練、編、改的形式多樣,增強趣味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學業成就評價方法,以增強每位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
三、備策略是指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策略上也應該進行實踐和創新,不斷地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這無疑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的特征。讓學生在分工合作中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書本上找不到現成的答案。學生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引導學生親身實踐,這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不斷地激勵自己戰勝困難,獲得學習成功,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
四. 教育心理學向我們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設問,既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種藝術!吧茊枴笔墙虒W啟發性的集中表現,而“善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地登上知識的寶殿。所以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就從優化課堂提問效果,應注意的幾個方面談一談。
。薄⒛康拿鞔_,語言清晰。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標為指南。教師在備課的同時,還要設計好提問的目標,講究提問的藝術。因此每一次都要以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宗旨。根據教學的要求,可設計目標明確的提問,如提前測評中的摸底提問、知識理解的啟發性提問、觸類旁通的發散性提問、歸納總結的聚斂性提問等。如在講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時可這樣提問:你能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推出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嗎?如何把四邊形轉化為三角形?這樣既引出了四邊形的對角線,同時也推出了四邊形的內角和定理。目的明確了,同時還要注意提問的語言藝術性,既要能準確表達問題的意圖,又要力求清晰簡練,切勿含糊不清。例如一位老師在提問“對頂角相等”這一性質時,問:“相交線有何性質?”這樣提問令學生無所適從,因為課本上沒有明確“相交線的性質”這一具體內容,學生也不知從哪個角度去回答相交線的性質。發問時,對句子較長的問題或較難理解的問題,應適當重復一遍,以免使學生養成不注意聽講的習慣。
。、深淺適度,層次分明。
提問的根本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要發展思維,就要求提出的問題要面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問題太容易,不利于鍛煉思維;太難,學生答不出,失去了提問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設計的提問要深淺適度,所提問題應該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環環緊扣;體現出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條理性,從而給學生以清晰的層次感,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未知到已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對于重點難點知識,教師要設計一些鋪墊性小問題,搭橋鋪路,幫助學生起跳。
。场㈧`活設問,把握時機。
首先,課堂提問應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示出的心理狀態來加以把握。課堂提問的良機主要表現在:當學生正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當學生受舊知識的影響,無法順利實現知識的遷移時;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當學生心情振奮學習熱情高漲時;當講到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時;當講到知識的規律處時;當講到知識之間的聯系處時;及時質疑發問,可牽一而動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師應該多問“這個問題你是怎么想的?”而不因老是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因為前者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人人都可以回答,并且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而后者只有知道答案的人才能回答。
。、留空思考,反應及時。
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總有一個思考的過程,因此從問題提出到點名讓學生回答應有一個適當的停頓,至于停頓的長短,可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反應情況(如舉手情況)而定。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做出及時的明確的反應,評價是提問的有機組成部分,切不可低估其作用。當學生流暢完整的作答時,一句極普通的“很好”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學生的回答與眾不同,富有創新時,一句贊許的話也會使之倍感成功的歡樂。同時,及時的反應還便于學生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怠⑿问蕉鄻,面向全體。
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設問,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善于變化提問的角度,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提問的形式也應多種多樣,同一個問題,既可以設計成填空選擇題,也可以設計成判斷改錯題,不一定都要問是什么為什么。某一個問題既可以是師生的一問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間或者小組之間的互相問答。甚至也應允許學生在適當時機向老師發問,“不問不知,不問不識”(東漢王充語),好問是學習數學的可貴品質,要精心加以保護。提問還應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以利于全方位的提高。教師所提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漸漸升級;對希望生可適當降低。這樣會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因此,應把回答問題的機會平均分配給全班的學生,提問時應盡量避免先點名后提問,或按座次順序輪流發問,否則,被問者如臨大敵,匆忙作答,其余學生則有可能因感到與已無關而不積極思考。
6.誘導思維,發展智力。
提問的內容是否具有啟發性,這是提問能否利于學生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教師設計的問題過淺,則學生無需動腦;過深則無從動腦;過淡則無意動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發展思維為主線,規劃教學中的提問,切記隨便發問“是不是、對不對”,教學提問必需有效的促進發展學生的分析能力。提問的內容必需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誘導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如講四邊形的定義時,老師先出示一張三角形紙片,然后隨便割去一個角,并問:1、三角形割掉一個角后還有幾個角,幾條邊?2、你能仿三角形的定義對四邊形下一個定義嗎?3、你能否把四邊形轉化成三角形嗎?這樣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從而使本節內容很快得到解決。
7.分清難易,因人設問。
課堂提問應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量體裁衣。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講究實際,充分考慮問題的內容和難度,找程度相當的學生回答,倘若信口點名,則常常造成難題碰到差生,容易題碰到優生,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8.正面引導,不帶私情。
課堂提問不宜搞突然襲擊,應保持課堂的穩定與學生心理的輕松,使學生始終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不要假借提問實行懲罰,給學生一個難堪,這不僅不利于教育學生,而且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反而引起學生的反感,嚴重妨礙師生關系;同時也不要老是面對幾個重點生提問,因為大多數的初學生都希望在全班面前展露自己的才華,倘若這些學生連續幾節課、幾周、甚至整個學期未被老師提問到,他們往往會不去思考,而且易產生師生間的隔閡。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求成,要給學生思考時間,學生一時答不出來,要有耐心,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更不能體罰學生,要進行正面引導、啟發,只要答對一點點都應加以表揚,以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能夠科學地設計課堂問題,就可以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創造積極的課堂心理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發展學生思維,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而提問正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創造思維之門的鑰匙,是信息交流的載體。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37-40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5-118,120-122
3.劉解軍.中國教育創新與特色學校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3.529-5302002.246-247,355-358,327-329
4、“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教師報》——陳國平
5、“什么是有效教學”《解讀教與學得意義》—劉良華,余文森、吳剛平、劉良華主編,
6、《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朱慕菊
上一頁 [1] [2]
【試論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的探究】相關文章:
試論新課程下科學課程的有效教學探析11-18
新課程理念下有效優化物理教學策略探究12-02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探究03-24
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論文02-21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對自主學習的有效引導11-23
化學新課程中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12-0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