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三維重建在腰椎峽部裂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作者:汪貫習 高傳平 解桂花 王燕 段峰
【摘要】 目的 探討螺旋CT三維重建在腰椎峽部裂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腰椎峽部裂病人12例,采用螺旋CT三維重建分析椎體滑脫、峽部裂、骨痂、骨贅和纖維組織增生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積再現(VR)及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現。結果 MIP、SSD和VR對顯示椎體滑脫及峽部裂較好,不能顯示骨痂、骨贅和纖維組織增生; MPR顯示椎體滑脫、峽部裂、骨痂及骨贅形成和纖維組織增生均較好。結論 螺旋CT三維重建對顯示腰椎峽部裂及其相關改變效果良好,對臨床制定手術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腰椎峽部裂;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3D reconstruction via spir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ar spondyloschisis (LS). Methods The manifestations of vertebral olisthy, spondyloschisis, osteophyma, bony callus and fibroplasia in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surface shade display (SSD), volume rendering (VR), an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 were analyzed with 3D reconstruction via spiral CT in 12 patients with LS. Results Vertebral olisthy and LS were well?displayed in MIP, SSD, and VR, while osteophyma, bony callus and fibroplasia were not demonstrated. Vertebral olisthy, spondyloschisis, osteophyma and fibroplasia were all well?demonstrated in MPR. Conclusion 3D reconstruction via spiral 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cting LS and its related changes, which possesses a great guidance in making a operative proposal.
[KEY WORDS] Lumber spondyloschisi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assisted
腰椎峽部裂又稱為腰椎椎弓崩裂,是椎弓上下關節突之間的狹細部分骨質缺損。由峽部裂及其導致的脊椎滑脫是臨床腰腿痛常見的原因之一,病變以第5腰椎峽部最常見,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無腰椎滑脫的腰椎峽部裂,常規椎間盤CT掃描有時不能顯示峽部裂,可導致漏診。本研究對12例椎弓峽部裂病人進行了螺旋CT三維重建,探討螺旋CT三維重建在腰椎峽部裂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椎弓峽部裂病人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17~65歲,平均41.2歲。以腰痛、下肢麻木或腰部外傷等原因來院就診。病史1月~15年。
1.2 掃描方法及后處理
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層螺旋CT機掃描參數:電壓為120~180 kV,電流為150 mA,準直為4.0 mm×0.5 mm,進床速度9.37 mm/s,螺距(pitch)1.375,重建層厚0.625 mm,重建間距0.625 mm,矩陣512×512。后處理采用GE AW 4.0工作站,分別進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重建(SSD)、容積再現(VR)及多平面重建(MPR)。
2 結 果
本組12例腰椎峽部裂均為雙側,其中L5者10例,L4者2例。椎體滑脫6例,按Meyerding法分級Ⅰ度5例,Ⅱ度1例。MIP顯示腰椎滑脫6例,顯示峽部裂11例(22側),斜矢狀位圖像顯示峽部裂似“狗項圈征”,骨痂、骨贅及纖維組織增生均不能顯示。SSD顯示腰椎滑脫6例,顯示峽部裂10例(20側),骨痂、骨贅及纖維組織增生均不能顯示。VR顯示腰椎滑脫6例,顯示峽部裂12例(24側),骨痂、骨贅及纖維組織增生均不能顯示。MPR對腰椎滑脫、峽部裂均能顯示,并能顯示骨痂、骨贅及纖維組織增生;顯示腰椎滑脫以正中矢狀位重建圖像最佳,斜矢狀位顯示峽部裂似“狗項圈征”。
3 討 論
椎弓峽部裂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脊柱病變,其發生率為3%~10%。雙側峽部裂較單側峽部裂更易導致腰椎滑脫,滑脫程度可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加重。多數病人因腰痛或(和)下肢麻木就診,少數病人,尤其是兒童,臨床癥狀不明顯,為偶然發現。
多數椎弓峽部裂X線平片可明確診斷,在45°斜位平片上,正常附件的投影形似“獵狗”狀,椎弓峽部似“狗頸”,當峽部裂時,“狗頸”部出現斜行的條帶狀透亮間隙。X線平片為重疊圖像,可因結構重疊而漏診為其缺點。
隨著CT采集技術(容積采集)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CT圖像后處理功能繁多,但并非每一種重建技術均可用于骨骼系統疾病的顯示。因此,針對特定的部位,除應選擇最佳掃描方法和最佳采集參數以外,還需對采集的數據使用最優的重建方法進行二維或三維重建。三維CT成像綜合了X線平片和CT二維成像的優點,顯示椎弓峽部裂更加直觀和全面。
MIP組織對比度高,可產生類似平片的效果。本研究顯示,峽部裂可在不同的旋轉角度顯示,顯示的峽部裂寬度在不同旋轉角度也不同,在45°斜位重建圖像上,能顯示峽部裂真正的寬度。裂隙周圍骨痂、骨贅和纖維組織增生均不能顯示。
SSD能得到整個腰椎或單一腰椎的立體圖像,重建時應適當提高CT值域值下限,但域值下限過高則易于造成脊柱顯示不完整[2]。由于峽部裂隙的形態不規則,不同旋轉角度的圖像顯示裂隙的形態有所不同,但對于較窄的裂隙,可造成漏診。若雙側發生病變,后位圖像可同時顯示雙側峽部裂。
VR可得到與解剖標本近似的圖像,顯示峽部裂更加直觀、全面。圖像可任意角度旋轉,由于不同的角度脊椎各結構能相互遮蓋,因此,只能從后位及側后位觀察和顯示椎弓峽部裂。由于VR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均低于橫軸位圖像,因此,對病變的細節分辨能力較差。
MPR能在任意平面上對容積資料進行分層重建,可選擇顯示病變最佳的層面和角度。與峽部平面平行的斜矢狀位圖像,與裂隙相垂直,為顯示峽部裂的最佳層面。峽部裂呈前下至后上方走行,各部分寬度不同,為確診的特征性征象。腰椎矢狀長軸面MPR 圖像還能顯示所有椎體及排列,能發現椎體即使輕微的滑脫[3,4]。
本文結果顯示,MIP、SSD和VR對顯示椎體滑脫及峽部裂較好,不能顯示骨痂、骨贅和纖維組織增生; MPR顯示椎體滑脫、峽部裂、骨痂及骨贅形成和纖維組織增生均較好。
總之,螺旋CT三維重建圖像可多角度和多平面觀察腰椎峽部裂隙,能顯示平片不易顯示的細小裂隙,避免誤診及漏診。同時,可克服病人體位不正或脊柱彎曲帶來的干擾,可提供病變及周圍結構詳細的空間位置關系,為臨床制定手術方案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馮友權,夏俊,葛湛. 螺旋CT成像后處理在腰椎峽部裂中的應用[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04,10(4):44?47.
[2]王志斌,陳奇. 16層螺旋CT三維重建對腰椎峽部裂的診斷價值[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07,18(4):299?300.
[3]葉文欽,陳忠,練旭輝,等. 螺旋CT三維和多平面重建在腰椎峽部裂中的應用[J]. 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2,21(11):886?888.
[4]韓幫成,楊慶生,張兆福,等. 腰椎峽部裂的螺旋CT表現[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07,18(1):70?71.
【螺旋CT三維重建在腰椎峽部裂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相關文章:
淺談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11-17
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及應用03-28
探討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診斷頜面骨骨折的臨床價值參考文獻12-09
高分辨CT對肺部空腔性病變的診斷價值文獻12-09
如何提高CT影像的臨床診斷水平12-08
雙源CT技術在泌尿系統造影中的應用論文03-16
議價值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12-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