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高中化學的教學

        時間:2020-11-07 12:02:3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高中化學的教學

                一、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應該具備如下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要全面而廣泛,有對實驗的“觀”,有對實物、圖表、模型的“觀”,還有對自然、生活、生產中化學現象的“觀”。但只“觀”而不“察”,就是只看不想,“觀”后必須對具體的表象進行初步加工,形成化學的初步結論,并運用結論解決化學問題,才能提升至能力。為此,在高考化學試題中常常出現某些特征現象、曲線、圖型等,它們都包含著大量的信息,且往往是隱含的,只有對觀察結果進行思考加工,才能發現其反映出的規律,提取出有用信息來回答相關的問題。
                2.實驗能力;瘜W實驗能力主要包含兩部分,其一是基本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常見儀器的識別和使用、重要的基本操作,如加熱、分離提純、濃度配制等。教師將重要的學生實驗進行發展派生,培養學生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處理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的基本能力。其二是實驗探究能力,即根據實驗目的、要求、設計簡單實方案的能力,它包括實驗操作程序設計、混合物分組確認及分離、驗證化學原理等,這是培養學生敏銳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及創造性素質的重要途徑,是綜合考查的熱點。
                3.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它包括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針對性、適應性),思維的嚴密性(科學性、精確性、邏輯性和深刻性),思維的整體性(廣闊性、綜合性)及思維的創造性等,它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因此對思維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一直處于極為重要的位置。
                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能力:①對中學化學基本知識內容能融會貫通,通過整理使之網絡化,有序貯存,并能正確復述、再現和辨認。②能將實際問題(或題設情境)分解,聯系所學知識遷移、轉換、重組,使得問題得到解決,并能用恰當的.語言、文字、反應式或圖表表達出來。③題目設置一些陷阱,如過程情景復雜化,但回答簡單化,注重對過程分析的同時,更強調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考查。
                4.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要求考生敏捷地接受新的信息,聯系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分析、判斷,去偽存真,解決新的化學問題。信息包括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獲取的已有經驗和在課堂上獲取的已有知識,也包括試題的題干中提供的新信息?疾榭忌鷮⑦@些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提取有用內容點解答試題的能力。 
        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在高考命題中,一般與研究性問題或無機、有機信息題聯姻,形成新舊知識相交融來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二、學會討論合作,提高學習能力
                1.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明確的學習目的;二是濃厚的學習興趣。由于社會的變遷,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中學生的學習毅力也變得越來越脆弱,學習興趣就成了他們搞好學習的關鍵。利用青少年強烈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參與問題討論,認真鉆研去獲取知識,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當他們求得知識后,這種勝利者心理就得到了滿足,因而增添了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習動力。如新教材中有很多“規律型”討論題,這類題目不難,學生愿意討論。只要學生感覺到所學的知識有用,學習興趣就會倍增。      2.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和用多種方法通過不同的途徑去探求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效地誘導學生發散思維,關鍵在于設計發散點,而新教材上的“討論”題目是在長期地教學實踐中總結或挖掘出來的,具有優選性、廣聯性、密集性和科學性。例如,“如何用實驗方法鑒別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種溶液?”“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反應的速率?”這類題目放手讓學生討論,就能聯系到諸多化學知識,也可得到很多的好答案。
                3.有利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在討論中,教師和學生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通過互相切磋甚至是爭論,都可以從多方面接受信息,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新教材上有一討論題:“收集氨氣的試管口的棉花應用什么溶液浸濕?為什么?”這是一個開放型的問題。多數教師想到的是非揮發性的酸溶液,而有的學生卻想到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等。在回答“為什么”時,教師易受到舊教材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棉花的作用是阻礙NH3 與空氣對流以便得到較純凈的氣體,而學生考慮則是環境保護問題。像這樣的問題還很多,只要師生共同討論,相互補缺,相互激勵,就能共同提高。
                4.有利于開展研究性學習。首先,新教材上的“討論”所設計的題目雖然是單一的,但學習內容并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有許多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如“為什么醫院里用高溫蒸煮、照射紫外線、噴灑苯酚溶液、在傷口處涂抹酒精溶液等方法來消毒殺菌?”等問題。在討論時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這樣,研究性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新教材上對于“如何鑒別Na2CO3、NaHCO3 和NaCl”這一類討論題目,答案具有多元性;而“通過計算確定有機物的分子式,需要哪些必要的數據?”“如果水分子之間沒有氫鍵存在,地球上將會是什么面貌?”這類問題,答案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在討論時,學生可以體驗到科學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 

        【論高中化學的教學】相關文章:

        1.傷寒論案例教學論文

        2.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3.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4.論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論文

        5.論教學觀的后現代轉換論文參考

        6.論民法課堂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7.論初中政治課程教學實施建議的論文

        8.論國際金融教學革新論文

        9.論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方法的改善論文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