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論文
摘要:有效的挫折教育是增強學生心理承受力、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討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對于學生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日益重要。運用文獻資料和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 對挫折的定義和挫折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在此基礎上探討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有效實施挫折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挫折教育; 大學生;
1 挫折的基本概念
關于挫折的含義, 一種是指通過目的性較強的帶有困難和阻礙的活動, 影響個體的情緒表現, 刺激個體負面情緒的產生;另一種是指通過教育活動的方式提供給個體特定的“困難情景”, 導致個體產生負面性的情緒, 也就是通常所言的挫折感[1]。對于挫折教育, 學者們都提出了不同的見解, 一般認為挫折主要受內外兩種因素影響, 即外在環境因素和內在自身因素。環境因素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然環境:一般包括地理空間和時間, 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因素, 但是自然環境對挫折的影響不是很大。物質環境:主要指個體的物質生活層面, 如財富的多少、物資的多寡等, 一旦個體物質需求難以滿足, 就容易產生挫折感和對社會的不滿。社會環境:主要指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一般包括工作、家庭、學習等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人際關系狀況, 社會環境是影響個體挫折感的重要因素。導致高校學生挫折感的自身因素主要指學生需求難以滿足或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2]。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個人所定目標與自身條件能力相差太大, 目標未達到而失落;自身難以面對困難問題, 能力不足導致挫折感產生;主體的承受能力較差, 缺乏對抗挫折的心理準備和充分認知, 導致難以有效應對挫折情景。高校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 正處于步入社會的緩和時期, 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上學習、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導致他們容易產生挫折感。
2 挫折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環境因素
環境既包括自然環境、物質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大學生生活是一個復雜的群體生活, 大學生的生活環境盡管較社會要相對于簡單, 但是不同于基礎教育階段, 除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還要吸收一些實踐能力, 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不同學生面對大學生活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體驗。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 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 社會環境更為復雜, 面對的誘惑更多。由于各個方面的綜合影響, 學生的某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滿足, 預定的目標也無法實現, 所以會導致心情苦悶、煩躁, 對待學習和生活失去激情和信心, 內心充滿對生活的恐懼感和挫敗感。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會產生許多不利影響。比如大一時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無法適應面對困難的處境, 乃至對后面整個的大學生活都會產生的消極影響的例子很多。家庭環境也有重要的影響, 現在大學生都是“90后”, 大部分屬于獨生子女, 父母視如“珍寶”, 對孩子溺愛程度較深。所以, 他們生活更加優越、對父母更加依賴, 導致在生活上獨立自主能力較差, 解決問題能力不強, 面對挫折比較脆弱, 往往會一蹶不振, 由于無所適從便產生受挫感。學校以及社會環境都對學生的影響不小, 當今社會的一些學生養尊處優, 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學習, 接觸社會和實踐的機會少, 內心敏感脆弱, 獨立能力差, 遇到挫折不知所措。
2.2 自身因素
學習是學生與生俱來的任務, 從高中進入大學, 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會讓一些學生無所適從。高中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老師單純灌輸知識, 學生盲目做題。老師說什么學生學什么, 很少有獨立自由的學習安排時間, 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很弱。而大學則相反, 注重自主能力和意識的提高, 因此導致許多學生不適應大學生活, 造成在學習上散漫, 出現在班上大部分同學掛科等現象。其次, 由于對所學專業并非熱愛, 導致專業課學習興趣降低, 加上所讀院校并非名牌大學或名牌專業, 因此在學習上抱有得過且過的態度。臨近畢業, 面對學業壓力以及就業的嚴峻, 很多同學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但是學習起來面臨什么都不懂的問題。有些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甚至放棄學業, 導致學無所成, 整日無所事事。
人際交往能力是群體社會中影響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因素, 因此, 人際交往能力和人際關系對社會個體至關重要。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影響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因素。高校中不少學生都要較強的人際交往動機, 都期望能夠在大學學習生活中獲得較好的人際關系, 期望與老師和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朋友情誼。但實際交往過程中, 不少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 因此通常容易故意回避自身缺點, 進而導致矛盾產生, 學生容易產生挫折感。同樣這種問題在女生寢室很容易發生, 女士喜歡“抱團”玩, 在同一環境中個體希望找到投緣的同伴, 一旦她們尋得心儀的伙伴便每天形影不離, 然而這點也特別容易產生問題, 女生的小氣等一系列問題會使得她們的友情總是發生變化, 最后慢慢分開, 成為陌路人。她們也不會反省自己, 從自己本身身找問題。大學社團多了, 展示平臺多了, 大家都會在里面結識更多的人, 而在里面如何交往也是個問題, 如今的大學生多為家中獨生子女, 在家里已經習慣自己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地位, 在學校總是覺得他人的想法是錯誤的從而設法去改變他人。然而自己的固執會導致圈子越來越少, 朋友越來越少的局面。
3 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3.1 社會競爭激烈, 大學生心理壓力加大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同時, 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 當代高校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升學壓力。所以, 造成很大一部分學生心理抗壓能力越來越差, 因此培養學生較強的心理抗壓能力, 增強學生心理素質, 提高學生面對復雜環境的能力就顯得很重要。個體的成長過程總是會面臨各種困難的, 從古到今, 要想獲得成功, 都必須依靠堅強的意志跟困難進行斗爭, 不斷解決問題, 最后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大學體育課應要加強對抗性練習, , 在教學實踐中引入競爭、對抗情景, 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挫折教育, 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3.2 體育教育中的挫折教育開展滯后
挫折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 尤其在現實社會復雜的人際環境中, 更應該通過挫折教育增強學生承受能力, 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3]。我國對教育的研究開展的如火如荼, 對挫折教育也在不斷深入探究, 但目前我國對挫折教育中的體育教育的研究還在初期階段, 層次還屬于淺階段, 高校體育教學必須要改變過去只重視技能傳授的教學方式, 而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意志態度等方面的培養,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挫折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未來復雜的社會環境中, 培養學生具備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 要不斷加強體育挫折教育的研究, 豐富和發展挫折教育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3.3 體育挫折教育可以培養堅定的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是一種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運動。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體質, 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與體育能力, 最終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學校應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開展競爭性、對抗性的體育教學活動, 運用挫折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增強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體育教育具有加強的獨特性, 是其它教育不可比擬的。首先, 在體育學習中要下決心, 明確目標;然后樹立信心, 最后要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才能最終勝利。在與他人或自我的競爭中, 必須要依靠強大的意志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和阻礙。如在進行耐力訓練時, 當出現“極點”時, 應給她們以鼓舞和加油, 依靠意志力或稍微減慢速度繼續運動, 從而達到出現第二次呼吸。體育教學中, 應當給學生布置帶有困難性的任務, 其限度是學生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夠完成。通過體育挫折教育, 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勇于挑戰的樂觀態度, 而這恰恰是當今大學生在克服挫折中所需要的。
3.4 體育挫折教育中促進人際溝通, 感受自我存在價值
在體育教學中, 體育教育不僅具有豐富多樣的內容, 而且大學生參與體育教育一系列的團體組織活動, 作為集體的一員, 要承擔一定的角色。在體育學習和比賽中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 并為了達到集體共同目標而拼搏進取、協同奮斗。因此, 在體育學習和比賽活動中, 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能夠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 能夠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和能力, 讓學生認識到團結、集體的重要性, 因此學生在日后的人際交往中就能夠表現出較好的社交能力。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和比賽, 在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 在與對手的對抗過程中, 在征服并獲得成功之后, 能夠得到一種快感和心理上的滿足感。在與同伴合作時, 一次成功的比賽能使人產生自豪感、成就感、覺得自己存在的價值。通過體育活動, 可多方面展示人的才能, 維護和提升人的自尊、自信以及自律。
4 體育教學實施挫折教育的策略
4.1 創新特殊的教學形式, 增強學生心理承受力
體育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構成,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 應該不斷豐富挫折教育的內容, 創新其教學形式, 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和勇往直前的心理, 主動接受挫折[4]。比如, 在跑步當中, 可用游戲或比賽 (如障礙比賽) 的方式進行。讓一部分學生感受挫折, 通過逆境中的情緒鍛煉, 最終增強學生的抗挫能力。然后在進行一些球類運動時, 可分組對抗練習, 或者在學生準備投籃時調整籃球架的高度讓一些素質好的學生感受到挫折, 也可以對體育待優生采取降低難度的辦法, 如調整規則以便于他們達成目標, 以增強其自我效能感, 重新樹立體育學習的信心。這樣不僅能提高勝利者的運動積極性, 也會刺激失敗者不甘示弱的心態, 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和提高要求等方法, 適當提高學生的負荷水平, 最終達到增強學生承受能力的效果。
4.2 采用競爭的教學形式, 多渠道進行挫折教育
競爭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因素, 也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夠促進個體進步和社會的繁榮。因此, 競爭意識的培養是挫折教育的重要內容。例如在籃球比賽中, 將學生分為實力相當的兩個小組, 讓兩組學生展開投籃競爭, 讓他們在緊張的投籃比賽中學會積極調整心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而有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參與度和學習質量。體育夏 (冬) 令營是指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的一種拓展教育方式。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教師可以因地制宜, 利用當地的環境來開展夏令營活動讓大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感受大自然惡劣的環境, 如在下雨天讓學生徒步, 并在路途上設置一些障礙, 如泥潭、洼地、陡坡讓學生自己去適應, 以提高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 增強他們的生理負荷承受能力, 還可以培養吃苦耐勞精神。使學生達到增強體質、全面發展的目的。
4.3 體育挫折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培養學生獨立面對挫折的能力
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對于當代高校大學生來講, 個性發展突出,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性格特點各有不同, 他們的挫折應對意識和能力也參差不齊。面對此種情況, 體育教師必須因材施教地開展挫折教學活動。例如, 對經常孤傲不遜, 盲目自信的學生可以安排受多因素影響的競爭激烈的籃球比賽等運動。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導致比賽失敗后, 老師針對相關情況進行總結闡述, 讓學生明白失敗的原因除對手強大之外還同自身的能力不足或是戰術配合不到位有關, 必須耐心解決比賽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總結經驗虛心學習, 為下次的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對于面對挫折膽怯、逃避的學生, 可以運用體育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方法, 在充分做好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在體育游戲中設置障礙困難, 通過老師的引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配合不斷戰勝體育游戲中的一個個挫折, 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但在進行挫折教育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 在堅持安全第一原則的基礎上進行, 不能盲目進行設置超出學生能力之外體育游戲和活動[5]。
5 結語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培養的新一代建設者, 他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其走向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高校體育挫折教育在提高質量的同時還要形式創新。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性的資源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促進挫折教育在體育教育中的深入融合, 合理有效地進行體育挫折教育,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因此, 高校中開展體育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為主體, 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全面而個性發展的綜合型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江平.挫折心理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
[2] 紀秀明.長春市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中挫折教育的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2011.
[3] 田林.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實施挫折教育的途徑研究[J].陰山學刊 (自然科學版) , 2007 (03) :106-108.
[4] 杭華彬.論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J].科技信息 (學術研究) , 2007 (09) :210-211.
[5] 于延飛, 劉明星.論大學體育教學中挫折教育的滲透和深化[J].當代體育科技, 2016, 6 (26) :104-106.
【論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論文03-15
高校體育教學中戶外生存教育論文03-16
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5-30
淺析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競技教育的缺失及改革思考教育論文03-06
高校體育創新教育論文03-16
和諧環境高校體育教育論文03-15
高校日語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改革論文03-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