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高職院校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環境下的適時教學
[論文摘要]探討高職院校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網絡環境下的適時教學有較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在論述網絡環境下的適時教學內涵與特征、實施步驟及案例的基礎上,分析了這種新的課程教學模式的優點。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環境 適時教學
職業技術學院為學生開設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讓教師總感覺課時不夠用,內容多且復雜,存在諸多矛盾。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不能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質量。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主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網絡環境下的適時教學。
一、網絡環境下適時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網絡環境下的適時教學(Just in Time Teaching)是20世紀末在美國高校本科教學中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與學策略。最早提出這種教與學策略的學者之一是諾瓦克教授,他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每周他都要給學生上一次3~4小時的課,課堂教學常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認為這已經不是某個國家的特殊問題,而是幾乎所有國家的本科教學都存在的共性問題。在信息技術日益普及、迅速發展的當前,能否利用網絡的優勢,將網絡融入到教學中,改變原來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做法,讓教師與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溝通與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具有強烈的迫切性。適時教學是將網絡技術作為構成新型教與學策略有機活動的前提,把教學活動建立在“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課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學習生態環境。這種環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適合時宜的、能適應學生發展時機與特點的教學,以達到適應不同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與認知發展方向的目標。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特征。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按照教師布置的預習要求,在網上完成教師指定的預習任務,寫下自己對預習內容的理解,然后通過電子郵件在課前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課前把學生預習的內容制作成網頁,發送到網上,讓學生隨時查看,并在課前通過網絡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然后根據預習情況對教學設計作出相應調整。學生根據網絡學習任務開展“難題探究”有利于促進學生高級、復雜認知能力的發展。
2.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特征。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是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開展多種多樣的討論或辯論,包括教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全班性的或小組內的討論或辯論。在這些討論或辯論過程中,還要穿插一些角色扮演、操作與練習,或者是演示與實驗活動。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不僅是要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入理解與把握,更重要的是要營造出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
3.信息技術與課外整合特征。不論是“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還是創設“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適時教學就其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而言,主要是在課前與課后,也就是在課外完成,具有課外整合的特征。通過課外整合,促進師生民主合作的過程與教學組織方式的實現和以學生為本的新型課程與教學活動方式的發展,建構起整合型的信息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等,從而對課程的各個層面都產生變革的作用。
4.系統性、完整性特征。以前在教學中實行的網上答疑只是個別的、零星的,對整門課程沒有一個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而適時教學模式能體現出網上教學的完整性、系統性,防止學生學習的片面性或者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把握不準。在網上討論教學中,既有學生的提問,又有教師對整個課程的介紹、講解,不再像以前那樣學生問什么,教師就回答什么,這樣既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5.對學生實現有效監控特征。在適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否上網學習一目了然,能對學生實現有效監控。
二、實施網絡環境下適時教學的步驟
適時教學模式是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將“基于網絡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課堂”二者有機融合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實施有以下五個步驟:
1.教師在網上發布課前預習內容。教師按照下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好要學生預習的內容,并把其制作成網頁發送到網上,學生可以隨時查看。學生預習內容包括下一堂課教師講解的閱讀資料、思考題、練習題等。教師提供的網頁資源包含著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課件、教學案例和實踐活動,還要列出許多相關鏈接。
2.學生在課前預習并向教師反饋。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預習要求,利用網頁資源完成指定作業,查看下一課教師要講的閱讀資料,寫出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上課之前把預習的收獲通過電子郵件反饋給授課教師。
3.教師根據反饋對教學作出調整。教師通過網絡在課前及時地查看學生反饋材料,根據反饋材料了解學生對教師在本節課所講授內容的理解程度和存在的問題,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作出適應性調整(教學內容、方法、進度等),在此基礎上實施有針對性的、切合實際的教學,達到適應高職學生不同認知水平與認知發展特點的目標。
4.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在反饋的基礎上,適時教學還要求教師利用課堂開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多種多樣的討論或辯論,其中包括角色扮演、操作與練習、演示與實驗等活動。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要營造出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調動每一位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5.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提高。高職學生高級認知思維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高職學生課后自主開展基于網絡的“難題探究”活動之中,將復雜的、高難的問題作為專題在網上進行探究,教師對探究的主題和探究內容事先做出精心設計。在設計主題和探究難題內容時要注意以下三點:(1)問題的表述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以便引起高職學生的爭辯與思考。(2)設置陷阱,引起高職學生對概念的探討。(3)擬出開放性的題目,培養高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三、網絡環境下適時教學模式的優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網上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逐漸顯露出來,主要的優點有:師生互動性強,增強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網上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促進了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入理解與掌握;真正營造出了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氛圍,調動了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乃至創造性,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習者總是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的局面。
【高職院校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網絡環境下的適時教學】相關文章:
談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06-13
網絡環境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思考08-23
試析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05-09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08-12
淺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08-22
淺論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05-14
淺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建設08-25
探析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建設08-25
試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思考06-06
試論高職院校圖書館借閱環境的優化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