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新課改理念與教師教學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簡析新課改理念與教師教學,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關鍵詞:
新課改;教學觀念;自主性;課堂教學
論文摘要:
領會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新課改體現在教學觀、學習觀、評價觀以及教材開發等多個方面。在教學上要求轉變,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課堂教學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正確領會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新課改是指2001年6月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起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應承了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實到課程與教學課堂到師生活動的微觀層面上。新課改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對原有課程與教學領域中存在的落后的觀念而展開的。它體現在教學觀、學習觀、評價觀以及教材開發等多個方面。
針對傳統的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在獲得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針一對傳統的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的傾向,設置綜合課程,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針對課程實施(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針一對過去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提出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程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在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
在教學上要求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敖獭虝䦟W生學習”、“學—學會如何學習”,強調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倡導探究性、開放性的教學和學習方式等。
在師生關系上:提倡交互主體性,教師是主教的主體,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沒有人能代替學生的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是教育的目的,這種雙主體觀倡導的是一種平等合作、對話理解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從價值取向上看:新課改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由學科知識本位走向學生發展本位;由側重認知層面走向關注整體素質;由統一的、硬性的規定走向開放的、靈活的管理。
從課程理念方面看:一個是強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核心理念;二是強調整合性,要建立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科學人文性課程文化觀,三是完善評價機制,特別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評價機制。
二、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教學
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師教學策略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的發展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教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這是因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主體價值觀是強調以人為本,課堂教學不單是師生的認識和實踐過程,更是師生生命價值體現的歷程,對每一個參與者都具有個體生命價值的意義。老師的角色由傳統教育中的主宰者、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的作用體現應是一種主“導”作用,教師的講授、示范、指導,應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引導。課堂上不再是老師一言堂,而是立足于問題與情境,在一次次師生對話,生生互動情境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來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教師的教“教—教會學生學習”;學生的學“學—學會如何學習”。教師遵循“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的宗旨,課堂教學應在促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基礎上(基礎知識是發展的鋪墊),致力于使學生獲得自主、獨立的學習知識的能力和方法。
因此,教育改革首先要正本清源,明確教育目標、課程意義,找準教育的真問題,抓住核心問題,排除客觀因素的干擾朝著正確的目標去努力探索。在這一前提下,再來探討教學的有效和質量的標準。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課堂教學要注意:
1.正確解讀新課標
在新課改理念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了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這就是我們說的新課標。它是新課改理念的具體體現。學科新課標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是實施各科教學的指南。
2.在正確解讀新課標的基礎上備好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就是依據課標,圍繞有關教材內容,確定課堂目標,而設計的一堂課的教學方案。這里專談一談對教材的加工處理。新課程的教材使用價值觀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的理解是:要依托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前者是因為教材是課程的重要載體,課程的理念、目標都是經教材傳遞和表達的,是培養化學素養完成教學目標最好的教學資源;后者的認識是:教材雖是教學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途徑。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通過對教材的教與學,我們獲得的不只是教材的文字、圖象所表達的內容,而是教材所承載的知識和思想與全新的理念。我們的備課是在備課標的前題下備教材。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處理及對教材重新整合就非常重要。教師只有不為教科書所束縛,才有可能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時有所創新并體現個人教學風格。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就可能接受與教科書有關的一些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變化:授課順序是可變的;教學實例是可選的;教科書中的內容不一定是必須用的或必須掌握的。在實施新課改的學校,教師普遍感覺課時不夠用的原因就是教師準確的理解教材,科學地使用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不夠,挖掘教材深度與廣度不得當所致。應該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規定的執行,不隨意加高、加深內容和要求。對新的課程內容,注意具體教學過程中的呈現方式,抓住核心能力的培養。即處理好核心能力和具體知識點的關系。
3.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多樣化的,沒有固定模式。一堂好課,好在哪里?主要看教師如何引領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學習的功夫上。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師生與教學資源、媒體的“溝通”。合作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合作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學法指導是著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是積極的、主動的,是少一點依賴多一點獨立學習之意。教法的選擇的適應性體現在教師上課要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激情導人—[教師啟發(知識鋪墊)]—學生自主學習,構建知識結構—仁學生在教師啟發下,發現問題,自主構建]—師生合作,共同解決—[師生互動」-一-課后探索,完善內容結構—[知識遷移,能力發展]”的模式是常見的。上課要做到教材內容的的問題化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要做到教材內容的操作化;教材內容的結構化;通過師生活動來理解和把握教材內部聯系。
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如現有的教學評價機制,現行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加上教師隋性與現有的教學方法的慣性,家長的不理解等原因,新課改推進的阻力還很大。但是推動課改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需,只要我們在思想上認同課改,客觀上參與、推動課改,那么在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師教育實踐活動將是推動教師發展成長的直接與現實的力量?傊,新課改理念下的教育實踐為我們成長提供了舞臺,只要我們積極參與,就有可能成為新一代名師。
【簡析新課改理念與教師教學】相關文章:
簡析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11-18
簡析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03-30
簡析大學英語口語教學11-29
簡析中職學校語文教學11-18
簡析文化營銷06-10
淺談新課改理念下的化學教學06-16
簡析體育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12-09
簡析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模式的運用12-09
簡析論物理化學教學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