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
論文摘要:“倦怠”(burnout)一詞在字典中指失敗、耗盡、精疲力竭。1973年美國臨床基礎心理學家費登柏格(H.J.Freudenberger)在《職業心理學》雜志上首次提出“職業倦怠”的概念,特指由于從事連續、緊張、大量的工作而又無法獲得預期目標或個體無法應付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的狀態。
職業倦怠的產生原因有70%與壓力有關。教師所面對的是正在成長的個體,他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管理學生,并處理許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同時還要面對家長的過多要求和現實環境的種種限制,因此,教師常常處于較大壓力的狀態下。長時期的壓力會極大地耗損教師的工作士氣和情緒,因而導致教師身心的倦怠。
論文關鍵詞: 職業倦怠 中小學教師 貧困地區 職業壓力 美國心理學 大量的工作 預期目標 教師評價 教師職業倦怠 外界
2004年4月,《四川省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現狀調查及分析》課題組用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四川省10個貧困縣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并采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資料進行變量的頻數分析和交叉分組下的頻數分析。我們發現,貧困地區教師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身體上,都要承受更多的來自工作、輿論和經濟等方面的壓力。這使貧困地區教師普遍有職業倦怠感,由此引發的教師身心受損、工作積極性低和教師流失等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本文以調查樣本縣之一的雅安市蘆山縣為例,從教師壓力著手,分析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產生原因及預防和消除的措施。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
1.身體健康狀況欠佳,情緒耗竭
人長時間處于較大的壓力下,若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則很容易出現生理能量耗盡的情況,如疲勞、長期的身體不適、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失眠等病癥。情緒上的耗竭主要表現為煩躁、易怒、過度敏感、持續的精神不振、情緒緊張等癥狀。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經濟落后,醫療條件差,健康觀念淡薄,教師身心健康狀況欠佳的問題更為嚴重。
2.職業成就感和認同感降低
在行為上主要表現為工作信心和熱情不高,教學呆板,缺乏創新,對學生冷漠,逃避與同事交往或拒絕與其合作。在我們的問卷中,教師們對其子女從事教師職業的趨向程度一項,僅有28.8%的教師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從事教師職業。這一結果同各級各類大學畢業生對高校、城市中小學趨之若騖的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一個側面反應了貧困地區教師職業認同感的低下。
3.教師職業性格解體
性格解體一般通過減少和斷絕與學生的聯系表現出來。如教師減少與學生接觸、從身體距離上遠離學生、不理睬或拒絕了解學生、給學生取貶損性的稱呼等。隨著情況的惡化,還有可能產生放棄教師這個職業的想法。
二、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諸多壓力因素分析
壓力與教師職業倦怠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我們的問卷和訪談調查中也發現,來自社會、工作環境和教師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壓力,是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
1.社會因素
第一,社會給予教師的待遇與教師付出勞動的不對等帶來壓力。社會地位不高、工作條件較差、福利待遇低以及勞動強度大是對我國貧困地區教師生存現狀的最真切的描述。據調查,蘆山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師月收入在600~1200元之間,這樣的收入在當地處于中等水平。但教師家庭的人均收入是比較低的,58.7%的教師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500元,其中300元以下的占了24.3%,教師的生活壓力相當大。此外,他們還要完全自己承擔電大、自考、函授等繼續教育的費用,這讓他們在經濟上更加不堪重負。然而,相對于微薄的收入,教師付出的勞動是很大的。除了8小時以內的“正常工作”,還有早晚自習以及利用休息時間備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搞科研等大量繁重的工作。
第二,現今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也給教師增加了壓力。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已經全面展開,并且正在不斷深化。新的課程標準、教育教學和課程理念以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都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學歷和素質要求。接受繼續教育、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成了工作之外的“必修課”,不然,就難以適應社會和教育變革的需要而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特別是在貧困的農村地區,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和教學技能普遍較低,更高的學歷和素質要求無疑會大大增加他們的壓力感。
第三,“一刀切”的上級教育評估體制讓貧困地區教師備感壓力。現行的評估制度是以文化成績為主,以統一的標準來評價市、縣、鄉、村等各級同類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就是說,對于所有的學校,無論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也無論是條件好的校還是條件差的,上級主管部門都用平均成績、優生率、及格率、升學率等統一的標準來評價。比起城市的教師,貧困地區的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相同的成績,這讓他們的壓力相當大。
2.工作環境因素
第一,學校管理工作的偏頗帶來的壓力。受整個教師評估制度的影響,大多數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也是以他所教學科的成績為主,領導更多的是關心他所統管的學校能不能出成績,以各種量化考核的排序結果作為評判優秀、選拔先進、確定骨干、晉升職稱、發放獎金的依據,以此來管理和制約教師,這就把他們置于一種被監督、被管制的地位。此外,校務、財務的不公開、“領導說了算”等不民主的管理方式也造成教師的不滿,加重其心理負擔。
第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脫節,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難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人過多追求經濟效益,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降低。社會對學歷的高要求使人們對高等教育趨之若騖,而在教育質量低下的貧困地區,高等教育對絕大多數農民子弟來說還是一種奢望,他們看不到初、中等教育帶來的希望,再加上不包分配、自主擇業的政策,使貧困地區的一些家長的教育意識變得淡薄,學生厭學、輟學問題嚴重。而且,受多元文化的沖擊和不良媒體的影響,學生“違規”現象與日俱增,無形之中為中小學教師工作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
第三,不良的工作環境壓抑教師的情感。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4.3%的教師想調動,其中很想調動的占了31%。當問到愿意調往何種學校時,統計結果讓人意外。最能吸引他們的并不是高待遇,而是氣氛融洽、工作愉快和工作條件好。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貧困地區學校人文環境的淡漠和物質環境的貧乏。主要表現在:校規校紀不健全,校風不正,學風浮躁;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彼此缺乏信任;班級人數嚴重超標,教學場所擁擠不堪;教育經費短缺,教學、辦公條件差等等,這一切會不可避免地使教師產生情感壓抑。
3.教師個人因素
如果說上述來自社會和工作環境的壓力是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的外在因素,那么由教師個人產生的壓力則是其內在原因。
第一,多重角色期待帶來的壓力。教師是一種里里外外都與人打交道的職業,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對象對他們會產生不同期待的客觀事實,使教師成為一個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學校眼中,他們應該是兢兢業業、努力完成升學指標的工作者;在家長眼中,他們應該是自己子女優異成績的創造者;在學生眼中,他們應該是同憂傷共歡樂的知心朋友;在家人眼中,他們則應該是好丈夫(妻子)、好父親(母親)。但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這些角色往往會產生很大的矛盾和沖突,使他們心理疲憊不堪。
第二,過低的能力素質為其職業安全帶來極大的壓力。前面我們提到的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使教師缺乏足夠的職業安全感及教師難以適應變革的需要,都與教師的能力素質差有關。根據我們的調查,雖然蘆山縣絕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已通過各種方式的繼續教育達到了規定的學歷標準,但是有51.1%的教師認為繼續教育的效果并不好,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評定職稱需要去讀書的教師不在少數。此外,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手段和技術迅速普及,也使一些能力低、素質差的教師面臨淘汰的威脅。
以上是導致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倦怠的各種壓力因素的綜合分析,這些因素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于教師。
三、減輕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的對策探討
1. 社會外部系統的支持
根據教師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的不同關注對象,富勒和鮑恩將教師職業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求生階段、關注教學情境階段和關注學生階段。在此次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貧困地區大部分教師的職業發展還處于早期求生的低級階段,即教師對自己生存和工作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以及自己對其的適應性予以特別的關注,把大量的時間用于本職工作之外的事務(如處理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也就是說,他們對外部系統的關注超過對內部系統的關注。這是因為,處于這個階段的教師受到的社會外部壓力大于工作和自身內部的壓力,也說就是回報低、社會地位不高帶來的壓力大于因工作量大、職業技能低、工作業績差帶來的困擾,同時也是貧困地區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筆者認為,增強社會外部系統的支持是消除貧困地區教師職業倦怠的根本措施。其核心就是要以“人文關懷”為本,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切實提高其勞動的物質回報和精神回報。如加強中央、省財政對貧困地區教育轉移支付的力度,運用法律和行政調控手段提高貧困地區教師的收入和社會地位;積極優化社會輿論,倡導新型職業價值觀,確立對教師的合理期待水平,給教師創造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改變以學生成績為主的單一的上級鑒定性教師評價模式,建立多層面的教師自我參與評價制度,尤其是要根據貧困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有一定區分度的評價標準,給貧困地區教師一個公正、合理的評價。
2. 學校工作的改善
第一,改進學校的管理。學校應當努力改進其管理方式方法,以使教師處于良好管理的環境中。校長應實行開放民主的行政管理,增強校務、財務的透明度,使每位教師都清楚地了解學校的運行,讓更多教師參與學校決策,這將有助于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從而使教師具有更強的責任感與歸屬感。在對教師的評價上,要改進自上而下的缺乏教師自我參與的評價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開,使教師評價制度真正達到引導和鼓勵教師努力工作的目的。
第二,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學校管理者應當協調好自身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學生與教師以及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營造輕松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校長的關心和愛護能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從而幫助教師以輕松、豁達、關愛的心態去對待工作。
第三,增加對教師的支持。這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兩方面。具體表現在優化學校的人員配置,改善工作條件,通過管理機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時間,支持教師的教學及對教師的勞動予以認可和積極評價等方面。
3. 教師自身的努力
第一,建立正確的自我認識。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順利進行角色轉換或面對多種角色期待不能有效地調節。盡管教師擔負歷史的重任,但是教師必須明白自己也是一個凡人,會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而非古書中的圣賢;同時也要了解教育事業的艱巨性。因此,教師應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優缺點和工作能力,建立合理的角色期望,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從而避免挫敗和由此造成心理失衡。
第二,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壓力和倦怠的產生往往與不健康的心理有關,如疑心重、心胸狹窄、嫉妒心強、自尊心過高、過于自卑、敵視他人等等?朔@些心理疾病,加強對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人格鍛煉,是減少心理壓力和職業倦怠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有助于與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進而抑制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的產生。
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職業安全感。教師應當勇敢地面對挑戰,積極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努力鍛煉和增強自己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和綜合技能。出色的工作成績將大大增強教師的自信心,消除其職業危機感。
上一頁 [1] [2]
【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相關文章:
分析民辦高校教師職業倦怠原因08-21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消極影響與自我調適04-30
論工作匹配理論的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分析08-19
淺談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分析與個人對策08-28
中小學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結構與培養策略03-21
小學教師教學困惑與壓力分析論文04-28
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與研究09-08
教師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的建構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