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環。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都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為了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積極貫徹新課程所倡導的“以生活為源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必須要著手構建新的課程評價體系,這是確保新一輪課程改革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而從課程改革前的思想品德課程演變發展而來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作為一門新課程,其評價問題更需要我們好好去關注、研究。下面就我的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實際,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一、評價的目的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評價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促進課程的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提高專業能力。由此可見,品德與生活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在于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出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
二、評價的意義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本課程要通過評價的診斷功能來幫助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的實施情況和學生的問題所在,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鼓勵教師積極擺脫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全面地認識評價的發展功能,尊重學生自身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其成長歷程中的重要作用。評價本身還具有教育性,是人與人互動與交流的過程。利用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就進行鼓勵,對于不足提出改進建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正是由于評價標準具有指導和激勵作用,學生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 這樣我們就不難得出:評價是我們進一步改進教學,完善課程的依據,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評價的實施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一、二年級)開設的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課程性質決定了課程評價應以質性評價為主,以量化評價為輔。《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進一步指出:本課程的評價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觀察、訪談、問卷、成長資料袋評價、作品分析等。那么,具體到教學實際,如何操作呢?在實際工作中,我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生在課堂上能否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能否積極參加到主題活動中來,活動效果如何。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透過學生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一件作品,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2、學生的課外表現。這一點很重要。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因此,我們對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內,更要關注課外。學生有沒有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課外任務;有沒有按照課堂上承諾的那樣去做;有沒有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等等。
3、學生的自我評價?梢宰寣W生與同桌或在小組里交流對自我學習狀況的評價;也可以每學期、每一單元或者每課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實際制定一份學生自我評價量表。在設計量表中具體的評價標準時,應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水平,用具體的、可操作的描述性語言來說明,同時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使他們對評價的進程和質量承擔責任,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自我的了解,以便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4、他人的評價。主要包括同學的評價、其他授課教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梢酝ㄟ^交流互動訪談的方式獲得;也可以分別制定相應的評價量表,收集資料。
學期末,以平時的形成性考核為基礎,結合學生成長資料袋,對學生做出終結性評定。終結性評價以定性為主,可以分為:差、較差、一般、良好、優秀5個層級。
總之,教學是藝術,評價也是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研究。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方式方法有很多,要因課而定,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靈活地使用評價的方式方法,并在教學改革中探索創新,使其不斷完善。
【淺談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評價】相關文章:
淺談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2-05
淺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11-18
淺談課程改革與教育公平11-18
淺談新課程下教材的運用12-08
淺談農業類課程改革論文11-22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詞匯教學11-21
淺談高職的 ESP 課程開發比較分析03-27
淺談《電工儀表與測量》的課程教學12-05
淺談課程教學音樂教育論文02-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