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
摘 要: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挖掘學生的生活素材,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而激發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強烈愿望,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課堂,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思品課教師在使用教材、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新觀念,創意新教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在本文中本人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問題談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關鍵詞:新課程 思想品德課 生活化教學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遵循“三貼近”的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啟發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人、關心身邊事,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而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是紛繁復雜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是在書本中、在課堂教學中所能完全體驗到的,思想品德課只有回歸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們所教的生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真正學會生活。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在陶行知看來,生活無時不變,無時不含有教育意義,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故生活即教育。這意味著學校教育要伸向大自然、大社會,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那么,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去實施,才能做到讓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呢?本人擬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經驗。
一、嘗試生活化的新課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也就成為課堂成功的關鍵。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導”的行為又極為重要。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心理,激發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那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以《豐富多樣的情緒》一課為例,這個教學內容是讓學生認識情緒的基本類型和情緒對人們行為和生活的影響,我原本安排了其它導入方式,但由于上節課是數學課,剛下發了單元測試卷,正是有人歡喜有人憂。于是,我靈機一動,把這一事件與教學的內容相結合,臨時改變計劃:“同學們,我發現大家拿到試卷后表情是不一樣的,下面我請幾個同學描述一下自己此時的心情!庇械耐瑢W說高興,因為考得不錯;有的說不開心,因為考得不好;還有的說剛開始高興現在憂慮,怕以后考不好等。由此我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處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有豐富多樣的情緒感受。豐富多樣的情緒構成了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情緒的分類及情緒對人們行為和生活的影響!彼自捳f“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得好,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心弦,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初步感悟本節課的內容。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生活化,就是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讓他們產生經驗與頓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教師要注意盡可能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里,在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大膽進行探索。此時學生的思想開放、思維活躍,容易產生聯想、激發靈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容易獲得創造性的思維成果。要達到上述目的,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所采用的具體的課堂教學方式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我愛我家》內容時,我布置給學生課前準備任務:請學生帶回思品教師寫給家長的“致家長的一封信”,內容是:“家長您好!我是思想品德課教師,我們即將學習關于家庭的話題,其中包括家庭成員的關系、責任以及感受家庭溫暖的內容。這部分對于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別需要您的幫助與支持。下面有幾個題目供您選擇,請您挑選其一,然后和孩子進行一次交流,您的孩子會把你們之間的交流帶到我們的課堂上來。非常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題目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您對于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①孩子某次生。虎诤⒆幽炒侮J禍;③孩子得到夸獎。”同時要求學生在與家長交流時做好記錄,并在交流之前先與父母翻看兒時的照片。在上課前就要求學生與家長做一次深入的交流,回憶過去美好的時光,深刻體會父母給予自己深深的情、濃濃的愛。所以我的課從學生與家長交流時就開始了,而在課堂上的學習不過是一種更深入的延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次,將教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的現實,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并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在學習《告別依賴,走向自立》時,我提前布置學生觀察父母一日的家庭生活中的常規工作,在上課時,學生表演小品“今天我當家”,讓學生獨自面對一天的生活起居、飲食、家務等;再通過反問、設問引導學生對小品主人公的行為進行分析;接著要求學生從學習和生活的角度討論“如何看待家長的管束”這個話題。通過這樣一個參與體驗的過程,一方面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
另外,在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時,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小品表演、故事會、角色扮演、辯論會、座談會、演講會等都是學生喜歡的生活化的好形式。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一定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是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因而,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因此,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內在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應注意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在學習“兩代人的對話”一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精選電影《九香》中母親含辛茹苦疼愛孩子的鏡頭,配上歌曲《懂你》,讓學生反復看、反復聽。盡管我不說話,但學生的思維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他們一直在感動,在沉思,將平時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懷一幕幕在頭腦中閃現。此時此刻,他們的內心因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動、幸福、激動、愧疚……各種心情交織在一起,平時自己對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滿甚至叛逆都隨之煙消云散。緊接著我讓學生探討在實際生活中如何與父母進行溝通,學生們說了很多很實用的溝通方法。就這樣,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去與父母溝通,從而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鄙钍撬枷肫返抡n堂教學的源泉,教師千言萬語的說教抵不上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獲得的點滴感受。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無限生命力的課堂。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思想品德課堂少了許多說教,多了不少真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啟迪了思維、激發了情感、培養了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新課標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不要讓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和聽眾,而應組織學生多看、多做、多參與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新學校新同學》教學中,為了幫助新生全面了解學校,我組織了參觀校園活動,課前準備好學校簡介及校史介紹等,帶領全班同學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學校,增添了學生們的愛校情感。通過參觀活動使思想品德課堂變得寬松、愉快,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激發了熱愛學校之情。在《珍視新友誼》的教學環節中,我組織了學生自制名片活動,讓每位同學準備一張漂亮的卡片,在規定時間內設計自己的名片,名片設計完后,每位同學當面雙手送給自己最想相識的同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認知有展現的過程,情感有渲染的過程,行為實踐有親自體驗的過程,這些過程都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的感受是有血有肉的,是印象深刻的。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校園、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英國學者麥克菲爾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課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會現實,實質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課前或課后,教師應該有目的地要求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訪問等形式的實踐活動,學生們帶著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來上課會更有針對性。在《網絡上的人際交往》一課的教學中,我在教學之前,首先讓學生做了一個社會調查:讓學生去調查社會上或身邊經常上網的人,調查他們上網的目的是什么、他們如何看待上網、上網的后果等等,然后讓學生根據調查采訪的資料,寫一篇“我們如何正確上網”的調查報告。學生通過實際調查采訪,使他們認識到網絡是把“雙刃劍”,更清醒地認識了上網的利與弊,從而明確了自己今后該如何去上網,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為自己所用。這樣處理教材,既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體驗和感悟,在體驗感悟中又發展了新的情感和能力。
總之,生活賦予了思想品德教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把生活引進課堂,就會使思想品德課堂奏響生活的樂章,成為學生所喜歡的課程,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版。
[2]《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年第5期。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樓江紅 主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版。
[5]《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年第3期。
【淺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相關文章:
淺談當前多元思想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思想08-28
淺談高校的思想政治專業教學改革06-13
淺談以思想建設推動名師建設06-13
淺談數學思想方法在中考命題的滲透08-27
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法制的影響04-13
淺談茶道思想與高校德育教育的融合08-05
淺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04-28
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課方法淺議論文05-03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05-25
淺談體育教學之美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