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幼兒教師的角色觀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師 幼兒 角色 論文摘要:《幼兒園綱要》(試行)指出“幼兒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倡導“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關系。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角色。以教育者、幼兒的游戲伙伴和知心朋友、幼兒生活中的母親等多重角色投入幼教工作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幼兒教師角色問題的實質就是幼兒教師在幼兒生活學習中做么么樣的人的問題。幼兒教師的角色觀與幼兒相輔相成,與教育觀也有千絲方縷的聯系。如當幼兒教師把自己當做前輩時。幼兒就是晚輩,教育過程就是前輩對晚輩的引導、扶持過程:當幼兒教師把自己當做幼兒的知心朋友時。幼兒就是與教師平等的一員,教育過程就會更重視師生的平等交流;當幼兒教師只把自己當作“高級保姆”時。幼兒就會淪為被保護的弱者。教育工作就會以保育為主,教育為輔。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師角色觀是一個當代幼教工作者做好工作的關鍵前提。
1 教育者的角色
幼兒教育機構的中心任務就是教育、教導兒童。因此,幼兒教師的主要職責還是教育孩子。幼兒教師首先是一個教育者,所以要用教育者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1.1為幼兒的學習活動提供物質和上的支持
物質上的支持包括創造豐富的物質,為幼兒與物質環境互動提供前提和基礎。在幼兒缺乏或需要某些學習資源時及時地提供給他們。如制作各種吸引幼兒的教玩具、布置好室內外環境等。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教師對幼兒的關懷、尊重和接納的態度,對幼兒自發的探究活動、新異的想法和發現的支持、肯定和鼓勵;還有對幼兒的問題、困難和需要的敏銳的把握,對幼兒想法和感受的傾聽與接納等等。教師對幼兒創設了豐富的物質環境和寬松的心理環境,幼兒才能進一步的學習、實踐和探究。
1.2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瑞士心家皮亞杰在述兒童的發展時認為,由于成人與兒童的地位不平等。成人通過對兒童施加壓力。就造成了兒童對成人的單方面的尊重以及道德的他律性。他認為,要促進兒童自主道德的發展,就必須有兒童之間的平行交往,以及成人與兒童之間的平等地位和合作。皮亞杰的兒童發展理論始終貫穿著一個思想,即教師要與兒童合作,做兒童的“合作伙伴”。幼兒教師教師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學習活動中去。共同促進學習活動的不斷延伸。《綱要》要求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傳統的“教師在上、幼兒在下”的師幼關系,變“填鴨式”的活動為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直接或間接地拋給幼兒一些問題,與幼兒一起深入探討。教師與幼兒之間平等的“拋接”要比教師居高I臨下的“拋給”更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教師應放下架子主動與幼兒合作,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1.3為幼兒學習活動提供具體的指導
幼兒教師必須依照明確的教育目的,對幼兒施加具體、有效的學習指導,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全地發展。幼兒教師應做幼兒學習的引路人和身心發展的指引者。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就認為,幼兒教師的工作就是指導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就是依據孩子的成熟程度為孩子提供活動的環境及進行作業的教具。教師只能通過“工作”來培養和維持紀律,不能能直接采取獎懲手段或向孩子們直接灌輸。因此,蒙臺梭利主張將“教師”的名稱改為“指導者”。
幼兒教師的指導體現在方方面面:他可能提供新的玩教具,引導孩子關照新的對象,發現新的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產生新的興趣和探索的目標與動力。他可能用語言、動作、姿勢、作品、玩具、環境等多種方式引導孩子的學習。總之,教師要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
1.4對幼兒做好觀察和記錄
幼兒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正處于迅速成長的年齡階段,變化很快。因此,幼兒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細心觀察,通過自己的一雙慧眼去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和不良傾向,給孩子及時的引導教育。在引導幼兒話動的過程中,要善于及時記錄幼兒的表現和保留幼兒的作品,為兒童建立成長。這些觀察和記錄不僅是幼兒教師生成課程的依據,也是幼兒教師制定教育計劃、與幼兒家長和社區交流的重要內容。無論是觀察還是記錄,都要以“幼兒”為中心。圍繞“幼兒”而展開。
1.5做好幼兒的榜樣和示范
幼兒園教師應衣著整潔、美觀大方、不濃妝艷抹、行為舉止文雅有修養、待人說話和氣有禮貌、有良好的生活作風和習慣,給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查自己,他應該感覺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督。孩子們的幾十雙眼睛盯著他。”由此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幼兒關注,同時也讓幼兒正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從而更加喜歡并尊重老師。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進行很多必要的示范,因此。幼兒教師必須掌握并不斷提高普通話、繪畫、鋼琴、跳舞等方面的專業技能,才能更標準的為幼兒做好示范。
2 幼兒生活中“母親”的角色
母親。在孩子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孩子熱愛母親、依戀母親,年齡越小,對母親的依戀性越強。當他們從母親溫暖的懷抱中走進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群體時。面對著不認識的人,他們感到孤獨與害怕,他們迫切需要老師像媽媽一樣愛護他們。因此,老師要熱情接待、關心照顧每一位幼兒;問候他們的溫飽、冷暖;隨時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及身體狀況;及時與幼兒交談;一日活動中做到對幼兒抱一抱、摸一摸、親一親,用女性的細心、耐心和愛心給予孩子母親般的關懷和照顧。讓幼兒感到幼兒園集體的溫暖和母愛的存在。這樣,幼兒就會把對家長的依賴逐漸轉移到教師身上。對家長的親情也逐漸遷移、擴展到教師。也逐漸消除了離家后的焦慮與不安,產生“托兒所、幼兒園是我家”的感覺,從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兒園生活和學習。
3 幼兒知心朋友的角色
蘇聯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教師必須熱愛孩子,并能從與孩子的交往中尋找樂趣,他應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感受他們的歡樂和痛苦,了解他們的內心,并不忘記自己過去也曾是個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朋友,體會他們的興趣、歡樂和憂慮,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這時,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番話。對幼兒教師也非常合適。
幼兒盡管是幼稚的個體,但也有其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有許多悄悄話和小秘密。他們的性得到了初步的發展,產生了交友的愿望,形成了最基本的交友能力。這時,教師可以和幼兒交朋友,以心換心,與幼兒建立起親密的師生關系。幼兒教師要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關心和洞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可以讓幼兒走進老師的生活里與老師同喜同憂,學會觀察和理解自己的老師。
4 學習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曾要求教師是“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的人。滿足于現有知識,缺乏求知精神、創新精神的教師,是無法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的。教師的知識是通過不斷地學習獲得的,要教好知識,就得不斷地學習,只有學而不厭,方能誨人不倦。真正出色的幼兒教師,首先要熱愛教育工作。精通幼兒教育專業的基礎知識,其次是自覺拓寬知識領域,了解幼教發展新動態,將幼兒教育新思想、課程新理念、新方法運用于實際工作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同時,作為實踐者的教師,沒有其他角色比其更有資格對教育過程進行研究。與終身學習理念相同的是。幼兒教師要擺脫“教書匠”似的工具性自我形象,從單純的實踐者向行動的研究者轉變,在工作中進行自我觀察、記錄、反思,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對幼兒的研究、對課程、教學和游戲的研究。對幼兒家長和社區的研究,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永無止境,不斷地將經驗上升到理論的層面,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幼兒教師還應參與教科研活動,成為教科研活動中的一員。只是區別于專業研究人員不同的是:幼兒教師更重視教研而不是科研:更側重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服務于實踐。幼兒教師的行動研究和理論建構活動是其專業成長的必可少和比較現實的途徑。也才能保證幼兒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變化的,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將這些多重的角色融為一體。才能在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承擔多種職責,對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身體和的良好發展發生全面而又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立編,幼兒團課程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8
[2]蔡迎旗著,學前教育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余文森,連榕等編著,教師專業發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4]陳陽眉,劉嵌主編,學前教育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66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當代幼兒教師的角色觀】相關文章:
關于孔子心理和諧觀的當代啟示11-20
性別觀的歷史演進與當代建構論文提綱11-21
關于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的培育03-27
論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論文(通用10篇)12-13
構建當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民族文化觀11-20
當代社會思潮論文06-15
探析實用主義價值觀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12-05
當代中國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芻論11-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