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用科學評課機制 促化學高效課堂
論文關鍵詞:評課 高效 課堂標準 論文摘 要:很多教師,特別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化學教師,往往不太把領導的要求放在心上,他們內心看重的往往是同事對自己的評價。所以,首先要建立科學的評課要求和標準,讓教師從內心接受同事的評價,“逼”著一些平時只靠犧牲學生課外時間來彌補平庸課堂不足的老師們順著高效課堂的模式走,從而利于高效課堂的打造。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是打造一個高效課堂,就必須有一個科學的評課機制,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要有會評課的教師;二是要有一個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在一所學校中,沒有一批科學、公正、嚴格的評課教師隊伍,就不會培養出一批名教師,反過來,也不會引起聽課人認真地反思,導致雙方水平只能在原地徘徊,都不會有提升,只能仍舊去死教書、教死書、教書死,培養不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真正的人才;同時,沒有統一的標準,就沒有統一的尺度,評課人員方向不明,無從著手。
我校首先要讓老師會評課,再次要制定高效課堂標準。
一、如何讓教師會評課
兩年前,我們化學組要求每位教師每周聽課不低于兩節,聽課后,要及時地評課,最好是緊接著就評,最晚也要在當天評完,當然也有中心發言人,有固定地點進行集中評課,并有記錄。結果形成了“一圍、二等、三好、四結”的應付形式,即所有聽課人員手拿原先聽課時的聽課筆記,召集齊了之后,他們首先圍成一圈,中間再留些空位給教研組長或領導坐;然后,都不急著發言,等教研組長點名才開口講話;大家再按順序說些好話、套話,如“這節課教態自然,使用普通話,語調抑揚頓挫,板書規范,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很多,是一節好課。”;最后,是由領導進行。這種“八股式”的評課,只能是自娛自樂,自欺欺人,不存在反思、不存在探究、何談完善與提升。
為此,我們化學組制定了一個簡單、實際的評課制度:“站著做學生,課后就評課,提缺不倡優,內容不重復”。即讓所有聽課人員都站在教室內去聽課,在聽課過程中,如在學生討論、交流、練習環節,聽課人員可以走到學生中去,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參與到學生中去,幫助我們的執教老師去、去培養學習小組長,以便更好地充當老師的小助手;我們做到及時評課,防止時間久了,聽課人員由于工作繁忙,會忘掉當時上課的情景,更重要的是消磨了聽課時心中積壓很多話必須一吐為快的激情,因此,下課就集中所有人員進行評課,有事的先講,且只準提不足之點。
良好的評課氛圍營造了,緊接著就是聽課教師的評課專業素養的提升:
上課是一門,聽課也是一門藝術。“聽課是教師或研究者憑借眼、耳、手等感官,運用有關的輔助工具(記事本、表、錄音錄像設備等),從課堂情景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是評價及研究的教學方法。”[1],我們要求教師做到“三準備”。
1.聽課前的準備:要知道所聽的課是什么內容,這節課內容在這一學科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及比重,如果是我上的話,我會怎樣上?如果是到校外聽課,還要事先了解執教者的程度、職稱職務、教學經歷、特別是教學特色。這樣,當你走進他的課堂時,你就會仔細地去觀察他的這些亮點、特點。
2.聽課中的活動:要一察、二思、三記。即仔細觀察教師、學生的行為;通過與自己觀點的比較與思考,發現問題與特色;記錄好教學環節及自己的所思所想。
3.聽課后的整理:我們是采取及時評課的,因此,聽課人員要把別人的意見納入到自己的見解當中,進行綜合分析,搜集失敗的地方,分辨出對自己有啟迪的地方。
如對于這節課的聽課筆記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這塊,做了以下的整理:
(1)讓學生做演示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讓學生觀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3)讓學生說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4)講述復分解反應后,讓學生舉例稀HCl能否與Ca(OH)2溶液反應,并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思考與分析能力;
(5)讓小組討論,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意識,并學會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備了堅持原則的態度和較高的評課素養,才可以稱得上是“會評課的老師”。
二、高效課堂標準的擬定
任何標準都沒有絕對性,更沒有恒定性,一堂好課也同樣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沒有一定的標準,就無法規范、無法引導、更無法逐步完善,也就無從培養一批劃時代的名師。下面是我校對高效課堂標準的一些觀點:
課堂上所有的活動實際上就是體現在教師教學行為上和學生學習狀態上,因此,其標準主要就是對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兩方面進行的要求。
(一)教師教學行為評價
陶行知曾說:“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所以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2]因此,這節課,我顧及到學生的感受嗎?我了解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嗎?有漠視學生而唯我獨尊嗎?有因講許多費話而浪費課堂時間嗎?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的設計是固定地堅持原先的設計而不隨課堂的變化而靈活地應變嗎?學生在這一節課表現中有收獲嗎、有變化嗎?同時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合作者、調控者、引導者、點評者、幕后者。為此,我們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1.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是否充分體現新課程要求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內容?
2.教師是否達到了精講,就是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理解的不講、學生通過生生互動或小組互助而能領會的不講、對一些“偏、難、怪、舊”的知識雖經教師講解,學生仍感到晦澀難懂的不講。
3.教師是否能夠正確地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活化。即能夠與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生必須關心或關注的,因獲取新鮮知識而激發學生好奇之心的、健康的內容融入其中?
4.教師設計出的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層次性?是否能夠及時地洞悉學生的感受而做出相應調整,并帶有幽默感地、及時地、客觀地、激勵性地評價學生?
5.教師是否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是不是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對話,對學生的“奇思妙想”是欣賞還是不屑?
6.教師眼中的學生是個個都能成才的還是給他們分等級的?是面對全體還是面對少數?
(二)學生學習狀態評價
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角色是參與者、探究者、嘗試者、體驗者、表演者。所以學生學習狀態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因原先的傳統學習方式是建立在學生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而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學習方式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所以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著眼:
1.學生的參與狀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出來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廣度、深度、自覺度是衡量主體的重要標志。其中廣度為學生是否人人參與;深度為學生是浮在表面還是有所拓展;自覺度為學生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興趣是否濃?
2.學生的思維狀態;A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灌輸給學生死知識,而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其中根本能力為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我想具體應該為學生的注意力既要善于集中又要善于轉移?即聽時要會聽,講時要會講;既能獨立思考,又能善于交流;既會發現問題,又能解決問題;既能順向思維,又能逆向思維。
3.學生的達成狀態。如:學生能否把學到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融會貫通?能否當堂解決課本上的習題?是否既能用于實踐,又能舉一反三?
對評課的標準,我們給了量化,有時為了簡便操作,還可用表格的形式讓聽課人員根據具體欄目進行打分。
對有深入研究的華師大葉瀾教授認為:在一節課中,課不能十全十美,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事實確實如此,我們化學組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在只提缺點和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每位教師的課都在不斷地完善著,教學也在不斷地提升著,我們有兩位化學教師在參加市級和市級以上的課堂基本功大賽中獲獎;化學課上打瞌睡的學生沒有了;害怕學習化學的學困生也越來越少;他們自信了、他們興趣濃了。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而評價課堂教學具有“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診斷功能、激勵功能”[3]。所以,只有評好課,才能上好課。通過第一步“會評課”的培訓,第二步的高效課堂標準的建立與內化,我們終于做到了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劉旭.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聽課說課上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張仁賢.教師如何評好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談用科學評課機制 促化學高效課堂】相關文章:
談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12-05
引入競爭機制,營造高效課堂12-01
論對化學高效課堂的思考11-25
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12-04
試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1-19
革新化學教學理念,構建高效課堂11-22
以生為本 創建高效高中化學新課堂03-29
淺議“助學型課堂”評課模式11-21
高效課堂之我見12-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