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高職院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實施途徑
。壅撐恼葜黧w間性的提出為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文章闡述了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并提出了主體間性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途徑,以期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主體間性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
當前,高職院校在我國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職業和合作精神。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形勢發展和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缺乏時效性。為此,只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辦法,才能解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主體間性,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差的原因在于缺乏主體間性教育。因此,將主體間性理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對于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一、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
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主體間性作為理論基礎的。“主體間性”最先由胡塞爾在《笛卡爾的沉思》中提出,經哈貝馬斯、海德格爾、赫勒、許茨等人的發展和完善,是現代哲學所倡導的主要形態。其英文為“intersubjectivity”,許多學者曾將其譯為“主體間性”“交互主體性”“主體際性”等!队h對照辭典》將它界定為:“主要與純粹主體性的東西相對照,它意味著某種源自不同心靈之共同特征而非對象自身本質的客觀性。心靈的共同性和共享性隱含著不同心靈或主體之間的互動作用和溝通,這便是它們的主體間性。”由此可見,主體間性理論中的“主體”,一方面超越了主體任何一方,是獨立的、完整的自我;另一方面包容了雙方相互交集的部分,即“主體”或“交往主體”,是主體的自我突破,并由“自我”走向“他我”,與其構成交互主體,或互為主客體的一種存在關系。而“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則包括了兩種統一的關系:一種關系是‘主體—主體’的關系,強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應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另一種關系是‘主體—客體’的關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把教育的中介即資料作為共同客體,從而與其構成‘主體—客體’關系,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體間性思想和政治教育”。它的突出特征是強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通過相互的交流與溝通來促進雙方思想品德的提升。因此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稱為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體—客體—主體”的雙向、動態結構,其中兩個主體是指師生,客體是作為師生共同的客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師生“主體間的交往和理解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知識的交流,能力的相長,思想的碰撞,智慧的體悟,人格的敬仰,不是物的運動,人與物的作用;是平等、雙向、主動、自由和共有的,不是霸道、單向、被動、強制和占有的”。實際上,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是“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的自為的主體存在”,是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人,被教育者不能簡單地被當做認知和對待的對象。從對象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模式到交互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主”模式的轉變中可以看出,在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共同的中介客體(教育資料)的基礎上實現交往主體的人際交往,進而達到智慧共建、意義共生、精神覺醒的效果。
二、主體間性視野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途徑
1.堅持平等的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把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就再次說明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對這種平等關系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第一,雙方在地位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育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是同樣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獨立人格、生活欲求的個體,這種師生的同在性使教育者應當也必須把學生當做與自己同等的個體來對待。第二,教育雙方在教育過程中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與權利。師生的同在性使他們可以通過互相傾聽和發表看法,實現共同進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育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摒棄把教育對象看成是被用來改造和塑造的物質對象的觀念,建構起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三,明確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不能弱化教師的引導、組織、促進、的作用,否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堅持平等的原則,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首先,要充分尊重和發揮雙方的主體性。教育者要真正發揮其作為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須要全面客觀地了解受教者。教育者應具有根據受教育者的變化對教育的發展趨勢做出科學的預測,從而提煉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內容。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要得到發揮,就必須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參與教育活動、適應變化,對教育目的和教育內容有價值認同感,使整個教育呈現出獨立自主、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的發展狀態。其次,要在教育的過程切實體現和落實教育主體間的平等對話。為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平等,彼此應在知情權、參與權、對話權等方面相互尊重。教育者可以從與學生的接觸中獲取更多的思想教育信息與靈感,進而促進自身的完善。教育者也只有在不斷的自我教育、自我感悟中,才能持續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水平。
2.與生活實踐相融合,促進高職院校思想回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共同生活的需要,脫離社會共同生活需要這個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英國家懷特海曾說過:“教育只有一種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主體間性哲學倡導教育應該回歸生活。學生只有自主地從事社會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感受其主體性的發揮,通過生活實踐將內化的思想品德要求外化為實際的行為規范。因此,使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現實的社會生活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實踐的融合是指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契機,以人為主體、以生活為中心、以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更加明確地把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開發人的潛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讓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享受人的尊嚴、人的幸福等權利,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生活實踐的融合,首先是要把教育主體置于一定的生活場景之中,在生活中尋找二者的契合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貼近生活的需要;其次是要使教育內容根植于生活,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來豐富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的一種實踐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是人對自己生存處境和生存意義的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以現實生活世界為底版;三是要以生活為依托,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和實踐性;重視緊跟時代的教育載體的重要作用,這些教育載體包括載體、載體、活動載體和大眾傳媒載體等;提高教育者的素質,增強其主導性,使他們在準確把握社會生活的前提下從生活中提煉真理,從而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省察生活,自主選擇自己的生命存在方式。當然,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并不是要用社會生活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兩者有本質的差異,而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學生的生活之中,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來實現教育效果的提升。
3.構建交往式教育模式,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近年來雖然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但效果并不明顯。在教師話語權的支配下,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學生缺乏對于教育內容的理性反思和切實感受,以至于師生相互之間難以形成真正的理解,也很難達成共識。利用交往模式構建主體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增進相互間的理解與溝通,而這種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將會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情感基礎;另一方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長效性。交往式教育模式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雙方以社會生活為客體,形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受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主體間關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交往是在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上從知識、思想、經驗和情感等多方面、深層次的相互交流,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雙方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上進行獨立思考,通過溝通最終達成一致。
4.充分拓展網絡教育空間,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場域。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上網用戶總數為1.11億人,其中寬帶上網人數達到6430萬人。目前中國網民數和寬帶上網人數均居世界第二。其中學校的校園網建設發展迅速,網絡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網絡交往的虛擬性、平等性,有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這種交往完全建立在雙方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并且網絡的虛擬性及隱蔽性使交往雙方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交流信息與情感。這種平等性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點擊、瀏覽、下載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身份界限被淡化,因而也就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經常出現的逆反,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平臺。第二,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和資源的共享性,使教育者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素質、及時更新教育內容,還可以選擇與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相關的信息,為受教育者提供服務,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功能。第三,網絡呈現方式的形象生動,增加了教育內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第四,網絡的隱蔽性和虛擬性,使教育者可以有效利用網絡,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表露真實想法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教育。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開展兩個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是顯性的課堂教學,另一個是隱性的校園網建設。在顯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網絡設計形式優美,內容豐富,圖、文、聲、像兼具的教育內容,使他們樂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顯性的課堂教學相比,我們更應注重學校校園網的建設,發揮網絡的滲透教育功能。此外,還可以大膽地吸收學生加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中,讓學生在參與教育工作中實現自我教育。
總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深入其中,探索其規律,因時因地因人地靈活實施教育,并對教育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求真務實地做好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保證高等健康發展。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試析高職院校主體間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實施途徑】相關文章:
有關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08-04
試析高職院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05-09
試析加強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08-09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改革模式研究08-03
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措施06-09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途徑論文05-02
論增強高職院校就業思想教育的針對性08-11
試析堅持“以人為本”增強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08-06
探究高職院校行業英語教師的發展目標及途徑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