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4-09-25 23:05:40 論文答辯 我要投稿

        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現狀分析論文

          一、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現狀。

        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現狀分析論文

          我國民事訴訟答辯制度的有關規定,主要體現在原《民事訴訟法》第 113 條、《證據規定》第 32 條和新《民事訴訟法》第 125 條。原《民事訴訟法》第 113 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痹摲l從兩個方面規定了答辯制度:其一,答辯期間,被告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 15 日內提交答辯狀;其二,答辯后果,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由此可見,被告不按時答辯并不產生任何不利后果,他可以在答辯期間內答辯,也可以在答辯期間屆滿后合議庭評議之前的任何時間進行,我國實行的是“答辯隨時提出主義”.

          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民事訴訟審前程序的重要性及其獨立價值日益凸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審前程序成為世界性的立法趨勢,《證據規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制定的!蹲C據規定》第 32 條規定:“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笔紫,“應當”二字說明,提交答辯狀由訴訟權利變成了訴訟義務,它表明了立法者解決任意答辯問題的決心和態度,是對民事訴訟答辯制度的探索和嘗試。其次,雖然《證據規定》肯定了提交答辯狀是被告的一項訴訟義務,但是沒有規定逾期答辯的法律后果。義務之所以成為義務,就是因為不履行義務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無須承擔任何責任的義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義務50.因此,這一法條對答辯行為的定性似乎略為模糊和矛盾。最后,盡管《證據規定》沒有改變“答辯隨時提出主義”的現狀,但它對被告答辯的方式和內容作了細化和補充,仍然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2007 年,民事訴訟法進行了第一次修訂,但主要集中在再審程序和執行程序,沒有涉及答辯問題;2012 年的第二次修訂較為全面,涵蓋答辯制度。新《民事訴訟法》第 125 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除了對答辯內容作出更為詳細、具體的規定外,新《民事訴訟法》基本沿用了《證據規定》的做法,雖然明確提交答辯狀是被告的義務,但并不規定逾期答辯的不利后果,“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的表述將這一矛盾推向了極致,不僅使實踐中被告任意答辯的問題更加嚴重,而且使學術界有關答辯性質的界定更加模糊。

          前文已述,提交答辯狀宜采用“新權利說”,在承認答辯是被告的一項訴訟權利的同時,強化答辯權行使期間的限制,規定逾期不答辯所產生的法律后果51.但是,不管是民事訴訟法還是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沒有確認被告答辯的權利性質,或者沒有規定逾期答辯的法律后果,實行的仍是“攻擊防御方法隨時提出主義”,沒有確立答辯失權制度。

          二、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后果。

          我國立法中答辯失權制度的缺失,直接后果是大多數被告不答辯或者不做實質性答辯。有數據顯示,我國司法實踐中,被告在答辯期間內提交答辯狀的情形不到全部案件的 10%52.被告為什么不及時答辯呢?原因可以大體概括為四個方面:

          其一,沒有有力的答辯理由,即使答辯也可能敗訴,于是怠于行使答辯權;其二,法律知識匱乏,不能提交正式的答辯狀;其三,訴前與對方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基于感情因素,不愿意與對方形成對立;其四,出于訴訟策略的考慮,暫時隱藏自己的主張,以便在庭審中突然襲擊獲得勝訴。被告在答辯期間內不積極提交答辯狀的行為,給訴訟實務帶來了一系列消極影響。

         。ㄒ唬┬畔⒉粚Φ,違背訴訟公正。

          訴訟程序的逐步推進,除了需要法官引導外,更多地依賴于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信息交換和頻繁互動,他們通過起訴、答辯了解對方的訴訟主張,借助證據交換知道對方的證據材料,“知己知彼”,才能做好審前準備,迎接開庭審理。在審前準備階段,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后,原告的事實主張、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證據理由完全呈現給了被告,被告可依此進行充分準備而達到防御目的。但答辯失權制度的缺失,使得被告答辯不受任何約束,作為一種訴訟技巧,被告往往不按期提交答辯狀,故意隱瞞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導致原告無法獲得對等的交換信息,從而面對庭審突襲束手無策。原被告之間不對等的案件信息和不對稱的訴訟態勢,嚴重影響了訴訟公正價值的實現。

         。ǘ⿲е略V訟遲延,降低庭審效率。

          答辯失權制度的缺失,同樣也會降低訴訟效率。如前所述,被告不答辯,會造成當事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等。為了防止在信息交換中處于弱勢地位,原告往往會簡化起訴書內容,使被告無法清楚、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訴訟意圖,從而實現自我保護。簡化起訴書確實能起到對抗被告的作用,但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的簡單報復,只會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糾紛的快速解決。因為模糊的、籠統的、有所保留的訴訟文書,意味著雙方當事人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去了解對方主張、整理案件爭點,這勢必會推遲訴訟進度。另一方面,基于訴訟策略的考慮,被告經常不按時答辯,而在開庭審理時突然襲擊,提出新的主張或證據。

          為了維護對方的利益,法官往往會決定延期審理,給原告重新搜集證據的時間和機會,從而容易造成訴訟程序的暫停、反復甚至后退。漫無休止的訴訟過程,不僅影響社會大眾對司法權威的信賴和期望,而且會導致訴訟遲延、降低庭審效率。

          三、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原因。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在世界大多數國家已經建立答辯失權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國仍然堅持實行“答辯隨時提出主義”,不對被告答辯加以失權限制,也是有深刻原因的。

          (一)我國的民事訴訟模式為亞職權主義。

          前文已述,根據當事人和法官在訴訟程序中權限配置的多少,可以把訴訟模式分為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其中,依據當事人主導作用的大小,可以把當事人主義細分為“絕對當事人主義”和“亞當事人主義”;同理,依據法官指揮作用的強弱,也可以把職權主義劃分為“絕對職權主義”和“亞職權主義”.原蘇聯屬于“絕對職權主義”,我國屬于“亞職權主義”53.1982 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民事訴訟的基本法律,它以原蘇聯的民事訴訟模式為參照,屬于絕對職權主義;但是實施不久,《民事訴訟法(試行)》便出現滯后,于是 1991 年制定《民事訴訟法》,這是我國第一部正式施行的民事訴訟法典,它縮小了法院依職權調查取證的范圍,加重了當事人的舉證責任,標志著我國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由絕對職權主義轉向了亞職權主義;隨后,2007 年和 2012 年兩次對《民事訴訟法》進行修訂,雖然對法院的職權干預有進一步弱化,但這只是一種量上的變化,并不表明我國的民事訴訟模式發生了結構性的轉變,其仍為亞職權主義,法院判決所依據的事實包括但不限于當事人提交的訴訟材料和證據材料,在當事人提交的證據之外,法院認為有必要時,可以依職權主動調查取證。當答辯狀的提出僅僅成為法院整理訴訟爭點、發現案件真實的一種手段時,被告是否在規定期限內提交答辯狀就無關緊要,答辯失權制度也就沒有構建必要了,于是,“可有可無”成為對該制度最合適、最恰當的定位。

         。ǘ┧痉▽嵺`過分追求實體正義。

          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是一對矛盾統一體,究竟哪個是民事訴訟應追求的第一位價值,理論界對此爭論不休。我國司法實務一直堅持“程序工具主義”,即把訴訟程序視為實現實體正義的手段和工具,只強調程序在保障實體正義方面的作用和意義,不承認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獨立價值和內在品質54.實踐中,常常過分追求實體正義,以實體正義吞并程序正義。當被告于答辯期間屆滿后提出的答辯對發現案件真實具有重大意義時,法官通常會予以接受而非拒絕,因為拒絕意味著可能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背離實體正義的價值目標。但也正是法官這種寬大、包容的態度,為攻擊防御方法隨時提出主義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間。

         。ㄈ⿲Υ疝q權利性質的絕對化認識。

          如前所述,答辯是被告享有的一項訴訟權利,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于答辯權利性質的認識過于絕對化55.他們認為,權利意味著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所以,既然答辯是被告的權利,提交答辯狀是行使權利的方式,那么是否提交、何時提交、以哪種方式提交以及答辯狀中包括哪些內容等等,都應該由被告依其意志自由決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不得干涉。換言之,即使被告不提交答辯狀,也無須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答辯失權制度的理念是,如果答辯期間屆滿,被告沒有提交答辯狀,則喪失在以后的訴訟程序中提出攻擊防御方法的權利,顯然,人們對權利的絕對化認識與此背道而馳。所以,答辯失權制度最終被立法者所摒棄,失去了用武之地。

        【我國答辯失權制度缺失的現狀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我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的發展論文03-10

        當前我國物流保險的現狀分析和思考論文11-19

        我國產業轉移現狀分析11-14

        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現狀分析論文03-08

        我國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與分析11-18

        我國權利質權制度的完善思考分析11-17

        論文答辯過程與技巧分析12-10

        對我國林業資源條件分析論文03-10

        我國物流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論文(通用8篇)01-20

        探究我國工業設計中電氣節能技術應用現狀分析論文01-04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