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論文15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教育論文1
撫養后代,是出自人類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則出自人類對教育價值的認識。中國上古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提出和形成了關于嬰幼兒教育的思想理論,歷經數千年實踐、創新、發展,催生了近現代系統的幼教思想體系。在今天看來,這種幼教思想對現在的幼兒教育仍具有指導意義。
一、中國古代“幼教”思想的本要義理
中國古代的“幼兒”與“幼兒教育”與現代的概念不同。現代的“幼兒教育”或者“學前教育”是由西方傳入的概念,特指兒童在3歲以后直至入小學之前所受的教育,并且常指的是正規的學校教育。中國古代從出生之時到外出就學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統稱為“幼學”,也就是幼兒教育。
那么,什么年齡段為“幼兒”呢?《禮記·曲禮》中說:“人生十年曰幼,學!睗h鄭玄注曰:“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卑讶藦某錾10歲出外上學之前的年齡段視為“幼”。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曰:“人生八歲,則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又把人從出生到8歲的年齡段視為“幼”。不論是把“幼兒”界定為10歲還是8歲,所指代的都是從出生到外出求學之前這段時間,“幼兒”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初始階段的寬泛概念中國古代從出生之時到外出就學之前所接受的教育統稱為“幼學”,也就是幼兒教育。
中國古代就有“教兒嬰孩,教婦初來”的幼教思想,民間也有“小樹不剪不成材,小孩兒不教不成人”的俗語,反映了古人對“幼教”的深刻認知。孔圣人周游列國授經講學,感悟出教習真諦“少成若天性,習慣自然成”的絕妙論斷。漢代的賈誼則明確提出了“早諭教”的主張:嬰幼兒心地純潔,可塑性大,在嬰幼兒純潔的心境還未受到外界環境的熏染時就要及早教育,造就循規尊禮的言行規范。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在其所著的《顏氏家訓》中倡導:“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蹦纤螘r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從事教育活動四十年之久,對“幼教”領悟頗深。他認為,幼童時“不習之于小學,則無以收其放心,養其德性,而為大學之基本”。只有使兒童“講而習之于幼稚之時”,才能使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而無扦格不勝之患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明末清初的理學家、教育家張履祥也特別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他認為:“幼稚之時,必見奮起之志,若舉動無恒,即將事無一濟矣!薄吧倌暄獨馕炊,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庇淄瘯r期,思維稚嫩,早以教育,生性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否則,“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任何有所作為者,幼年時就確立了奮發向上之志,必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中國古代的“幼教”主要是家庭教育。施教者一般是嬰幼兒的父母尊長,注重根據幼童身心發展和認識水平的特點,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靈活機動、適時而教,感知知識、遇物而教,應幼兒的性情,引發幼童的興趣,導幼童行為,講究教育的方法!澳茏、能行則扶持之,勿使傾跌也”,教以幼童坐、臥、爬、行等肢體運動、戲耍鍛煉;按照幼童生理發育的特點創設幼童感知知識、辨析事相、發展語言能力的環境;造就幼童勤于動手、生活自理、講求衛生的行為養成;培育幼兒日常生活、接人待物、言行舉止等禮儀修養;塑造幼童尊老愛幼、扶弱濟困、積德行善的行事之道;確立幼童為人處世、謙卑恭敬、誠實正直的德性;還特別重視對幼童言行舉止的垂范和影響作用,朱熹論定為:“指引者,師之功也……師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終爾。”
中國古代“幼教”的品德教育崇尚“孝、梯、忠、恕、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核心思想,并把其作為品德教育的“主旨”。漢代的王修教育自己的兒子,“未必讀書,并學做人”。朱熹則倡導:“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卞X穆在其《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教育》一文中說: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要意義“并不專為傳授知識,更不專為訓練職業,亦不專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設”,教育的主要對像“乃為全社會,亦可說為全人類。不論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論男女,不論任何職業,亦不論種族分別,都包括在此項教育精神與教育理想之內”。錢穆認為:儒家思想精髓,主要在教人如何為人,孝、梯、忠、恕、仁、義、禮、智、信都是為人的條件,是人所遵守和具備的素養。幼童在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塑就長成難以改變。因此“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古代的“幼教”在立德遵禮、修身養性的鑄塑上是成功的,正是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才成為了世世代代傳承中華文明的火種。
二、古代的“幼教”對幼兒素質教育的借鑒
中國古代的“幼教”同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相比,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教育形式。古代教育家倡行的順應幼兒成長特點和認知規律,順導幼兒性情,鼓舞幼兒興趣,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依據幼兒成長規律施行穿衣膳食、肢體運動、感知知識、辨析事相、禮儀規矩、德性品行的塑造養成的“幼教”理念,對于幼兒素質教育改革、發展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育是立國之本,幼兒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素質教育的根基,“以幼兒為本體,順應幼兒的發展”,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長的條件和環境,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德、智、體等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推進幼兒素質教育根本的目標要求。
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本質特征的體現。要借鑒古代幼教以道德教育為主,把道德教育置于重要位置,滲透入幼兒的日常生活、行為培養、感知知識之中?朔變航逃秊榱x務教育服務,重智育、輕德育,重識學、輕素質,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傾向,把道德教育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全過程,全面提升幼兒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幼兒素質教育,體現對幼兒權利、權益的尊重,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尊重;對幼兒個性、潛能、情趣的尊重,對幼兒認知、習學、天賦差異的尊重。把幼兒教育視作幼兒入小學做準備,漠視幼兒純真、潔凈、喜玩、快樂的天性,不顧幼兒的實際智力發展、能力所及,概以知識文化教授、肢體運動訓煉、智力開發挖掘等為幼兒教育的規制,其實質是壓抑幼兒潛在智力、能力的發揮和個性發展。幼兒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是要“以幼兒為本體,順應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長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幼兒天賦的凸顯、潛能的釋放、個性的發展,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培養德、智、體、美等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幼兒教育,是幼童感知的積累、擴展、提升的成長過程,必然會受到客觀環境和社會發展基礎條件等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古代“幼教”于養寓教、遵循幼童成長規律、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順導垂范等“幼教”理念和成功實踐,不失為現代幼兒素質教育體制、機制、規制改革,教育教學模式轉換、創新、發展的歷史借鑒。
幼兒教育論文2
【摘要】
一個人在幼兒階段受到的教育會對其產生一生的影響,幼兒的教育是值得教育學者和專家花費精力和時間去研究的問題,教育游戲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育游戲可以有效的對幼兒進行教導,幫助幼兒學會知識和禮貌,開發幼兒智力。本文將會討論教育游戲的特色并分析在進行教育游戲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游戲教育 幼兒教育 放松 興趣
在對幼兒教育過程中,大多數幼兒教師都能夠采用游戲教育的方式,但是在應用游戲教育方式的時候,有一些幼兒教師不能夠合理地在課堂中安排游戲環節,致使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游戲教育的功效,為此幼兒教師應該進行反思,正視自己在運用游戲教育方式時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自身運用游戲教育方式的能力。
一、游戲教育的內涵
一般情況下,游戲給人的感覺是具有娛樂性的,能夠讓人們放松,游戲教育方式帶給孩子們的感受是放松和愉快的,但是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游戲絕不僅僅是為了讓兒童們進行完全的放松,而是懷著一定的教學目的在兒童之間開展游戲。游戲教育是一種嚴肅的教育方式不是一種娛樂的手段,游戲教育方式中的游戲是根據專門的兒童教育理論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嚴謹的驗證設計出來的,這些游戲能夠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讓兒童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成長。優質的教育游戲能夠讓兒童們全身心地投入游戲展露天性,并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并讓幼兒們學會一些基本的知識,不斷開發出幼兒的潛力,增加幼兒與人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對于幼兒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幫助。在進行幼兒教育時可以采用的游戲有很多種,既可以是通過觀看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也可以是組織孩子們到操場進行一些活動,幼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們的具體特點選擇適宜的游戲,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游戲的功效,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二、游戲教育的主要特色
1.強烈地吸引兒童。
設計游戲的目的是提高兒童很多方面的能力,這種嚴肅和周密的考慮是教育專家或者幼兒教師的工作,真正讓兒童們接觸到的游戲應該是能夠強烈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的,讓幼兒有極大的興趣參與到游戲中來,只有設計的教育游戲能夠成功地吸引兒童的興趣,才能通過游戲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得到鍛煉。因此,幼兒教師在選擇教育游戲時應該從兒童的心智特點出發,以幼兒喜歡的顏色或者形式入手引導兒童們進行游戲。
2.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
幼兒的特點是他們只可以進行較為簡單的動作,身體的協調能力比較差,對于事物的認識停留在非常淺顯的表面層面,因此幼兒教師們在采用游戲教育的方式進行授課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兒童的行為特點,選擇兒童們可以完成的游戲,不斷提高兒童動手能力,進而不斷開發兒童的智力,使兒童的智力水平和行為水平都不斷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無論是在學習知識還是在學習操作的時候,他們所使用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幼兒教師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示范工作,先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操作方式,再進行模仿,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如幼兒教師在組織兒童們堆積木時,就應該先向學生示范一次或者多次,當兒童們掌握了一定的要領之后,讓兒童們自己進行不斷的嘗試,讓孩子們以正確的方式進行操作,可以較快地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
3.開發幼兒的心智。
在教育幼兒時所使用的游戲必須能夠開發幼兒的心智,讓孩子們不斷地認識世界,在游戲的過程培養兒童進行思考的能力。可以說可能一個簡單的動作對于一個兒童的心智都可以產生影響和啟發,但是單純的動作性游戲并不能完全滿足開發幼兒心智的要求,還應該選擇其他種類的游戲,如組織兒童去觀察大自然,讓兒童們了解花草樹木;如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卡通片,讓孩子們學習一定的知識;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的游戲,讓孩子學會與他人溝通和相處。這些游戲的結合使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的思想,讓孩子們的心智得到啟迪。
三、在幼兒教育中應用游戲教育必須注意的問題
1.勿忘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幼兒課堂教學中游戲的比重是比較大的,因此兒童教師必須注意教學目標的要求,在組織學生們進行游戲之前必須思考教學目標的要求,安排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的游戲,不能夠為了完成授課而選擇不適宜的游戲。
2.重視培養孩子的品格素養。
兒童的思想和行為很容易受到幼兒教師的影響,幼兒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時,必須重視培養兒童良好的品格,因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最佳時期,在兒童時期建立的習慣和品行會一直產生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游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及時地向孩子們傳授正面的思想,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品性,如在觀看視頻時如果視頻中的人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教師就應該告訴這是正確的做法,如果看到有人破壞環境,幼兒教師就應該告訴學生這不是正確的行為,通過這種細節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良好品性。
四、結語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必須把兒童的教育搞上去,幼兒教師和相關學者專家應該創造出更多更適合幼兒學習和成長的教育游戲,所設計的游戲應該可以達到強烈地吸引兒童,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開發幼兒的心智等目標,在利用游戲教學方式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必須勿忘教學目標的要求,重視培養孩子的品格素養。
參考文獻:
[1]譚曉紅.試論幼兒教學中教育游戲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11):47-47.
[2]顧海玲.讓幼兒快樂成長——試論幼兒教育中的游戲活動[J].新課程小學,20xx,(1):142-142.
幼兒教育論文3
摘要:在幼兒教育中,如果能恰當的利用電教媒體來教授新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高效的完成課堂教學,讓幼兒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如今科技十分發達,只有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科學教學,高校教學。而且幼兒教育大都是比較簡單,比較熟悉的知識,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積極地學習,還需要電教媒體的幫助。今日我們將詳細地討論電教媒體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電教媒體;優化;幼兒教育
一、利用電教媒體轉移注意,穩定幼兒情緒
幼兒年齡小,他們來到陌生的環境里面對陌生的人,唯一的表現方式就是哭鬧不開心,如果此時在教授給他們所謂的課本知識的話,想必結果是不僅不能教給他們知識,反而會適得其反讓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感到厭倦。所以此時就需要電教媒體的幫助了,幫助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要為幼兒設計明亮色彩鮮艷的外部環境,再加上優美輕柔的音樂,讓幼兒將焦點轉移到明亮的事物上來。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動畫片,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讓幼兒真正進入到動畫片的情境中。教師還應該保持微笑,以親切感來對待每一個幼兒,這樣才能消除幼兒內心真正的恐懼。教師還可以組織游戲活動,讓幼兒明白坐在他們身邊的小伙伴們是他們真正的好朋友。這樣一來,幼兒便放下了心中的難受與陌生,教師以后的教學也變得容易起來。
二、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可以借助電教媒體播放視頻動畫之類的,為新學的知識制造一個情景。情景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主導。而鑒定情境教學成功的唯一標準是其對學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創設情境需要我們設計情境,首先我們要有計劃、有意識的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情境,即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情境教學應注重科學性,即要適應幼兒的年齡、認知方式、情感特點,以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最后,情境需要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如此一來,大家才能在情境中娛樂,最重要的是學到了新技能?鬃佑醒:“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就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而利用電教媒體創設不同的情景恰好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多多使用這種方法。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音樂《小蝌蚪》時,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將蝌蚪的各種生活習慣,外貌,發育過程等制成一個小視頻供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演唱時也對蝌蚪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想必學生會更喜歡這首音樂的。再例如在教授七星瓢蟲的常識課中,以往教師都是一味的讀課本,學生對于大篇幅的文字實在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多展示幾張七星瓢蟲的圖片,學生對七星瓢蟲有了基本的認識后,學生會更想了解它的其他性質,所以以此為目的的學習,學習的效率肯定會很高。在教唱《小燕子》這首歌曲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句句教唱,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此時,教師利用電教媒體設計一個幻燈片,將春天生機勃勃的現象展現給學生,那么學生在美好環境的鼓勵下,肯定會努力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
三、利用電教媒體展示直觀,便于知識理解
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可以說基本沒有。所以當學習一些抽象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的幫助,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直觀的知識供學生學習。電教媒體具有直觀性,它能將抽象的事物以形,色,聲等形式直觀的表現出來,在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帶給學生文化知識,以娛樂的形式展現出來還能提升學生對該科目的興趣,提升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學習數字113時,幼兒對數量的概念理解還不夠深,所以此時教師可以將數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113個字,或者每位學生分發113個瓜子,教師還可以制作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在具體的實物的表現中,學生能對數字113的概念加深理解,而且這樣課堂會比較有趣。在學習并運用游、跑、跳等動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幻燈片,將這些動作與動物相聯系并展示給學生,如,魚在水里游,馬在地上跑,袋鼠在地上跳。這些動物及其相應的動作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便很容易的就掌握了這些動作的表示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這些動作的模仿,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真正學會這些動作。再例如,當學生學習認識農作物時,如小麥,高粱,玉米等,幼兒對這些漢字聯想不到其代表的形態,此時教師可以制作一段小視頻,將三種植物的詳細介紹展示給學生,學生在欣賞觀看的同時對植物的形態及其各自的特點都會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那么教學任務及目標就完成了。
在信息時代,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好方法。這些電教媒體將圖片,聲音,視頻等組合在一起,給學生視聽等多種方面的感受,讓學生在感受的同時也進行了知識的學習。但是教師在利用這些多媒體時,應該注意把握度,既不能太多的應用多媒體而忽略了知識的教授,也不能太少的利用多媒體使課堂與傳統的課堂沒有什么區別。只有應用時間適中,多媒體教學才能發揮它本應該發揮的作用。
幼兒教育論文4
【摘要】幼兒期的孩子,一方面,身心發展極為迅速;另一方面,明顯具有這一階段特有的年齡和行為征象。這使得學前教育,既要順應孩子的年齡特征,又應兼顧其認知經驗。鑒于此,生活與游戲融合的方式,最契合幼兒的思維特點。本文提出這一課題的探索思路,希望藉此實現幼兒教育的突破,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品質,并引領他們在模擬社會實踐中,一天天地快樂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 生活化 融合游戲
朱永新教授提出“樸素教育觀”,認為教育原本是生命的自然形態,而人們往往將它復雜化,結果適得其反。幼教《指南》也提示我們: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需求,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才能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對幼兒來說,最合適不過。我園嘗試“生活游戲融合”的思路,立足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一、生活游戲融合,激發幼兒興趣
“全人時代”的教育背景,要求我們從幼兒時期開始,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發展。這也是家庭、社會和幼兒成長的需求。不過,囿于幼兒的年齡狀況和認知水平,我們不可能像其他階段教育一樣,立足于抽象原理和知識層面進行教學。正確的做法是:做一個善于觀察和分析的老師,尊重孩子已有的生活認知,設計主題活動,激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和熱情。這樣的方式,將生活化、游戲化融會貫通,能讓孩子在不斷互動中發展成長。事實證明,其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不容忽視。以幼兒科學活動“認識光了解光”為例,考慮到《指南》解讀中指出的:“幼兒自己的生活是其學習的重要途徑”,足以看出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因此,我將生活和游戲合二為一,進行“尋找光朋友”科學活動的預設和組織。我引導幼兒從生活現象入手,體驗生活中蘊含的光的知識。再結合課堂游戲“尋找光朋友”,將抽象的科學原理立體化。孩子們找到陽光、燈光、水盆中的光點、小鏡子折射的光、手電筒光柱等,用“找啊找啊找朋友”的游戲,進行光的科學知識探索和思考。這種教育活動和內容組織,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方式,實現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目標,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認可與接納。
二、生活游戲融合,培養幼兒品質
生活與游戲融合,在孩子品質的培養上,也頗有潛移默化之功效。不少一線老師深有體會:對幼兒而言,感恩、寬容等品質教育,僅用傳統的方式,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或許還適得其反。生活與游戲融合的方式,反而能以最自然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確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記得陶行知先生的作品《假如我重新做一個小孩》中,提到針對幼兒進行教育,要讓孩子多玩玩游戲,多感受生活。可見,生活與游戲融合的方式,在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方面,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近年來,不少教育大師提倡的“南風效應”,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的教育如同凜冽的北風時,過于簡單嚴肅的方式,只會讓生性自由活潑的幼兒反感;反之,教育如同溫暖的南風,以春風化雨的方式開展活動,生活化、游戲化的施教課程,反而更能觸動幼兒的內心。合理的游戲,會成為幼兒認識生活和世界的途徑,也是對孩子進行品質教育的最好機會。我園將德育內容游戲化,利用傳統的節假日,吸引幼兒參加手工制作等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感受友情、親情和師生情,逐漸地培養懂得感恩和回報的美好品質。
三、生活游戲融合,引領幼兒實踐
生活與游戲融合的教育方式,還能夠鍛煉幼兒的社會性能力。人,生來便是社會的構成細胞,實質上,從孩子睜開眼睛的那一刻,便已經在觀察和傾聽中接受家庭和社會的熏陶。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幫助幼兒繼續探究生活,充實知識和能力,不斷走向社會的過程。幼兒園的游戲和生活,毫無疑問,都應當是孩子探尋社會生活的出發點。每一個幼兒,最終都要走向社會,作為教育的起點,學前教育可以將教育生活化,以游戲的形式,豐富教育的內涵,傳遞教育的溫情。角色扮演游戲,是一種探究式社會實踐,在我園“幼兒教育生活化”課題研究中,收效特別明顯。幼兒選擇警察、教師、廚師、醫生等喜歡的職業角色,以虛擬的游戲場景,體驗縮小的成人世界。在小醫生、小警察、小老師、小廚師的游戲活動中,他們體會到服務于人的快樂,明白勞動的價值和相應的職業規則;蛟S,這會是她們適應社會的第一步;或許,孩子們心中懵懂的職業夢想種子,未來會落地、生根和發芽。
四、結論
可以看出,幼兒教育的確需要生活與游戲結合。我們既可以借助生活,獲得生動的教育素材,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又可以巧妙地引導,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品質教育。當教育內涵得以拓展后,不但惠及孩子的當前學習和成長,還能夠鍛煉初步的實踐能力,增加孩子的親社會性。孩子畢竟是孩子,生活化的游戲,也可能會被他們所淡忘;孩子不總是孩子,他們會在游戲中學習和成長。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堅持生活與游戲融合的課題方向,陪他們走在發展的路上。
參考文獻:
[1]周利芳.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活動[J].小學科學,20xx,07.
幼兒教育論文5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幼兒教育已經在我國普及開來,其教育小學化持續蔓延,一些幼兒園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均向小學化傾斜。該種教學已經脫離幼兒教育的本質。本文針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幼兒教育小學化源頭,從多個方面入手推動幼兒教育制度改革,促進幼兒教育科學化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對策
教育是國家發展至根本,只要保證良好的教育才能為國家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教育過程需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幼兒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起點,也是奠定人生基礎的最初階段,該階段教育應該注重教育方法,而加強學習負擔。當前對于幼兒教育已經逐漸趨向小學化,該種教學方式無疑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影響幼兒健康成長。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
1、家庭
幼兒處于懵懂狀態,其認識不足,自我意識不夠完善,因此在生活遇到一些問題和決策均由家長代為完成。從家長角度而言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到更多知識,因此眾多家長都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認為孩子越早接觸小學教育越好。一部分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越嚴厲越好,因此為幼兒園小學化奠定了家庭基礎。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直接“客戶”就是家長,因此會從滿足家長意愿入手,受到家長觀念的影響,學校邊在教育模式上開始轉變。家長主觀意識過強導致幼兒未得到良好的教育,幼兒在不適當的年齡接受到其年齡階段外的教育,幼兒缺少家長的陪伴,在幼小的時候便托付于幼兒園,缺少家庭關懷,其成長環境不完整,幼兒從小便不敢接觸于社會,養成孤僻性格。
2、社會因素
幼兒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回歸自然,在適當年齡給予適當教育。當前眾多幼兒園反其道而行,很多幼兒教育并非順其自然,而是將眾多家長干預和社會影響摻雜其中,因此導致幼兒教育與教育大綱出現偏差。該種模式不僅會導致家長出現較大壓力,也會個幼兒教育帶來較大難題。當前國內的幼兒園數量日益增多,但其中公立幼兒園數量僅僅占少數,民辦幼兒園及公立幼兒園數量遠遠出超出公立幼兒園。不同于公立幼兒園按照教育規范展開教育,民辦幼兒園與私立幼兒園在設置教育模式和引進教育資源時并未從幼兒良好成長角度考慮,一些幼兒園在引進教師時要求較低,一些幼兒園的教師甚至是尚未畢業的大學生,這些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存在眾多幼兒教育問題,這也是當期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之一。
3、學校因素
學校因素也是導致我國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出現的原因之一。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6歲,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幼兒社會經驗不足,對很多事物缺乏主觀認識。另外幼兒的天性是玩耍,大多性格較為活潑,因此在進入幼兒園時難以快速適應幼兒園模式。當前幼兒教育缺乏教育工作的銜接,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缺乏對幼兒的人文關懷,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小孩并未制定針對性教育策略。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對策
1、教育思想的傳播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觀念存在錯誤,從而導致行動出現偏差。當前無論是家長還是學下在幼兒教育上均存在一定偏差。為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現狀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進行改變,通過思想改變行動。首先需加大對幼兒教育的宣傳工作,為家長和學校樹立正確的思想,采用外部施加干預的方式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其次為降低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需加大監督力度,培養幼兒教育爭取的入學觀念。當前幼兒教育中對教育監督的部門主要是政府機關和相關教育部門,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培養正確的入學觀念。幼兒教育中的政府部門應該做好相關監督工作,對幼兒教育進行不定期突擊檢查,對幼兒園出現的小學化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找出有效改善對策,以便于對幫助幼兒園教學提供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幼兒園教育應該遵守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實際需求,設置與其年齡段相適應的教育方式。當前幼兒園在教育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教學理念和教育能力不足,針對這一現象,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注重對師資力量的培養,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設定幼兒園任職資格要求,提高幼兒園師資力量,實現教育思想的不斷進步,促進幼兒教育拜托小學化影響,使得幼兒教育自然發展。
2、倡導輕松教學文化
輕松教學文化主要指在當前教育化境下針對幼兒教育改革環節,綜合幼兒成長期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該階段注重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可為幼兒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幼兒屬于認知階段,對外界事物吸收力極強,該階段接受到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將會影響幼兒的一生。若教育方式不當將會影響幼兒對新鮮事物的學習熱情,因此為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奠定未來發展基礎,必須在幼兒園教學中創造輕松教學文化環境。幼兒園時期屬于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該階段的有效培養可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和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同時有助于幼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為后期小學文化的學習打好基礎。
3、通過教育法規加以限制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法規對相關問題并未作詳細規定,缺少法律法規的管控,幼兒教育便出現一定問題,且出現愈演愈烈的情況。為促進幼兒教育合理性和科學性,需不斷完善幼兒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在此基礎上實現幼兒教育的有效變革,促進后續幼兒教育向正確方向發展。例如目前針對幼兒教師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可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實現對人力資源的綜合性發展,做到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調控、利用。其次對當前幼兒園存在的小學化問題進行規范,相關部門制定科學的教育大綱,為幼兒教育指明方向,其次通過法律法規對幼兒教育進行規范,當幼兒園出現小學化教育問題時應及時制止并給與一定懲罰,為幼兒教育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三、結束語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教育是為我國幼兒奠定思想和行為基礎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存在的問題,需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未來發展制定最佳幼兒教育方式,未幼兒未來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涵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及對策[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xx(2):34—39
[2]孫琳。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與對策[J]。學園。20xx(8):67—69
[3]徐曉燕。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及對策[J]?平虒Э。20xx(9):45—49
幼兒教育論文6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日新月異發生著變化,并在幼兒教育領域被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幼兒教育領域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拓寬幼兒教育的資源,增強幼兒學習的效果。筆者從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現狀出發,分析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應用的趨勢。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現狀;趨勢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在幼兒教育中得到了應用,并發揮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課堂已經廣泛的運用。許多幼兒教師和學校都認識到了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性,下面筆者分析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趨勢。
一、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的生命化趨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過程中,它不僅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科學技術,而是應該將無生命的科學技術和有生命的幼兒教育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的領域向生命化發展,F代教育提倡學生為本,在教育理念上提倡生命教學法,通過讓學生感受生命,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教育對于幼兒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強學生對于生命的尊重以及對生命的理解,從而熱愛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減少幼兒自己傷害自己以及傷害他人的行為,這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幼兒的健康領域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也應當向生命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僅是讓幼兒接觸到冷冰冰的信息技術,而應當將信息技術與生命體融合起來,比如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智能化的機器也是有生命力的,比如虛擬現實技術更多的模擬小動物的活動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從而學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通過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生命化,能夠有效的提升幼兒教育的整體水平,以及改善幼兒教育的理念。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的全面化趨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在逐漸的朝著全面化的方向發展,是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發展趨勢之一。所謂的全面化是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的各大領域都有所應用。一是在幼兒的語言教育領域。通過信息技術模擬語言教學環境以及交流運用語言的交流環境,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就能實現對語言的利用,增強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從而提高語言的表現能力和表達能力,達到語言教育的目的。二是幼兒的科技領域。幼兒科學領域教學主要是讓幼兒能夠理解科學技術的原理,懂得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掌握學習幼兒教育,科技教育的方法。在幼兒科學教育領域,信息技術與新逐步的被廣泛運用,比如互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能夠有效幫助幼兒學習科技知識,增強科學技術能力培養,學習科學技術的方法增強科學技術的創新思想。三是健康領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減少學生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從而保障學生的健康和安全。四是社會領域。在幼兒的社會領域教育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以及培養學生學習合作精神,以及對他人行為的理解。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參與活動,體會到生活的樂趣,從而養成積極與他人交流交往的行為習慣。五是在幼兒的藝術領域運用,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很多不能夠搬到幼兒園中的藝術作品通過虛擬現實,讓幼兒能夠從另外一個方面感受到藝術作品的魅力,從而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
三、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的創新化趨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正在逐漸走向創新發展方向。幼兒教育領域當中,目前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應用到了信息技術,比如課堂的多媒體應用,這些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幼兒教育的教育效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創新,信息技術融入到到幼兒教育領域的方式也在不斷向創新化的方向發展,比如虛擬現實技術。這是一項是融合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以及感知技術的技術融合體,可以讓幼兒在室內就可以感受到足球帶來的樂趣,感受到駕駛以及學習基本的交通知識,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教學的幼兒教育過程中,不僅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還能夠保證學生的安全,學生在進行虛擬現實教育時,不會真正的在足球場上踢球,真正行駛在馬路上,減少了幼兒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很好地保護了幼兒的生命健康。再比如五維立體的多媒體教室能夠很好地模擬需要教學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聽覺、視覺、味覺、嗅覺等多項感官條件下,提升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感受,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這些信息技術的創新,以及在幼兒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幼兒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夢蕭.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xx(03):133.
[2]唐瑞虹.數字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應用的現狀研究與趨勢分析[J].新校園(中旬),20xx(10):171.
幼兒教育論文7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摘要】 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就要對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渡過的,怎樣才能使幼兒在幼兒園學得好,玩得好呢?愛心奉獻于幼兒、真心服務于家長、恒心鉆研于教育永遠是我的工作宗旨,我相信,擁有童心、充滿愛心一定會為孩子們開辟出一片適合他們生長的土壤,使每一棵小芽在春風化雨中長成參天大樹!
【關鍵詞】 幼兒教育;因材施教;耐心;愛心
當人們站在21世紀的起跑線上,心里祈盼的是什么?一定不是無能,不是平庸,更不是落后……然而,單單只是祈禱和愿望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沒有優秀的人才,所有的美好都將成為泡影,中國的希望就寄托在孩子們身上。孩子們就是我們未來社會的主人,人類美好的家園都要靠他們去創建,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把孩子們培養成一個性格健全的人。那么如何搞好幼兒教育就成為當前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我結合自己對所在幼兒園的部分學生及家長的調查談談自己對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幼兒老師的看法。
一、我的調查結果
1.小班幼兒(31人)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會發小禮物,穿的衣服漂亮,跟媽媽好,態度好以及會教小朋友學本領,對這方面原因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會發小禮物和穿衣服漂亮的小班幼兒各3人,跟媽媽好的2人,會教小朋友學本領的8人。而因老師態度好而喜歡老師的小班幼兒有15人,占總數的48%,是小班幼兒喜歡老師的主要原因。這一原因用幼兒的話來說就是:“很愛我,不罵人的”, “不發脾氣的”, “不把我關小黑屋的”, “我犯了錯誤,會原諒我的”等。這一比例說明老師態度和藹、耐心的重要性,同時也從反面表明,個別教師在教育幼兒時,沒有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還存在態度粗暴的嚴重問題。
2.中班幼兒(34人)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會教小朋友學本領,長的漂亮,會請小朋友當值日生,態度好以及小班就跟班5個方面原因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中班幼兒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長得漂亮的幼兒有5人,會請自己當值日生的有2人,小班就跟班的有4人。而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會教小朋友學本領和態度好的幼兒有14人和9人,分別占總數的41%和26%。從各項原因所占比例分析,老師態度好和會教小朋友學本領是中班幼兒喜歡的主要原因。而且會教小朋友學本領的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3.大班幼兒(35人)喜歡老師是因為老師會教小朋友學本領,會請小朋友當值日生,態度好3個方面原因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班幼兒喜歡教師的原因較小、中班幼兒單純許多。其中因老師態度好和會請小朋友當值日生而喜歡老師的幼兒分別為7人和2人。而因老師會教小朋友學本領而喜歡老師的幼兒有26人,占總數的74%。,這一比例說明,這些幼兒喜歡教師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學拼音、畫畫、唱歌、跳舞等幼兒喜歡的活動。幼兒還喜歡這些活動生動有趣,有創新,能讓他們在娛樂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4.幼兒家長(100人)心目中好老師的首要標準從關心愛護幼兒,工作認真負責,精心設計教育活動,對幼兒堅持啟發教育和對家長態度5個方面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表明,52位家長都認為好老師的首要標準應該是關心愛護幼兒,占總人數的52qo。其中又以小班幼兒家長為主體,主要原因是由于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家長對其生活自理能力不放心。其余家長對老師工作認真負責,精心設計教育活動和對幼兒堅持啟發教育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認為這是好老師的首要標準。特別是大班的幼兒家長,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入學前能多學一些知識,為人學做好準備。此外,在補充意見中有近半數的家長提出好老師還應該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不偏心,能因材施教,充分激發每一位幼兒的聰明才智。
二、結論
首先,幼兒年齡不同,幼兒和家長對好老師的要求也不同。調查發現,小班幼兒及家長把教師態度好,關心愛護幼兒放在好老師要求的首位。這說明,幼兒年齡越小,越需要態度和藹的教師。因為此時的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在這種困難的情形下,哪怕幫他們系一次鞋帶、蓋一次被子、梳一次頭,都會在他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一種肯定的情緒。因此,小班的幼兒教師在關心幼兒生活上有許多工作可做,也是可以取得好的效果的。隨著年齡的增大,能組織幼兒進行他們所感興趣的、所愛好活動的、專業水平高的教師,在幼兒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逐漸提高,尤其以大班的幼兒和家長最為突出。因為大班幼兒活動量增大,對知識的求知欲不斷提高,他們又面臨升入小學這一問題,而此時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入學前能多學些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人小學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要求教師也要不斷豐富、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其次,教師的年齡和外表也是不可忽略的。除了相貌外,穿漂亮衣服的、健康的老師,也是幼兒和家長所喜愛的。所以,幼兒教師還應是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衣著美觀大方的。
最后,幼兒園的跟班制度也受到家長和幼兒的歡迎。 教師與家長應保持經常性的聯系。經常性的交流與溝通可使教師和家長形成隨時交換意見的習慣,拉近家園間的距離,促使雙方在育兒問題上達成共識。我認為,接送孩子時的短暫交談是一種最簡便的溝通方式。通過它,家長與教師可以及時地互通信息,了解孩子在園、在家的情況。這樣的交流家長會感覺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在心里就會認同你是一個會觀察、有責任心的教師,對你產生信任感。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對每一位幼兒的性格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而幼兒和家長對教師也產生一定的情感,對教師更加信任。這樣,有利于家長工作的開展,家園同步配合,幫助幼兒獲得進步。
總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做好兩方面的提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要關心熱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一視同仁,當幼兒犯錯誤時,對幼兒堅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平時教師還要注意自己的儀表,要為人師表;其次要善于學習、熱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幼兒與家長的認可。
幼兒教育論文8
摘要:幼兒園的教育是在細節中進行的,對幼兒的教育是在每一個細小的活動中進行的。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格應該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接受的最為早期的系統教育,學前教育中除了要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和語言活動能力,還有要培養幼兒的德育修養和良好品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現場,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第二現場。這兩個生活的場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樣的重要。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質
幼兒園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最為關鍵的時期,也是幼兒園良好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接受的最為早期的系統教育,學前教育中除了要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和語言活動能力,還有要培養幼兒的德育修養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兒園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為首要任務,使幼兒從小就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這是幼兒園教育的大事,也是我們要承擔的重要使命。怎樣實施幼兒園的德育教育,怎樣培養幼兒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這是幼兒園教育的關鍵。
1利用一切日;顒拥臋C會進行德育教育
幼兒園的教育是在細節中進行的,對幼兒的教育是在每一個細小的活動中進行的。所以培養幼兒的良好品格應該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紛繁瑣碎的互動中,老師要抓住機會及時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將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時種植在幼兒的心田中。比如站隊,教師要和幼兒說清楚,這是遵守秩序的體現,也是一個人的修養的體現。堅持站隊就是堅持秩序,就是為未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個細節中堅持德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必須要遵守的關鍵。在午餐前,要讓幼兒學會感恩,感謝農民的辛苦勞動,感謝食堂阿姨的辛苦勞動。體會到別人的勞動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學會感恩就是學會做人。我們針對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個最為便捷的方法,將幼兒帶入到食堂進行參觀,親歷午餐的形成過程,體會其中食堂工作人員的勞動和辛苦。孩子們在參觀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員的勞動的辛苦,再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挑食,不隨便丟飯粒。這樣在細小的環節中,就培養了孩子的感恩的心。還比如教育幼兒保持室內衛生,這是一個人的修養的表現。讓幼兒觀察保育員老師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兒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沒有隨意丟垃圾的現象發生了。孩子們內心的愛自然就形成了。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
隨著社會的發展,目前的幼兒都是在兩代人的愛中生活,他們自小就享受到了無邊無際的愛,這樣極容易導致他們的自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的教育要培養孩子具有愛心,孝敬父母、友愛小朋友。學會關心他人,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基礎內容。培養幼兒的愛心可以從愛護身邊的小植物和小動物入手,這樣可以逐漸培養幼兒具有愛心。比如我們建立的植物角,讓幼兒自己種植小植物,每天給植物澆水施肥,讓幼兒感受生命的偉大,在關心植物和小動物的過程中幼兒的愛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兒園里的一切物品都應該受到幼兒的愛護,老師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導幼兒珍惜物品,珍惜別人的辛勤勞動。
這樣長久的堅持,那么幼兒的愛心自然會形成。比如在三八節到來的時候,我們幼兒園開展“我幫媽媽洗一次腳”的活動,幼兒還小,他們甚至要媽媽為他們洗腳,但是我們針對中、大班孩子年齡的特點,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要培養幼兒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質,愛父母是一個人做人的最基本修養。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愛父母的習慣和品質,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在父親節到來時,我們開展“給爸爸寫一張愛心賀卡”活動。幼兒在這樣的活動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對父親的愛,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樣對待父愛的。、幼兒在賀卡上寫了自己的心里話,他們的每一個字都寫的那么樣認真,抒發的情感是那樣的真摯。很多家長都反映看到孩子給自己寫的賀卡,都感動的掉淚了。這樣的活動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孝心,促進他們學會愛父母,關心父母。再比如,我們提倡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襪子,都要自己洗。為此,我們要求家長配合我們的活動,在家里監督孩子完成以上這些活動。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就可以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提高自立能力。
3實施家園共建進行幼兒的德育教育
家園共建是幼兒成長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徑。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現場,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第二現場。這兩個生活的場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樣的重要。所以對幼兒的教育要實施家園共建的形式,贏得家長的信任,贏得家長的支持。為幼兒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以便提高教學的效果。建立家園聯系卡,建立家長微信群,及時將孩子在家的情況和在園的情況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長過程透明化,讓教師和家長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時機。對幼兒實施德育教育的途徑有很多,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于觀察幼兒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及時矯正幼兒的德育問題。這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該做的工作。
參考文獻:
[1]何苗,徐遠火.我國幼兒園德育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品牌.20xx(06)
[2]林敏.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新視角[J].中國教育信息化.20xx(14)
[3]池玉萍.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xx(06)
幼兒教育論文9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之辯
當下,幼兒教育“小學化”被普遍認為: 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阻礙兒童全面發展; 致使兒童喪失學習興趣,后續學習動力不足; 壓抑天性、扼殺潛能,剝奪了兒童快樂成長的權利。因此,在“科學保教”的名義下,以所謂的“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幼兒教育“小學化”被社會各界堅決抵制。拼音、識字、算術等學習內容如洪水猛獸般被幼兒園所避之不及,而上課更是成了幼兒教師不可言及的禁區。就在全社會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輪番聲討中,西南大學的劉小紅博士和廖其發教授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們認為禁止幼兒園教幼兒學習拼音、識字、唐詩、算術等內容,取消一切傳統知識的學習,完全以游戲、活動為中心是不科學的,也不可能必然地給幼兒帶來快樂的童年,更不可能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那么究竟幼兒園采用小學的一些教育教學方式,教授幼兒部分小學的學科知識是否真如主流的專家學者所言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給兒童造成諸多傷害呢?
( 一) 兒童發展階段的“抽象地圖”難現真實兒童的全貌
當前,主流專家學者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展開批判時所持的利器主要是發展心理學中關于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盡管兒童身心發展是連續的,但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則傾向于表現出某些穩定的、共同的典型特點,這些典型特點被稱之為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征,意即“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然而,這樣一些“年齡特征”是否客觀真實地存在呢? 埃里卡·伯爾曼( Erica Burman) 就認為,發展心理學是基于人們對于分類、測量和控制的關注而產生的。在批判教育理論家看來,發展心理學以其“發展階段”的隱喻,勾勒了一幅兒童發展階段的抽象地圖,幫助我們建構兒童形象、理解兒童需要。然而這樣的努力卻使我們陷入幻覺之中,以為抽象地圖就是領域本身,或者就是全景,事物名稱與被命名的事物是同樣的。其結果就是我們對兒童豐富鮮活的生活和復雜具體的經驗視而不見,我們所知道的僅僅是這個孩子或那個孩子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們所使用的“抽象地圖”所設定的標準。我們不是對兒童的行為和思想、兒童關于世界的假設和理論進行具體的描述和反思,而是輕易地止于對兒童生活的簡單描摹,對兒童進行一般性的分類,說“這個年齡的兒童應該是這樣的”,而真實的兒童卻遠比我們所繪制的圖像、我們所做的描述和我們所使用的范疇更加復雜,更與背景相連,呈現更多的視角。誠然,我們不能否認發展心理學對于兒童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但不能將教育學變成心理學的同義詞,使教育教學背離其社會性和基本的價值導向。同樣,發展階段理論也應該是教育兒童所參考的重要依據,但不能成為教育者所奉行的唯一圭臬,使他們對真實的兒童及其生活置之不理。
( 二) 兒童發展的社會文化屬性不容忽視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與其他生物不同,人類的基因編碼系統具有很大的開放性,需要通過后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才能最終完成編碼。正如奧托·弗里德里!げ栔Z夫( Otto FriedrichBollnow) 指出的那樣,人生來是“有缺陷的生物”,只能在某種文化中,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生活能力。而人類的學習則兼具生理屬性與社會屬性,從生理方面來看,經歷了近百萬年的進化,中樞神經系統和以前額葉為特征的腦的出現,使人類具備了某些非常特殊的其他物種所沒有的學習潛能。但這還遠遠不夠,人類的學習還必須依賴于社會環境,即依賴于時間和空間,許多發生于今天工業社會中的學習在千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我們的大腦結構和心理特征幾乎和幾千年前以采集和狩獵為生的祖先沒有什么不同。這似乎意味著只要具備一個健全的大腦,人類的學習就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而我們學習什么、通過什么樣的途徑來學習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現在認知神經科學普遍將學習視為大腦中神經元之間彼此建立連接的過程,已有研究顯示,就大腦皮層而言,兒童4 歲時其腦神經元之間就已經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在結構上為神經網絡的組建作好了準備,同時其一系列復雜心理認知功能,如注意、記憶、語言、表達、認知、思維等也在這一時期出現并增強。這無疑表明兒童在這一年齡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各類知識的能力,F在的一些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兒童有著自己的樸素理論,能進行抽象概念的學習,并像成人一樣,運用概念進行歸納推理,擴大認識范圍。因此,在幼兒園適當地教授兒童一些如漢字、拼音、算數等小學低年級的基礎學科知識似乎也并非不可。心理學家杰羅姆·S. 布魯納( Jerome S. Bruner) 也曾說過,任何一個學科的基礎知識都可能以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任何人。
由此看來,單從理論上來講幼兒教育“小學化”對于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尚不明晰,還有賴于進一步的研究、探討。那么為何在當下“幼兒教育‘小學化’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會被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成為學前教育領域的“常識”,而幼兒教育去“小學化”又為何會由一般意義上的學術話語,演變成學前教育實踐領域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運動呢?
二、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話語分析
知識,作為科學探究的結果通常被人們理解為客觀真理,而在批判教育學家眼中這些所謂的“客觀真理”卻無不在歷史和社會的影響下被內置于錯綜復雜的權力關系之中,知識作為權力作用的結果無法與權力相分離。正如米歇爾·?( Michel Foucault) 所言,根本不存在基本或絕對意義上的“知識”或“真理”,而只存在被定義或被接受的“知識”或“真理”。權力主體往往從書本或具體實例中,挑選其所強調的、褒揚的及所貶斥的,從而達成他們所期待的目的。因此,就幼兒教育去“小學化”這一主流話語,我們無須去評判它是真理抑或是謬誤,在某種絕對和客觀意義上是對還是錯,我們只需要理解當前語境中不同權力主體,如學術界、政府以及市場,在其話語表達中所意涵的利益訴求,繼而思考在具體情境中我們應該如何予以恰當的回應。
( 一) 學術話語對去“小學化”異口同聲
自新式幼兒教育創辦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學界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反對之聲就不絕于耳。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對待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上步調一致、態度堅決,很少出現相左的意見?梢哉f學前教育學界是幼兒教育去“小學化”這一話語當之無愧的締造者,而在這一話語背后隱含著怎樣的訴求呢?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前教育都顯得勢單力薄,并深受小學的影響。幼兒園的始業、假期基本上比照小學學歷; 幼兒園的各類教養活動也同小學各科目較為一致; 幼兒教師的職務職稱也未單獨設置,而是和小學一并設置。與此同時,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我國幼兒園的發展相對滯后,一直無法滿足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需求,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附設于小學的學前班便占據了學前教育的半壁江山!白鳛橛變航處,用著和小學相同的教學方法,教著與小學相似的教學內容,我們的地位和價值何在”,這樣的言論應該表達了很多幼教人士的心聲。因此,隨著學前教育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界也在試圖擺脫小學乃至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對它的影響。20xx 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中,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稱謂由傳統的體育、語言、圖畫、音樂、計算等科目變成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并明確指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悄然間,幼兒園中“上課”被代之以“教學活動”,而一切活動都需要被“游戲化”。這看似僅僅是措辭和話語上的轉變,但從批判教育學的視角來看,話語傳播并產生權力,語言在建構世界中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不是簡單地表達或復制現實世界。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學界借助去“小學化”這一話語就是試圖努力爭取自身的獨立地位,獲得存在感,在學術界求得話語權,在教育實踐領域劃分出自己的勢力范圍。
( 二) 行政話語對去“小學化”明確支持
從官方文件中用到“小學化”一詞到教育主管部門專門發布通知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從話語口號發展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缺少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自然難以實現。可以說,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無疑是幼兒教育去“小學化”這一話語的重要倡導者。透過這一話語他們又表達著怎樣的訴求呢?
近年來,隨著我國學前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對學前教育的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從現實經歷中我們可以明顯地察覺到,學前教育的管理權責始終不如其他各級各類教育那么明確,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法律的保證,管理都比較順暢和到位,而學前教育則存在較多問題。從中央集中管理、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齊抓共管到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隨著管理責權的不斷下放,對學前教育的監管也較為混亂。對于大多數地區來講,不同類型的幼兒園其審批單位不同,絕大部分的幼兒園由教育部門進行審批,其中教育部門辦園由市/區( 縣) 教育局基教科審批,而民辦幼兒園則由教育局民教科審批。與此同時,民政部門、街道、企事業單位和部隊等多個單位也在審批幼兒園。而本著“誰審批、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作為幼兒園業務管理部門的普教科,其只管理教育部門辦園和部分政府及集體辦園,而對于民教科審批的民辦幼兒園以及其他非教育部門審批的幼兒園則很難涉及。除此之外,一些未注冊的幼兒園由于相關法律依據的缺失無法對其進行取締或規范。因此,加強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的領導,規范和完善業務主管部門對幼兒園的監管便成了當務之急。但僅憑抽象的要求加強領導、規范監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職權則很難落實。而這時“小學化”則成了一個重要的切入點,相對于難以具體衡量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所謂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則更為清晰可見,在這樣的語境下,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成了規范幼兒園管理、提高教育質量的代名詞。在一些地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檢查,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甚至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那些“小學化”嚴重并屢教不改的幼兒園的辦園資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xx 年教育部印發了《規范通知》,其目的無疑在于借助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話語,通過運動化的形式,加強并落實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幼兒園的有效監管。
( 三) 商業話語對去“小學化”態度曖昧
在學前教育學界及教育行政部門之外,市場作為一股重要的力量通過無形的手,在去“小學化”問題上悄無聲息地發揮著自己的影響力。而作為幼兒教育去“小學化”這一話語的有力推動者,市場對于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態度則顯得比較曖昧,那么在這種曖昧的態度背后又隱含著怎樣的利益訴求呢?
在我國,學前教育算得上是社會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學段。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民辦幼兒園為主體的辦園格局, 《20xx 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xx 年民辦幼兒園的比例達66. 36%。長期以來,我國幼兒園在課程的選擇方面都擁有較大的自主權,但由于我國幼兒園師資隊伍比較薄弱,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普遍不高,缺乏課程編制及實施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對于現成的教材及與之配套的教師指導用書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因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學前教育課程資源市場。加之學前教育階段教育內容靈活性強、彈性大,各類相關教育機構便憑借其所研發的各具特色的課程資源,在其中競相角逐。去“小學化”話語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流行,使這些商家嗅到了巨大的商機,在各方壓力下,幼兒園那些被貼上“小學化”標簽的課程資源陸續被摒棄,急需新的課程資源進行補充,這就意味著原先已經形成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市場格局被打破,因此整個市場重新變得活躍,各種機構迅速研發和推廣,符合主流話語的幼兒園課程資源開始搶占重新開放的資源市場。
作為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有力推動者,它們高呼著口號,光明正大地將“小學化”課程從幼兒教育的正門送走,用新研發的課程取而代之。與此同時,它們也并沒有忽視人們對這些“小學化”課程的實際需求,經過包裝,這些“小學化”的課程進入了幼兒園孩子的課外興趣班,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一些專門教授這些內容的教育機構?梢哉f,這些名義上被摒棄的“小學化”課程終究還是被名正言順地又從后門中迎了進來。在這一進一出間,借助去“小學化”的話語,市場充分地獲得了雙贏,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無論是學前教育學界獨立地位的鞏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幼兒園監管的加強,還是整個學前教育市場的繁榮,其最終都必將指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兒童及其家庭權益的保障,那么這場被精心策劃的去“小學化”運動能否真正達成這一目標呢?
三、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重新審視
( 一) 社會過度競爭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真問題
反觀這場聲勢浩大的去“小學化”運動,盡管表面上轟轟烈烈,現實中其推動卻是步履維艱。對于很多幼兒園來說其應對策略往往是“新瓶裝舊酒”,只做表面文章。究其原因,人們常常將其歸咎于家長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念、教師相對低下的教育素質等因素。然而稍加思考便不難發現,所謂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其實并非教育領域中出現的新問題,而是當前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問題的向下自然延伸。在項賢明教授看來,盡管上述現象在現實的教育場域中真實存在,其所反映的卻并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引起問題的根源并不在于教育政策或教育教學方法的失誤,而是教育領域以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失當。社會資源分布不均衡、社會流動渠道單一、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促使整個社會過度競爭,繼而導致教育的升遷功能被不斷放大、學習被異化,由此產生了被我們所詬病的以應試為取向的教育文化。而在亨利·A. 吉魯( Henry A. Giroux) 看來,文化是社會團體所經歷的生活及其對生活中各種情況與條件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對不平等關系的挑戰與維系。由此可見,社會上“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和“讀書無用論”的彌漫都不應被視為人們所謂陳腐落后的觀念,因為這些“應景式”的抉擇都是人們在經過反復的理性博弈后所最終找到的納什均衡點( Nash equilibrium)。因此,我們要寄希望于這些問題的解決,就不得不考慮整個社會環境,因為一些教育問題的解決必須以另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為前提。
( 二) 運動式改革引發學前教育新困境
幼兒學習負擔被再加劇。對于當下這場去“小學化”運動而言,其所缺乏的正是對此清醒的認識,僅僅將視野局限在教育領域內部,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刻板地推動,其結果很有可能背離改革的初衷,甚至滑向改革的對立面,繼而犧牲兒童及其家庭的根本利益。“不輸在起跑線上”既然是一種人們在面對過度競爭情形時理性博弈后的抉擇,便意味著人們并不會因為一項缺乏社會環境支撐的改革而輕易放棄自己的抉擇,往往只是作出理性的妥協。那些被貼上“小學化”標簽的內容退出了幼兒園卻進入了家庭和培訓機構,一些家長選擇自己在家教孩子學習這些知識,更多的家長則選擇了各種幼小銜接班和學前班。課外培訓市場的繁榮不僅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孩子們不得不犧牲原本放學后自主游戲、玩樂的時間而再度投入緊張的學習,這樣的童年對孩子們來說似乎更加的苦不堪言。處境不利的兒童入學準備難做好。學前教育除了為兒童提供保育以及促進其發展之外,還承擔著另一項非常重要的職能——為處境不利的兒童提供補償教育,彌補他們成長環境中的缺失,幫助他們作好入學準備。究竟采用何種課程模式最為有效呢? 美國的早期教育學家對此進行了長期的追蹤研究,其結論是不同的早期教育課程模式在有效性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早期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課程實施質量,而不在于課程模式所蘊含的特定哲學思想,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普遍認為學業取向的早期教育課程最便于實施。當下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素質普遍低下,很多教師并未經過系統的學前教育專業培訓,還有一部分教師來自撤點并校后中小學的轉崗教師。學業取向的課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小學化”課程是他們較為擅長的,而那些理念先進的課程如高瞻、蒙臺梭利、瑞吉歐等他們則難以駕馭,加之我國普遍存在的大班額現象更使這些課程無法保證其教學質量。如此情形下,強行在農村地區及城市中相對弱勢的幼兒園推行去“小學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無疑剝奪了這些處境不利兒童作好入學準備,繼而融入主流社會的權利。
學前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萌芽被扼殺!扒R幻妗币恢笔俏覈鴱男W到大學整個學校教育系統難以跨越的障礙。幼兒園則由于長期徘徊于體制之外,在市場的調控下呈現出一些多元化發展的勢頭,盡管有大量所謂“小學化”的幼兒園,但依然有一批幼兒園具有自己的辦園特色,如有些幼兒園主打蒙氏教學,有些以高瞻課程的區域活動為主,更有一些幼兒園將各類不同的課程模式融于一體以探求自身特色。然而在這場去“小學化”運動下,為了使改革更徹底地推動,一些省市開始著手構建統一的課程體系來取代幼兒園“小學化”的課程,這無疑會摧毀學前教育剛剛萌發的多元化萌芽,促使學前教育最終陷入“千園一面”的泥沼。
基于此我們必須深刻地反思這場去“小學化”運動。正如批判教育學所告訴我們的那樣,教育中充滿了復雜的事、矛盾、多重現實和變化,我們必須時刻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讓實踐來指導理論并通過建立理論來指引我們的實踐。我們必須習慣于將“理論中心主義”的視角轉換到“事例中心主義”,在居于特殊性的當下情境中,去檢視自身行動所依據的準則。我們必須以一種更加包容的姿態,將新思想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充分地理解并尊重那些內在于社團之中“地方知識”的合法性,而不是以一種對立的姿態、生硬的方式對其加以改造。唯有此我們才能真正保障所有兒童及其家庭的正當權益。
幼兒教育論文10
“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富有則國家富有”,孩子的家長對于孩子都具有很高的希望,期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成才,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非常的關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促進我國課程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力。項目化教學模式突現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其顯著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它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模式。
一、課程的設計理念和思路
1、項目化課程設計理念。為了使得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滿足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為了保證大學生的就業質量,我國的各個高校都進行了深入的職場調研工作,關于幼兒教育方面的學校也是如此。該類學校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步入到幼兒園去進行實踐實習,同時學校相關的教研組織也會深入到學生實習幼兒園展開相應的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實際調查了解到,畢業的大學生本身具有的藝術素養能夠滿足崗位的實際需求,但是畢業大學生對于備課和上課缺乏豐富的經驗,與幼兒園其他的教育工作人員也不能時常的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國各個高校對于畢業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積極的找尋有效的措施促進我國幼兒教育學的改革,為畢業學生設置了相應的工作流程,其中明確地指出學生每天需要進行備課,然后,在備課的基礎上對各項教學器材進行準備,查看班級中的備品是否齊全。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待眾多的孩子離開幼兒園后對班級教室進行整理。畢業生們也需要進行各項活動的籌劃,并且進行幼兒活動環境的布置等。使學生真真正正的成為學習的中心,每一次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如同是學生們的實際工作任務,他們學習的過程也就是他們的實際工作過程,從而使得學生們的職業綜合素質得到有效地提升。
2、項目化教學課程設計思路。項目化教學課程設計的主要思路就是能夠使得畢業生們學習的課堂轉變為他們實際工作的情境,他們學習的知識轉變為自身需要完成的實際任務,讓他們在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能夠轉變為學生自身具備的技能,將理論知識和自身的實訓以工作任務為核心進行全面性、合理性、科學性的整合處理,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使得自身的職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他們能夠多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目標
1、學生能力目標的設定。學生可以根據我國幼兒教育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幼兒教育活動開展需要遵守的原則,準確地把握幼兒教育的主要方向。學生對于幼兒教育學的基本規律有著全面性的理解,明確合理的幼兒教育方法,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教學不僅能夠得到非常可觀的成效,同時教學過程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科學化、規范化。
2、知識目標的設定。對于學生應當具備的知識結構體系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對于幼兒教育的特點要有深入地、正確地了解,明確我國現階段對幼兒教育工作開展設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第二方面就是學生需要對幼兒園課程教學的各個領域都要全面地掌握,不僅要明確目標,同時還要銘記各項要求。
第三點就是學生對于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思維特性和認知規律有所了解。
第四點就是學生要知道源于幼兒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方式。
第五點就是學生對于幼兒教師的工作性質、工作特點有所了解,能夠全面地掌握各項工作開展的基本流程。
第六點就是幼兒教育環境創建需要遵守的原則在學生的腦海中非常的清晰。
3、素質目標的設定。學生非常喜歡與幼兒進行相處,對于幼兒教育事業有著很深的熱愛程度。善于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與幼兒成為很好的朋友。經過相關的專業訓練,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自信心,帶著濃厚的熱情和良好的信心投入到幼兒教育工作中去。
三、教學方法
項目化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用任務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知識。舉一個較為簡單的例子,教師為學生布置的任務為以下內容:目前在一個區域內有三所幼兒園在進行招生,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要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幼兒園教師、來學校報道的幼兒和幼兒的父母。幼兒的父母會到幼兒園的咨詢處對幼兒園的眾多內容進行全面性的資訊,包括幼兒園的特色,教務工作人員的素質,以及幼兒園對于幼兒培養目標的設定。在項目化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會依據自身的獨立思想對幼兒園的特色、幼兒園教育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的素質進行設定。
四、教學成效
傳統的教學模式歸于死板,只是注重對于學生知識的講述,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沒有給予一定的尊重。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實際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能夠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實踐發現很多時候即使下課了,學生還在進行激烈的討論,師生關系也越來越為融洽,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結語
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死板的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述,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很差。項目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升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相關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研究力度,使得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學的項目化教學逐漸地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幼兒教育論文11
一、幼兒教育不應該是超前教育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了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孩子對他已知世界的認識是通過抽象完成的,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告訴我們,孩子是通過游戲來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通過游戲來學習的。但是,目前幼兒教育超前傾向嚴重,即幼兒園教學內容小學化,不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思路不夠寬闊,教師自我突破及創新不夠,運用不靈活,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為主。孩子被動、消極地服從,機械重復的訓練和模仿成為主導。在幼兒園的教室中游戲在減少著,使用筆和作業紙的現象在快速增長著,幼兒的游戲空間變成了學習知識,使幼兒教育在發展中走了形、變了樣,成為了對幼兒進行超前教育。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由于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望過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他可以學習的時候就接受到超過別人孩子的教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要贏在起點。他們認為,多會一點算術題、多背詩歌、多認識一些字就是學習,就會讓孩子在提前對知識積蓄情況下超越其他孩子。以為這樣就是將來有出息的征兆,而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這種心理,便置幼兒教育規律于不顧,置孩子的快樂于不顧,一味搞超前教育,把小學的學習內容下放到幼兒園教育中。懂得幼兒教育規律的人都知道,學寫字、背古詩對開發幼兒智力只是一方面。開發智力要遵循幼兒教育規律,以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認識自我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為主;以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為主。我國20世紀50~60年代,對幼兒進行的行為教育,如簡樸習慣,愛勞動教育等等,現在看不到了,看到的只是知識教育,而且是超前的知識教育,以至于使一部分兒童升到小學一年級后,感覺可學的內容太少了,結果不良的習慣產生了,影響孩子的學習和以后的成長過程,這種教育傾向如果不能得到改觀就會造成幼兒教育的移位。我們也知道,幼兒智力的開發固然重要,但對幼兒進行習慣的培養更重要,對幼兒的知識傳授固然重要,但對幼兒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更重要。
二、幼兒教師老齡化阻礙幼兒教育發展
雙陽區幼兒教師198人,30~35歲占10%,35~40歲的占50%,40歲以上的占40%,30歲以內的幾乎沒有。近10年沒有分配年輕教師,幼兒教師群體應該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群體,應該是智慧與靚麗并存的群體。但由于目前各地存在著用人機制的限制,年輕的受過專業培訓的幼兒教師進不來,不能給幼兒教育注入新鮮的活力。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幼兒教師由阿姨變成“阿婆”這些“阿婆們”用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教授著今天活潑與智慧并存的孩子,略顯力不從心不說,而且還培養孩子的老氣、嬌氣,一個個像小大人似的,這種老齡化的教師結構,不是嚴重束縛幼兒的成長嗎?面對這樣一種讓人焦慮的用人機制,我們作何感想?是聽之任之,還是通過我們的努力提高現有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和實施幼兒教育的能力?
三、幼兒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幼兒教育
第一,情感衰竭,對教師工作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于疲勞狀態。第二,人格化。對幼兒缺少耐心和細心,對環境采取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第三,無力感或個人低成就感。既對自己評價低并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怎么做都不會有太多的成績。每天做的是枯燥繁瑣的“哄孩子的工作”。所以說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歸因訓練。即把問題的原因歸結為教師個體可以控制因素的范圍內,如對能力和努力關系的認識,對幼兒教育和自身職業關系的認識等,這樣有助于使幼兒教師個體成為比較有內控能力的人。2.創設平臺。幼兒園領導在教師出現職業怠倦傾向時,不能袖手旁觀,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用指責批評或抱怨來推脫責任,而應該多為教師創造一些發展平臺,減少教師職業怠倦情緒生成的因素對幼兒教育工作的影響。
可以運用的有效措施:一是明確教師個人的任務與責任。及時給教師提供建設性意見并積極進行指導;二是及時了解教師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關注教師個人需要并積極接受和改進;三是進行業績評定時多講教師的優點、貢獻;失誤、缺點也要恰當指出;四是了解教師生活需要,并努力給予解決,這樣教師的職業倦怠就會減少,有利于幼兒園工作的開展。幼兒教育是關系到幼兒健康成長的大事。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育的指導者,服務幼兒教育、服務幼兒教師、服務于孩子的發展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幼兒教育論文12
所謂幼兒教育, 就是讓幼兒在沒有家庭保護下能適應社會,學會與人交往,發展成為社會人, 獨立的個體。而幼兒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引導幼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會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學做合一”,教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所教內容是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 而且教師教的方法要基于幼兒學的方法, 學的方法要基于實際去做的方法!敖虒W做”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只教不做,不算教了;只學不做,不算學了。教師要在做中教,幼兒要在做中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幼兒會做了,也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一 、堅持“教學做合一”,在“做”上下工夫
要實現教學的最終目的——“做”, 必須解放幼兒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時間,讓幼兒去探索實踐,而不在教室里聽教師口若懸河。陶行知以種田為例,指出種田是在田里做的,那必須在田里學、田里教,只有在親自“做”的活動中才能獲得真知識。
在小班“秋天”的主題活動中,有個關于認識秋天水果的活動。一個教師做了很多準備,制作了很多水果卡片,通過觀察、討論、分類、繪畫等一系列活動,幼兒知道了蘋果是紅紅的,葡萄是紫色的等知識。而另一個教師活動前并沒有做很多準備, 只是讓幼兒帶來了水果,讓他們說、看、摸、聞、嘗,同樣認識了水果,還發現原來蘋果除了有紅色,還有黃色綠色;蘋果不僅是甜的,也有酸的;蘋果橫著切,中間是五角星……同樣的活動, 卡片與實物帶來的效果卻有本質區別。第二個活動,幼兒玩得輕松又積極, 對蘋果有了多種感官的認識,真正實現了“教學做合一”;而第一個活動,教師準備得很累,幼兒其實也很累,也比較被動,他們只知道蘋果是紅色的,想象中是甜的,但不知道是否真的甜。
教育不是光說不練,“說”, 大家都會,那家長何需將寶貝交到我們教師的手中? 我們之所以能成為教師,就是因為不僅會說,還會模擬生活情景引導幼兒練習,從而會做。
二、堅持“教學做合一”,為幼兒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只有愿意動手做,才會有收獲,才能得到發展。
我們班有一個男孩, 很依賴媽媽。剛開學,他喝水、進餐等都不愿意動手,都要教師幫他,因為在家都是媽媽幫他做的。一次做數學練習《1 和許多》,材料發下去后,同桌的小朋友都在認真操作, 只有他看著材料一動不動。我問他為什么不做,他說:“我不會,老師幫我貼!蔽夜膭钏茸约涸囈辉嚕豢,用哭“逼”我投降,和他一起完成,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好幾次。一次,國旗涂色活動,他又說“不會”,但我實在太忙了,沒能顧得上他。等我空下來, 發現他自己在動手涂色, 雖然涂得很慢,也不均勻,但我很激動,因為那是他第一次獨立操作,是他成長的證明。我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他很開心,我覺得那是他最燦爛的笑容。慢慢地,他說“不會”的次數少了,愿意嘗試操作,愿意與同伴交往,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漸提高了。
幼兒說“不會”,其實并不是真的不會,他們是不敢嘗試,或者沒有機會嘗試。而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創造練習的機會,鼓勵他們勇于嘗試,愿意做,實現“做”的目標。
三、堅持“教學做合一”,轉換教師角色,注重因材施教
教學不是只靠教師教, 或幼兒學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兩者合作完成。這說明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 還是幼兒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所說“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教育中,我們要從幼兒“做”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探究性。我們要從“師本教學” 走向“幼本教學”,幼兒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引導幼兒產生“我喜歡學, 想要學, 而不是教師要我學” 的意識, 要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去探究、去發現、去體驗。正如古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教給幼兒方法,而不是一個答案。
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 每一個幼兒都是完整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一種學法不可能適用于每一位幼兒, 教師要做敏銳的觀察者,通過觀察、家訪等途徑認識每一位幼兒,發現每一位幼兒的閃光點,從而因材施教,開發潛能,促進每一位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四、堅持“教學做合一”,進行家園共育
現在大多數幼兒都是家里的獨生子,是小皇帝、小公主, 家長事事包辦代替, 久而久之,逐漸養成了懶惰的習慣,不愿意自己動手,從而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很多家長經常跟我反映說:“老師, 我們家寶貝在家都不會穿衣服。”然而,在幼兒園里,在家不會穿衣服的幼兒其實都會穿、脫簡單的衣物,有的甚至還會幫助別人穿、脫。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園的表現會相差這么大? 原因很簡單,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小朋友,要三位保教人員幫每一位幼兒穿脫衣服是不可能的, 所以幼兒只能自己模仿、觀察、動手嘗試穿脫衣服,有鍛煉的機會。而在家里,孩子知道自己不穿衣服,大人也會幫忙穿的,不需要自己動手。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脫軌導致了“幼兒在家與在幼兒園簡直就是兩個人”的現象。幼兒教育與家庭是分不開的,家庭與幼兒園是相互合作,相輔相成的,而我們的教育應站在同一條線上,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學會放手,支持并鼓勵幼兒的探究、嘗試、操作,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 在符合年齡特征的前提下對幼兒進行培養, 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經驗與發展。這樣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潛力超乎想象,時刻給予驚喜。家庭教育也要“教學做合一”,這實現了家園共育,讓幼兒每時每刻都在成長,不斷進步。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以生活為教材, 引導幼兒在實踐中尋真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2]諶安榮.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內涵及教學論意義[J].云夢學刊,20xx(11).
[3]鐘淑梅.從“教學做合一”中反思[J].山東教育,20xx.
[4]周靜微.如何發揮“教學做合一”在小班幼兒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xx.
幼兒教育論文13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孩子們的游戲不僅是娛樂,也是學習、勞動和生活,孩子們在游戲中,或許是從頭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發、支持、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活動。
在游戲中,幼兒能夠學習知識,增長才干,鍛煉能力,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闡述了幼兒園教育中的引入游戲的重要意義。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孩子們的游戲不僅是娛樂,也是學習、勞動和生活,孩子們在游戲中,或許是從頭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發、支持、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活動。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這樣評價孩子的游戲:“兒童視游戲為生活,兒童好游戲是天然的傾向!
好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是自然賦予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只有順應孩子天性的發展,才能挖掘孩子內在的潛力。反之我們人為地加以控制,窒息,扼殺孩子的天性,孩子自身成長的多種可能性將被限制,孩子發展的潛能會在成人人為的控制中失去原有的魅力,有可能一個天才的萌芽被無情的抹殺。我園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筆者將在本文對自己的點滴體會和大家談談。
一、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首先,大力宣傳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雖然說游戲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的家長,對它有所抵觸,人們的認識大多停留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層面上。對此,我們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的田徑運動會、《幼兒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大課間特色展演等活動,讓游戲體育滲透到家長的思想意識深處,使家長認識到健康就是生命,沒有了健康就沒有了一切。我們要向社會傳遞一種健康的理念,讓人們認識到健康是人生命中最寶貴的,以此喚起全社會對健康的關注,進一步宣傳農村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引導廣大幼兒自覺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其次,建立一種體育文化機制。只有活動是不行的,我們還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即要有一套體育文化機制來規范我們的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不能讓游戲活動成為一陣風,不能讓這種活動處于散漫的狀態。所以,學校出臺了專項政策,專門派人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二、開展有效的游戲活動
我們一直堅持“健康第一、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把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擺在突出的位置。我園的課間活動中,游戲活動就占很大的比例,堅持天天訓練天天活動,堅持制度的約束機制,保質保量地開展活動。
第一步,我們組織有活力的游戲活動,幼兒積極報名,教師精心挑選。以前的做法是只要幼兒報名,教師就批準參加,結果是有的孩子一時興趣來了就參加了,到了社團沒幾天就打退堂鼓了,這樣,一學期下來,能堅持下來的幼兒沒有幾個了。所以,經過教師篩選的社團成員,都能夠經常訓練。
第二步,就是日常訓練了。學校的大課間可以訓練豐富多彩的游戲,每周的星期四下午專門安排一節課的時間,把幼兒拉到教室外面訓練。經過長時間開展游戲活動,幼兒感覺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家長也看到了訓練的效果,看到了游戲活動的閃光點,慢慢地也認識到游戲活動的意義,它不但不會影響幼兒的文化課學習,還能促進文化課學習的進步,而且通過參加游戲活動,幼兒身體越來越健壯了。
第三步就是在發揚光大的基礎上,把這項活動延伸到家庭,以此來促進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的全方位開展。在實際的具體操作中,我們成立了學校興趣小組,也倡導各班也成立了興趣小組。這樣,以大的社團帶動小的社團,在校園掀起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熱,提高了學校的整體運動水平。有的班級還把游戲和班級的特色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班級的活動中經常展演。這種活動形式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和推廣的,因為它不但開展了游戲活動,還在集體場合有力地宣傳了這項活動,收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三、教師在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首先,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班級活動的開展,主要依靠班主任來完成,班主任要經常督促幼兒及時參加游戲活動,按時參加每天的訓練。好的方法和經驗,就是從班主任那里得來的,畢竟他們面對幼兒的時間長,遇到的問題多,想到的法子也多。有的班主任經常開展“農村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游戲伴我行”主題班會,我認為這點做得非常不錯,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對游戲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引導作用。
其次,發揮專業教師的引領作用。游戲活動的最終落實在于教師,教師要以身作則,引導幼兒每天按時參加活動,形成緊張團結的氛圍,不能開展幾次就不見教師的蹤影了。以前很多活動就是這樣不了了之的,原因就是教師做得不到位。所以,教師要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去完成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
四、抓好活動的安全教育工作
開展游戲活動的目的就是促進幼兒的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如果在活動中發生了意外傷害事故,那就有悖于體育鍛煉的宗旨。所以,教師應該經常檢查場地設施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果有就要及時排除,防患于未然,另外,我們要把安全的警鐘經常敲響于幼兒的耳邊,增強他們的防范意識。游戲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稍不留神就發生傷害事故,因為在身體的對抗中,沖擊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師務必要提前預判,提前防范。
總而言之,在農村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對提高校園游戲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學校的角度思考,成立社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發揮社團的積極作用,帶動校園游戲的整體發展,在當前的游戲活動中是有重要意義的。
幼兒教育論文14
1.中職學校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1.1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高
幼兒教育心理學大多考驗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職學校的學生多對舞蹈、美術等藝術方面感興趣,缺乏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書本的內容缺乏充分的認識。因此對于幼兒心理教育這門課的學習絲毫不感興趣,沒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是個很不利的因素。
1.2教師教學模式單一
現在中職學校幼教專業的教師自身缺乏實際幼兒教育的經驗,空有滿腹的理論基礎,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給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很少考慮到學生實際的專業學習能力。外加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本身就難懂枯燥,學生不會應用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懂如何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經驗不足都是目前這門課程所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兒心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
2.1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應多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原本枯燥的幼兒心理教育學這門課增加趣味性。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幼兒的思想,比如通過播放ppt,播放小視頻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尋找到能夠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的點。多給學生做一些有關心理學的小測試,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2.2積極參加幼兒教育實踐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這不僅是對于學生的要求,更是對于教師的要求。老師和學生雙方都應多與幼兒打交道,從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對于幼教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都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關中職學?梢栽谑罴匍_展義務的幼兒支教活動,讓每一位幼教專業的學生充分融入到這樣的活動中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鍛煉自己與孩子交往和相處的能力,無形中對他們自身的專業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與孩子交流,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恰到好處。
2.3轉變思維模式,實現全面發展
通過前面的論述可以了解到,幼兒教學心理學這門課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要打破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不能只顧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全方位、多層次地考慮問題,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幼教專業的學生,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專業,了解幼教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做好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如今對課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業中都會體現出來,相信在自身全面發展的同時必定能對這門課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
3.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中職學校幼教專業的學生學習好“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很有必要。從中職學!坝變航逃睦韺W”課程教育現有的各種問題入手,談到學生應不斷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多多參加社會實踐的義務幼教活動,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在日常的學習中緊跟老師的節奏,把基本的理論知識掌握好。教師也應注重教學能力的提高,利用各種機會親身實踐到幼兒教育中去,再將收獲分享給自己的學生。只有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下牢固基礎,掌握好這門課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通過學以致用,才能夠充分把“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的精髓應用在今后自己的幼教生涯中,這對于我國幼教的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幼兒教育論文15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也越來越受社會的廣泛關注。學前教育時期對人的智力與創造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幼兒進行多方面的培養,不僅要提供科學的課程設置,還需要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功能性環境。功能性環境貼近生活,更源于生活。本文主要以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作為理論基礎,針對我國幼兒園對幼兒教育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探討能夠更好地利用環境來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蒙臺梭利;功能性環境;幼兒教育
一、蒙臺梭利的理論基礎
1、兒童觀
人們如何看待兒童,將會決定如何教育兒童、撫養兒童,以及社會如何對兒童的需求做出反映。尊重兒童是蒙臺梭利所有教育原理建立的基石。蒙臺梭利說過:然而,事實卻是,我們并沒有尊重兒童,我們沒有充分考慮他們的特殊需求,而是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意愿做事、學習,要求他們是順從的、舉止端莊的。但是我們清楚的知道他們的模仿本能是如此的強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模仿我們。所以,我們要用我們期待的行為去對待他們。早期教育的基礎是以兒童為中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思想與做事方法。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不僅論述了兒童教育的特性,還使其成為指導兒童教育的兒童觀。這個兒童觀不僅包含了蒙臺梭利自身學科的知識,還包含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經典理論。主要體現在:兒童的獨立自主、兒童的吸收能力、兒童敏感期、階段性學習幾個方面。
2、兒童的敏感期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發展過程中存在敏感期。在這個期間內,兒童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也更容易學習某種特殊技能。敏感期是指:動物在其幼年時期所具有的一種特殊感受性,它是一種稍縱即逝的過程,而且只能有限的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一旦這種品質或特征被獲得,這種特殊的感受性就會消失。每種品質或特征的敏感階段均有所不同,幼兒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征,設置不同的教育環境,使幼兒順利通過各個敏感期。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另一個新的層面。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觀察兒童的能力,這樣的話可以準備最佳的有利環境,辨別敏感期,并將不適合的行為轉換為有意義的任務。
3、課程與教學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實施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蒙臺梭利教育體系中,根據幼兒各方面的特點,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蒙臺梭利教育法是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方法,也是專門針對幼兒所設計的教育方法,主要的思想是充分尊重兒童,將兒童當做完整的人。在了解、理解的基礎上,探析兒童自身的需求,與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十分不同,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形式非常靈活,不局限教育場所、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等一切以兒童的真實需求為主,真正做到兒童想要什么就教什么。蒙臺梭利教育體系的課程是由日常生活、感官、教學、語言、歷史地理、文化科學、藝術表現七個領域的內容組成的實踐活動,從不同方面培養幼兒的能力,使其綜合發展。
二、功能性環境的設置與應用
兒童在他們自己的教育和發展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將兒童放在首要位置,在環境與課程設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感受與其接受能力。教室、室外花園、操場、圖書館、起居室、儲藏室是蒙臺梭利教育體系強調的學校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設施;學校的環境必須是足夠安全有序的;學校的環境建構必須體現出與外界環境的聯系等。蒙臺梭利教育法環境中強調功能性,無論何時,都使用真實的物品,而不是玩具的仿制品。在這樣的教室中,主要的目的是讓兒童做好面對真實生活的準備。特殊教育也側重功能性技能的養成。在功能性環境創設中,幼兒教師應處于重要位置,教師是幼兒人生開始的導師,作為幼兒教育環境的構建者,在環境中的構建應為幼兒提供足夠有吸引力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并且應該具備一定的能力為幼兒傳授知識。
三、功能性環境對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啟示
1、對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精心
兒童是他們自己學習的原動力,教師主要通過提供一系列的材料、制定計劃、認真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兒童。教室的布置要鼓勵幼兒的參與,在此過程中,使幼兒獲得有意義的、有教育性的經歷。教師主要的工作就是精心計劃每一次布置活動的設計,學習材料和有關設備的安排要適合兒童的每日學習活動,讓兒童自己尋找布置環境的材料,通過尋找與制作的過程,幼兒能親身感受環境創設的樂趣所在,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環境創設的形式要多樣化,將實踐環節巧妙地融入到環境創設中。不僅僅局限于做小海報,做手工,畫圖畫。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指導,比如:小手涂鴉,制作教具等。充分將生活元素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相結合。全方面多元化培養幼兒。
2、樹立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要時刻以幼兒為中心,但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清晰,幼兒教師應樹立相對的主導地位,起到引導、觀察以及評價的作用。首先幼兒教師要對蒙臺梭利教育法有充分的認識,而不是對這種教育法下某一個即成模式的模仿。要在充分的理解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引導幼兒按照既定的計劃進行環境創設。蒙臺梭利教育法對于教師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沒有經驗、個人素質不高的教師是很難將蒙臺梭利教育法真正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這需要幼兒教師對兒童有較高水平的把控能力。所以,想要樹立幼兒教師的主導地位,幼兒教師的個人素質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3、應注重實踐與環境創設的有機結合
幼兒教育的環境創設要貼近生活,并且源于生活。幼兒的學習環境一定是準備充分的,在準備充分的環境中,兒童能夠接觸到按照一定規律組織的材料,并開展有條不紊的活動,幼兒教師也能更好地指導。經過充分準備的環境有助于開展基本的生活實踐活動,如規規矩矩地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手持物品;自己照顧自己的技能等等。通過對環境的創設,結合各種實踐活動,讓幼兒學習知識,獨立自主,發展智力。此外,幼兒教師要確保為兒童提供有條理的學習材料,能夠訓練兒童的感覺、知覺,以及確保這些學習材料能為所有的兒童提供合適的經歷。
參考文獻:
[1]趙燕香.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xx(4)
[2]霍力巖.試論蒙臺說理的兒童觀[J].比較教育研究.20xx(11)
[3]王潔,郭雨欣.蒙臺梭利課程與瑞吉歐課程中環境設置的比較[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xx(12)
【幼兒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論文11-04
幼兒教育理論的論文12-11
幼兒教育教學論文提綱10-10
幼兒教育論文格式09-29
幼兒教育小論文參考11-09
幼兒教育畢業論文10-20
幼兒教育論文范文01-19
幼兒教育論文致謝詞10-08
幼兒教育益智游戲的運用論文11-02
淺談幼兒教育中的愛論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