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論文參考范文
教育是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因此備受人們的關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學論文參考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學論文1
吉首市職業中專學校是湘西地區的一所品牌職業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設學校等殊榮。是經省教育廳批注的湘西地區唯一的有資質培養幼師人才的學校。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已開辦了近三十年,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施齊全,課程體系完整,已成為學校的拳頭專業和湘西州的品牌專業,堪稱湘西地區幼兒教師的搖籃,為湘西幼教事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勢下,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就業壓力的加大,特別是教師資格證從業考試門檻的提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通過調查了解和個人的體會,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在壓力下求生存和發展,必須發揚成績、興利除弊,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別是加快課程體系建設,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學習機制,改善育人環境,改革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縮小幼師畢業生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的差距,培養出優秀的復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改革,使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更合理,考核評價體系更科學,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呢?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得出以下幾點體會,現贅述如下,不當之處,請同仁指正。
一、抓好課程改革,注重實踐教學
多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一直是學校的招生“大戶”,學生幾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既是好事,又是難事,給學校的各項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實現“招得進、留得住、學有成、推得出”的辦學宗旨,我校的學前教育抓住了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努力抓好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組織教師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積極揚長避短,抓好課程改革。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學校的課程改革應該先行,建設一個具有示范性的課程體系。為此,我們得先對自己所在專業課程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辦學多年,課程體系比較完善,但隨著形勢的發展,也顯現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視音樂、舞蹈、繪畫、手工、普通話等的專業技能技巧訓練,忽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開放型的教育實踐活動;二是課程、教法比較滯后,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重視不夠;三是學前教育學生在校教育體系和幼兒園管理體制銜接不到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一直沒有走出傳統模式,這就導致學校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缺乏后勁,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養的`學生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學前教育畢業生,就要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提高素質為手段,在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實施系統的教育。近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結合實際,有的放矢,調整了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根據需要增減教學內容,在合理開設文化理論課的同時,注重加強專業技能課教學力度。同時,實施分班分組教學,強化專業技能驗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專業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的立業之本。學校根據驗收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琴法、舞蹈、聲樂、試唱、普通話等科目進行了技能考核驗收,調動了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促進了專業課的教學。學前教育專業在搞好專業技能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擬訂好學期、學年和整個3年時間內系統的見習內容和目標要求,使專業知識與專業理論同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保持緊密的聯系,改變過去教學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本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一定時間的見習和實習,并與所在幼兒園共同研究制定實習、見習計劃,完善教學實習方法,為學生配好實習、見習指導老師。在學生具體代班時,學生在幼兒園能得到本專業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共同指導,加快幼師學生下去學習新知識、吸收新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為培養復合型幼師專業人才提供了課程保障。
二、改進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素質
作為湖南省卓越學校,學生學習機制的建設也是卓越校建設的內容之一。要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適應現代幼教需要,必須使學生具備綜合性的專業技能。學生的綜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要受到實踐的檢驗。因此,教師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機制,了解學生怎樣學習,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機制,教師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學生在校期間,其學習方法、習慣、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掌握該專業的技能,能否滿足今后從事現代幼兒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堅持創新思維,注意吸收和借鑒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只有把靈活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幼兒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幼兒教師這一神圣職業,學生的獨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須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專業教師在學校必須注重改善育人環境、提高學生發展水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對學生的專業學習進行指導以外,還應盡力為每人創造一種寬松、和諧、具有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育人環境。在專業內,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內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各班或者各小組組內成員輪流組織參與各種校內外的競賽和專業技能活動。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歌詠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普通話比賽、舞蹈比賽、繪畫書法比賽等等活動。這些比賽活動,學生喜聞樂見,充當著主人翁的角色,樂意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在其中起指導的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積極的發揮,這樣有利于學生施展才華、鍛煉技能,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經驗,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發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
考核評價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考核評價體系包含諸多方面:文化知識考評、專業理論考評、專業技能考評等等。同時,結合學生畢業就業的實際需要,還必須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作一個評價,從而確定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綜合評價。學生應用能力評價可以包括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評和社會適應性能力的考評。在上述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責任心、協作精神做出整體的概括性總結,最后形成總結性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最后的集中比較、排隊、審核,為科學地考核評價學生提供可靠的依據。被授予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一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根據現代幼教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學生畢業的綜合考評實施靈活的管理體制,逐漸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對畢業生實行了“四證換一證”制度,即學生必須先獲得思想品德合格證、文化成績合格證、專業技能合格證、職業資格證,然后才能獲得畢業證。這種考核評價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證了學生的質量,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適應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保障?傊谛碌男蝿菹,我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作為該專業的一員青年骨干教師,我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在積極搞好所在專業教育教學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到專業的教育改革當中來,當好改革發展示范校的排頭兵,當好省卓越校的攻堅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參考文獻:
。郏保蓐惷簦畼嫿ㄖ新殞W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初探[J].當代職業教育,2011(11).
。郏玻輨囌撎岣咧新殞W校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9).
[3]王艷.提高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探討[J].文理導航旬刊,2015(2).
[4]田淑英.提高中職學校學前教育教育學效果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6(3).
教育學論文2
引言
近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扶持,職業學校數量日益增加,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問題給人帶來不少擔憂;仡櫸鞣絿衣殬I教育的發展歷程,許多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都經歷了“數量增長—質量下降—控制數量—提高質量”這樣的發展過程。目前相當多的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匱乏,辦學條件落后,無法確保教學質量。對于學校而言,教學質量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通過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能夠有效保證教學質量,因此,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教學質量評價。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是通過監控與評價的主體采用一定的運行機制和標準作用于客體,然后收集所產生的各種信息,全面評價教學工作、診斷與更正教學過程的偏差等活動,從而改進教學工作,最終實現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結構系統[1-3]。
1、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各類院校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通常都是通過學生評價、督導專家評價、同行評價、管理者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幾種形式進行,這種監控和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質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還不夠理想。
1.1欠缺對體系理論的研究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論基礎之上,諸如體系架構、環節設置、實施部門、評價標準及反饋處理等均需要反復論證,認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國內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大都來源于高等教育,關于職業教育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并不多見。如果長期缺乏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很可能由于缺乏理論支撐使評價體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進而直接影響到監控和評價效果[4]。
1.2注重“教”,輕視“學”
目前的職業教育過于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輕視“學”的方面。因此,導致現行教學評價模式的重點就成了評價教師的“教”,評價指標過多地關注了老師教這個過程,即使有對學生的評價,其目的也都是為評價教師服務,缺少學生對于教學的主觀感受、缺少學生對于“學”得的反思和評價。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被動接受,忽視發現創新。這種只追求結果而輕視過程的作法,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影響他們的創新。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應該更新教學理念,更加注重教學過程的優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斷一堂課是否是好課的標準應該是學生是否從中學到了東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學生的素質是否得到了提高[5]。
1.3重視“他評”,忽視“自評”
現階段教學質量評級的方式主要以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為主,這些評價方式都屬于“他評”。以定期的教學檢查和不定期的課堂聽課采用“評價表”、“聽課打分”的方式進行。對于“他評”,學校通常非常重視,投入大量資源以期能夠獲得良好的結果。因為評價結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聲譽、招生和學生的就業等。但是對于“自評”關注度不高,這是因為“自評”不會學校造成較大的外部影響,很多學校采取的態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職工之間都是同事關系,很難不被人情左右,導致評價工作流于形式,無法真正的發揮作用和優勢[6-8]。
1.4注重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現階段多數職業院校采取的都是靜態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課程結束和學期結束時,給各個學生一個百分等級分數,作為學生該課程的學習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只考慮到了結果,缺乏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過程的評價,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9-13]。應該更新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利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的評價方法,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鼓勵學生發展自身的興趣和愛好,盡量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思考
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必須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采用合理的評價手段,基于廣泛的支持和參與而進行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2.1統籌發展性
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只是院校的手段,并不是目的。院校應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滿足教師的發展需求,將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使教師真正投入到自身崗位中。以促進教師專業和能力發展為目的,以實現學校的教學目標為導向,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僅關注眼前,更應該考慮未來發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劣勢,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綜合實習。
2.2注重全面性
教學評價應包含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研究者,學生應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因此,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僅僅把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為依據,而應以學生的發展為衡量尺度。課堂教學成功的標志在于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能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2.3重視動態性
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的內容應該是相對穩定,但其過程應該是動態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應在自然、常態的條件下,對于影響教學質量的有關因素進行歸類分析,有明確的和便于操作的指標和標準,建立起一個教育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的監控與評價體系,對于其指標體系根據時代進步保持動態性。
2.4突出特色
由于各院校辦學歷史不同、情況不一,教學工作評價模式不可能統一。不管采用何種機制與形式,只要管用,能達到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設過程中要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注重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同時,也要繼承和發揚過去行之有效的傳統辦法,在繼承與創新的互動中持之以恒、長期堅持。構建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既是一個教學工作的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院校管理的理論問題。院校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其終極目的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并最終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應當通過規章制度的制定、加強過程監控、完善考試方法及評價模式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包括評價過程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考試內容多元、成績構成多元、考試管理全程監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董文銀,劉金榮.完善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思考[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5):46-47.
[2]張耀嵩.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25):34-37.
[3]薄錫年,張新愛.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評價指標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10):46-48.
[4]凌華,安江波.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4(33):228-229.
[5]唐仕榮,劉恩岐,陳尚龍,巫永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實驗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27):11233.
[6]陳惠惠.形成性評估中學生自評與他評體系探析[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0,19(6):74-76.
[7]丁瓊.形成性評價在小班化教學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
[8]覃隸蓮,莫麗平.從他評走向自評———論中職教師評價機制的重構[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6):25-27.
[9]高驚生,錢軍平.高校教學質量監控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修正[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2):123-125.
[10]周旭清,鄧春生.富校課堂教學質量監控與諢價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3):77-78.
[11]許帥,李亞寧.“管工結合”型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與分類評價的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5(11):389.
[12]楊春雨,魏白光.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30(10):72-73.
[13]姜遠勤.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探索[J].教育管理與評價,2006(6):72-73.
教育學論文3
“互聯網+”是21世紀形成的一個新概念,通過對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的合理整合,使得社會各個行業都能夠通過網絡這一公共平臺進行緊密聯系。如此一來,才能在不同領域中取得新的進展;ヂ摼W與教育行業也息息相關,本文結合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對“互聯網+教育”的意義、方式進行探索分析。
一、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意義分析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教育行業中的服務理念、工作手段以及育人環境得以不斷的優化,而且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互聯網+教育”其實就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整合的體現,這既是課程教學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教育行業的需求。
1.增強學生獲取、加工、利用信息知識的能力
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獲取、利用、加工信息知識的能力。隨著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知識已經成為社會中的基本資源,信息素養也已經成為人們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素養,人們掌握信息知識的能力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方各面,所以社會對人們篩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技術,不僅改革了教學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極大限度地貼近現實生活,融入網絡時代。
2.豐富師生交流互動的方式
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隨著教師備課電子化、手段信息化、資源云端化的教學模式創新的不斷深入,學生也擁有了更多的機會進行科學探索,這對其創新思維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為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很多便利性。例如,在如今的師生交流溝通中,時常通過QQ、微信、微博等網絡即時通訊方式進行。教師與學生的網絡交流互動中,除了闡述相關知識點概念以外,還會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理解教師的意圖。不僅如此,有些教師創建了個人二維碼,學生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具體的解題步驟。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新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區別就在于能力的掌握與否。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知識和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同時也是社會生產力、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組成要素。在這種信息技術和社會機構不斷改革進步的今天,學生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變得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必須改革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不斷提升,如此,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潛力,學生的能力培養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二、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實踐要點分析
1.培訓教師進行網絡授課
目前,我國教育行業缺乏從事網絡授課的專業教師,許多教師普遍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網絡授課的能力。在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整合過程中,網絡授課是一種主要的授課方式。我國教師的網絡教學缺乏以下幾方面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協調學生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運用和整合先進技術的能力等。毫無疑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注意自身素質的提升,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網絡教學能力,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2.注意互聯網教學平臺的搭建
在網絡教學方面,搭建和打造網絡教學平臺至關重要。為了更好的實現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我們需要打造一個全新的網絡教學平臺,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筆者認為該平臺的搭建標準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詞:平臺技術標準化、用戶開放化、高度個性化、知識共享化。只有達到這4個“標準”,才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進而把網絡教學打造成為培訓和教學的雙平臺。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幫助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實現教育,并且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科學知識資源,方便學生學習。
3.統籌網絡課程建設體系
隨著區域行業經濟事業的進步與發展,“互聯網+”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為了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應該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由單一學科培養教育到互聯網背景下寬口徑背景的轉變;并且統籌網絡課程建設體系,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的不斷優化,進而使得學生培養的專業覆蓋面不斷拓寬。還應該不斷提高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水平,為跨學科學習提供平臺保障,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全方面發展的技術人才,實現“互聯網+”時代學生培養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三、結束語
互聯網技術為教育開辟出了一片“新的前景”,面對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挑戰,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應該把握好網絡教學的方向,通過合理、恰當、有效的互聯網技術應用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教育教學。如此,才能夠讓“互聯網+教育”走得更高、更遠。
參考文獻
[1]張大良.著力推動高校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摘要[J].中國大學教學,2016(7):8-13.
[2]荊全忠,邢鵬.“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3]楊興坤,畢星.“變革范式”視域下教學共同體的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8):28-29.
[4]劉密霞,丁藝.可持續城鎮化與信息化協調發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88-192.
[5]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3):13-29.
[6]蘇曄,林蘋,李東陽.Web2.0背景下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探索:以“中國數字大學城”為例[J].江蘇商論,2016(10):86-89.
[7]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課堂: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新思維、新路徑[J].遠程教育雜志,2015(4):14-21.
[8]姜強,趙蔚.MOOCs:從緣起演變到實踐新常態:兼論“創客”“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機遇與挑戰[J].遠程教育雜志,2015(3):56-64.
教育學論文4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是一種體系性的質量管理活動,是針對學院日常教學運行的全過程質量管理[1]。教學質量是教學效果的體現,是教育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2]。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加強教學質量績效管理,就是有目的地建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系統地進行質量目標確定、質量監控體系建設、激勵政策制定,有效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績效管理,提高高等職業院校的管理水平與育人質量[3]。
1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質量目標不細致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雖然有明確的目標,但是各學院制定的質量目標相對籠統[4],預期效果說明不夠細致,結果量化指標不明確,缺乏對實現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觀測點和評價參照指標,導致無法保障教學質量過程監控結果的全面性、可靠性、科學性[5]。因此在制訂教育教學質量目標時,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以及開設專業、課程、師資、學生等教學各因素的特點,研究本校生源層次、地域特色等,確定適合學院自身發展的各個層級質量目標,并細化至每個基本教學因素的質量目標的內容和預期量化效果。
1.2動態監控標準缺失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上相對比較規范,培養目標中對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能力、素質都做了具體要求,課程應該具備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等基本教學資料也相對規范[6],但這些都屬于靜態的質量標準,在建立靜態的質量標準的同時應該強化動態質量標準的制定。教學質量標準缺乏系統性過程監控,只有教師教學標準,沒有質量控制標準;對學生理論課程只有課程結果性考核標準,沒有教學質量過程性考核標準;對學生實踐課程只有課程結果性報告考核,沒有教學質量成果性技能考核標準;對學生有專業知識考核標準,沒有素質考核標準。
1.3監控內容形式單一
教學質量監控是高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主要是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監控和實踐教學環節監控。對校外教學環節和隱性教學效果缺少監控標準和措施手段,包括校外實習實訓、頂崗實習、工程實踐能力、學生綜合素質、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尤其是對各個部門在落實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具有差異性工作任務往往在監控過程中覆蓋不到位,導致教學質量監控難以體現全面性、真實性、科學性、客觀性與民主性的原則。
1.4質量報告客觀性不足
質量報告是學院利用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管理平臺以及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的成果進行總結提升的,缺乏全面科學的第三方參與機構評價機制,質量報告雖然反應了學院在一個時期發展的`成果成就,但缺乏針對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管理的客觀性評價,也就是缺乏社會對人才水平的評估。
2建立健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途徑和辦法
2.1建立多維度的開放質量監控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特點,通過國家試點混合所有制,試點引入第三方評價等方式,吸收行業、企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各界參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式,必然要求形成學校和社會有機結合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建立行業、企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參與的多維度開放質量監控機制,改變教師和學生被動接受監督、評價的狀況,成為質量保障實施和評價的主體,從而體現質量管理主體動態的、發展的、變化的、多元的、多層次的、多類別的特點。
2.2設立全方位教學質量目標體系
樹立質量目標意識,建立針對學院發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課程教學等教學因素的教學質量目標,形成可量化的教學質量目標監控體系,主要是針對各教學元素在運行過程中教學質量目標的達成度,從目標與標準的制定、教學質量目標的設計、組織與實施、教學質量過程等多方面監控,結合每個階段的考核內容及考核點(以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為例,
2.3建立教學質量激勵機制
教師教學質量績效機制是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推動力[7],其應當與職稱、津貼等績效管理同步[8],同時部門的整體的教學質量績效考核結果應當作為二級學院二級分配的主要依據。例如,建立專任教師年度考核量化管理機制,從教師的政治學習與師德、教學工作量、教學建設工作量以及教科研工作量等五個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其中教師的政治學習與師德占10%,教學工作量占60%,教學建設工作量占10%,教科研工作量占20%。因高等職業教育主要體現教師對學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教學工作量作為教師日常完成的基本工作,考核比例適當偏高。
2.4建立考核等級的教學質量測評體系
教學質量測評是教學質量評價最核心的內容,其公平公正性、客觀科學性直接影響教師和部門工作態度和積極性[9]。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學質量測評主要包括教師承擔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兩個方面的教學質量測評。教學質量測評主要以學生測評、教學督導測評、二級學院測評三部分組成。三部分的權重分配分別為0.3、0.3、0.4。其中學生測評結果、教學督導評教結果由教學質量管理中心組織實施,學生測評使用學生評教系統針對所有開設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全方位、全覆蓋組織測評,每學期進行一次;二級學院測評主要根據教師授課計劃、教案、試卷、作業批改、實踐教學組織、教研活動、二級學院組織聽課及其它教研活動等組織,采用百分制形式,結合開學初的教學檢查、期中教學檢查、期末教學檢查等三個環節實施學期全程監控,每項檢查項目根據測評內容分配相應分值。其中實踐教學含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實驗、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聽課測評分計算辦法為:授課評價表總分×10%;出現缺項的教學環節以該項平均值計入總分。在期末前由二級學院完成測評數據的整理和統計工作。
2.5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質量考核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唯分論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10],應該建立多元化分層分級的課程考核機制[11],建立以作品、項目、方案、系統設計、技能證書等為考核載體的新型考核方式。強化課程改革機制,通過教育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模式,通過教學管理創新、畢業設計改革、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學生科技創新等項目推向課程改革有所突破。建立以畢業率、就業率、社會評價為主要指標的二級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考核體系。其中畢業率主要結合專業招生人數與畢業人數的變化,就業率及學生就業崗位的穩定率,學生在自主創業和創新教育中的比率,各二級學院的各專業學生就業崗位、就業企業回訪,企業評價等為依據,實現二級學院多元化的人才質量考核。
3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必然要求理念先導,樹立職業教育現代質量意識,要圍繞學院的教育教學質量,增強辦學特色、教學特色和專業特色,樹立發展性、多樣化的質量觀,以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為中心,通過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績效管理,形成常態化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制定和體系的建立,保障日常教學的平穩發展,學生教育的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左春波.動態的、多層次的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模式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2):98-100.
[2]李長熙,李建楠.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管理與提升研究述評——基于2004年到2013年國內11種教育類期刊的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14(10):50-58.
[3]熊善軍.大數據支撐下的區域質量監測平臺實踐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2):8-11.
[4]許海深,劉君.基于PDCA循環構建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166-168.
[5]趙傳兵.由“運動式”走向“新常態”:成人高校教育質量評估模式的轉換[J].2016(4):7-10.
[6]蔣韜成,曾凡麗,王巖.運用激勵機制提高外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7):31-33.
[7]張樹龍,謝茜,張世偉.榮譽激勵在高校管理中的功能研究[J].科教導刊,2015(3):27—28.
[8]劉宇文,唐旭.我國高校教師學術激勵機制價值取向變遷及發展趨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6(11):111-115.
[9]王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標準“五個度”的分析、評價與操作化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21-26.
[10]梁會青,魏紅.高等教育質量測評新動向——美國大學生學習評價升級版CLA+[J].復旦教育論壇,2016,14(2):93-98.
[11]趙婷婷,楊翊,劉歐,毛麗陽.大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的新途徑——EPP(中國)批判性思維能力試測報告[J].教育研究,2015(9):64-71.
教育學論文5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對小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探討的熱門話題,只有做好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真正地為小學生提供發展的平臺,全方位地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形成一套學校獨特的教育教學辦法,建立健全獎懲機制,運用科學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加強全面管理。因此,學校管理者需要首先打破一種思維定勢,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問題,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領悟到“只有把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才有發展的空間”。本文筆者旨在研究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希望為我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思路。
一、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限制學生創新發展
當前,小學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許多小學教師認為只要學生在課堂上不出現事故,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就行,至于能不能認真學習或者能不能學會都不重要。正是因為這些教師的錯誤觀念,導致了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效率下降,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有的小學教師因循守舊,教學觀念落后,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不徹底,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傳授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忽視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也使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受到限制。有的小學教師只關注小學生的考試成績,根據成績對小學生進行優劣生的'劃分,在課堂上只關注優等生的學習狀況,對于劣等生則不管不問,這樣的做法造成了小學生兩極分化,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困擾。甚至還有的小學教師嚴格規定好課堂流程,完全按照提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小學生有新的想法和疑問也不敢舉手提問,課堂又回到了“教師為主”的時代,使小學生的個性受到壓制。
(二)過分注重行為管理,教師之間缺乏互動
在一些小學校園里,管理者過分注重行為管理,樹立了明確的學校、教研組、教師之間垂直管理關系,規定了下級必須要服從上級的安排,這種嚴格的上下級關系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反而造成了學校間信息溝通的障礙,使教師教學效率下降,工作中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有的小學規定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第一時間向學校管理者反應,等待學校管理者做出明確的答復,這樣的方法禁錮了教師的思維,教師只是簡單的把問題反應給上級,而不是積極的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師的責任感下降。學校管理者沒有定期開展各項教師文化交流活動,對于集體備課、教材二次開發、校本教研、教師培訓等工作漠不關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三)量化管理脫離實際,校園制度有待完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小學量化管理越來越受到學校管理者的重視,一些學校積極推行量化管理,希望能夠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有的學校管理者對量化管理的理解不全面,將不能量化管理的工作也進行量化管理,將不需要量化管理的工作也進行量化管理,結果導致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出現問題,比如學校會硬性要求教師每學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規定教師開展公開課的次數,等等。與此同時,小學校園的管理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目前很多小學沒有明確的校園管理制度,有的小學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沒有認真的執行,當校園里出現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而且小學班主任也沒有向小學生滲透學校規章制度以及日常行為規范等,小學生在內心里沒有認識到校園制度的重要性,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小學必須要積極尋找癥結的根源,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深層次的剖析,找出應對的策略。
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管理意識,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在新時期,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不僅能夠教授小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小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生活提供幫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注重傾聽小學生的心聲,并且幫助小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同時,要求班主任教師在每周的班會上要做好小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定期找一些學生進行談心,或者組織班級集體活動,以提高小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小學生樂于參與到集體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小學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優化教學思想,大膽創新,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面向全體小學生,積極提高教學水平,爭取讓每個小學生都能夠有所進步。
(二)狠抓教學常規工作,構建良好校風學風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光靠目標和口號還是不夠的,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只有常規工作都有序開展,整體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才會良性運轉。我校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教書育人”的宗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備課方面,積極推行科學合理的集體備課制度,號召各學科教師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力量,探究更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案,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方面,鼓勵教師開展互聽、互評活動,骨干教師多帶動青年教師,給青年教師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從而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考試方面,學校要不斷規范考試流程,嚴格考試紀律,提倡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考風和學風,讓小學生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進行考試;作業方面,小學教師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根據小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差異化的作業。
(三)加強師生德育教育,積極推行依法治校
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工作,是提升校園文化的基礎。學校管理者必須要加強對師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聘請德育專家到校開展德育知識講座,與師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幫助師生解答一些常見的問題。還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利用校廣播站和宣傳欄,向師生宣傳德育知識,力求全校師生都能夠提升認識,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育人的目標,只要從宏觀上保證教學管理與德育的有機融合,才能夠突出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要積極推行依法治校,制定明確的校園管理制度,加強小學校園的安全管理工作,減少校園暴力和校園霸凌事件的發展,普及法律知識,讓小學生知法、守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對于小學生的茁壯成長和學校的長遠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小學教育教學的規范化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努力做到知識、能力和情感的協調發展。同時,管理者還應該制定明確的考核制度,端正考核思想,促進小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保證學校各項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運轉。
參考文獻:
。1]余立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探析[J].新校園旬刊,2015,(02):19.
。2]郭海燕.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之我見[J].戲劇之家,2014,(14):168.
【教育學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學論文題目11-11
用愛教育學生的論文(精選9篇)04-16
教育學院論文致謝(精選7篇)04-21
特殊教育學校的實踐課論文05-21
簡談家長教育學校的調查論文05-21
關于教育學論文4000字(精選9篇)06-20
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創新與實踐探析論文04-14
多媒體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學中運用論文04-13
教育學論文致謝萬能(通用12篇)04-25
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初探論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