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管理學基礎》是面向在校的海軍飛行學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對于培養學員計劃、組織、協調、領導等綜合管理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學員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結合三個班次2015級大三飛行學員的《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以提高學員的創新能力及綜合管理能力為目標,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改革措施及方法。通過對課程及課堂的教學改革提高了授課質量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贏得了學員的認可。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改革;同伴教學
隨著媒體信息技術的引進,第二課堂、微課、慕課等多形式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引入使得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應該更注重學員創新能力的培養,豐富教學模式,克服傳統課堂教學單向灌輸的痼疾。本文結合現代教學理念,以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教學方式及考核方式為難點問題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實踐探析。
一、《管理學基礎》課程基本情況
《管理學基礎》這門課程是我校針對海軍飛行學員任職培養的需求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以培養創新能力為靈魂,培養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為根本,旨在提高飛行學員的計劃、組織、領導及創新等綜合管理實踐能力,使其能夠勝任第一任職崗位及后續職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學習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及五大職能模塊,有助于學員養成獨立的現代管理理念,提高相應的管理技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管理學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遵循課程教學的規律和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在實際運用時所需要的條件是否具備等問題。
二、在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前期對相關兩個課程的跟課以及自己對三個教學班次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結合課上學員的反應及學員課下的反饋,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其中包括授課方法、課堂組織形式及考核方式三個主要方面。1.學員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學員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距離新時期強軍目標所要求的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學員上課打瞌睡,回答問題積極性不高為表面現象,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教員采取的課堂授課方式、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學員所需求與期望的不對路。2.對新問題的理解處于淺層次。學員解決問題的方式和理論知識存儲依舊是停留在以前淺層次的自我見解和經驗的基礎上,沒有將所學習到的理論進行鏈接與思考。3.教學方式呈現單一化。學員之前接觸到的大多數為傳統的灌輸填鴨式、滿堂理論灌輸及以教員為中心等課堂授課方式。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一般是教員作為主導,教員的思維水平決定了授課內容的深度,學員往往也存在著依賴心理,很難真正達到思維水平的提高。4.對于案例式的教學方式的認知程度較低,基礎設施配置不滿足案例教學實施條件。《管理學基礎》這門課程僅通過單純的知識理論的學習很難達到培養學員綜合管理實踐能力的要求。而案例式教學是以一種案例情景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員以問題案例情景為基礎,以提高學員自主參與度為導向,通過情景模擬、現場體驗、角色扮演、研討交流等手段,學員在參與互動中開拓思維、增長才干,學之有用、用之有效,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員的學習能力。案例式教學只有科學地應用,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優勢,選擇適合案例教學的章節內容進行應用,不適合一門課程通篇內容都用這一種方法來講解。
三、解決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課上學員的表現及反應、學員課下的反饋結果發現,學員對于固定不變的傳統的授課方式較漠然,喜歡接受新穎的教學方式。1.教學方法改革。采用同伴教學法實施課堂教學。同伴教學法是一種在相對開放的環境中學員通過相互之間的闡述、傾聽、說服和爭論,加深和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建構一種能夠及時反饋和修正自己對知識理解的程度的思維模式,同時成立學習小組,學員之間進行互相監督學習。2.選擇相對固定的某一本或兩本經典著作進行集體研讀與分享。為了讓學員能夠在課下深入閱讀教員推薦的相關書目,將學員隨機分成5-6人學習小組,每次課前5分鐘隨機挑選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根據課下閱讀書目的體會、心得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和管理相關的感悟進行分享,課前5分鐘演講能夠有效提高學員歸納總結和溝通表達的能力,相信學員們在以后的任職崗位上對這段經歷能夠歷歷在目。如《這是你的船》,學員根據不同的研讀部分,課上分享閱讀感悟,同時能夠分析從書中得到哪些對于以后的職業生涯有用的經驗和啟示,教員根據學員分享的書本內容延伸到課堂學習的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方便學員將課本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3.合理安排案例教學的比例和時間分配,堅持理論授課為主,案例教學為輔。要鼓勵學員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狀態的轉變。引導學員構建新知識,培養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員語言組織、語言表達及總結歸納的能力,對于培養學員的綜合管理素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加強實踐環節的比重可以塑造學員的綜合能力。案例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比例需要分情況、分學員、分教員來確定,特別是對于新上課的年輕教員來講,對知識內容的內化程度、課堂的把控力度和課堂學員討論結果的總結及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理力度相對來說比較處于劣勢,因此,新教員對于案例式教學實施還需要控制好比例,在30學時的課程中適當設置15%—20%的案例分析比重。4.促進線上和線下、課內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傳統教學改革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卻忽視了課外學員自主學習,不利于知識的內化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的21世紀,課程教學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資源,學員課下利用空閑時間上網觀看慕課視頻或者是百家講壇關于管理的講座,把課上學習到的管理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在第二課堂的實踐依托領導能力素質拓展中心及學員俱樂部開展團隊建設項目、管理游戲、角色扮演、管理沙龍等多種形式的實踐與互動,培養學員的溝通創新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和素養。
四、改革實踐效果
1.學員學習樂趣和課上積極性明顯增強。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員情況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加以綜合運用才能真正提高授課效果。同時同伴教學法使學員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同桌、前后桌及舍友之間通過相互的監督和激勵能極大地激發學員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平時研討中遇到不同的看法時,每位學員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就會主動去搜集信息,查找輔助資料,促進了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語言溝通和總結歸納的能力,還加深了學員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在爭執不下的時候學員也會向教員請教,教員與學員在一起探索并解決問題,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2.教學內容外延化。通過線上線下、課上課下的教學將管理學課程拓展到第二課堂,領導能力素質拓展中心能夠通過比較輕松、活潑的方式在無形中培養了學員的計劃、組織、領導、溝通及創新等綜合管理能力,使學員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感受到管理的無處不在,能夠及時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為今后勝任第一任職崗位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6).
[2]韓寅奔,汪一舟,等.案例教學法在小企業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2):218-219.
[3]李靜.提高高校市場營銷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99-100.
[4]鐘周,李森林等.北京高校終身學習與繼續教育教學創新的前沿探索———基于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分析[J].繼續教育,2017,(10):06-09.
[5]田園,劉軍山.軍隊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探索,2014,(10):21-22.
【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高專藝術類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5-11
管理學基礎論文07-30
淺談動漫造型意識下的動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論文05-30
中學體育田徑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08-13
關于高校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5-11
對于高校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5-11
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討論文08-23
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研究論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