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尋寫作動機書寫精彩生活的論文
以往的寫作課教學普遍采用“理論闡述+ 技巧介紹+ 范文實例”的單一教學模式,但是在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弊端百出。老師大談寫作技巧,用學生范文來指導學生寫作,課后還展開大量的日記、小作文的檢查和批改,就使得作文課成了學生最怕的課。其實教師也同樣遭遇了害怕上寫作指導課的窘況。
近六年的作文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了通過審美型閱讀與切實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搭建博客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落實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
一、尋根溯源,學會剖析,探尋寫作動機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對寫作沒有興趣?會寫不出好文章?尋根溯源后,其實是學生與老師都過多關注怎么寫而忽視寫什么的問題。
現在學生習作特點是毫無個人見解,人云亦云,思想“正確”,語言乏味,平鋪直敘,毫無才情,虛情而濫情,讀起來令人厭煩沮喪。教育學者張文質指出:“在種種日常化、考試化的壓迫、利益誘導和強化訓練過程中,孩子們已經自覺地、熟練地掌握所有說謊、偽飾、順應時勢的本領,個人的獨特性消失了,想象力消失了,生命的獨特經驗變得毫無意義!
情感需要宣泄,需要用寫作來讓世界明白“我”對世界的認識。一個人寫作如果連自己都沒有這種需求,寫成的文字自然沒有吸引力。我們讀了書,了解了天下,就想說給別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只有自己經歷了苦難,或是真正了解了別人的生活的苦難,才能真正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精神狀態,才能用正確的態度來生活、寫作。
書寫“愛”與“美”是永恒的主題,需要學會剖析自我。因為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你文章的深度。正視自我相當困難,容易看清別人的長處與短處,卻很難看清自我的陰暗面。魯迅說,解剖別人是容易的,解剖自己卻很難,但“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著自己”。所以魯迅才寫出了剖析國民性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不朽名篇。正是缺乏對自我的無情解剖,學生才是會選擇躲避現實,虛擬了虛情假意的文字。
作文教育改革要把學生從各種控制、規范、欺騙中解放出來。所謂的“解放”也就意味著每一個體都有自己的價值,每一個體的所有奇思異想都值得肯定。當學生相信自己,按自己的想象力、天分、經驗、喜好寫作時,他們所創造的“世界”一定是美好的,獨特的,甚至是惟一的。學生的心智和語言都在美妙地成長,只是未被他們的教師所發現、肯定、鼓勵而已,以至于學生自己也沒有自我肯定的勇氣。
二、返璞歸真,學會捕捉、書寫生活動情點
學生作文的素材應來源于他的真實生活,教師的一顰一笑,父母的點點滴滴,同學的日常相處,自然和社會或美或丑的現象,都可以有效地轉化為寫作內容。然而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卻絞盡腦汁地抄襲、模仿、編造。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開展審美型閱讀,單純只是閱讀是無用的。這樣的閱讀與寫作的實踐是相互脫節。錢理群先生倡導的“精神的底子”在中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選用最好的文學作品去滋養學生的心靈,拓寬他們的視野,激勵他們對未來進行探索和追求。要求學生用審美的態度來研讀感動了自己的文學精品,并把自己挑選的文章精品當作研究人生、研究社會、研究自己的案例,有了鑒賞和研究的心得后,再用富有情感的語言進行個性表達。這種做法能使學生的文學閱讀真正回歸到培育人的審美人格和文化素養的本義,使學生被動地由教師指定的閱讀內容、方式轉變為自由地選擇閱讀的內容。 教師更要身體力行,閱讀后也要和學生一起寫,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學生。
在實際教學中少有人真正把下水作文落到實處,用學生習作來代替自己的下水作文。只有老師自己真正去寫了,才能清楚地發現學生寫作的癥結在哪里,瓶頸在哪里,才能發現教師也會和學生一樣,得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兩大難題。因為缺乏捕捉生活動情點的意識,學生才會覺得現實生活枯燥乏味,沒有什么可寫的內容。所以可以巧借綜合性活動與名著導讀,來努力發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僅僅閱讀課文提供的文章不足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于是采取了師生互相推薦感動自己的文學精品。
如開展《母親的贊歌》綜合性活動時,學生們一起學習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與《我與地壇》。學生推薦了張潔的《無字我心》、趙翼如的《單身母親手記》、冰心的《蓮葉》。我還推薦了報告文學《血鑄忠魂———一位偉大母親最后的生命篇章》等文學精品。當學生閱讀這些好文章時,被充盈著作者真摯濃厚的感情的文字所感動。他們終于明白寫作其實并不難,有很多內容可以寫。
作家去寫作,主要是心靈受到了某種情感的沖擊,諸如遭遇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失去了最親愛的朋友,盼來了苦苦等待的成功,得到了最渴望的回報,憤怒、悲傷、喜悅、激動等等感情自然就會流于筆端。像這樣“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
教師在教學生作文的時候,應該盡量挖掘、捕捉這樣動情的一瞬間,引導學生去捕捉生活的動情點,喚醒他們沉睡的記憶。當學生有了想寫曾令自己開心、傷心、感懷等記憶的沖動時,作文就不再是一件苦與難的事情。
三、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不再畏懼作文
由于學校采用寄宿制,校園文化建設滯后致使學生生活枯燥乏味。創校六年以來,語文組一直在努力改變現狀,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充盈學生的精神生活。我們開展了讀書節寫讀后感的活動、詩歌朗誦會、文言文閱讀大比拼等活動。其中學生最喜歡的是看影片寫影評的活動,利用周日晚上學生返校,帶學生去看電影。
我們采取的是“觀影片,寫影評”序列化話題,在安排影片時初一、初二以親情、勵志為主導,初三則以人生的哲思為主。學生先后觀看了《小鞋子》、《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等影片。尤其是初三觀看的《死亡詩社》、《入殮師》,給了學生諸多寫作靈感,他們寫的文字開始有了思想的深度。
學生開始時很畏懼寫作,我也試著把我的博客寫作的心得告訴學生。只要認真在生活中捕捉動情點,學會營造畫面感,要寫好作文其實并不是一件難事。我將一時間的感動寫成了博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感覺真好》。學生將我印發的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以及我的文章悄悄地放在父母的床頭,驚喜地發現父母改變了對自己的一些錯誤的做法。學生寫出了《母愛無形》、《多年母女成姐妹》、《媽媽生我的時候》、《護蛋手記》等優秀習作。反觀自己的寫作指導,不難發現學生懂了愛,他們也不再叛逆,學習也漸漸好了。他們的文字不再書寫謊言,開始學著做一個真實的人,說真實的話,寫真實的文字。
長期關注中學語文作文教育的孫紹振教授有一句真知灼見的話:“從綜合素質來說,作文應該處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比绱酥匾,為何又讓學生們怕寫作文呢?我們應該看到,正如張文質先生所說:每個孩子都是神奇的。所以說這個“奇跡”并非奇跡,作家們只是將孩子從框框套套中解放出來,讓孩子們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內心。同時頂級作家們允許和鼓勵孩子們帶著興趣,充滿自信地進行自己擅長的文體的寫作訓練,鼓勵他淋漓盡致地發揮,文章就會有生命力。應該讓所有的學生,包括老師,有清晰的意識和理念。作文的生命價值,在于真實、獨特、情真意切,不要害怕學生自由地感知他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激發學生健康地表達和思考他所感知到的一切。只有體現學生的意志,作文天地才有可能更加絢麗。。
付出是這個世界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愛是我們唯一活在世上的理由。不要問愛能成就些什么,色彩繽紛的世界就是答案。13 世紀伊斯蘭神秘主義詩人魯米認為人生中真正的價值只有“愛”和“美”的追求,其余的全是謬論。很多人終其一生苦苦追求著,卻因不知道“愛”與“美”是唯一值得追求的,虛度了寶貴的生命。語文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學會捕捉、書寫生活的動情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更要親自寫下水作文,告訴學生作文的形成過程,倡導寫真情文字,讓學生掌握“情郁于中,自然會發之于外”的寫作真諦。認真反思自我,學會剖析自我,去書寫“愛”與“美”的永恒主題。
【探尋寫作動機書寫精彩生活的論文】相關文章:
探尋班級常規教育的契機論文12-03
英語論文的書寫格式03-28
護理論文的書寫與技巧03-01
護理論文的書寫要求11-21
體育教育的本質及教育價值探尋的論文05-25
論文中參考文獻書寫03-17
醫學論文書寫格式03-18
書寫論文的格式基本要求11-26
論文的書寫規范與打印裝訂要求07-20
畢業論文的書寫格式規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