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叔本華悲觀主義人生哲學探究
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注定了人生是痛苦的,欲求從根本上來說是不能滿足的,下面是小編搜集的一篇關于叔本華悲觀人生哲學探究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借鑒。
亞瑟·叔本的代表作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一書。在其書中,叔本華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痛苦的現實世界并探討了擺脫現實痛苦通向幸福的途徑。世界是由人的意志和表象所構成的,意志與世界同時存在卻不同于世界。叔本華認為,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各種痛苦。為了不被空虛和無聊糾纏,最好或徹底否定意志,或嚴格禁欲,或自行禁食而死。
一、亞瑟·叔本華的人生背景
亞瑟·叔本華于出生于法國大革命和歐洲戰爭的年代,這樣一個動亂的時代對叔本華影響很深。他反對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對人間的苦難極為敏感,所以他的人生觀中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色彩。歐洲各國戰亂后的蕭條讓他產生了極端悲觀的情緒,他深深感受到了生靈涂炭的大災大難,陷入毀滅感而不能自拔。
叔本華開始用非理性主義和悲觀主義去挑戰理性主義和樂觀主義,對人類充滿敵意的狂言,甚至對人性的惡毒攻擊, 這與構建人類和諧的初衷背道而馳。叔本華把人赤裸裸地剖開來研究,從新的領域來重新審視人類自身的生命價值。這種對人類屠殺式的人性總結注定讓他游離于哲學的邊緣, 走上了一條命運多舛的哲學之旅。
二、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思想集中體現在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中。他強調意志是沒有方向性的,沒有條件的永不滿足的需求, 是不能被的是盲目沖動。所以說人生其實是痛苦的。
(一)悲觀人生的根源-意志
叔本華認為人的本質注定了人生是痛苦的。欲求從根本上來說是不能滿足的,因為世界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也不是永遠不變的客觀精神,而是動態的需求的意愿和不安。由于意志永遠得不到滿足,因而痛苦也是無止境的?鞓分荒苁嵌虝旱模@正是人生的致命傷。整個人生都充滿著由于欲求-滿足-新的欲求的無限循環,意志現象越完善,欲求和沖動就越強烈,因而痛苦也就越明顯。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由于容易得到某種滿足而消除了他的欲望,那么,空虛和無聊就會縈繞著他,也就是說,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會成為他沉重的負擔。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著的。
(二)解脫痛苦的途徑-徹底否定意志
在叔本華看來,真正的藝術是超越自我意志的。 無論是藝術的創造者還是欣賞者,他們是用一種超越主觀意志的理念來看待藝術的, 而藝術卻又能使人感受到短暫的快樂,從而獲得暫時的解脫,尤其是音樂,音樂是最高的藝術形式。悲劇就是要表現出很大的不幸, 而這種不幸不是罕見的現象, 這是人類生存無法抗拒的。而音樂能使我們拋開自己的主觀的意志, 從不幸、痛苦、悲傷的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感受美,感受心靈的平靜。忘記自我、舍棄欲求,做到這樣, 人才能從痛苦中走出來去感受生命中暫時的快樂和幸福。
叔本華認為,與短暫地擺脫痛苦的藝術不同,禁欲能夠讓人得到徹底的解脫, 因為禁欲徹底否定了生命意志。叔本華認為禁欲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自愿放棄性欲。事實上,性欲是延續了個體的痛苦而不是痛苦的終止。因此要想徹底地擺脫痛苦就得禁止性欲。二是樂于忍受痛苦。叔本華指出,毀壞意志可以使人逐漸地從痛苦的地獄步入快樂的天堂。一個人如果能夠從痛苦中悄然, 就可辨別出自己和世界, 然后改變自己的本質, 超越自身和痛苦, 進入恬靜和幸福的國度。最后一種方法是死亡,叔本華認為,人死后就沒有了意志,隨之也就沒有了痛苦的世界。意志取消了, 意志的整個現象也就不可能再存在了,而這些現象是以時間和空間的形式存在的。最終,主體或客體也都取消了。沒有了欲求, 沒有了表象, 也就沒有了痛苦的世界。
三、用科學的辯證的方法來看叔本華悲觀主義人生觀
(一)科學定位悲觀主義, 探尋積極價值
我們不能全部否定叔本華的思想, 因為特定的時代才會讓他認為人的本質是自私無情和貪婪狂妄這也是他對人類普遍命運的思考。
人生來痛苦,人生是空虛的。叔本華告誡人們: 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現實,我們可以尋求解脫的方法。解決的途徑之一就是藝術,藝術可以使我們忘卻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和欲望,忘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復雜關系, 感悟生命的永恒。擺脫痛苦的另一條捷徑--禁欲。禁欲首先要清心寡欲,要求人們徹底地否定一切無止境的不當欲望,完全地否定意志, 最終是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恬靜的心靈、平靜的人生。叔本華在這里告訴我們: 人應該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痛苦,積極地去尋求擺脫痛苦的方法,要愛護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有幸福的人生。
(二)辯證地看待悲觀主義, 避免其消極影響
叔本華認為,生命意志其實是意志的本質表現, 無止境、無意識、盲目的需求和沖動是生命意志最明顯的特點。為了生存下去,人類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都在努力和掙扎, 由于受意志的控制,整個過程表現得非常痛苦, 因此叔本華得出結論:每個有生命的物質都會痛苦,獲得的痛苦也往往多于快樂和幸福。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思想是不容忽視的,他的唯意志主義說明了人生是痛苦的, 雖然這種認為人生是虛無、痛苦、和無聊的悲觀主義人生觀在當代不可取,但是他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思想卻給予了我們思考的空間: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痛苦,我們要勇于客服,積極去面對。
參考文獻:
[1]許文研。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世界[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2]鄧曉芒,趙林。西方哲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黃文前。意志及其解脫之路[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2008.
[4]項楠。叔本華的憂傷-叔本華悲觀主義人生哲學片論[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0.
【叔本華悲觀主義人生哲學探究】相關文章:
芻議叔本華悲觀主義人生哲學的理論根源10-05
關于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分析的論文08-14
淺論叔本華哲學的省察與反思06-29
柏拉圖人生哲學之初探09-30
葛洪及其人生哲學06-07
論老子人生哲學的永恒價值10-21
意志:叔本華哲學與中國美學09-08
人生哲學與人生觀10-24
高中物理探究學習探究論文06-27
關于叔本華倫理思想淺探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