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指導手冊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教育是民族的生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教人修德,以德養慧;慧智雙運,培賢育圣。
教中寓學,德養心性;學中寓教,道德復興。
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指導手冊 de hui zhi jing dian song du jiao yu zhi dao shou ce
1:德慧智國學館簡介 yi :de hui zhi guo xue guan jian jie
德慧智國學館采用當代國學名家熊春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經典誦讀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養,通過誦讀經典,獲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糧。德慧智國學館采用當代國學名家熊春錦先生提出的“德慧智”經典誦讀理念,立足于道德品格的培養,通過誦讀經典,獲得上善的道德精神食糧。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具有開慧啟智的作用。特別是承傳數千年的被尊為經典的古代大智慧者的篇章,凝結了他們大量的慧性認知,并且承載了圣賢的道德能量,匯集了中華民族的道德精神。而對于孩子來說,0—16歲時期最容易啟迪他們大腦的慧性生理功能和道德心靈能量,最容易接受祖先的慧智性認知和德能對他們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通過聽誦、讀誦和誦行的方式,將祖先的大智慧信息鑲嵌在胎兒、幼兒、少年的心靈和大腦之中,從而開啟慧性,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品格,全面正確地開發和塑造孩子道德、智慧與健康的人生。我們的課程涉及了胎教、幼教和少兒誦讀教育,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胎嬰階段,幼兒和少兒階段的德慧智教育,啟迪智慧,培養完善的道德品格,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
愿所有父母能夠以身作則,參與和引導孩子能夠學習和實踐德慧智教育,以道德品格的培養為根本,開慧啟智,能夠達到“與老子同在!與孔子同在!與道德同在!起心動念時刻相應,不離道德!”,成為新1代的棟梁之才!
2: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理念
我們的經典誦讀教育理念是"德慧智"3個字。經典誦讀教材以兩經1書為主,這就是《德道經》、《易經》、《大學》,在此基礎上配以輔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屬性的經典。
"德慧智"3個字是1個完整的系統。德,是指道德品格與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觀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我們通過回顧歷史,分析中外,結合科研成果,已經不難10分清晰地明白:生命雙重結構的精神系統,最好的精神食糧就是道德;上善治水,唯有道德才是真正的上善能量。上善的道德能量,既是科學創造力的源泉與動力,又是生命慧識和智識的最佳營養。只有道德才是高質量培育、滋養慧識生成和迸發科學創造力的上善能量。德的品格性形成和德性能量的充分獲得,是精神系統獲得圓滿發育成長的基礎,是慧識與智識同步開發提升的前提和根本,是科學創造力產生的源泉。(詳見熊春錦著《國學道德經典導讀》中央編譯出版社)
1. 德慧智胎教理念——“上善治水” 1. de hui zhi tai jiao li nian ——“shang shan zhi shui ”
大量科學研究證明:胎兒在母體中4-5個月后逐漸成形,大腦迅速發育,并且有了聽覺、觸覺、味覺、運動覺等感知能力,可以感受和接收外環境中的信息,這為胎教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胎兒時期,完全浸泡在水(羊水)之中,體內分布著95%以上的水,那么我們在德慧智經典誦讀之中,運用經典所蘊藏的5德能量,作為精神的食糧,注入胎兒的羊水和體液之中,注入孕期媽媽的體液之內,這就是最佳的上善治水而養神。
在具體誦讀實踐中,準媽媽、準爸爸的德慧智經典誦讀對胎兒的身心發育起著關鍵的作用。要想正其本,首先得正孕婦之心、準爸爸之心;蛟袐D親自誦讀,或丈夫誦讀,或夫妻同誦,基本的誦讀方法都要按照前面的誦讀要求進行,不論是在休息或者做事時,都可以將誦讀錄音作為1種背景音樂來聽。最佳的聆聽方式,是孕婦靜下心來,通過靜坐或靜臥的方式,調整心態、全身放松、心中主動與胎兒交流,在此基礎上與胎兒共同1起同步聆聽并且跟誦。這樣母子雙靜,不存在孕婦后天意識的屏障力量,經典的能量就能更加暢通地進入胎兒體內,更加充分地發揮出“水善利萬物而有靜”的功效。同時,孕婦本身也能夠接收這種能量,使自己的體液發生善性的變化,從而給胎兒提供更高教能和營養的胎盤和血液。
2. 德慧智嬰兒教育理念
“3歲看大”與“抓周”
嬰,是指從出生后的新生兒到3歲的這1人生時期。0-3歲,是人的1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階段,同時也是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的黃金時期。胎嬰養虛時期是人1生中最為重要的定向階段,因為起步決定著孩子的1生,先天進入后天的初始階段是否科學教育,決定著1生的走向和心身健康,這個人生奠基成器的初始階段,正是“9成之臺,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的極為重要的時期,家長們應當高度重視。
當孩子滿周歲時,有1個“抓周”儀式,這種儀式,其實是直接對孩子胎教和0—1歲期間嬰教成績的1次全面檢測和考試,是對家庭胎嬰教育成績的1次真切檢驗。中國還有1句有關教育的警示性格言:“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正是中國祖先們在大慧大智下觀察人生教育的科學論斷。 “3歲看大”,并不是簡單地在3歲時通過觀察孩子的品性行為而預見他的將來發展趨勢。這句話,其實是對家庭胎嬰養虛階段教育現狀的1個總結!孩子3歲的表現結果,是3歲之前是否進行高質量“胎嬰養虛”教育的必然結果。3歲看大,是警示為人父母者自省家教的現狀與不足,及時進行調整,不能放任自流。為人父母者1定要全面地、科學地肩負起第1任教師的重責。
嬰兒腦科學與語言能力
根據醫學科學研究,人類大約有150億個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全部完成于胎兒期,平均起來,每天要生產5000-6000萬個,胎兒誕生后就不會再增加。從出生到3歲時期的3年中,孩子大腦的聯絡已經完成60%,完成了1大半,每1歲增加近20%。但是3歲以后,卻開始變慢而減緩速度,每1歲成長約10%,到6歲就要完成至80%。從6歲至8歲這1階段,發育速度又再減慢,每年成長5%,8歲時腦部的發育達到了90%。所以0—3歲的時候,是孩子們大腦智識最關鍵的發育期,這1時期嬰兒的智識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當家長們能在此時期給予嬰兒天才所必備的精神營養和正確的教育,孩子就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天才。
在德慧智教育中,為了使人之初就及時進入德慧智全面發展的狀態中,為人父母者必須注意適時地、及早地開發嬰兒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1切學習的基礎和最有利的工具。舌開竅于心,語言開啟有利于慧智同步發展。在智力測試中,語言能力的高低與智力測驗的成績關系極為密切。語言能力越強,學習的速度會提升得更多、更快。語言也是重要的社交工具,因此,父母應當重視嬰兒早期語言功能的啟迪。
在嬰兒期,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在慧識的主導下智識接受并且學會思考,也就是讓慧識深刻觀察,而智識全面接受這個世界已有的1切。因此,在嬰兒時期,語言能力和技巧是孩子慧與智同步發展的1個目標。孩子的語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他生命最初所接觸的成人的表現。隨著人運用語言機能的發展,孩子才開始學會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注入語言,才開始比較、區分和表達抽象的意思,從而把語言作為思考的工具。嬰兒1歲左右,要高度重視嬰兒在囟門閉合之際,同步及時地幫助嬰兒將舌竅打開,俗話說“心開竅于舌”,這對孩子的1生來說是1個關鍵性的轉折期。
“先識字,后藝文”
同時,我國古代傳統教育方法是“先識字,后藝文”。所以,早期及時地教育嬰兒認識漢字,是德慧智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識字,是智識與慧識接軌、同步的基礎,是學習和掌握任何學科知識的前提與基礎。德慧智教育的漢字識字教育,依據生理學而定位在孩子視覺穩定后,大約是7-8個月這1時間段,把握7個月時較為理想。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漢字的記憶極佳,雖然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文字,但是對文字的辨識能力極強,記憶深刻,能夠完全將文字信息存入大腦意識系統中。特別是漢字的這種作用更遠勝于拼音文字,在反復聆聽、誦讀與家長具體指導、觀看的過程中,這種記憶文字的能力,超過其它年齡期數倍之多。為他們以后的聽力、說話、閱讀、朗讀、寫作等能力奠定1個很好的基礎。
在開始向嬰兒教育認識漢字或符號時,應當注意把握重復練習這個訣竅。早期絕不要貪多求快,對每個漢字的記憶1般都應該復習21次以上。要靈活掌握“7”這個先天數對大腦的作用性,才能使文字信息深植在嬰幼兒的大腦皮層中成為記憶,才能成為將來進1步學習的有效基礎。識漢字教育的作用極為廣泛和作用長久,但是早期剛開始時需要極大的恒心與耐力,因此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不要淺嘗輒止,不必貪求于很快看到奇跡和成果。中國漢字具有拼音文字所不具備的全息信息與能量,中國的漢語和文字都具有同步開慧益智的神奇功能,這些都優勝于拼音文字的英語。我們的為人父母者都應當建立堅定的信念,建立對子女的科學之愛,從嬰兒開始盡早用漢字培養自己的子女,開慧智益,慧智雙運,培育中華民族新世紀的杰出人才。
“先天生理后天成”
嬰兒在出生時,自然大道給人類的發育完善,留下了3個極其保貴的空間和時間——這就是先天慧識的生理完善和后天智識的生理完善,以及慧識對智識駕御自控模式的建立。
嬰兒1旦出生以后,嬰兒的囟門未閉合,這是1個天人合1的門戶,古稱“天門”,傳統道醫學中并有“天門常開大慧自在”說法。嬰兒的囟門,在后天環境中需要將近10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這個閉合過程,這也就為嬰兒自主性進行“天人合1”保留著極為珍貴的時間和空間。嬰兒自主型的天人合1狀態,需要人類認識其中機理,主動抓住這段時機,使嬰兒的自主性、獨立性的慧識能夠系統性地建立起來。
為人父母者應當高度注意和重視嬰兒“先天生理后天成”的機緣,主動給嬰兒創造能夠合1于高場景、高能量、質純量足、富含精神營養的外環境;主動營造最適合于嬰兒達到真實不虛的“天人合1”,大量吸收道德能量的外環境。例如,聽誦《老子?德道經》和《周易》,那么嬰兒的慧識必然發育充分,系統穩定,在智識發育的同步中不會被輕易屏蔽掉,將來必定會具備較為充足的科學創造能力,從而成為對家庭、對民族、對社會極為有用的人才。
另外,給嬰兒創造1個欣賞古典名曲的環境。根據《老子?德道經》的教育理念——上善治水,對應于嬰幼兒體內水份高達80-90%的生理特點,慧與智的同步開發,除了應當重視漢字語文的教學之外,同時還應該讓嬰兒多欣賞優美的音樂或旋律,尤其是經典的、高雅的名曲或者交響樂。嬰兒并不是單純地只喜歡簡單的搖籃曲和兒歌,由于經典名曲都富含上善的能量,能夠滋養慧性,對心身的良性作用也非常明顯,那么慧識的功能也就能自由馳騁般地展開,駕馭著智識的記憶與發育的同步,構成善良人格的基礎。要相信他們也會跟成人1樣喜歡聽上善屬性的名曲,所獲得的營養常常比成人更多作用更強。
3. 德慧智幼兒教育理念
“慧顯智升”的最佳生命時期:
幼兒生命時期,是先天慧識能夠充分駕馭后天智識正確充分形成的生命期。8歲前的4歲到7歲的幼兒生命時期,是人生6大階段的第2大階段,是先天慧識極為活躍,并且能夠主宰后天智識的時期;是在先天無為生命狀態中完成后天智識,直覺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并且運用直覺學習豐富后天智識的人生時期。對運用直覺來認識了解世界,那就是先天中的生命期。也就是說,7歲之前直覺是嬰幼兒們的1個主要的學習方法。這1生命時期,是人生真正“慧顯智升”的最佳生命時期,是自然地慧智雙運、同步遞進的最珍貴的生命階段。
修補稟性、培養德性的最佳生命時期:
幼兒生命時期,是修補、提升先天稟性中5德品格殘缺和5德能量不足的最佳生命時期。8歲前的4歲至7歲的幼兒生命時期中,是1個先天內環境為主導期的生命環境,后天意識在這個先天內環境中迅速充分發展,而稟性中的先天5德不足逐步充分釋放與暴露,并且逐步形成性格固化的時期。所謂“7歲看老”,其中就包含著稟性釋放和習性逐步熏染養成,共同構成生命性格的現象。
預防不良習性生成,在幼兒時期還有1點同樣極為重要,我們的家長和幼兒教師不可以當面錯失機緣。這個機遇,就是幼兒期是預防不良習性生成的最佳時期。所謂“習性”,也就是在外環境持續的外因作用力之下,習慣成自然而沾染的不良智識意識和行為習慣。這1點,我們的為人父母者常常并未引起高度關注。其實,父母本身的道德素養水平,家庭所有成員的道德思想境界,鄰里朋友們的道德教養素質,幼兒園教師本身的道德人文氣質,都是幼兒形成后天智識習性的環境和溫床,是1個極為重要的外環境因素。
“慧智雙運”絕學無憂的最佳時期:
幼兒生命時期,是充分提升后天智識,大量記憶儲存后天知識,全面認識、了解、掌握1切有相世界事物的最佳生命時期。嬰幼兒生命期,就是人類最素潔與最淳樸的重要生命階段,是少私而又寡欲的最符合道德本質的生命階段,是以德治身國的寶貴生命時期。我們的父母和教育者,要高度注意愛惜孩子心靈的素潔與淳樸,用上善的德育保護和維持幼兒少私而寡欲的先天無為生理狀態。在這樣的前提下,展開超常智識的開發,廣泛學習后天的知識,攀登學識的絕頂,也就沒有憂患的產生。道德,是幼兒智力開發、超常智識產生而達到學問絕頂的保護神和引路人!老子的教誨,也同時在向整個中華民族和天下父母昭示:德慧智嬰幼同步教育,是達到學問絕頂的最佳時期!天下父母都不可過錯過這1創造孩子們美好人生的絕佳時機!
幼兒期的教育,絕不可以片面地以智識的開發和提升作為唯1的教育方案。依據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中道醫學的闡述,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他們8歲之前是“先天中的后天”這1生理特征,要在保護其先天內環境正常發育的前提下,適當展開后天智識的教育,只能是進行德慧智整體性綜合素質的教育。教他們學多少知識,不如教他們如何做1個道德人;教他們做道德人,不要忘記教給他們智識。這1點,比片面的智力培育重要得多。凡是錯過和失去胎嬰養虛階段德慧智教育的兒童,作為家長,不應當在幼兒養性階段強迫培養他們成為天才。道德可以彌補智識的不足,沒有道德的智識只是小聰明,而絕不是智慧。
3:德慧智經典誦讀基本要求
1) 聽誦、跟誦到背誦:
德慧智經典的日常誦讀,首先要抓住《老子.德道經》雙1章(道篇第1章和德篇第1章)進行誦讀,誦讀雙1章這是個根本, 誦讀雙1章是日常誦讀的關鍵所在。對《老子.德道經》其他篇章的誦讀可由老師根據學習進度和學生自身需求進行靈活的安排。
誦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聽誦、跟誦再過度到背誦。
1.聽誦.聽誦的過程是指誦讀者對光盤及磁帶中的老師帶誦的錄音的反復的聽誦。
2.跟誦.跟誦的過程是是指誦讀者先使自己的聲和錄音的聲的頻率要合起來,然后使自己的音與錄音的音的頻率相合起來,進而過度到使自己的心音與錄音的心音相合起來,也就是說跟誦的過程,就是要使自己聲音的頻率、心音的頻率與錄音的頻率合拍,與錄音的這種場的頻率合拍,所以必須要跟誦1個階段,不要貪多,抓住雙1章。
3.背誦. 跟誦熟練后,最后逐漸過度到背誦、默誦、心誦這個過程,當然這個過程只有你背得相當熟了,才能達到默誦、心誦和背誦的程度。
2) 誦讀心訣“恭、熟、忘、合、靈”:
德慧智經典誦讀的要求就是5個字:即傳統經典誦讀方法論中的“恭、熟、忘、合、靈”5字訣。在經典誦讀的過程當中,首先是1個“恭”字,本義:肅敬;恭敬,恭順而謙遜有禮。恭,包含著誠信恭順的禮德, 恭,是對人道德品格和心性行為的要求。對于經典只有誠信恭敬才能與經典內容中的頻譜能量,精神營養,靈感的源泉相呼應,接近與同頻于其中的精神能量,從而相互和諧并且諧振,產生共鳴。
這個“恭”,是指的“心恭”,“身恭”,“恭敬”的“恭”。誠信,信德無疑,禮德圓明,是恭的基礎。沒有這個恭敬心,沒有這個處下之心,沒有這個禮德之心,就無法矯正自己的心理狀態,無法真實不虛的與經典達到諧振,無法真實的感受到經典的道德能量
所以這個“恭”字,放在“恭”、“熟”、“忘”、“合”、“靈”5個字的首位,她的確是首要的,是1把打開任何經典寶殿大門的金鑰匙。
熟:第2個字,是“熟”。經典誦讀1定要讀熟、念熟、誦熟、背熟。我們德慧智教育的熟,要求“經
[1]
【德慧智經典誦讀教育指導手冊】相關文章:
論文寫作指導教育開放報告范文08-20
論誦讀與古詩詞學習05-10
論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02-23
開題報告指導意見06-09
論文的寫作指導網05-10
“智豬博弈”模型對員工激勵機制的啟示論文04-13
醫學論文寫作指導05-30
“素心”與“史德”歷史論文06-04
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指導08-27
導師指導論文致謝通用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