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傳統道德對現代中國社會道德困境的影響與超越
[論文關鍵詞〕傳統道德 道德困境 批判 超越 價值整合〔論文摘要」傳統倫理道德體系中價值導向一元化的絕對化、精英化傾向,“泛道德主義”的文化彌漫以及道德的政治工具化特征是現代中國社會面臨的道德困境的內在根源,但另一方面,挖掘傳統道德思想中所蘊涵的智慧探索品質也是中國社會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的必由之途。
20世紀是人類對社會道德現狀產生了普遍優慮的一個世紀,在西方,這一道德倫理優思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的人道主義道德熱情受到空前打擊之后的自然跌落,同時,兩次世界大戰的烈火、長達40年的東西方冷戰、由環境、能源、人口問題以及高科技所帶來的新的倫理道德問題,如物質主義的泛濫,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在價值追求過程中人的工具化、異化等,則更加深了這一道德優思。在20世紀的中國,我們不僅承受著人類這些共同的道德問題,同時,還面臨著我們民族在現代化和后現代化的沖擊下自身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更新問題,面對著轉型時期社會道德文化的劇烈變遷問題,社會倫理的失范、道德的蹂埔、道德控制機制的弱化等現象使現代中國人在失落了傳統的意義支撐的同時,走向了深刻的精神困惑與選擇的迷茫。在新的世紀,盡管表面看來人們對道德問題似乎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淡然與漠視,但顯然關于道德倫理問題的憂思遠未停止,而隨著我們對民族文化自身內蘊與命運的關注加深,可以看到,要走出現代中國社會的道德困境,我們在開放胸襟、了解西方、建設現代道德文明的`基礎上,還必須直面傳統道德倫理,在反思與批判的同時尋求超越的可能之途。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http://www.ruiwen.com/lunwen 不可否認,道德有功利價值的存在,但道德的功利價值取向是需要法律制約的,它是與相應完善的價值體系、多元的價值選擇相匹配而存在的,而這些都是我們傳統的文化價值體系所缺失的。而且,無論是規范倫理的外在約束還是義務倫理的內在自覺,道德最終都應是人類精神的升華,不能真誠地面對自我、他人和社會,也就難以有個體道德的完善,德育也難以真正取得實效。因此,在現代中國社會,當道德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日益凸現之時,當作為現代道德主導形態的規范倫理學?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質疑,人們對基于人類道德生活的內在目的意義和品格基礎的德性倫理學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之際,無疑,傳統中國人對道德真誠感的迷失將使得現代中國社會在尋求消解道德現代性困境的路途上更加舉步維艱。
綜上所述,傳統道德的固有缺陷對現代中國社會的道德困境無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對傳統道德進行批判、整合,并建立一個新的道德價值體系。然而,一個新的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若舍棄了傳統,也只會成為無源之水、空中樓閣,所以,現代中國道德困境的走出還需要我們在傳統道德中去尋求那些可供借鑒,經創造性地轉換,依然有其生命力的可傳之“統”與已傳之“統”。就這一角度而言,本文認為,中國傳統道德至少有三方面經驗可供借鑒。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http://www.ruiwen.com/lunwen
【淺析傳統道德對現代中國社會道德困境的影響與超越】相關文章:
6.淺析道德的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