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異化與回歸路徑論文
摘要:公共藝術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大學生綜合涵養、發掘大學生創造潛能等方面的獨特作用越來越凸顯。文章對90后大學生的藝術素養進行了實證分析,揭示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異化現象,提出了回歸路徑。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教育異化;回歸路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公共藝術教育及其獨特作用愈來愈受到高校的重視。但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地研究和反思,使其真正成為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大學生綜合涵養、發掘大學生創造潛能的有力支撐,成為營造優良校園文化、優化育人環境的重要手段。
1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與實效分析
為了解目前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課題組于2014年6月至10月,對寧波市4所高校非藝術專業大三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35份,有效回收率為87%。在調查對象中,男生占37.9%,女生占62.1%;文科學生占52.4%,理工科學生占47.6%;城市戶口學生占45.3%,農村戶口學生占54.7%。調查活動使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1.190后大學生藝術素養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90后大學生普遍具有比較積極的審美觀與藝術觀,具有比較明顯的藝術偏好。在音樂、舞蹈、美術、戲劇四個藝術門類中,音樂是大學生最為喜歡也最為擅長的藝術門類,而喜歡和擅長舞蹈、戲劇的人數相對較少。對于中、西方藝術,大學生更喜歡中國藝術;對于古典藝術與現當代藝術,大學生更喜歡古典藝術?傮w來說,大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優于藝術技能水平。調查結果還表明:90后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文科生明顯高于理工科學生,生源地為城市的大學生明顯高于來自農村、鄉鎮和縣城的大學生;藝術素養處于較高水平的大學生主要集中在文科專業、女生、城市戶口、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家庭收入和消費水平較高、接受藝術教育形式多樣且時間較長的人群。關于“影響藝術素養的主要因素”,有超過50%的大學生認為是自身的興趣,家庭的藝術氛圍影響被排在第二位,學校的藝術教育被排在了第三位。這表明,大學生并沒有把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看作提升藝術素養的最重要因素。
1.2大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現狀評價分析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實施公共藝術教育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藝術類的選修課程,以系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呈現;二是各種校園藝術活動。寧波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公共藝術選修課、校園文化藝術節和邀請藝術家或社會藝術團體進校園專場演出。本次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現狀的調查主要涉及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形式與資源、教師素質、課時等。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目標的評價為中等偏下,對教師素質、課時安排的評價為中等,而對教學內容、形式、資源等3項的評價均低于中等水平。其中,藝術課程形式與資源的得分最低,這說明他們對目前高校藝術課程教學形式和資源的豐富性、新穎性認可程度不高。有的學生反映,公共藝術課程僅僅簡單地介紹幾位藝術大師的生平與藝術成就,講授一些藝術知識,缺乏學生的參與和互動。
1.3大學生對公共藝術活動現狀評價分析
通過對藝術活動的主題、形式、宣傳、內容以及大學生參與程度的評價調查,結果表明:高校對藝術活動的宣傳做得較好,但學生的參與程度不夠,藝術活動往往由學生中的部分藝術骨干參與,大部分學生只是觀眾,很少能真正參與其中。調查顯示,大學生有明確的藝術教育需求,希望通過藝術教育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和欣賞能力,希望將藝術能力外化并表現出來。
1.4大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效果評價分析
此次調查,我們綜合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程、學校藝術教育活動、藝術教育效果三個方面的評價來研判當前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效主要從“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和“提升學校藝術氛圍”兩方面進行考察。調查得知,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總體評價不高,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和效果并不滿意。他們認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提升他們藝術素養和營造校園藝術氛圍方面效果不好。我們也發現,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總體評價存在明顯的群體差異———文科生的評價總體明顯高于理工科學生,而不同性別的學生則沒有明顯的差異性。
2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異化現象及其原因分析
2.1異化現象分析
從公共藝術教育的實際狀況來看,很多高校已經把公共藝術教育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漸已得到凸顯。但是,公共藝術教育暴露出不少問題,出現了明顯的異化現象。
2.1.1藝術教育被異化為“門面教育”
公共藝術教育被普遍地認為是心靈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和人文的教育。它作為一種真善美的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特點應該是雅俗共賞、兼容并蓄,但不少普通高校所開展的藝術教育明顯帶有裝點門面的性質,并沒有按照課程化的標準來實施。學校組織學生精心編排的一些文藝節目,只是在大型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學校對外宣傳或迎接上級領導檢查時匯報演出,以體現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于是,藝術教育就成為了整個學校教育活動的一種裝飾教育。
2.1.2藝術教育被異化為“附屬教育”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為了造就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質人才,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它具有其它形式的教育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它的核心功能是審美功能,道德教育是其延伸功能。藝術教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必須通過審美教育這個核心環節來實現,即通過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感悟來達到輔德益智。然而不少高校將獨立的藝術教育變成了德育、智育的附屬教育,這就喪失了其基本特征和內在生命力。
2.1.3藝術教育被異化為“才藝教育”
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應屬于素質教育的范疇,它通過對包含美術、舞蹈、音樂、戲曲、話劇表演等在內的課程學習或實踐活動,陶冶人的情操,塑造美的心靈,發展人的創新思維,提高受教育者的審美素質和藝術欣賞水平,最終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但是現在不少高校把藝術教育視為某些藝術門類單純的才藝教育,忽略了學生藝術精神層次上的追求,在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目的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才藝技能化傾向,因而扼殺了大學生的藝術興趣,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2原因分析
對于公共藝術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困境,專家學者們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薛芳認為:一是由于學校觀念上的誤區,忽視了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并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二是社會原因,激烈的國際競爭導致了重科技輕人文的社會局面,社會上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盛行為大學生藝術修養的缺失構筑了平臺。[1]重慶大學的蔡岳建認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很快退潮的原因主要是觀念準備不足、教師準備不足、學生準備不足和物質條件準備不足。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應是提升觀念層次、構建教育體系、加大投入、改善管理、開展科研活動!盵2]李瑞指出:“考察高校藝術教育出現的問題,總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1)認識誤區……;(2)定位誤區:以招特長生,建骨干藝術團,爭拿全國獎項為目標,忽視了對藝術教育急切需求的龐大整體;(3)課程設置誤區:不從學生素質綜合發展的需要考慮,沒有作全面的課程設計,有什么教師開什么課,形成單一化教學的不均衡局面;(4)教學誤區:藝術師資來自專業院校居多,慣常使用其擅長的‘技法教學’,忽略了非藝術專業學生對藝術精神、情感、自覺領悟的內在需求!盵3]也有研究者用一句話概括了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藝術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盵4]蘇玲教授建議:“發揮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把公共藝術教育同校風學風建設結合起來;創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公共藝術教育同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文教育結合起來;利用陣地等資源優勢,把公共藝術教育同個人技能培訓結合起來!盵5]綜合以上觀點并結合實際調查,目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所出現的問題及其異化現象,原因主要在于:(1)觀念之憂。由于受當前社會上功利主義的影響,不少高校在規劃設計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時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導致遠離功利的公共藝術教育被邊緣化。這中間不乏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觀念的問題。學校為開選修課而開選修課,為搞藝術活動而搞藝術活動,說到底,就是對藝術教育還缺乏真正的重視。(2)師資之痛。目前一些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常常由宣傳部長、團委書記來主管。相關課程也常常因人而設,缺乏課程建設的系統性、連續性。從整體來看,由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比較年輕,大多畢業于藝術專業院校,教師文化底蘊不足,教學不規范,方法不當,講授缺乏文化內涵和審美情感,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而影響了藝術課程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3)課程之懼。我們調查發現,一些學校并未按照教育部的規定來設置課程,而是根據現有的教師資源開設課程,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更為嚴重的是,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存在“三無”現象———無教學計劃、無教材、無教案。有的高校則完全照搬專業藝術教育的做法,根本不看教學對象,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傊斍案咝9菜囆g教育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沒有體現公共性,沒有擺正位置。
3“公共”視野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回歸路徑
只有在“公共性”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公共藝術教育的內容,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活動,才能使公共藝術教育回歸應有的正途。
3.1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該多途徑、多層次
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通過具體的形象來體現和表達的。藝術世界豐富無比,涵蓋音樂、繪畫、舞蹈、戲劇等諸多藝術形式。藝術教育具有多樣的內容層次,如藝術理論、藝術賞析、藝術創作、藝術表演等。這種特點要求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是多樣化的,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廣度,既要有基礎知識又要有實踐活動。所以,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要開設多種門類、多種形式的選修課程,加強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的聯系,多增加一些藝術實踐類型的課程,加強與社會的藝術交流,形成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局面。
3.2以培養藝術素養為目的實施教育
要明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演唱家、演奏家、演員或者學者,而是為了追求真善美的價值理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在實際教學中,一切活動都要以藝術內容為載體和媒介,引導大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感受,注重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認知藝術、感悟藝術、表達藝術。
3.3注重藝術體驗與藝術參與
藝術體驗是掌握藝術形象、感知藝術情感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它強調學生對多樣藝術內容的積極參與。學生只有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才能更好地發現藝術的美。在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活動中,藝術實踐和體驗應該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結果與水平是次要的。學生通過藝術課程的學習和大量的藝術實踐活動,就會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中不由自主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促進自身的和諧發展。
3.4施教對象的公平原則
在高等院校,每一位大學生均應享受平等的藝術教育權利,均應受到平等的教育對待。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施應當充分考慮其公平原則,學校應當創造條件,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學生的藝術教育需求,使素質教育全面地、真正地落到實處。
3.5要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
公共藝術教育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藝術需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設相應的課程。要調動學生的藝術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學活動,一定要促使學生成為主體。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達成公共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l]薛芳.理工科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
[2]蔡岳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反思與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84-85.
[3]李瑞.高校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07.
[4]李順慶,秦楊.新建本科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皖西學院學報,2007(6):19-21.
[5]蘇玲,等.深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J].南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4):99-101.
[6]賀志樸,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8.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異化與回歸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公共藝術教育異化現象及回歸論文09-18
淺析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建議論文09-22
高校英語教育的德育教育滲透路徑論文10-22
公共藝術的論文10-24
高校教育心理學改革路徑探索論文10-21
高師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論文09-02
關于藝術教育中的德育異化09-14
普通高校舞蹈藝術教育芻議舞蹈藝術教育論文05-03
教育需要慢的回歸論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