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定位探析論文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網絡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較為迅速,媒體之間也開始相互溝通與合作,在這種背景下,播音與主持的藝術專業定位工作較為重要,如何適應當今媒體融合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相關教育部門必須對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定位加以重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播音與主持專業在教育環境中更好的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專業素質較好的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
關鍵詞 媒體融合環境;播音主持;藝術定位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0-0042-01
播音與主持專業的發展,不僅為國家新聞相關事業提供較多人才,還使得具有播音與主持興趣的年輕人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雖然播音主持事業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部分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定位教育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無法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所以,相關專業教師以及高校要對此類問題加以重視,將播音主持教育與新媒體環境結合到一起,為學生的發展以及播音主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 播音主持與新媒體結合的作用
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將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與新媒體結合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筆者根據對二者結合效果的分析,總結了對播音主持專業的轉變要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1 使信息能夠更好的傳播
在播音主持與新媒體相結合之后,會出現較多的有利之處。媒體的發展與信息技術有著直接的聯系,隨著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信息的傳播變得極為開放,這就使得播音主持獲得較多的市場信息,并且信息角度多為大眾化,促進播音主持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大眾也可以通過媒體融合更加便利的獲取新聞,從以往的閱讀報紙、觀看電視、收聽廣播等方式,變為手機平臺接受新聞信息,使得新聞信息傳播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另外,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向區域多樣化,使得相關人員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也意味著我國播音主持相關行業將有著質的提升與超越,對人才的要求逐漸增高,教育部門以及高校需要根據媒體的變化與工作平臺的開放,培養相關人才,使播音主持專業大學生就業率提升[1]。
1.2 樹立全新的播音主持人才培養理念
目前,網絡技術發展速度較快,新興的媒體也開始不斷增加,其中包括自媒體,這一平臺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較多的便利,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所發現的事件,媒體的變化導致人們不再通過單一的新聞播音與主持獲取信息,這就導致播音主持受到嚴峻的挑戰。雖然挑戰性較強,但是也為人才的培養帶來較大的完善,高校不再根據傳統教育規定對學生進行教導,而是通過媒體融合觀念對其進行定位,通過自媒體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就業率[2]。例如,自媒體“播客”,通過視頻捧紅了很多底線明星,在播客自媒體系統中,也存在播音主持項目,這也就增加了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就業的機會,高校可以根據自媒體的發展對學生進行培養,培養觀念受到極大程度的轉變[3]。
1.3 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隨著媒體融合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專業素質的發展受到廣泛關注。在傳統的媒體工作中,各個職位的工作人員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就可以,無需學習其他專業知識,但是,媒體融合背景下,各個職位的工作人員只有學習不同專業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執行自身工作。在傳統的報紙行業工作中,相關人員只需要根據新聞的播報摘抄部分信息,通過印刷等方式出版報紙,但是,媒體融合背景下,要求相關人員只有從網絡中搜集人們關注的信息,才能提高報紙的銷量。與此同時,部分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行業,對自身的行業開始了逐漸的轉變,例如,報紙行業開始向著網絡行業、電視行業發展,電視行業開始向著報紙行業與網絡行業發展等,這些現象的發生,不僅關乎相關轉向行業的經濟效益,還考驗著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工作人員需要不斷的學習不同專業的知識,才能在行業中有立足之地[4]。所以,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執行工作,在提高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基礎上,教授其與記者行業相關知識,要求其可以達到現場播報的能力,能夠及時采編各種新聞信息[5]。
2 融合環境下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定位
目前,媒體融合趨勢已經打破了傳統的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高校應該重視專業定位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定位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制定相關方案,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播音主持方面人才,以下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定位措施。
2.1 知識結合技能
在播音與主持專業中,知識和技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播音主持的知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相關技能,學生要想提升自身播音主持相關技能,就要對基礎知識有著良好的掌握,同時,這也是高校開展播音主持專業教育的目的。所以,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將知識轉換為技能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這樣,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發音知識之后,要求每位學生根據相關知識閱讀一段文字,教師要對學生閱讀的效果進行分析,教授學生如何更好的進行發音,糾正發音錯誤的學生,并且對其加以鼓勵,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播音主持業需要的綜合能力較高的人才[6]。
2.2 重視社會實踐
高校播音與主持專業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實踐能力,只有掌握專業基礎知識,提升實踐能力,才能更好的參與到工作中。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能根據社會的需要對其進行培訓,導致學生的實際能力低,無法在畢業之后的短時間內適應相關工作,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所以,高校應該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社會實踐,要求學生觀看各個自媒體的主持節目,并從中總結相關知識,在總結之后,要求學生在自媒體中申請主持,自己制作視頻、錄制節目,這樣,學生在簡單的社會實踐中,就能夠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其次,學校可以與報社進行合作,學生擔任實習記者一職,給予學生充分的實習時間,要求學生到社會中采集新聞,集中采訪,獲取最新的新聞信息,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自身素質,還能夠掌握記者專業知識,為其進入媒體融合時代下的播音與主持工作中奠定良好基礎;最后,高校可以與地方電視臺合作,要求學生在電視臺中實習,總結電視臺主持人在播音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安排學生主持部分新聞,或與節目主持人臨時搭檔一周,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對播音主持專業更加熱愛。另外,高校可以與動畫制作公司、廣播站等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安排學生進行動畫配音、廣播播音等,這樣,學生的播音主持技能就可以得到適當的提升,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較為良好的影響。
3 結論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與相關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高校應該摒棄傳統的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有效改良教育定位信息,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階段性的對學生進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其提供社會實踐機會,使其可以適應相關職業。
參考文獻
[1]鄭帥.媒體融合視域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定位探微[J].西部廣播電視,2014(4):94.
[2]姜楠.基于多媒體平臺的播音主持藝術的專業定位[J].傳媒,2014(18):75-76.
[3]游媛媛.基于多媒體平臺的播音與主持藝術的專業定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5(15):24.
[4]馮聰.基于職業能力需求的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定位[J].新聞研究導刊,2015(2):107-108.
[5]劉毅濤.通識教育視域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路徑[J].現代傳播,2015,37(5):144-148.
[6]韓啟振.應用型本科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現代漢語教材編寫研究[J].語文學刊,2015(16):116-118.
【媒體融合環境下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定位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探析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多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論文(精選12篇)02-03
探析多媒體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03-19
語言藝術播音主持論文12-04
探析多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03-21
探析多媒體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03-20
探析藝術設計專業色彩課教學的重新定位03-07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探析論文11-15
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編輯論文04-21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字報紙文學論文11-19
新媒體環境下書法藝術的變化論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