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實踐與探索論文
摘 要:音樂欣賞課讓學生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提高了審美情趣,了解了一些世界音樂文化瑰寶,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展現(xiàn)自我的自信心,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的興趣和激情。本文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科滲透以及對教材的靈活運用等方式進行了一些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音樂欣賞 提高素養(yǎng) 激發(fā)興趣 學科滲透
高中音樂欣賞課是一門新開設的課程,通過探索適合高中學生音樂課的上課方法、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學到多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高中學生一般比較重視升學學科,往往將音樂欣賞課視作放松課。要將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讓他們經(jīng)常體驗成功,逐漸使他們對音樂欣賞課有興趣。
1、鼓勵學生根據(jù)作品形象進行即興表演和即興創(chuàng)作
許多音樂作品給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聯(lián)想的空間,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jù)作品中的形象即興上臺表演。這樣不僅可活躍課堂氣氛,也可鍛煉學生的即興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比如,在介紹德國作曲家韋柏曲、由法國作曲家柏遼茲改編的管弦樂作品《邀舞》時,由于作品開頭和結尾有兩件樂器分別代表著兩位不同人物,長笛代表著女士,大提琴代表著男士,作品引子部分的演奏,猶如兩位人物在友好對答,而結尾部分又猶如在跳完舞之后,男士禮貌地將女士送回座位,并以示感謝。于是,我啟發(fā)學生將他們所感受到的音樂形象以表演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了解作品的內(nèi)涵,也使學生得到了一次鍛煉勇氣上臺表演的機會,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當然,并不是每介紹一部作品時都要學生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和表演,教師可以靈活掌握。在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再有意地介紹作品,學生將會更有興趣去感受音樂、體會音樂內(nèi)涵。
2、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
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學生放松精神、減少拘束感。
我們的音樂欣賞教室中擺設著可以移動的椅子,可以按照每一堂課的需要自由移動,或者讓學生圍成幾個組,或者可以圍成一個圈,讓學生進行表演或介紹音樂作品,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還可打破傳統(tǒng)課堂學生站著回答老師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坐著回答,使他們有一種輕松感,與教師產(chǎn)生默契感,從而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
3、利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
現(xiàn)代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已不再是鮮為人知的事。利用電腦軟件制作音樂課件,給音樂配上相應的'畫面,能夠在視覺上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將視聽相結合,讓學生更直接地感受音樂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時也能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刺激,讓學生形象地接受一些音樂知識,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學生對一件事物感興趣之后,他們就會加倍地去學、去感受;同時,不斷地調(diào)整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即可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
1、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教師要經(jīng)常告訴學生下節(jié)課將欣賞那類作品,讓學生回去找尋一些有關的資料,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述與介紹,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比如,在欣賞民間流傳而成的音樂作品時,可分組讓學生課后找尋更多的民間流傳的音樂作品,在下一節(jié)課中交流或演唱。 這樣不僅可使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音樂知識,也可促使他們自覺地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又如,在講到《音樂與人的社會》時,提到了應用性音樂即“實用音樂”,在讓學生了解了何謂“實用音樂”之后,我啟發(fā)學生找尋生活中不同的“實用音樂”,并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介紹。我們的學生不僅找到了不同的實用音樂作品,還以小品、話劇、詩歌等不同形式介紹和表演了音樂作品,將“實用音樂”在人類生活中的不同作用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且學生自己設問,提問其他學生,掌握了課堂主動權,更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實用音樂”作用的認識,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運用多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對每個班級學生的大致情況有所了解,比如哪些學生會什么樂器、哪些學生會舞蹈、哪些學生特別喜愛唱歌。這樣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邀請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展示他們的才華,同時也可以使一堂課有序地進行下去。
通過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
三、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
高中音樂欣賞課的魅力不僅在于可以欣賞音樂,而且由于音樂與舞蹈、戲劇、戲曲、文學、繪畫、地理、歷史、政治背景等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從而使音樂欣賞課又成了可以了解許多相關知識的課,當然,音樂還是主要的。
在上高中音樂欣賞課時,要注重學科間的互相滲透,讓學生在了解、欣賞音樂的同時也了解一定的寫作、歷史等背景資料。
比如,一些作品的寫作與當時的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聯(lián)系,甚至有的音樂作品就是根據(jù)一定的歷史事件寫成的。如,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弦樂作品《1812莊嚴序曲》,就是作曲家應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之約,為紀念俄法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而創(chuàng)作;還有波蘭作曲家潘德雷斯基的弦樂曲《廣島受難者挽歌》,是作曲家以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造成駭人聽聞的歷史慘劇為題材而寫。在介紹這類作品前,就可以請學生在課前去找尋一些有關的歷史資料,在欣賞音樂之前介紹,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時對當時的歷史事件也會有更深的了解與認識。這些做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程度,更可以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提高學生對其它知識的認識與感受。
四、教師對教材的靈活運用
新教材打破了以往音樂欣賞教材以音樂發(fā)展史為線索的編寫思路,以《音樂的創(chuàng)意性》、《音樂的民族性與時代性》、《音樂的標題性》、《音樂的社會性》為題,選擇了古今中外的部分民族民間音樂、各個時期的一些代表作品,也包括了一些流行音樂。
由于作品的時間跨度比較大,這就要求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了解一定的音樂作品。但是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作品時,要注意作品的旋律性,要易記,要易懂,有些作品要能夠讓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表演,有時還要選擇一些課本之外的作品,結合課本要求給學生欣賞,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作品,擴大學生的欣賞角度。
比如,教材中的有些作品比較長,而在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完整欣賞,或者是學生實際情況不允許如此操作,那么可以先讓學生欣賞作品的片斷或者是各個主題,然后鼓勵學生課后欣賞完整的作品。
教師靈活掌握教材的目的,其一是讓學生保持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其二是激起一部分學生課后去了解音樂作品的興趣,從而始終保持學生感受音樂的積極性。
《浙江省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必須強化音樂的審美教育。審美教育包括情感、創(chuàng)作、愉悅等方面,要發(fā)揮音樂學科在學科體系中獨特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通過高中音樂欣賞課,學生能了解一些世界音樂文化瑰寶,并培養(yǎng)學生勇于展現(xiàn)自我的自信心,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的興趣和激情。
【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實踐與探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