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圖譜教學論文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心智啟蒙時期,對于音樂的認知基本停留在兒歌的朗朗上口記憶上,只能單純的哼唱出音樂的外在表現,對于音樂內里的情感或是歌詞含義、曲調背景、韻律規律等皆是一無所知,且音樂除了字面上的歌詞尚且能夠讓學生理解外,對于音樂情境的感悟,抽象的思維延伸,這些均讓年紀較小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一味的牽引、推動,都不能真正意義上讓學生領會音樂的底蘊,那么小學的音樂教育就應推陳出新,摒棄傳統音樂課堂上單向化的授課模式,糅合圖譜進行教育,繪制出音樂殿堂在頭腦構造中的大致模型,讓學生能夠切實的“看到”音樂原本的樣子,由此發散思維,獲得樂感的循序進步。
關鍵詞:小學音樂;圖譜教學;認識與實踐;初探
音樂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小學課堂上具備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小學教育內容也在悄然發生著變革,如何創新教學策略,以豐富的音樂元素改變沉悶的教學環境,以此達到全面素質的教育目的,是目前小學教師應關注的問題,在音樂教學中,同樣應以學生的喜好出發,以通俗易懂的音樂圖譜融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師應正確認知音樂圖譜,充分發揮出圖譜的作用,以有效的課堂實踐,讓學生直觀化感知音樂多元興致的美妙,徜徉在音樂的趣味圖譜中,深度理解音樂,牢固記憶激發潛能,讓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都能學好音樂,享受音樂。
一、圖譜教學在節奏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音樂中諸多抽象的內容,讓小學生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傳統課堂上滔滔不絕的口頭講授難以將一些原本存在性質較為特殊的元素,透徹的講述清楚,其反復錯亂的內里結構更加制約學生音樂的娛樂性,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因此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的音樂課堂干脆將音樂節奏這樣無法闡明的知識點略過,節奏的把控全憑學生自我感受[1],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常會發生“漏拍”、“不著調”的情況,究其根本是學生對于節奏的認知太少,教師的節奏訓練意識不足,在現階段音樂教育的推陳出新下,圖譜可從根源上解決節奏不好傳遞的弊病,讓學生從對音樂節奏的模糊輪廓向清晰化轉變,逐步摸索到音樂節奏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在節奏演奏下的創新思考提供契機。例如,教學“快樂的嚓嚓嚓”時,音樂的節奏較為歡快,教師可選擇利用“笑臉”來代替原本的節奏音符,越是到高亢的節奏時,笑臉表現的幅度越大,學生也跟隨教師的笑臉變化“做鬼臉”較為平緩的部分嘴巴的表示為“-”字型,而節奏上揚后,逐漸將“-”字向兩邊拉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笑臉甚至逐漸變為“v”字型,此時的學生也仿照教師的節奏圖譜,使勁地擠弄眉眼,看起來憨態可掬,看著學生之間互相變化的臉型,紛紛哄堂大笑起來,大家對節奏的演變議論紛紛,自然而然的打破了課堂的沉悶性[2],到了下一階段的節奏標注,還未等教師開口,已經有聰慧的學生根據前期的規律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如果不用笑臉答題“快樂(節奏)的變化”,那么可以用肢體語言的圖譜展示嗎?此時教師可安排有美術天分的學生上臺來自主畫一畫,或者在他人的思維指控下,畫出相應的節奏變動符號,原本呆坐在課堂上的學生,從被動的求知狀態走上主動思考的舞臺,在短時間內,從音樂的基礎掌握到創新思考,極大地提高了音樂的教學質量,一些學生天馬行空的思路常令教師嘆為觀止,在不受束縛的自由發揮空間下,學生對于旋律有了整體的認知且能夠自主創造旋律,牢記旋律,由圖譜的演示寓教于樂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圖譜教學在旋律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古有“繞梁三日而不絕”的描述,是對音樂旋律最大程度的向往與渴求,我們常用“優美”來形容音樂的旋律,實則是在多樣化的旋律之下,善于遣詞造句的人們也沒有了發揮的余地,旋律能夠帶領學生走進不一樣的音樂世界,雖然我們端坐于課堂的狹隘空間中,但這并不影響旋律為引,創設出虛擬的情境意境,潛移默化的升華聽者的情感認知[3],我們從旋律中感受到了什么?那虛擬而又無垠的思維空間在旋律的包裹中衍生了什么?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不同,在腦海中構造的旋律形式也呈現了差異,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旋律無非聽一個新奇,學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那首歌更好聽、那首歌比較好唱!睂τ谛傻睦斫鈱嵲跍\薄,音樂教師可利用“曲線圖譜”的方式畫出高低音中不同的旋律變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旋律想象。例如,教學“綠色的祖國”時,全曲節奏規整,旋律以小跳、級進為主,樂句與樂句的連接有時出現四度跳進,使整首歌曲頗具有進行曲風格。教師可想象旋律是一個疾駛的車子,在學生對旋律的認知不深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這種類比的方式具體化旋律的演變,在平穩的車道上勻速行駛、恣意盎然,忽然高潮迭起,車速快了起來,最終即將到達終點時,車速又開始逐漸減慢,安全收尾,以曲線的“山峰狀”坡度沖擊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認識到“原來這就是旋律!边@樣跟隨“山坡”的起伏來指引學生的音調,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圖譜教學在歌曲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歌曲是小學音樂中關鍵的學習要素,唱歌對于新鮮感較為強烈的小學生來說是十分童趣的活動,但音樂課上學生的情緒低迷,這兩種看似矛盾實則真實存在的課堂問題,已經成為了音樂變革路上的阻礙[4]。教師可結合圖譜讓學生展開音樂的練習,無論是顏色的突出,還是情節的多彩,都會讓學生在音樂中重新激發熱情。例如,教學“劃船歌”時,將歌詞抄錄到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劃船”的近況,藍色表示劃船的舒緩愜意、黃色表示劃船的奮起趕路,紅色表示海浪的翻涌激進。在整段旋律中,將表現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較大的樂句上,以小船被海浪頂起的圖譜演示其情境,小船由遠處慢慢地向我們劃來,唱歌的聲音力度也隨之增強,那么圖譜就可以由遠及近的先畫出小船遠遠的一個輪廓、繼而顯露出船頭、然后整個小船映入眼簾,明細的暗示學生,整個音樂的變化銜接,將音樂劃分為幾個模塊,學生的感受更為直觀,唱歌時能夠在不同的區域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另外,還可以利用圖譜的輔助記憶歌詞。小學生在音樂學習時,首先要記憶歌詞,繼而在基礎歌詞的牢固掌握下,才能進行思維的發散。例如,教學“采蓮謠”時,歌詞以“采蓮前”、“采蓮中”、“采蓮后”三部分鋪陳,教師可讓學生分為小組演唱,采蓮前圖譜展示“船兒悠悠湖心蕩、小小蜻蜓也戀花”的元素,讓學生身臨其境般置身于采蓮的環境當中,采蓮中圖譜展示“采蓮船兒槳戲水、荷花叢中穿梭忙”的情境,學生仿若聞到了蓮花的香氣,唱歌時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采到蓮花的滿足感,采蓮后圖譜展示“摘片荷葉戴頭上,晚歸路上遮夕陽”的情境,學生此時手舞足蹈,將帽子帶在頭頂,儼然已經沉浸在音樂的美妙韻律中了,不再是單純的背誦,而是親身的體驗“采蓮”的過程,學生的記憶猶新,情感也更為充沛。
四、圖譜教學在欣賞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音樂欣賞是一種享受,在美不勝收的音樂氤氳中,教師可利用圖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欣賞的內容,“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帶有認知的奠基去感知音樂、暢想音樂、全身心浸泡在音樂的海洋中,無法自拔[5]。例如,教學“童聲里的中國”時,教師可以跟隨音樂的變化,讓學生一邊歌唱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中國的國徽、國旗等標志,潛移默化的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再比如,教學“踩花山”時,教師畫出心中的花山模樣并讓學生參與圖譜的制作,有的學生表示花山上有蝴蝶飛舞,有的學生表示花山上有五顏六色的小鳥在鳴叫,有的學生表示花山上有采花的孩子奔跑。教師尊重學生的意愿,按照學生的描述填充圖譜的空缺,學生的思維瞬間向奔涌的泉水一般活靈活現,看到教師樂此不疲地將自己對音樂的想象具體地描述出來,不停地閃現智慧的火花,受到這種無言的認可激勵,學生的課堂表現熱情空前高漲,隨之教師可指引學生利用肢體語言表示蝴蝶飛舞等想法,學生爭先恐后地參與圖譜創造,獲得音樂獨立的欣賞能力。五、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固化模式,在圖譜的從旁輔助下,讓學生調動身心感知音樂,積極踴躍地參與音樂課堂互動,在音樂中發展想象思維、拓展認知空間,為素質教育提供推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莉:圖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年第24期第245頁。
[2]陳少群:論圖譜教學在農村小學音樂活動中的引領作用[J],小作家選刊,2017年第16期。
[3]王粲:小學音樂圖譜教學的嘗試與探索[J],文理導航旬刊,2014年第4期第75頁。
[4]朱瑜:圖譜相生:小學音樂教學的應有法則[J],江蘇教育,2016年第9期第73-74頁。
[5]鄭燕玲:例談圖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17年第7期。
【小學音樂圖譜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論圖譜在音樂活動中的運用論文08-15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5-29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發表論文06-28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07-20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07-27
小學音樂律動教學論文06-03
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探索論文08-21
情感教學小學音樂論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