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時間:2024-07-13 09:09:16 音樂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精選11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精選11篇)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1

          摘要:音樂心理屬于人大腦中的一種特殊身體機能,將客觀的音樂事實通過大腦主觀反映出來。音樂心理學對于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本文首先對音樂心理學進行了概述,其次探討了音樂心理學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再次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給出了針對性的兒童音樂教學改進策略,最后進行了全文總結。

          關鍵詞:音樂心理學;兒童音樂教育;改進策略

          一、音樂心理學概述

          音樂心理現象是人們在音樂活動中較為熟悉的音樂現象,每個音樂活動參與者都能夠獲得親身體驗與經歷。音樂心理本質及其發展不同于其他心理現象,音樂心理現象依托于人類心理學,屬于人類心理不斷發展過程中,到特殊階段的產物,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心理現象。音樂心理基于一般心理現象,在音樂意識產生、發生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化。音樂心理并非與生俱來,需要在實際的音樂活動與教育中,在大腦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慢慢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音樂意識和心理過程。成長階段不斷的學習與接受的過程,也是音樂心理形成的過程。從嬰幼兒時期到成年再到老年,經歷了發生、發展與衰退的整個過程。

          二、音樂心理學在兒童教育中的應用

         。ㄒ唬﹥和魳方邮苣芰Φ陌l展

          提升音樂聽力是提升兒童音樂接受能力的基礎與前提,相對來說是最為重要的部分。部分兒童不能把音唱準,大多數人會從唱的方面找原因,認為是五音不全,其實應該是兒童聽覺方面的問題。生理研究表明,12歲之前人的聽力能夠在合理培養下提升。因此需要在兒童階段重視對兒童的聽力培養,奠定音樂能力發展的基礎,兒童音樂聽覺能力包括:音樂要素聽辨能力、整體音樂形象聽辨能力以及內心音樂聽覺能力這三個部分。音樂要素聽辨能力包括節奏、旋律、和聲與音色等。聽覺能力需要循序漸進、慢慢培養。對音樂要素的聽辨是提升音樂能力的.基礎。整體音樂形象聽辨能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把握音樂情緒,領悟音樂內涵。這種聽辨力需要基于音樂要素聽辨能力而發展;二是曲式結構的聽辨力。曲式結構是分析音樂層次、條理、章節的關鍵;三是音樂體裁聽辨力。如舞曲、進行曲、交響詩等體裁的聽辨。內心音樂聽覺能力也叫做內心聽覺想象能力,基于此獲得音樂體驗。兒童音樂教學,需要契合兒童音樂接受的心理特點展開,依托音樂音響,在音樂活動中提升兒童的音樂聽力。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兒童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能讓人體驗美、感受美和創造美,且能愉悅身心。兒童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及音響的感受與辨別能力,且深化兒童的情感體驗,培養兒童注意力、記憶力和審美能力。

          三、基于兒童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育策略

         。ㄒ唬┷`行以人為本,促進兒童自主參與

          兒童音樂教學,應該凸顯出兒童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將兒童作為教學的主體,基于兒童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規律,以兒童發展為導向,實施多元化、針對性、開放式的兒童音樂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兒童自主參與、發散思維、互動合作,在兒童真正的自主學習實踐中,強化學習能力,掌握音樂知識、技能與方法,提升音樂素養。

         。ǘ┙Y合舞蹈元素,提升兒童學習興趣

          音樂與舞蹈本是一體,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外在表現形式。若想要兒童更加深刻的學習、領悟音樂,更好的創造音樂,那么可以將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展開綜合學習。兒童年齡小,活潑好動,可塑性強,將音樂教學與律動表演結合起來,激發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在創造性表演中,詮釋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如此能夠提升兒童的學習興趣,也能強化兒童綜合能力。

         。ㄈ┻\用技術手段,創設豐富教學情境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給與教育工作很多便利。音樂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等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音樂的律動和魅力。如《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教學,播放繁花似錦的春天幻燈片,及嘰嘰喳喳鳥語花香的音樂錄音,讓兒童感受鮮活的生命和真實的春天氣息。如此,在置身其間中,兒童加深了對歌曲的感悟。

         。ㄋ模┡囵B創造思維,強化兒童音樂素養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在感受、體驗和創造音樂時,能夠激活人的思維,讓人在想象和聯想中發現美和創造美。音樂心理學理念為,基于兒童的音樂心理發展特點,需要在兒童階段重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從這些方面出發:一是培養兒童的創造興趣。興趣是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的前提,興趣不能憑空產生,需要依托一定的環境、內容而產生。由此需要基于兒童音樂心理特點,營造和諧的環境,組織趣味活動,給與兒童創造的時間與空間,讓兒童在興趣導向下,思維自由發散,獲得創造成功的愉悅感。二是強化兒童創造性思維。需要將兒童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還需要重視對兒童直覺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等思維的培養,運用開放式、活動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促進兒童個性發展,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三是創造性表現力的培養。兒童創造力培養以后,還需要兒童能夠將其表現出來,如此才能體現出創造性的作用。音樂新課標中也重點提出了“表現”這一項內容,在音樂表現中凸顯出兒童的創造性。包括這些內容:創造意識、獨特個性、合作能力、知識基礎、協調能力等。知識與技能是創造性表現能力提升的基礎,如此需要引導兒童重視知識與技能學習,加大力度培養兒童創造性。

          四、結語

          結合文章敘述了解到,音樂心理是后天形成的,且可以培養。兒童音樂教學中,需要基于兒童音樂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采取科學、合理的音樂教育策略,通過融入多學科元素,踐行以兒童為本,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重視對兒童創造性思維與能力的培養,以此在音樂教育中,真正實現感染人、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目標,實現音樂教育價值的最大化,為兒童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偉偉.淺述音樂心理學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

          [2]侯麗.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研究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2015,(06).

          [3]周星雨.試析音樂心理學在音樂學研究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5,(05).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2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教育理念與經濟發展同步革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提高,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在高校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占據重要地位,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關系到學生審美能力、文化涵養乃至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實現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面。本文從不同方面入手,闡述音樂教育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隨著人本教育理念日漸深入,高校教學目標有了質的變革,逐漸向學生專業和心理素養同步提升方面轉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談論的熱門話題,是高校生存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音樂教育起到關鍵性作用。高校要多層次強化音樂教育,巧妙融入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在陶冶情操中有效緩解學生壓力,實時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落實人本教育理念。

          一、音樂教育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明確自我意識,調節自身情緒

          隨著社會環境日漸復雜化,高校學生日漸發現“理想我”“現實我”之間較大的差距,常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主體我”“客體我”便會對立沖突,無法全面、客觀評價自身優缺點,過分自信或者過分貶低自己,長此下去,極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在音樂教育作用下,高校圍繞新時期人才培養理念,以專業學生為導向,開展不同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引領專業學生不斷參與其中,在感知、品味音樂作品中進行相關實踐,全方位深入了解自我,正確看待自身優缺點。在此過程中,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深層次客觀看待自身對人與事的看法、感受,包括自身能力以及素養,日漸形成穩定的自我意識,隨時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正視自身優缺點過程中不斷完善并提升自我。在穩定自我意識作用下,學生能夠合理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對自身行為進行正確判斷或者預測,對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更好地培養自身能力與素養,促進心理健康發展。在此基礎上,音樂是人表達自身各類情感的有效渠道,人可以借助旋律、歌詞等表達自身的愁苦、快樂。在音樂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身情感寄托到聆聽歌詞、演奏樂曲等中,有效“表達、宣泄、控制”自身情緒。也就是說,音樂教育能夠在語言、非語言兩大形式作用下,對學生進行精神洗禮,有效提高各層次學生情緒控制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會合理調整自我情緒,免受負面情緒影響。

          2.人際交往能力與智能水平提高

          在判斷個體任務是否完成方面,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大重要標準,也是個體進行一系列正;顒拥谋匾疤,人際交往能力是當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樂曲的`產生大都不是由個人完成的,而音樂實踐活動大都屬于團隊集體活動。在音樂實踐中,個人需要不斷和他人溝通、配合、協作等。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在和他人溝通、交流中學會處理與他人乃至集體的關系,不斷融入集體中,掌握與人交流的重要技巧技能,和人進行多層次交流,避免出現孤僻、逃避等心理,可以在無形中有效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也為心理素質的提高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音樂教育可以向學生傳遞多方面的知識。例如,樂理、歷史、人文地理,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深層次完善學生已構建的知識結構體系。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鑒賞音樂作品中巧用音樂乃至學科知識,有效培養音樂鑒賞能力,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識乃至情感體驗,進行合理“想象、聯想、創造”,深層次理解音樂作品內涵,實時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音樂教育可以讓學生在不斷感知外界事物中,合理而迅速地調整肢體并呈現相關的反應動作,有效培養反應協調能力,也能不斷發散并活躍學生思維,在多樣化音樂情景氛圍中智能水平得以順利提高,在培養各種能力中擁有健康的心理,確保心理健康發展。

          3.培養良好個性,塑造健全人格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失敗,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耐挫能力,能夠正視挫折與困難。音樂課程內容以及實踐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音樂教育可以讓學生對自身個性特征、心理特征有正確的認識,可以有效引導并激勵各層次學生,不斷規范自身行為,有效培養良好的個性。大學階段是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這也是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的關鍵性內容。這兩個層面的教育是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關鍵性任務。心理健康教育屬于道德教育組成要素之一,學生道德認識、道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都和心理學有著某種必然聯系,音樂教育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音樂教育可以不斷豐富各層次學生內心情感,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音樂實踐中能夠積極、客觀面對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在音樂熏陶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培養音樂素養中有效提高心理素質,更好地塑造人格,成為新時期所需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更好地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促進高校音樂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路徑

          1.更新音樂教育理念和目標,優化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體系

          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要正確看待音樂教育,緊隨時代發展步伐,更新音樂教育理念,將“以人為本”理念落到實處,明確音樂素質教育目標,促使音樂教育理念、目標二者相互作用,深化日常音樂教育各環節,更好地發揮音樂教育作用。在此過程中,高校要從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角度入手,優化音樂課程教學體系,將學科知識、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巧妙融入音樂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恰當處理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確保身心健康發展。高校要根據專業學生出現的各類心理健康問題,優化已構建的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體系,有效進行音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以及實踐教學,在高效的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心理素質,落實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理念以及目標。

          2.理論與實踐結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轉變音樂教育方法,將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結合,借助多樣化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理論知識,在鑒賞、詮釋音樂作品中內化音樂理論知識,在獲取情感體驗中學會調節自我情緒、正確認識自我、培養良好個性等。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將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巧妙融入音樂教學各環節中,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手段,動態呈現音樂理論知識,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并理解音樂作品以及相關的影視作品內涵,運用音樂理論知識,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教育具體情況,借助音樂教育實踐,定期開展不同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將音樂課堂內外完美融合,引領學生嘗試參加音樂個人比賽、團體比賽,讓學生在多樣化音樂互動中培養良好的品質。音樂教師要根據各層次學生音樂實踐情況,加強層次鮮明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以音樂教育為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其在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中,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況,正視自身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類音樂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不同方面實踐中塑造健全人格,促進自身心理健康發展。

          3.注重校園音樂教育建設,科學開展校園音樂活動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高校要根據音樂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二者關系,結合新時期各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注重校園音樂教育建設,將音樂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音樂教育氛圍,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上更好地開展音樂實踐,提升各方面能力與素養中塑造健全人格。高校要在校園音樂教育建設中開展不同形式的校園音樂活動,如文化節活動、藝術節活動等,引導專業各層次學生參與其中,在音樂演奏、舞蹈等中不斷感受音樂獨特魅力,在個人、集體音樂實踐中形成更優秀的品質,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此過程中,高校要根據專業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校園音樂實踐環節,便于學生在音樂藝術氛圍中有效提升文化藝術素養,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教育體系中,高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性組成要素,對我國教育事業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不利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和身心健康成長。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要準確把握音樂教育、學生心理健康二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多樣化可行的方法,優化音樂教育環節,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以此,同步提升學生的音樂和心理素質,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培養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滿足社會行業領域對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箐,繆偉.音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現途徑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

          [2]高衡.芻議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

          [3]范堯,唐珊,周建雄,等.大學生音樂態度行為對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

          [4]譚卉,劉峻峰.接受式音樂治療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15

          [5]焦麗梅.試論音樂療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6]范堯,雷迅,唐珊,等.醫學生音樂喜好與正性情緒、主觀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

          [7]王美玲.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8]張媛霞,孫建海.試談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4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3

          【摘要】在音樂學專業學生課外音樂的教育中,音樂心理學是不可或缺的。為了表明在未來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有必要了解一些音樂心理學的知識的重要性,筆者結合了自己在實踐中的教學經驗,音樂心理學的逐漸普及對音樂教學事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音樂心理學;課外音樂教育;重要性

          音樂的起源有著很悠久歷史,據相關的資料顯示,人類語言初具雛形的時候音樂就形成了。有《樂記》中說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痹谀撤N意義上,音樂承載了中華華夏五千年的文明。進入二十世紀以來,音樂所帶來的其他的功效被逐漸發掘出來,并不斷被重視。在當今社會,音樂不單單是作為一項藝術,而更是被用來治療心理疾病。所以就誕生了現在的音樂心理學。音樂心理學主要是運用心理學和結合其它相關聯的學科(類似生物學、人類學、神經學科等)的教學方式,通過不斷探究狹義和廣義的音樂氛圍中人們的感情、認知等心理活動的不斷變化,來研究音樂和人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帶來的影響,并且運用相關的知識來調控或者預測人們的音樂活動。

          一、音樂心理學與音樂美學,心理學的關系

          音樂心理學是心理學和音樂美學相互結合的科目,因此,要完善和發展音樂心理學,心理學和音樂美學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音樂心理學采取實驗心理學的授課方式,與此同時結合音樂美學的理論基礎,從而成為了音樂學中重要的一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很清楚的領悟到,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音樂心理學知識,在對以后的實際社會工作或者對自己將來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音樂是一種精神的產物,但是從客觀上說,音樂的合成材料聲音是一種很普通的物理現象,對于人來說,接受聲音的過程是一種生理上的自然反應,在人類不斷的前進和自然科學不斷完善的今天,我們的音樂審美水平也在不斷地完善。在目前的師范類院校的音樂教學中,音樂學專業的高年級學生中,音樂教育學和音樂心理學是其專業的必修課,有過一定的專業水平的老師或者同學都了解,音樂的美育功能是由審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認識功能三個部分相結合形成的。這三種功能能否發揮其應該有的作用取決于人們對音樂的重視度和認識程度。在我們意識到音樂能夠成為傳遞信息的信號的時候,它的結構和形式的內容就變成了一種媒介,幫助我們傳遞感情和信號。人們對于不同的音樂刺激有不同的反應,但是不可否認音樂所傳遞的信息對于人類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音樂心理學在課外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在課外音樂教育中,音樂心理學有著很廣泛的運用。在本篇文章中,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闡述掌握音樂心理學對于緩解弱勢群體的音樂教育的空白及重塑其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

          春季,筆者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在重慶多所中學校進行了短期音樂教學的支教工作。在逐漸深入的時間里,筆者與打工子弟們進行溝通交流,慢慢的了解他們的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內容,觀察和分析他們學習音樂的過程。作為西部開發的中心、蓬勃發展后起的新興直轄市,因建設發展需要的契機,近十年涌入了幾近常住人口一倍的外務人員。筆者采取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以及隨機采訪的方式來較為深入地認識了外來務工子女對音樂接受教育的現狀。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不同年齡的孩子對音樂的接受能力不同,這與他們所受的教育的程度是密切相關的。在調查中,8~11歲的孩子已經初步具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并能夠通過模仿以及親身體驗,開始音樂的學習。在這些孩子之中,他們練習歌曲時有一定的意識,通過自己的想象,根據老師所描繪的那樣,能都很快的領悟和理解音樂的基本內涵。而相對于他們的父輩而言,由于父輩的原因,使得這些孩子在家庭背景,社會環境以及經濟條件與城市里的孩子有所差異,父輩也沒有機會去接觸這些很正統的音樂教育。但是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心智還未成熟,心理素質不過硬。家庭環境和社會背景的不同,個性的發展及其心理素質的發展也是良莠不齊的。作為一群特殊的群體,在外務工子女所處的環境造就了他們與城里孩子不一樣的性格,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也注定與城市里的孩子不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曾經提到過打工子弟心理自卑的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貧富差距。在作者半年對的指教時間里,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音樂教育活動,總結出以下結論:音樂教育要配合音樂的心理治愈功能,兩者綜合進行會得到更好地教學效果。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在外務工子女的可塑性很好,如果輔以良好的指導,會更有發展的前景。從根本上來說,打工子女在心理上與城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更加單純與簡單,但是骨子里有一股自卑感。這些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就必須依靠政府教育部門,將音樂心理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其中,這樣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三、音樂心理學的前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心理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當今全國范圍內已掀起關注重視音樂心理教育學的熱潮。對于在校的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師范生來說,音樂心理學的掌握已經不可或缺。中國的音樂心理學是在西方音樂的基礎上發展和逐漸形成的。我們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其實音樂的本身沒有傳達情感的信息,它間接地表達感情,音樂的美是一種語言無法訴說的美,是一種精神領悟和肉體感知同時并取的美。音樂的美是客觀性的,它的最基本要素是音調,它的靈魂就是優美的節奏,有了節奏律動,音樂才有了靈魂。將音樂心理貫穿于音樂教學中,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這是音樂心理學目前發展最有亮點的前景之一。所以,目前在本科生階段開設和接觸音樂心理學對于音樂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音樂與其他的藝術形式不同,音樂更需要人類真實情感的交流和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如果充分認識到音樂心理學的重要性并好好地利用,對于推動社會人文文化的進步,以及實現自我人生的價值都有著關鍵的意義。我們都知道,教育為社會提供創新性人才,背負著歷史性的重要使命,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心理學教育。

          參考文獻

          [1]田叢叢;淺述音樂心理學在課外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J];濰坊學院學報

          [2]祁欣;音樂心理學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研究與應用[J];長春大學學報

          [3]馬達:二十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4]許冰;埃德溫·戈登;音樂教學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4

          摘 要:音樂心理是人類對客觀音樂現實的反映,音樂心理活動又能調節人的音樂行為。聲樂既是表演的藝術,也是情感藝術,在聲樂演唱中,調控好自身的心理因素,才能使歌曲的表達更準確,演唱的效果更完美。

          關鍵詞:聲樂演唱;音樂心理;情感;研究探析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學的研究。然而在聲樂演唱當中,我們則可以有效的將心理學理論適當的加以其中運用,將演唱水平進一步加以全面提高。在復雜的表演心理活動當中,聲樂演唱是一項綜合的心里活動,而臨場心理學則是極其重要,演唱人員需要全方面的進行有力控制和有效的得以掌握!1】針對演唱人員的心理活動特點需要進一步的給予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將音樂的表現力進行全方位的增加提高,而且還能夠將音樂的感染力進行有力的增強。演唱人員在聲樂演唱當中必須要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還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而且還需要演唱人員具有較強的心里調控過能力,這樣在成為優秀演唱者的學習道路上,就顯得更加容易。

          一、聲樂演唱與心理學關系

          音樂心理是由音樂而產生的對人的心理活動影響的總和。人類心理的成長除了有其客觀規律性,還需要音樂等各種文化因素的滋養。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音樂通過對人的感染,使人們的思想、感情、意識和諧統一,對個性心理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聲樂演唱是人的呼吸器官、語言器官與表演器官等生理動作的巧妙結合。人們的任何行為都會受到心理意識的支配。在聲樂學習中,教師的技能信息通過傳入神經傳送給大腦,大腦再通過傳出神經給肌肉發布指令,將大腦的意志實施。演唱與發聲的動作機能,就是通過生理事實而引發的心理反應,而心理反應又影響或指導著生理動作。因此,通過意識和意志才能實現動作。

          所以,我們不僅只是單一的重視演唱技巧以及技能,而且針對演唱人員的心理研究,也顯得極其重要。

          二、音樂心理學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

          聲樂演唱不管是在技巧方面,還是在表演上都具有著極其復雜的心里活動,演唱人員必須要具有極好的心里素質。在舞臺上進行演唱的時候,臺下聽眾表現出熱烈的反應時候,演唱者在此時也深深的受到感染,那么在表演的過程當中就會出現意料之外的效果,這些都可以歸結于靈感激情火花的迸發。所以,優秀的演唱人員,不僅需要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而且還需要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

          三、培養良好的聲樂演唱心理

          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表演者,不僅僅是需要具有扎實的演唱功底以及嫻熟的演唱技能,而且對于演唱者而言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演唱心里素質,這樣對于音樂作品才能夠更好的通過演唱技能進行完整的表達。但是在實際情況當中通常會演唱者會有怯場以及緊張的情緒,進而對于演唱水平發揮就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在實踐的學習過程當中就必須要重視演唱人員的心理,進一步加以全面培養。

          想要將演唱者的心理素質更好的加以培養,就應當過多的參加實踐活動,要敢于站在舞臺上面面對觀眾,在演出的過程當中要坦然大方的面對臺下的觀眾,將自己內心里面膽怯緊張的心理盡心有效的排除,在后期的學習成長過程當中努力的成為活潑開朗以及堅強自信的人。【3】演唱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自身演唱方面的實際能力進行選擇歌曲,所以演唱人員一定不能夠選擇那些自己無法成功演唱的歌曲。在選擇自己演唱的作品之后,演唱人員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了解歌曲作品,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當中,在演唱過程中或者在實際生活中要善于發現自己聲音的甜美,要將自己的風采充分的進行展示。

          在聲樂的演唱過程當中,由于演唱者心里緊張,而且通常會有怯場的現象出現,由此就造成演唱人員出現聲音跑調和音準失常,這樣就導致演唱效果大失水準等。其實演唱人員在演唱的過程當中,出現失誤都是難以有效的避免的,當遇到這些突發狀況的時候,就需要演唱人員及時的進行自我狀態調整,不能夠出現慌張的心理,要表現的鎮定自若將歌曲進行繼續演唱,需要保證整個演唱過程流暢與完整,不能夠在出現小失誤的時候就停止演唱,這樣將會引起整個演唱的失敗,更加的無法進行彌補。聲樂演唱人員在進行演唱之前,需要將自己的心態以及情緒進行有利的調整,更好的展現自己演唱的技巧,如此一來演唱者在舞臺上進行聲情并茂的演唱,這樣才能夠完美的達到音樂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 王曉玲. 心理素質的培養在聲樂學習與實踐中的作用[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0(08)

          [2] 王顥,龔悅晗. 中得心源外師造化——淺談聲樂演唱者的綜合素質[J]. 美與時代(下半月). 2008(05)

          [3] 張蘆菲. 淺談歌唱心理素質在聲樂教學及表演中的作用[J]. 萍鄉高等?茖W校學報. 2010(04)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5

          摘要: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的學習質量普遍提高,學校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越來越重視,過去被忽略了的“副科”教育,也重新被重視起來,特別是新課改以后,引入了很多教學手段和方法,例如在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在音樂教學中實現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更加強健的體魄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中。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音樂課堂;積極性

          過去,很多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發展。尤其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幾乎沒有交流,音樂課的教學大多數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課程安排,這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模式,只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被動,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必須打破,否則只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打擊,不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激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以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文化課的興趣。

          一、音樂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ㄒ唬┓e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是對心理學的提升,是一種創新。在心理學領域,積極心理學是一場新興的革命,是心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主要從積極角度更加深刻地研究傳統心理學所研究的東西。積極心理學采用更為科學的方法和原則來研究人們的幸福指數,引導人們對事物產生積極心理,研究人們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使人類的發展和生活變得更加的和諧與健康。

          (二)音樂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音樂教學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可以使學生們意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樂趣,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互動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引導的教學模式,開展積極心理學的教學,由過去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變為成長式教育,在音樂課中從積極的角度進行教學并且不斷了解學生的想法,這不僅是一個教學創新的嘗試,也一個給學生們提供了綜合發揮、表現自我的平臺。

         。ㄈ┮魳方虒W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性

          1.加強和鞏固專業基礎知識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牢固,甚至有的學生學了就忘,F在,通過在音樂課堂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學生能夠從積極的教學模式中學習音樂,從而加強和鞏固了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

          2.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過去的音樂課程學習是比較單一的;現在,音樂課堂中引入積極心理學,使學生能夠從積極的教學模式中學習音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能夠更為輕松有效地將所學的`課程內容融合在一起,從而得以全面發展。

          3.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音樂課總是給人一種枯燥乏味而且顯得繁瑣的感覺;但是,音樂課堂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課程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充滿興趣,從而對音樂學習產生熱愛之情。

          二、音樂教學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

          (一)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傳統心理學所研究內容的學科。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同樣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改變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例如,通過合唱的方式能夠帶動其他不喜歡音樂的學生一起學習音樂,這就體現了學生們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合唱的方式開發學生的組織能力等,用這樣積極的心理學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潛力,使學生的潛力得到開發,同時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ǘ┩ㄟ^運用積極心理學,學生的互動意識得到培養

          過去,由于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比較單一,就局限于鑒賞課本上的音樂,脫離了課本就對音樂學習無從下手,何況隨手對一首音樂進行簡單的鑒賞和分析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積極心理學,讓學生將課程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課堂上模擬生活情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例如,生活中有些音樂是男女對唱型的,因此,在學習這類內容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A和學生B進行對唱,來達到通過積極心理學開展音樂教學的目的。又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積極組織興趣小組,學生憑借愛好組成音樂小組、歌詞小組、樂器小組等,以相互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積極性。

         。ㄈ┩ㄟ^運用積極心理學,學生的課堂得以活躍

          過去的教學模式大多都是由教師主導整個課堂的,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什么交流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真正得到鍛煉,甚至習慣了被動的學習模式以后就很難再學會獨立思考了,也會因此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己動腦思考后與教師互動,從而在課堂上能夠積極配合教師,踴躍回答問題。另外,積極心理學使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積極發言以外,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三、結語

          音樂課是一個沒有界限的學科,它所包含的內容和涉及的領域是非常廣泛的,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墨守成規。通過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積極心理學,學生們的潛力得以開發,其互動意識和積極性也都得到提高。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己的空間和平臺。

          參考文獻

          [1]梁虹.從內化感知到外化呈現———音樂認知心理學視閾下的鋼琴即興伴奏教學[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7,36(2).

          [2]韋佳佳.心理學與音樂教學的融合探究——評《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J].中國教育學刊,2017(5).

          [3]史影.基于人本主義教學觀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內容與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

          [4]余小俊.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模式的反思———由音樂心理學課引發的思索[J].中華少年,2016(25).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6

          摘要:在開展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學活動做出調整。在如今的鋼琴教學工作中,教師非常注重對學生彈琴指法技術方面的指導和練習,卻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把握得不夠準確,導致傳統教學活動中的“一言堂”等“填鴨式”教學方式出現在音樂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鋼琴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效果,設置梯度教學,采用激趣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獲得教學成績的提高。本文根據鋼琴教學活動中的具體特點展開討論,提出幾點有利于音樂心理學教學工作開展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音樂 鋼琴

          音樂心理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按照理論建設的具體方法,鉆研提高音樂教學效果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堅持“先易后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先從教學活動中感受到學習鋼琴音樂的節奏感和旋律美,從而激發自身對音樂的興趣,更好地配合教師具體開展鋼琴教學活動。

          一、重視鋼琴教學活動中的音樂心理學應用的意義

          鋼琴音樂能夠表達出作者的個性特征,學生從鋼琴樂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培養獨特的氣質,通過認知風格的學習和自我概念的領悟,培養熱愛鋼琴藝術的藝術素養。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鋼琴知識的心理變化過程出發,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從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角度出發,從認知過程入手,結合學生對鋼琴樂理的感知、記憶和情景想象,確定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對學生個性心理特征進行精準把握的過程中,需要挖掘學生的最大學習潛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表揚。

          二、開展鋼琴教學中音樂心理學運用的措施

          1.先易后難,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堅持“以人為本”,教師應該從鋼琴教學活動中的基礎知識教學開始,從鋼琴表演中主和弦五音旋律位置開始,向學生詳細介紹正和旋連接的方法,然后,對七和弦的概念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音樂基本原理和鋼琴藝術的魅力。如果發現學生對鋼琴知識學習中部分章節的領悟比較透徹,對于學生的這些特殊能力,教師應該積極發現,并且鼓勵學生對自己擅長的學習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發揮自己的長處,以豐富自己的.鋼琴學習活動。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C、G自然大調之間的區別,了解和聲小調主和弦五音旋律位置開始的正和弦連接的規律。

          2.音樂心理學幫助因材施教對于部分有學習天賦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深入指導,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十六分音符、十六分休止符在以四分音符為一排條件下的常見節奏進行介紹。在學生學習十六分音符時,根據十六分休止符在以八分音符為一拍的條件下形成的常見節奏,采用互聯網教學手段,經常性地向學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指法彈奏方法介紹的音頻文件。鋼琴音樂課程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工作時,一定要重視挖掘學生自身的音樂潛能,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新穎的教學手段,開展音樂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比如,可以結合多媒體課程教學的手段,還可以嘗試用比較流行的手機音樂APP進行教學,重視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多媒體音樂鑒賞課之前,教師應該重視課程設計方面的推進工作。在每一節音樂課開始之前,應該對本節課的基礎音樂知識教學時間和名家名曲鑒賞的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然后,將音樂鑒賞的實際操作和內容講解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內。從而保障整堂課既不顯得過于枯燥,又不顯得過于松散,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鋼琴指法教學、認識樂譜和掌握旋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預期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教師應該通過認知構造重建與改組,強化學生鋼琴基礎操作方法的變式聯系,努力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闡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消除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抵觸情緒,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

          參考文獻

          [1]童師柳.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高師鋼琴教學模式探討[J].藝術百家,2008,24(2):200-203.

          [2]來水娥.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課程建設研究[J].藝術百家,2011,27(3):260-262.

          [3]王曉坤.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高師音教專業鋼琴教學改革[J].中國音樂學,2004,(3):101-102.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7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在你痛苦、失落時,還是在你開心、激動時,音樂都是最好的陪伴。音樂影響著人們,也改變著人們。它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

          【關鍵詞】音樂;審美欣賞;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最具年輕、有活力的一族,是一個看似輕松卻承擔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這些壓力來自學業、生活、家庭、感情以及就業等方方面面。近年來,因大學生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現象逐步攀升,自殺、兇殺等不良事件屢見不鮮,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的警示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急,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不良心理現狀

          1.1情緒控制、抗挫能力差。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活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生活環境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基本都是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受一點委屈和苦難。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獨立自主、經受挫折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1]。上大學后,有的學生要遠離父母,獨自學習和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庇護,一旦遇到什么困難,他們就開始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就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前途十分迷茫,遇到挫折便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甚至情緒失控,做出過激行為。

          1.2人際交往能力差。上面提到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獨處時間較多,步入大學后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環境,他們難以適應。加上在與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便產生交往恐懼,對人自私、冷漠。另外,由于大學大多是開放的校園,大學生身心基本偏向成熟,他們有的開始談戀愛,但是往往會在戀愛、性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便走向極端。

          1.3自我認知能力差。所有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前都覺得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輕松愜意的,但現實與理想總有一定的差距[2]。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生活、環境的轉變,加上受學業、社會經驗、人際交往、感情及就業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導致有的大學生由于壓力過大而承受力低下,便逃避現實,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或依賴互聯網等虛擬世界,通過玩樂、放縱麻痹自己的心靈,發泄對現實的不滿,久而久之出現消沉、頹廢、苦悶、抑郁等不良心態,甚至滋生自殺傾向等嚴重心理問題。

          二、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1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所有藝術形式中,音樂最能撥人心弦、最擅長抒發情感,并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音樂是人抒發情感、寄托情感的藝術語言。音樂家在創作音樂時,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們將音樂美分為六類,分別是:優美、壯美、歡樂美、悲劇美、崇高美和喜劇美。學生通過音樂欣賞,能喚起內心深處的美好,并從中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獲得美的感受。

          2.2調節不良情緒。人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音樂也是如此,有的音樂輕快歡樂,有的音樂悲傷萬分,有的音樂鼓舞人心,有的音樂催人淚下。不同的場景下創作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心理下也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并調節人的不良情緒。大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及壓力的影響,難免會有不良的情緒。當憂郁、煩悶時,可以聆聽《彩云追月》、《金蛇狂舞》等清新、明快的樂曲;當自卑、情緒低落時,可以聆聽軍歌、進行曲等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的音樂,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斗志,讓他們找到自信,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

          2.3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受不良風氣及不良誘惑的影響,當代很多大學生對感情觀以及思想觀存在一定的誤區,不能理性的對待情感。通過音樂審美欣賞,學生們能在音樂家譜寫的音符及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有效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結語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系著他們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發展。音樂不僅能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性格、態度,甚至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影響著我們的人生進程。因此,教師在大學教學中要擅于應用音樂欣賞,從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參考文獻

          [1]孔杰.音樂審美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音樂時空,2015,08:183.

          [2]朱燕聰.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大學生的健康心理[J].音樂時空,2014,09:115-116.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8

          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音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確表述。鑒于音樂的心理治療功能和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現狀,文章主要探討學校音樂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中學生音樂心理輔導。通過對當代中學生心理特點及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結合音樂治療理論,積極開展中學生“音樂心理輔導”,并將其融入到學校教育中,達到增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治療 音樂心理輔導 身心健康

          進入新世紀,規?涨暗男乱惠喕A教育課程改革展開了,其中也確立了《音樂教育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和教育價值,并對音樂教育提出了總體要求。第一,從知識和技能方面看,要求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第二,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看,要求培養中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愿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音樂教育的這兩大目標從宏觀上確立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和課程建設的方向,從微觀上明確了音樂教育和學校音樂教學的指導思想,這對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來說有著深遠的意義。

          然而,學校教育中音樂的作用絕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兩點。我們還可以認真學習和研究心理咨詢技術中的“音樂治療”理論,借助于音樂治療的特殊技巧,以“音樂心理輔導”的方式融入于學校教育當中,進一步結合心理學和音樂的相關知識,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中選取風格各異、以陶冶人的情感為主要特征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緩解他們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壓力和煩惱。

          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就學習方面而言,中學生在這一時期所承擔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從初中起始的題海遨游,中考階段的一二三模考,高考前期的練兵備戰,到某一個時間段里有可能出現的摸底考試、快慢分班等諸多容易產生心理壓力的階段和過程。其次,還有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和接踵而來的班級、年級排名所帶來的壓力。成績優異的學生總是費盡力氣地使自己的成績保持在班級排名的前列,學習一般或較差一些的學生又會擔心考試后自己的班級排名沒有進步。久而久之,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產生了焦慮和憂郁的情緒,少數學生又會對考試產生莫名的恐懼感,而畢業班學生的類似情況則更為突出。一些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覺得自己身心疲憊的學生人數竟占到被調查人數的一半以上,而每晚能保證充足睡眠的學生少之又少,部分學生會有程度不同的失眠困擾。

          綜上所述,中學生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有焦慮、憂郁、身心疲憊和由于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的失眠。解決這些心理問題的方式,一般是通過與學生聊天談心讓他們放松心情,或讓學生參加必要的體育活動等來緩解學習所帶來的壓力。但是,我們也不妨體驗一下音樂——以音樂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減壓,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查閱“音樂治療”資料和相關理療案例可以發現,一些我們熟悉或偶有聆聽的音樂作品正在越來越多地顯現著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和價值——音樂治療。

          學校開展以音樂理療方式為媒介,以增進心理健康為目的的中學生音樂心理輔導是中學音樂教育的一個新領域。此舉,對于緩解學生壓力,撫慰學生情緒,完善學生性格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音樂心理輔導又可以使學校音樂教學課堂內容得以豐富、延伸,使音樂教育成果得到進一步擴大。因此,深入學習心理咨詢技術中的“音樂治療”理論,積極探討和開展中學生“音樂心理輔導”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開展音樂心理輔導,教師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素質,包括:音樂學科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如果要很好地發揮音樂心理輔導的功能作用,教師還應具備以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并積極和其他學校教學主管部門通過以下途徑共同構建中學生音樂心理輔導教程。

          在學校音樂心理輔導實踐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師應遵循理論到實踐,實踐完善理論的原則,積極探索音樂心理輔導知識,著力提升音樂心理輔導技能和輔導實踐水平,完善音樂心理輔導實踐性教學條件的建設,防止將音樂心理輔導流于形式,成為有其名、無其實的口號性的一陣風。

          其次,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周末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指導學生創建形式多樣的音樂藝術團隊,定期開展以音樂為主題的班會或交流會等,引導學生就音樂與音樂的心理輔導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求得認同。以使更多的學生喜歡起音樂來,讓他們真正理解并樂于體驗音樂,體驗音樂心理輔導,逐步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的學校音樂心理輔導的基礎和氛圍。

          總之,“音樂治療”這一方法在心理咨詢中已經廣泛運用,但運用于中學生的音樂心理輔導還比較少見。而把它和音樂教育結合起來,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的就更少,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來講,將這種方法應用于中學音樂教育之中是可行的,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

          [2]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高天。音樂治療導論[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3。

          [4]張開軍。中小學音樂教學活動設計——新課程教學活動設計叢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

          [5]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9

          內容摘要:心理能量是人格能量系統中的基礎,能量的均衡與否直接影響到個體人格的心理健康。音樂欣賞教學的聽覺性、聯想和想象性、情感性特征對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和諧運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認識音樂欣賞教學的這一獨特功能,將有利于教學實踐中對學生人格心理的關注,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 心理能量 人格健康

          長期以來,音樂工作者們較為深入地探討了音樂欣賞教學在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及價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而音樂欣賞教學與人的心理方面的探討,也隨著社會各行業、各階層的人們的音樂欣賞實踐活動的日益增多而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社會音樂實踐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已意識到了音樂欣賞與人的心理有密切的聯系。如,在大型商場選擇一定的背景音樂來適應顧客的心理,從而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等。音樂對人的心理的作用,在社會生活中已被大多數人所認識。而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各大中小學生面對的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也日益增多,其中人格問題尤為突出。因而,音樂欣賞教學應密切聯系學生的心理實際更好地發揮它的教育價值和功能。探討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生的人格心理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本文中,筆者嘗試著對音樂欣賞教學與人格中的心理能量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是一個動態的能量系統,這個系統的運動、變化、發展需要能量,這個能量不是外部加與的,而是來自人格系統的內部。驅使、操縱人格系統的能就叫做心理能。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基礎,是影響人格的整個動力系統能否均衡協調發展之所在。個體中的心理能量經常因內部或者外界的影響而受到壓抑或者受到阻礙,此時,人格中的心理能量如果不通過能量發泄、能量移置等來使之通暢,個體的人格心理將會表現為不健全,嚴重的甚至會有精神失常等現象。

          首先,音樂欣賞教學以音響的形式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教學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各種音響結構的音樂:從地域角度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所呈現的音響結構樣式可謂多姿多彩;從歷史角度看,以歐洲音樂的發展為例,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再到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主義等等表現音樂音響結構發展與變化的音響樣式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探究音樂音響產生的根源,與人的心理能量密切相關。奧地利著名的音樂學家庫爾特認為,在人類的最深層是無意識狀態,作為人類本能欲望的非理性意志,正是潛藏在這種深層的無意識中。這是一種潛在的、不穩定的處于運動狀態的東西,它時刻要求發泄和尋找釋放的途徑,以達到內在的平衡。音樂實際上是人的這種內在的張力向音響的轉化。由此可見,在人們探究音樂的本質時,有人認為音樂本身就是創作者心理能量為尋找發泄途徑而以音響的形式外化的結果。

          音樂欣賞教學的形式以聽賞為主要特征,這一特點使它對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影響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從有關學生欣賞音樂的心理調查資料顯示中,我們可見相當比例的學生對音樂能解除或減緩緊張、焦慮、壓抑等不良人格心理現象產生有益的幫助這一點已經有了切身的體驗。我們可以借用德國心理學家惠爾默泰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學的原理“異質同構”來解釋音樂的這一影響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格式塔心理學從它的體系形成時即提出一個原理,認為客觀的物理現象與人的心理現象之間有一種“同形”關系;客觀事物的結構過程同人對該物理事物的空間知覺或時間知覺的過程有某種對等性,也即相互對應的心與物之間的“同構”。從學者們的觀點來看,音樂作品由于其自身的結構樣式引起知覺者特定的心理反應,這二者雖然在質上不同,但作為完整的格式塔,在結構性質上有同一性。這種同一性體現在它們都是以“張力”的模式作為其存在方式的。在學生的人格結構中,心理的能量以不同張力而存在。欣賞音樂時,音樂的音響以張力的運動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知覺系統,與學生內在的心理所具有的張力結構不斷地契合,從而使學生的心理能量隨之運動、變化,使受阻的心理能量得以暢通。

          從以上庫爾特的音樂本質分析及格式塔理論的“異質同構”的觀點可見,音樂的音響與人的心理能量的運動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從而,音樂的聽覺性特征有利于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和諧。

          其次,音樂欣賞教學提供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空間使之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音樂的聯想、想象能影響人格心理的能量嗎?弗洛伊德在其醫學實踐中與布洛伊爾共同發明了一種精神病癥治療法,即“自由聯想法”。通過對這種方法的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音樂的想象對人格的心理能量的影響。弗洛伊德認為,存在在本我之中的心理能量受到壓抑、阻礙,或者人格中的心理能量不平衡是造成精神病癥的根由。他的自由聯想法,就是精神分析者盡量鼓勵精神病患者把陸續涌上心頭的任何東西,不管它如何微不足道、不合邏輯、荒唐可笑,都如實地報告出來,思想須自由涌現,不必要有次序或者有理論的連貫。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有報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釋,找到病因并進行治療。也許在我們看來,這種聯想和想象只為我們提供了精神病癥的根由,并不能說明它對心理能量的影響。但弗洛伊德還在其心理能量的發泄理論中提出了“移置和升華”的概念。本能為了達到減輕緊張這一目的所利用的對象或手段,最容易發生移置。在能量發泄的移置過程中,如果替代對象是文化領域的較高目標,這樣的移置被稱為升華。音樂作為一門形象的藝術,它給學生的想象是自由的,我們沒有人能限制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不著邊際的想象。通過音樂的欣賞,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是不可測的,壓抑在本能中受阻的心理能量在美妙的音樂中不斷移置,而這種移置是自由的、非強迫性的,它無需像其他移置那樣付出更多的意志和努力。通過對音樂的聯想和想象,學生或是陶醉在美感的享受中,或是激發學生道德上的崇高感等,因而,最容易使本能中壓抑的能量移置。因為音樂始終給人的感覺是輕松和快樂的。更為重要的是,在欣賞過程中,學生在產生聯想和想象后,將這種聯想和想象的東西表達出來,教師加之以把握,并進行正確的引導,能有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因為在弗洛伊德看來,任何自由的聯想和想象都并非是無緣無故的。音樂所提供的想象也會因欣賞者的個人成長環境、文化修養、人格心理等而表現出千差萬別。教師也可從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和想象的表達中了解學生的心理,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音樂欣賞教學和個人課外獨自欣賞音樂所提供給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空間是有所區別的。具體而言,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的內容、風格等的選擇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并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欣賞,聯想和想象更具豐富性;加之,學生處在一個集體的欣賞環境中,欣賞時注意力更為集中,更具有目的性,因而,此時的聯想和想象更為專注;在集體的環境下,他人之間對音樂的不同聯想和想象具有參照性和對比性,能促進和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必須經過想象這一心理環節,課堂音樂欣賞教學與課外個人獨自欣賞音樂相比所具有的這一優勢,為音樂欣賞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同時也使學生的心理能量在聯想和想象中得以移置,最終使受阻能量得以暢通,使受壓抑的能量得以釋放。

          再次,音樂欣賞教學的情感體驗能作用于人格中的心理能量。在音樂欣賞中,情感體驗是一種最普遍、最強烈的心理活動,因此,大多數人都認為音樂是最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經指出:“性質不同的樂調就會引起觀眾不同的心情和態度!趦A聽節奏和樂調時,我們的心情就隨著它而變化。”論述表明,音樂藝術與人的情感活動密切相關。

          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音樂藝術無需經過理性的思考、判斷。我們對音樂作品情感內涵的把握不是間接的而是直接的領會。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是直觀的,是由于樂音的運動形態與感情的運動存在類比。人的情感體驗是一種時間的運動過程,而音樂也恰恰是在時間中展開的藝術,感情體驗在運動形式上主要表現為力度的強弱和節奏的張弛,而音樂也恰恰具有這方面的特征。此外,通過不同樂器所展現的聲音色彩的變化,不同調式、調性的變化也能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變化。如:明亮的、憂郁的、熱情的、大小調式的變化等。發生在學生心理中的所有的情感運動變化實際上是心理能量的運動變化過程,這種變化使學生中的心理能量不斷在音樂的引導之中得以協調和暢通。

          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因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教學中所提供的情感體驗因而更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尤其在大學階段,因生理的成熟、知識的積累、精力的充沛等,學生的情感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往往能體驗到音樂中較為細膩的、微妙的情感。要說明的是,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并非完全來自于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中的情感參與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具啟發意義的直接的情感體驗。和其他學科相比,音樂欣賞教學為師生提供了更為輕松的情感表現和情感體驗的機會。它的這一特征,為學生人格中心理能量的均衡發展帶來更為直接有效的影響。

          在弗洛伊德看來,心理能量在人格的要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音樂欣賞教學所獨有的特征,從不同方向影響著學生的心理能量,使人格在各方面因能量的均衡協調而走向健康。

          參考文獻: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述評》張傳開、章忠民,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新編大學美育》蔣國忠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9

          [3]《音樂美學教程》張前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于潤洋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10

          【摘要】舞蹈治療以心理治療方式,利用動作來加強個體情緒、身體和認知的整合。對于專業院校的學生來說,舞蹈或許是種技術技巧的學習與展現,而這里所說的舞蹈,重點是讓學生在相同的環境下,根據不同的節奏與方式手舞足蹈,放松緊張的肌肉、關節以及心靈,使身心在各種高壓下得到放松,從而達到有創造性的自我表達。

          關鍵詞:舞蹈治療;大學生;心理問題;創造性

          一、導致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五大因素

         。ㄒ唬┘彝ヒ蛩兀好總有問題的孩子都有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親子關系的緊張以及家庭教育失當,都會導致孩子心理相對敏感、承受能力差等。

         。ǘ┙巧Q能力差:當教學模式從填鴨式的教學轉變到自主學習時,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們帶來精神層面上的壓力,如困惑、懷疑等,成為心理疾病的誘因。

         。ㄈ┥缃灰蛩兀涸诩彝、學校和社會這三大不同的環境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在思考問題的廣度、深度、性格、擇友方面以及為人處事方面各不相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

         。ㄋ模┉h境壓力:在大學里,學生需要獨立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對于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和家庭的大學新生來說,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導致一定程度的自卑和自閉。另外,近些年來,因就業環境的不景氣,給大學里眾多高年級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而來。

         。ㄎ澹┣楦刑幚硎Ш猓捍髮W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戀愛的失敗導致其心理發生扭曲,產生諸多消極思想,甚至有的人因無法走出陰影而走向極端,最終釀成悲劇。

          二、舞蹈治療的方法

          (一)肢體動作:通過對來訪者構建情感表達的細微特質性動作和手勢的仔細觀察和響應,與之建立信任及同感關系。

         。ǘ┫笳鳎阂宰园l性和創造性韻律動作體驗進行想象、幻想、回憶和設定的過程,通過動作的力量,被壓制的恐懼情感可以得到釋放,培養來訪者的自愈能力,與來訪者建立信任感和接受感。

          (三)治療性動作關系: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幫助咨詢師和來訪者建立起良好的互動。

         。ㄋ模﹫F體節奏性動作:通過有節奏、有組織的方式促進和支持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改善來訪者的行為方式,提高交流能力。

          三、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ㄒ唬┪璧妇哂凶詩市,而舞蹈治療具有自愈性。舞蹈在源頭上是人們工作生活和娛樂的`一部分,而在舞蹈治療中,舞動不是為表演,而是希望通過體驗動作感受內心,做到自我接納,整合自己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平衡狀態,從而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以達到自愈的目的。

         。ǘ┪璧妇哂袆撛煨,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發性和自控性。藝術的本質在于創造和表現,舞蹈治療本身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心理治療,是一個追求創造和實現美的過程,學生正是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一類人,而創造性和表現力的源泉就是自發的狀態。通過舞蹈治療引導個人建立行為上的自發、自控能力,在活動中可以盡情地享受美的概念。

          (三)舞蹈具有適應性,而舞蹈治療具有自省性。為增進學生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感,提升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通過體驗式的舞蹈治療程序,使學生逐漸適應舞蹈,引導者以語言及非語言的的參與和催化動作,來加強與學生的信任和共情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音樂道具等練習活動,營造安全和支持性的氛圍,讓學生透過舞蹈動作表達自我,在自我暴露和宣泄的基礎上,達成自我的覺察和自省。

         。ㄋ模┪璧妇哂谢有,舞蹈治療具有團體性,而它們都具有社會性;邮谴蜷_彼此心靈的最好方式之一,團體舞蹈治療本身就是一個人與人互動的情景,引導者要創造一個安全、支持、接納的環境,讓學生充分信任團體并融入其中,當與他人一起舞蹈時,必須通過感覺、視覺和觸覺與合作者進行情感的互動交流,動作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四、結語

          在大學生中間開展舞蹈治療,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通過舞蹈治療這種方式,實現大學生良好的身心構建,并推廣到大眾中去,對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弗蘭·麗芙.舞蹈動作治療——療愈的藝術[M].北京:億派國際出版公司,2014.

          [2]伏羲玉蘭.舞蹈心理治療的新進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2(3).

          [3]謝丹.論舞蹈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J].文化學研究,2013(1).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 篇11

          【摘要】所謂的音樂階段當中的音樂特長生,指的就是在音樂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學有所長、具有一定音樂功底的學生。在完成有關音樂教學以及普及音樂教育的同時,必須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普及,進行專門的音樂訓練工作,培養出專門的人才,不僅可以為農村音樂特長生培養提供可靠的保證,還可以更好地促進了我國音樂的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農村音樂特長生;演唱心理素質;提高方法

          一、心理素質對于農村學生音樂發展的影響

          所謂的心理狀態,指的就是在一定時間內人的心理活動中的特征,這些心理特征是和一定的心理過程及心理功能相互聯系的,是屬于人類與內外環境因素作用的綜合反應。而且有關的心理學家用專門的知識告訴我們,沒有客觀現實,就沒有相應的心理活動,因此整體音樂特長生的心理活動是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的,但是心里活動仍然還有著主觀性的一面,具體表現在同一個客觀現實當中,可能引起不同人不同的心理活動。由于每一個音樂特長生所經歷的身世修養與及社會經歷、性格培養特征都不相同,所以對于外界事物的感受和領悟也必然存在著不同的差異,而且部分情況下,音樂特長生的心理素質還將直接影響到專業水平的發揮。

          二、造成農村特長生在演唱過程當中存在愛緊張的心里因素分析

         。ㄒ唬┺r村學生的技巧掌握不夠純熟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心里緊張是由于歌唱者對于演唱技巧掌握不成熟所造成的,如果具有的演唱技巧非常完美,那么很容易就會放松了警惕和壓力,不會出現較大的心理問題。農村特長生通常都沒有經過一些正規的訓練,在進行演出的過程當中,通常是依靠天賦和欲望來進行有關演唱的,所以相應的能力問題還存在著十分的差距,演唱技巧也存在著各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進行相應的音樂會演出活動,那么很容易就會造成學生心理緊張的狀態。

         。ǘ┺r村學生學習方法存在著很不恰當

          在學習方法上,如果學生選擇不對,那么也很容易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緊張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農村學生只偏重于發聲練習,而忽略了一些技巧的結合,僅僅注重在音樂的高音練習方面上,忽視了整個歌曲的完整性和和諧程度,很容易就會造成演唱者心中無數,心里負擔過于沉重,具有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問題。

         。ㄈ┛陀^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客觀環境對于農村音樂特長生來說也具有很大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老師的教學方法,以及態度,對于學生的歌唱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通常來說音樂教學都是一對一教學的,這種教學模式直接決定了課堂效果不僅僅看老師的講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還關注到了學生在實際演唱中的表現以及師生的合作配合。如果整體教學過程當中,老師的態度太過于嚴厲,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也沒有基于一定的糾正,也不經常關心學生的心里問題,那么很容易就會造成學生心理壓力,演唱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就會出現習慣性緊張,嚴重降低演唱效果。

          三、農村音樂特長生克服心理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法

         。ㄒ唬┎粩嗟募訌娋毩

          只有具有了非常強大的演唱能力之后,才可能更好地減少了心理緊張的問題,而且無論在什么時候,如果出現害怕演唱的情況,那么都將會嚴重的影響到了演唱的質量,破壞了演唱的效果。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非常形象,所以在平時特長生一定要勤加練習,不斷的積累知識,掌握更高超的發音技巧。而且也只有通過不斷地積累,才可以在舞臺上具有更高的自信,減少心理問題產生的概率。

         。ǘ┎粩嗉訌妼W生的意志行動

          堅強的意志屬于排除一切恐懼心理問題的最有力的法寶,而且心理學家也指出人可以自覺地調節克服困難,從而達到某種心理目的。對于音樂演唱家的人來說,即使在音樂上已經具有很大成就的名家代表,那么也很容易就會出現緊張與不安的現象,這種現象出現非常頻繁,但是他們在最后當中還仍然可以獲得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在演唱過程當中,他們有著較強的意志力,沒有其他的一些雜念,所以說意志行動也發揮著排除一切和抑制一切的雜念,從而不斷克服心理恐懼的問題。

          四、結語

          心理素質的鍛煉與歌唱技巧的鍛煉來說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即使具有非常良好的唱功技巧,但是如果心理素質比較差,那么在演唱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的就降低了自己音樂水平,逐漸地就會賞失了對于音樂的學習。所以作為歌唱者來說,正確的歌唱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藝術最佳的保證,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會擁有更加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王文武.心理素質提高對聲樂演唱的重要性[J].音樂生活,2016(03):128-129.

          [2]王麗娟.聲樂演唱中的心理素質探析[J].黃河之聲,2016(07):156-157.

        【淺談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音樂教育的論文12-02

        廣播媒介與音樂教育關系論文11-30

        數學畢業論文-淺談幾類積分的關系03-04

        淺談關系營銷03-02

        淺談建筑企業客戶關系管理及維護論文04-20

        淺談音樂教育與影視音樂鑒賞的相輔相成論文12-03

        音樂教育論文06-10

        淺談商業插畫中藝術與商業的互動關系論文11-18

        淺談水與生命的關系06-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