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抓好初中英語課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摘要:“未來合作與競爭取決于民族素質”的共識,使得人們對中小學教育由“量”的訴求轉向“質”的渴望。這就要持續深化對中小學教育機制的變革,以建構起確保教育質量不斷提升的有效機制。直面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嚴重缺失與對未來社會分工的構想,強化學校的教育職能就成了必然選擇。因此,中小學教育應由走讀制為主走向以寄宿制為主導。若此,就應為實現這一轉變作出必要的努力。
小班制,是實施與“每個個人發展相一致”的教育,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須深入組織對其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探究,并根據需要與可能,積極加以推進。
在全面追求教學的有效性的前提下,選擇“適合于所有人”的教育,實施因材施教,動態性“跑班制”應是基本的教學策略。與時俱進,建構起與“每個個人發展相一致”的教育質量保證機制,深化上述改革無疑是必要的。
關毽詞: 寄宿制; 小班制; 跑班制
眾所周知,未來的國際合作與競爭,說到底,將取決于國民整體素質,取決于人的綜合素養。今天正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小學生,三十年后將是國家的中堅。他們的綜合素養,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決定著未來中國的命運與前途,甚或影響著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與進程。直面知識經濟的發生與發展,直面我國實施計劃生育后形成的“8421”人口新結構,一個對自身并對世界今天與明天負責任的大國,必然會對中小學教育由“量”的訴求轉向對“質”的渴望。
要極大地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就應遵循教育行為的前瞻性與教育效益的滯后性的基本規律,面對現實,立足未來,從規定與影響中小學教育質量機制入手,深化改革,大力倡導寄宿制,積極推進小班制,有效實施“跑班制”,以逐步建構起“與每個個人發展相一致”的中小學教育質量保證機制。
(一)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基本上實施的是走讀制。這一特定的辦學模式,應該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然而當斗轉星移,社會與經濟發生重大變革,使家庭、社會、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后,強化學校教育的歷史呼喊,要求我國中小學教育應適時地由走讀制走向以寄宿制為主導,實現辦學模式的新變革。
從教育現狀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在我國廣大農村,剩余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奔赴沿海各省和發達地區,或進城務工。留守在農村的兒童,少年,大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護。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隔代疼”的傳統習俗,形成了多位老人疼愛一個孩子的局面。這批年齡在60多歲上下的老人,又成長于特定的年代,文化素養整體上較低,且還要忙于子女丟下的農活。他們對于孫輩,大多在生活上呵護有加,無暇也無力為孫輩們創造出有利于他(她)們成長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在城市,入學兒童、少年的父母,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她)們也多忙于自己的事業,把看護孩子的任務交給老人。上學,老人送;放學,由老人接回家中。孩子一回家,就關起門來做作業,或由孩子自己看電視,玩游戲,上網……。即便是居住在同一棟樓,同一單元,同一樓層的孩子,也難以自由交往,溝通。長期生活在這種成人化的環境中的孩子,易于早熟,會過早地泯滅童心而成人化,甚或出現心理變態。他(她)們中的父母,有的也非常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但又苦于“工作”與“交往”的壓力,身不由己,使之對孩子的教育常出現“打一天魚,曬三天網”,抓抓放放,緊緊松松,缺乏教育的連續性與一致性。有的面對已有了“問題”的孩子,做父母的也想擠出時間多關注一下自己的孩子,可真關心起來,又因為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識與能力,不知從何處入手,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束手無策。最后只得無奈地搖搖頭,發出了“現在的孩子真難教育”的感嘆。
其次是多元化社會環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孩子的心靈天性單純,就像一張張純潔的白紙。他(她)們天性“好奇”,對色彩斑斕中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極感興趣,且又天性地善于模仿。而展現在孩子面前的斑斕世界,在經濟大潮與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他(她)們只要一走進社會,一打開電視機,一翻開雜志,一點擊網絡……就會遭遇道德滑坡所裹挾的兇殺、色情、欺詐等光怪陸離的泥沙的沖刷,使得單純得不辨真、善、美與假、丑、惡,更無預防、抵制能力的幼稚心靈被侵蝕、吞噬……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不難發現如下的場景:
孩子放學回家,迅速地卸下書包,拿起掃帚主動地掃起地來。他掃著掃著,老師的“我們應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幫助爸爸、媽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話語又在耳邊響起。想到這里,他越干越歡。這時,剛下班的孩子媽媽,一進門就發現孩子不在做作業而是在掃地,便急沖沖地從孩子手中奪過掃帚,大聲地說:“誰要你掃地,只要你發憤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媽媽累死了也心甘情愿?烊プ瞿愕淖鳂I去!庇谑,孩子便一臉困惑地拎著書包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打開書做起作業來。不一會,奶奶走進孫子的房間,一看孫子又扒在桌上寫作業,便心疼地說:“孩子呀,你剛從學;貋恚陀职窃谧雷由献鲎鳂I,這樣會把身子累壞了的。俗話說,一條螺絲一條路,哪能個個上大學?你奶奶沒有讀書不也過得很好嗎。身子要緊,快去歇歇!”聽了奶奶這番勸說,孩子更覺得茫茫然,不知所措了。
面對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嚴重缺失,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異向、異質、異步, 出現諸如報刊上披露的孩子的種種變態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
直面如此現實,要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出好的教育環境,勢必就要求承擔教育主體作用的學校,能為托起明天的太陽付出更多的努力。盡管學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與社會影響,人們更渴望能迅速建立起優化的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然而從理想走向現實,卻是一個不太短的過程。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強化學校的教育職能,又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
從未來社會分工看,盡管隨著城鄉一體化,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的發展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正如科技的發展必呈現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樣,人的社會分工也必然是既高度綜合又越來越專業化。學校,是由專業教師組成的專門從事教育的機構,它同在整體上并非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家庭教育與非專業職能的社會影響相比,對孩子的教育作用無疑要大得多。
現代科學的發展,又進一步昭示我們:幼兒與小學階段是人的智力發展與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抓住這一關鍵期,全面開發孩子的智力,發現孩子個性潛能,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能為孩子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寬厚基礎。過了這一關鍵期,等孩子長大了,就像冷卻了的鐵水變成了一塊鐵砣子,再改變也就困難多了。
據此,如把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教育交給學校,由學校融教育、教學與生活管理于一爐,遵從教育科學,對兒童、少年實施全面系統而持續的教育,在中小學實行寄宿制也就勢在必行。從我們全新學校多年來的教育實踐看,是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教育成果的。從這個角度看,在中小學實行寄宿制,比在高中、大學因學生遠離家庭而只好由學校提供食宿,顯得尤為重要。
如能這樣,不僅能為有效地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提供必要的保證,而且為更多的年輕家長解除了后顧之憂,從而能集中精力從事自己的專業,并增開了新的就業
【談抓好初中英語課文教學、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相關文章:
談職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03-18
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03-20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03-08
論職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03-18
淺論職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03-25
探究職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03-20
淺探職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03-21
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03-19
提高中職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策略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