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女子體操隊員踝關節損傷的物理療法探究論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女子體操隊員踝關節損傷的物理治療方法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2名重點隊員,平均年齡為16.5歲,優勢項目分別是跳馬和自由操。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利用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和中國知網(CNKI),查閱關于體操運動員訓練損傷和物理治療的相關文獻資料22篇,并閱讀相關物理治療方面的專著2部,以便為本文研究與分析提供參考依據。
1.2.2現場診斷法利用2014年4月至今在國家女子體操隊進行物理治療的機會,著重對2名重點隊員的踝關節損傷進行現場診斷和篩查,并輔助外教進行物理治療,獲取了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和數據。
1.2.3專家訪談法2014年4~8月先后對國家女子體操隊2名教練員和1名物理治療師進行了專家訪談,掌握了2名重點隊員發生踝關節運動損傷的原因以及對踝關節損傷的診斷方法等具體情況,為深入分析踝關節損傷原因和制定各階段的物理治療方案提供了基礎。
2結果與分析
2.1女子體操隊重點隊員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分析
2.1.1踝關節的解剖結構踝關節
又名距小腿關節,由脛骨下端的脛骨下關節面、內踝關節面及腓骨下端的外踝關節面組成叉狀關節窩,由距骨上部相應的關節面作為關節頭,二骨相成屈戌關節。其關節囊位于關節軟骨邊緣,前后較為薄弱,兩側有堅韌的韌帶加強,內側是起于內踝止于距骨、舟骨、跟骨的三角韌帶,外側有三束韌帶,即起于外踝止于距骨、跟骨的距腓前韌帶、距腓后韌帶及跟腓韌帶。其結構特點在于外踝比內踝低,內側的三角韌帶強于外側的三束韌帶,距骨頭是前寬后窄。踝關節的關節囊較薄,主要靠韌帶的力量來維持關節的穩定。踝關節的兩側均有韌帶加強,內側有內側韌帶或稱三角韌帶;外側韌帶由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后韌帶三部分組成。外側韌帶的損傷在體育運動中較常見。
2.1.2體操運動員出現踝關節損傷
的原因分析由于體操規則的不斷修改,對體操動作的難度要求越來越高,促使運動員的損傷頻發,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訓練。調查研究發現競技體操運動員的損傷多發生在腕關節、踝關節、肘關節,其中踝關節的損傷率最高。這與體操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自由體操、單杠、高低杠、跳馬項目中,做“飛行動作”“騰空動作”“落地動作”時,如果踝關節沒有非常好的力量、柔韌性和穩定性,身體會失去平衡或是倒向一側,都可能出現踝關節過度內翻,而導致外側副韌帶的過度牽拉,引起韌帶部分或完全斷裂.因此,體操運動員在做這些高難度動作時,都需要踝關節的積極配合與參與,若動作超越了生理限度,特別是這些部位受到突然的外力沖擊、擠壓時,就容易出現踝關節的損傷。本文的調查對象分別是在做跳馬以及自由操的騰空動作落地時,由于身體失去平衡,而出現的踝關節的過度內翻,從而導致了踝關節外側韌帶有撕裂。
2.2踝關節損傷的物理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PhysicalTherapy)簡稱理療,這一名詞最早來源于古希臘字,最初的意思是“用自然的力量進行治療”.它是利用各種物理因子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物理因子包括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物理因子指自然界存在的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各種物理因子。如空氣、海水、日光、礦泉等。人工物理因子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而獲得的各種物理能量,如光、電、磁、聲、熱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理療法的內容和范圍也在不斷增加和擴大.
物理治療的內容:運動療法、手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功能康復、用具/設備、咨詢/教育。其中運動療法是指體操訓練、呼吸療法、水療法、松弛療法、文娛治療、運動易化等;手法治療是指牽引、松動術、手法、牽伸、按摩、感覺刺激、被動運動、膠帶與狹帶的應用、夾板應用等。本文主要是對手法治療和功能康復訓練進行闡述。
2.2.1踝關節損傷隊員的手法治療
。1)脛骨前肌按摩
動作要領:運動員自然仰臥,物理治療師大拇指按摩放松運動員的脛骨前肌。
動作目的:放松脛骨前肌。
。2)腓骨長短肌按摩
動作要領:運動員側臥,物理治療師大拇指按壓腓骨長短肌。
動作目的:放松腓骨長短肌。
(3)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按摩
動作要領:運動員自然俯臥,物理治療師一手放于小腿上部,一手四指并攏按壓腓腸肌以及比目魚肌。
動作目的:放松腓腸肌、比目魚肌。
。4)足底肌筋膜、肌肉按摩
動作要領:運動員放松仰臥于按摩床上,物理治療師將一手握住運動員的腳趾,固定住腳,另一只手大拇指按壓足底肌筋膜以及肌肉。
動作目的:梳理足底肌筋膜,放松足部肌肉。
(5)踝關節牽拉松動術
動作要領:運動員仰臥于按摩床上,物理治療師雙手握住運動員的腳踝,進行牽拉。
動作目的:牽拉松動踝關節,增強腳踝的靈活性。
2.2.2踝關節損傷隊員的功能性康復訓練
。1)踝關節扳機點激活
扳機點是骨骼肌或肌筋膜高張力束內最易受激惹的區域。該區域有壓痛反應,可引起特異點的牽涉痛,以及引起植物神經反應。扳機點可見于其他組織,如皮膚肪組織、韌帶、關節囊及骨膜。然而這些扳機點并非像肌筋膜扳機點那樣固定不變,而且這些點不引起牽扯痛.
體操運動員在一定強度的訓練后,肌肉會出現緊張、僵硬的癥狀,而扳機點按摩則有效的改善了這些問題。通過棒球或“花生球”在肌梭內找到最硬的點,在自身控制下,進行前后、左右以及在目標位置做順、逆時針滾動,也可在痛點處持續按壓進行放松。
動作要領:練習者單腳踩住棒球,使棒球在足弓部位前后、左右進行滾動。找到“酸痛”點后,用力擠壓棒球,20秒后換另一側。
練習目的:放松足底筋膜,緩解肌肉疲勞。
。2)小腿肌肉激活
肌肉的激活主要是通過梳理肌筋膜來達到放松的目的。筋膜(fascia)一詞概念相對較廣,是指廣泛存在的結締組織結構。雖然結構多變,但其膠原纖維一般交織排列,而很少像肌腱和腱膜那樣平行地致密排列。在解剖肉眼觀察筋膜外觀時,它是肌肉和其他組織表面的一層結構.
動作要領:練習者坐于墊上,雙手撐地,將泡沫軸橫向放置于練習者的小腿部,練習者運用雙手撐地以及腿部力量,使泡沫軸在小腿后側位置前后滾動。在滾動過程中,若出現疼痛感,應在疼痛點停留5~10秒。(圖1)動作目的:對小腿部位的肌肉筋膜進行放松,緩解肌肉疲勞。
。3)踝關節靈活性練習
①彈力帶腳踝主動背屈練習
動作要領:練習者雙腿保持前后弓步位置,將彈力帶放于前腳的腳踝處,練習者前腿屈膝前屈,在前屈的過程中,保持后腳腳跟不離地。(圖2)動作目的:加強腳踝背屈的靈活性。
、谡咀缩撞啃D靈活性練習
動作要領:練習者雙手扶墻,保持身體穩定,一側腿保持直立,另一側腿屈腿90°上提,與髖部保持垂直,屈腿由身體前方向身體外側進行外旋練習。直立腿的腳尖保持向前。(圖3、4)動作目的:增強站立腿的腳踝旋轉的靈活性。
。4)踝關節穩定性的練習方法
、偬狨嗑毩暎ㄖ毕、屈膝)
動作要領:雙腿左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扶墻,保持身體的穩定,身體重心落在雙腳上,雙腿直膝提起腳跟,在下落的過程中,要緩慢,下落過程可進行3秒。若想增加動作難度,可進行屈膝的提踵練習。(圖5、6)動作目的:加強踝關節的肌肉力量,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诿阅銕45°方向移動練習
動作要領:練習者將迷你帶放于腳踝處,一側腿稍微屈膝腳站立,另一側腿向身體前側45°方向邁出,要求在落地時要保持身體的平穩,落地要輕盈。(圖7)動作目的:提高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3結論
通過對女子體操重點隊員的踝關節損傷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損傷的原因是體操運動員在做一些高難度動作時,超出了踝關節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違背了踝關節的解剖特點。
通過對女子體操重點隊員的關于踝關節損傷的物理治療方法進行分析,踝關節損傷的物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手法治療,二是功能性康復訓練。在加強運動員踝關節的靈活性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加強運動員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來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以此降低運動員在做高難度動作時踝部再次受傷的風險。(圖略)
參考文獻:
[1]王亮.中國女子體操重點隊員備戰倫敦奧運會物理治療方法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2]曹立春,吳昊.國家男子體操隊運動員創傷特點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4)。
[3]霍興華.體操運動員的損傷研究(綜述)[J].遼寧體育科技,2010(4)。
[4]王云濤.體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與預防對策[J].湖北體育科技,2006(4)。
【女子體操隊員踝關節損傷的物理療法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踝關節損傷中下脛腓聯合分離39例分析03-16
高中物理探究學習探究論文12-07
論文開題報告的寫作探究11-30
小學數學教學探究論文11-09
探究云母顆粒對無水乙醇誘導大鼠胃黏膜損傷的影響及機理03-08
高中歷史教學探究論文03-31
建筑工程外墻裝飾探究論文11-29
初中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淺析論文11-07
中職數學探究式教學的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