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物理實驗自主參與性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中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性,闡述了教學改革所采用的“適當省略加合理引導”這一方法。通過一個常見的大學物理實驗,給出了這一方法的具體教學實施示范以及成效,體現了激發自主參與性的必要和它帶來的優勢。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自主參與性
大學物理實驗這門課程,作為面向理工科各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是構成大學物理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物理實驗作為理論知識應用的一個理想場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更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協調合作的精神和激發自主探索的意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學生在自主參與方面存在著缺失,需要通過課程設計的優化改革來改善這種情況。
一、物理實驗進行過程中,在自主參與性方面值得改進的地方
目前進行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在實驗步驟部分,一般都參考實驗教材,將具體實驗的操作順序詳盡有序地羅列出來。當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具體實驗時,只需要按照教材步驟,一一逐步執行,就基本可以完成整體實驗流程。[1]然而這樣一種模式,難免使得整個實驗流程固定僵化,學生只是按部就班操作,在主動思考實驗操作意義,體會實驗設計精妙之處,難以有個人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同時也無法產生自己主動探索的興趣,無法發現更多教材沒有囊括的有趣現象。[2][3]因此在這一方面,值得加以改革,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改進的思想、方法和具體實施
人最主要的一個特點便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個體,并不是完全被動的對象,在教學方法合適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激發出學生的自主性意識。[4]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針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特點,可以在實驗各環節進行一些改進。采用的方法稱為“適當省略加合理引導”,“省略”即省略去某些固定詳細的標準實驗操作步驟,“引導”則是在其他部分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設置啟發性的問題以及情境,引導實際步驟的進行。下面通過《氣墊導軌上的碰撞》(后簡稱《碰撞》)這樣一個典型的大學物理實驗,對具體改進的方法和實施加以闡述。
(一)實驗目的部分對主動探索經行強調
在實驗目的部分,需要強調主動探索的必要性。如在《碰撞》實驗中,補充一條“探索總結不同組合情況下的兩物體碰撞的規律,并與理論結果驗證比較”。通過設置這樣的實驗目的,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速度、質量組合,對滑塊碰撞結果的影響。
(二)實驗原理部分增加啟發引導性的設置
在實驗原理部分,要對思考的方向給出足夠的提示引導。如在《碰撞》實驗中,經過改進,只給出根據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兩滑塊彈性碰撞前后速度應該滿足的方程。并且引導學生自行進行理論的計算,算出理論預測的結果。如表述“請根據動量和能量守恒這兩個方程,算出碰撞后速度的表達式”。
(三)實驗步驟部分省略去固定條件,引導學生設計進行探索
在保留最基本的必要操作外,省略詳細的標準步驟,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嘗試多種情況。如在《碰撞》實驗中,典型的實驗圖示如下圖所示:現有的實驗教材中,除熟悉滑塊滑動、電子天平以及光電門的使用外,詳細標準步驟按照碰撞情形分為:設置v20=0,考慮m1>m2、m1=m2、m1<m2三種情況。遵循本文思路改進之后,不再設置具體三組滑塊質量組合數字,而是由學生自行選取多種不同負重,來改變所用滑塊的質量。另外在初始速度設定方面,也省略去教材上設定的v20=0,讓碰撞前的速度選擇也由學生自己設定。同時將數據記錄的表格設計交由學生自己進行。
(四)實驗結果討論部分,針對每一組學生不同的探索結果,進行總結性討論
在記錄實驗數據并處理之后,針對每一組學生所得的不同結果,總結出共性結論進行討論。對個別小組做出的額外發現,加以解釋和鼓勵。對學生自主性發揮得到的成果,給予積極的反饋。
三、選擇不同班級作為對照組,實踐改進方法,進行效果對比依據以上所指定的方法,挑選了本校建筑工程專業的兩個不同班級進行了對比,分為A、B兩組。所進行的實驗為《氣墊導軌上的碰撞》。
A組:共40人,20個實驗組。采用現有的實驗教材,按照改進之前的標準步驟統一進行教學,分別測量了“m1=250g、m2=200g”,“m1=200g、m2=250g”,“m1=200g、m2=200g”三種質量組合的碰撞情形,同時速度設定統一為v20=0。B組:共42人,21個實驗組。按照改進之后的“適當省略加合理引導”步驟進行教學。在其他實驗條件保持一致的情況下,這兩組的實驗表現差異主要呈現在以下幾點:(1)從整個實驗完成所用時間來看,A組最后時間截止在96分鐘,B組最后時間截止在132分鐘。
(2)由于未設定具體的滑塊質量數據,與A組統一的質量組合有別,B組學生在質量選擇上呈現出了大量不同的組合。如對于v20=0,m1>m2的完全彈性碰撞情形,所有21組中有19組進行了測量,分別采用了“m1=250g、m2=200g”,“m1=450g、m2=250g”,“m1=500g、m2=300g”等幾十種不同組合。在實驗結果討論階段,引導學生總結,發現了以上情形所共有的實驗現象:“碰撞后兩滑塊均按照碰撞前滑塊1的速度方向運動”,并且將此現象與他們理論計算結果進行了比較,得到吻合。
(3)由于同時省去了對速度v20=0的限定,B組學生也嘗試了大量對于速度的選擇。21組學生中有14組測試了v20>0,v20=0,v20<0的完整三種情形,有5組測試了兩種速度選擇情形,有1組只測試了v20<0的情形,有1組只測試了v20=0的情形。通過觀察不同情況下的實驗現象,引導學生總結,發現“滑塊2初始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兩滑塊質量的大小關系會共同影響碰撞之后的滑塊運動方向”。通過與理論計算結果比較,也得到了驗證。
(4)在對結果誤差分析方面,A組學生中,有2個小組發現了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有較大差別的地方,但無法通過自身有限數據給出具體誤差的來源。而在B組學生中,由于嘗試了多種組合,共有9個小組提出自己實驗中有個別結果與理論預測不完全符合之處。通過引導學生對結果的具體分析,同時結合理論,發現“此類現象主要發生在質量組合、速度選擇為某些特殊值的情況下”。此后學生總結出:“在此種特殊情況下,由導軌不完全水平、碰撞導致側向振動、摩擦力等誤差來源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可以達到非常明顯的程度”,并提出為了盡量減少這種誤差影響,在以后的實驗中的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以上對比,可以明顯看出使用改進教學方案后的B組,相對于A組而言,實驗內容得到了豐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理解更加深刻,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學生自主參與性得到了有效激發,整體教學效果得到了改善。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傳統實驗授課方法的改進,采用“適當省略加合理引導”這一方法,可以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性,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實驗的原理和設計思路,更全面地分析實驗的結果,更深刻地領悟相關的理論知識。其中教師對教材內容的修改加工、對實驗過程的改進設計以及對學生的幫助引導至關重要。沿用這個思路,可以進一步在以后優化實驗教學,以逐步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杭,廖棱.關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5,(33).
[2]徐志君,魏高堯,隋成華.改革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培養自主實驗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6).
。3]魏平.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物理與工程,2017,27(Z1):175-177,184.
。4]張宏劍.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
【大學物理實驗自主參與性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物理設計性實驗教學探討05-18
淺析設計性實驗大學物理論文07-09
大學物理與相關學科關系的探討論文07-21
最新大學物理實驗仿真教學論文07-27
護理論文的創新性探討08-31
探討大學物理分組式討論方法論文08-05
關于工科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探討10-03
淺析我國大學物理實驗論文08-06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論文08-28
虛擬仿真實驗大學物理論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