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講壇在高三復習中
“學生講壇”在高三復習中的妙用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是當前物理教學要達到的首要目標,能力作為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的心理特征,它的形成不能等同于知識的傳授,要有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到了高三,學生知識結構日趨完善,教師更應尋求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途徑,筆者在高三復習中,開辟學生講壇,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作了大膽嘗試.所謂學生講壇,就是將課堂近十分鐘時間有效分割出來,讓學生上講臺來概括知識結構、闡述物理方法、設計操作實驗等,并讓其在每一節課上作為獨立單元存在,并不一定與后三十五分鐘的教學相聯系.下面就學生講壇的形式、內容等問題作一些闡述,望同行指正.
一、學生講壇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索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亦是學生能力發展的源泉.學生講壇若過于呆板,一人臺上講而得不到其他同學的共鳴,那是不行的.鑒于此,形式上采用團體評比法,以物理學習小組為單位,主講學生代表一個組,每周評一“優秀小組”.具體操作如下:(1)內容準備:每周由老師給每一小組布置講壇內容方向,據此每位學生寫出講論稿,周一交物理學科帶頭人(由班上五名物理尖子生擔任)粗評,每組選出兩篇優秀稿,再由老師從中挑一名作為講壇主講者。并要求他們與同組成員商議,對講的內容作精細準備,上課前將論題做成投影片.(2)講述、討論:先由主講者將問題仔細闡述,后由學生討論并自由問答.(3)評比打分:當堂由班物理學科帶頭人與老師打分,評分主要看論題的新穎性、方法的巧妙性以及論述的正確性等.由于采用了評比制度,組與組之間競爭氣氛濃厚,誰都不愿服輸.在討論中,學生積極思維,以能挑出對方的毛病為大快,有時為某一問題各執己見而爭論不休.由于采取此種形式,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都能積極參與.
二、學生講壇內容有利于知識向能力轉化
學生講壇內容在大方向上引導學生整理知識結構、活用科學方法、設計操作實驗等,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發展.有學生曾提出:既稱之為“學生講壇”就應由學生自由發揮,想講什么就講什么,只要跟物理有關就行了,然而,這樣就陷入一種無序狀態,不利于全體學生能力培養,是違背開辟學生講壇初衷的.
1.物理知識結構整理,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物理知識結構是把相互分立的知識組成一個系統,系統內各知識間建立聯系并有明確的關系.建立完好的知識結構學生就得對每個知識點作深入分析理解,尋找其內在聯系,極大地促進了其理解能力的發展.在學生講壇上,主講學生將知識結構圖投影在屏幕上加以分析講解,下面的同學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知識結構圖提出修改意見,當然有時也會為某一知識點的歸屬位置而爭論.在群策群力下,一張知識結構圖相對趨于完美.例如在“運動和力”這一章節知識結構分析中,學生打破教材章節限制,而是將高中物理中所碰到的運動形式加以分類整理,然后再分析每一種運動的受力本質,建立對應關系,最后再歸結到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是如何定性和定量來分析運動和力的內在聯系的.
知識結構的分析基本保證每周一次,先是章節小單元分析,落實到每一個知識點,后是力學、電磁學、熱學等大單元分析,最后是建立完整高中物理體系.學生從不會分析到會分析,最后能從不同角度對知識加以整理.這樣知識就容易記憶和再現,也容易應用舊知識向新知識的新情境中遷移,為進一步的認識活動做出了準備.
2.科學方法應用,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科學方法能使認識活動有序化,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有章可循、有路可走.但分析問題的方法有許許多多,如歸納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極限法、控制變量法等,老師將方法教給學生,只能使學生知道有這么一個方法,這與能用這個方法還差之千里.筆者認為科學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摸索應用中才能逐漸轉化為其內在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故把它作為學生講壇的主要內容.老師在明示某種科學方法后,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科學方法的內在本質,并尋找實例運用方法,拿到講壇上分析討論.比如運用類比法,有位學生提供如下兩個情景讓同學們討論:
情景1 如圖1所示,一端系一質量為m小球的細線懸于O點,將細線拉成水平由靜止釋放小球.
情景2 如圖2所示,有一不計質量的正三角形支架ABC,懸于A點,B點固定一質量為m的小球,C點固定一質量為2m的小球,桿AC水平時,靜止釋放支架.
問:上述情景中,分別在什么位置小球速度最大?分別擺過多少角度小球速度為零?
情景1 學生最熟悉不過了,但情景2有的學生茫然不知所措,主講學生巧妙地運用情景1加以類比分析,揭示小球運動到能夠靜止的平衡位置其速度最大,即情景2中兩球以A點為固定點的合力矩為零的位置,小球速度最大,再運用振動的對稱性亦可求出擺過的最大角.從同學講解中獲知如此見解,學生們在領會之余又激發了探索物理現象內涵的欲望,這對其能力提高有幫助.
在學生講壇上,科學方法應用每周至少兩次,學生拿出的問題有平時的習題,亦有實際生活的問題,當然有些問題解決還需好幾種方法同時應用.掌握了科學方法,可把知識有效地組織起來,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實現預期的目標.
3.實驗的設計與操作,培養學生實驗能力
學生動手能力一向是中學教學易忽視或輕視的領域,高三物理復習一般更是將他拋在九霄云外.而物理技能是合理完成某項活動基本機能,還能使已初步形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發揮,使能力得到鞏固和發展.故在學生講壇上,每周開設一次實驗設計操作,內容有家庭小實驗、玩具解剖、物理實驗改進等.有一次一位學生一上講臺就將空易拉罐斜立在桌面上(圖3),激起同學們極大的好奇心,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而后他告訴同學,經他無數次實驗發現,罐里的水加到約占整體體積的2/7,易拉罐可正好斜立在桌面上,水多了或少了都不行,最后同學們用物體平衡的知識將這一觀點加以解釋.通過讓諸如此類有趣實驗進課堂,極大激發了學生課余做小實驗的興趣,乃至有些物理習題中的問題也喜歡用實驗來證實,而書上的演示實驗又成了學生的改造的對象.
三、學生講壇開辟應注意幾個問題
1.內容質量問題
學生講壇作為課堂學習的一部分,其內容質量一定得以保證才能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由于不適應此類作業慢慢會出現應付現象,此時教師的評價激勵作用是關鍵的.教師要將每位學生的講論稿進行恰當的點評,不好的要提出改進點,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進步,而上講臺的學生要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適當對其講論稿進行修正、點撥,使其內容更加豐富.
2.時間控制問題
學生講壇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學習活動,學生對活動開展的時間把握能力相對較差,又因學生思維活躍性較強,故10分鐘時間往往不夠,但若超時又將影響后續教學活動.教師應在時間控制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焦點問題適時指點予以化解,對課堂上難以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課后思考,適時評價,結束講壇內容.
3.學生表述問題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比較習慣于接受式的學習,一旦讓他對著全班同學及老師講述一個問題,較多表現為局促不安,從而對有些問題就表述不清,影響了學生講壇的效果.此現象在講壇開辟初始尤為明顯,教師此時不能急,而要充分相信學生,并給學生講壇營造一個寬松的氣氛,鼓勵主講學生講到底,特別是一些學困生讓他們從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成功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逐漸適應這種學習氛圍,口頭表述能力亦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開辟學生講壇筆者在高三嘗試了近兩年,學生普遍反映學生講壇激發了其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提高了物理學習能力,也幫助他們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學生講壇畢竟是對傳統課堂45分鐘運用的一種挑戰,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問題,但筆者堅信開放課堂,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是我們推進素質教育進行教學改革的方向.
【學生講壇在高三復習中】相關文章:
論高三英語復習中合作學習的開展09-18
淺談高三數學復習策略06-15
對高三英語復習的幾點建議08-24
把握高三數學總復習論文08-07
論在英語復習課中收獲成功10-28
提高高三數學復習效率論文08-14
淺談高三化學的有效復習策略(一)06-26
淺談詞匯法對高三英語復習的啟示06-01
談中考英語復習中的“精”和“巧”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