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創新性探討
舞蹈作品的成功離不開音樂作品的渲染,一個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更好的詮釋舞蹈作品的主題,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舞蹈作品創作創新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創新性探討 篇1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同時也使人們的審美追求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在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渴求著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內的藝術精品,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因此,舞蹈的編創問題,越來越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而舞蹈編創過程中的靈魂就是創新性,在分析舞蹈作品創新性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只有在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創新性。
1、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
舞蹈作品的創作主要有兩個重要的過程,一個是動作的創作過程,另一個是心理的創作過程。心理的創作過程是動作的創作過程的基礎,也就是說,在創作出新的舞蹈形象之前,創作者在腦海里的形象的行成過程。而動作的創作過程是對心理的創作過程的表現。舞蹈的創作有幾個重要的因素。一是,舞蹈創作者的創作欲望。它是創作者內心中存在的一種藝術感覺和沖動,是漸漸地存在于人的潛意識中的,它實際上是創作者長期的實踐的積累和閱歷的增加的產物。然后,形成一定的主題,產生創作的沖動。二是,創作的動機。當創作者的創作欲望找到了合適的契機的時候,就可以產生創作的動機,進而進行創作。三是,舞蹈作品的主題。它是一部舞蹈作品所要表現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內容。舞蹈的主題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表現勞動場景的主題、表現節日氣氛的主題、表現愛情的主題等等。舞蹈作品之所以能為觀眾接受和認可,關鍵是舞蹈作品所表現的精神實質能夠與觀眾內心的感情產生共鳴。這樣,觀眾才能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才是優秀的舞蹈作品。
2、舞蹈創作者的素養要求
作為舞蹈的創作者其本身素養的要求并不僅僅是能通過學習獲得的。這與創作者本身的素質有很大關系,比如說,受教育程度、對藝術思維的感受、文學的素質等等。
首先,舞蹈的創作者要有堅實的舞蹈基礎。只有深入的了解舞蹈的基礎動作和肢體語言才能知道如何去進行舞蹈創作。不僅僅如此,舞蹈的創作者還要具有豐富的演出經驗。其設計的舞蹈動作才能首先在其腦海中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對其創作的舞蹈作品的演出效果進行估量。如果創作者缺乏舞蹈基礎和演出的經驗,就無法真正的理解舞蹈表演,就無法創作出好的作品。其次,舞蹈的創作者要善于觀察生活、提煉舞蹈的素材。僅僅有舞蹈的基礎是不夠的,舞蹈的創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和總結,不斷地進行采風等等的社會實踐,積累好的創作素材。須知藝術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活動,生活實踐才是藝術用之不盡的源泉。舞蹈的創作者必須深入生活和生產的實踐,貼近生活,這樣才能創作出形象而具有美感的作品,從而得到觀眾的認可。比如說,有名的舞蹈作品《孔雀舞》,該作品形象而生動的體現了孔雀所具有的動作特征,通過一定的藝術加工,又賦予孔雀形象靈動的藝術美感。這種生動的體現正是創作者日常對孔雀的動作進行大量而細致的觀察的結果。最后,舞蹈作品的創作者要有對音樂的感知力。
舞蹈作品的成功離不開音樂作品的渲染,一個好的音樂作品可以更好的詮釋舞蹈作品的主題,可以引領舞蹈作品情緒的起伏,更加能夠感染觀眾使觀眾產生共鳴。音樂和舞蹈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音樂的旋律與節奏等聽覺效果與舞蹈語言的風格與律動的視覺效果是互相吻合的;其次,外在的藝術形象是舞蹈對音樂的完美詮釋,達到了音樂形象與舞蹈形象的協調一致;然后,結構上也是舞蹈作品與音樂作品曲式的統一。
3、舞蹈作品創新性應把握的要素
舞蹈作品要做到創新性,應把握一些基本的要素,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舞蹈創作者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在個人的生產和生活中形成的,創新意識是人類思維發展不斷的源泉,創新意識能夠產生想象力,能夠激發人類對新事物的探索能力。舞蹈作品的創作者的創新意識對舞蹈作品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舞蹈作品創作者必備的素質。只有具備創新意識才能滿足舞蹈觀賞者對舞蹈作品新的需求,才能跟得上社會發展的需要。舞蹈作品的審美也是與時代的發展、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欣賞能力相關的。舞蹈作品的創新意識的宗旨,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舞蹈藝術的精神需求,使觀眾對舞蹈作品產生共鳴,順應時代的發展,迎合觀眾的心理,最終得到觀眾的認可。
第二,舞蹈結構的創新。有了舞蹈作品的創新意識還要把創新意識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那就是舞蹈結構。舞蹈結構是對舞蹈思維的詮釋,是舞蹈作品的框架。是創作者根據舞蹈思維,把舞蹈中人物的發展和遞進通過一定的表現方式,最終形成呈現于觀賞者面前。舞蹈的結構又分為很多種,比如,情節的發展結構,時間的順序結構,空間的交替結構以及背景音樂的結構等等。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的發展,從舒緩到激烈等等,都是需要一定的層次和遞進的關系,通過舞蹈結構可以很好的體現這種層次關系。這樣呈現于觀眾面前的才是脈絡分明,有著情感的跌宕起伏的作品,才能讓觀眾在舞蹈作品中感受到喜、怒、哀、樂等等的各種情緒變化。
第三,舞蹈語言的創新。舞蹈是一門肢體表現的藝術,舞蹈的語言就是指舞蹈的動作語言,它是舞蹈藝術的核心。舞蹈作品都是通過舞蹈的動作語言來表達的。舞蹈的創作者要創作出飽滿的藝術形象就要會運用舞蹈語言,要展現出生活日新月異的變化就要對舞蹈語言進行創新和變化。舞蹈作品的創作者要對中國現有的長久存在的舞蹈類型進行去粗取精的提煉,以此為基礎創作出符合現代精神的舞蹈語言。這就要求舞蹈的創作者要有敏銳的藝術眼光,對生活有著獨到的理解和感悟,能夠對現實生活中的題材進行藝術的加工與編排。創造出既能貼近于生活又有獨特的藝術欣賞價值的作品。
第四,多媒體技術的創新,F在的時代是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舞蹈的編排也有了新的發展,多媒體基礎使舞蹈表演更加的立體而豐富,大大提高了觀眾的觀賞性。科技的變革日新月異,現在的大型舞蹈表演不同于傳統的演出,傳統的演出形式舞臺只是配樂和舞蹈演員的舞蹈表演,F在的舞蹈演出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把觀眾帶入到舞蹈的時代以及人物的背景中,使觀眾更好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更容易對舞蹈作品的精神產生共鳴。比如說,從2013年開始,春晚的舞臺中開始了LED技術的運用,背景能夠出現3D的效果,舞臺中的邊柱、大的帷幕,使舞臺的效果更加立體、飽滿和唯美,舞臺中虛擬的背景和動畫技術,有助于渲染這個舞臺的氣氛,更加推進了舞蹈作品情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更好的詮釋舞蹈的藝術形象;還可以鋪墊舞臺的背景、氣氛和意境,營造出美輪美奐的舞臺效果,除此以外,通過音樂,電光等設備的運用更使舞蹈作品豐富多彩。作為舞蹈作品的創作者也應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順應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聞慧蓮.淺談舞蹈的創作---兼論群舞《踏遍青山》的創作過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2]黃蕾.淺談舞蹈編導專業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0(04).
[3]侯建成.音樂聽覺的心理機制---從腦科學的角度探討音樂心理活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03.
[4]王建國,周婕.用音樂撞擊混沌的心扉---評析廣州白云精神康復醫院的音樂心理療法及其效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7.
[5]王博.淺談現代媒體藝術中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1).
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創新性探討 篇2
摘要:舞蹈作品的創作是一個由體驗客觀生活到體悟主觀感受,再到形象外化編舞的思維過程,具有一定連續性、反復性、復雜性。并且在舞蹈作品創作中,需要融入情感,創設意境,凸顯風格,使其成為富有觀賞性的藝術表演。本文以主題選取階段、結構構思階段、編排實踐階段為切入點對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進行分析。
關鍵詞: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
一、舞蹈作品的主題選取階段
(一)選取主題
為了增強舞蹈作品的吸引力,提高其藝術性和觀賞性,在舞蹈作品創作過程中就應當重視主題的選取,盡量選取那些富有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主題,促使其價值獲得提升,引起觀眾的共鳴。以民族舞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些民族民間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夠為廣大觀眾所接受、所喜愛,就是因為其能夠滿足當代廣大受眾的審美需求,能夠把握住人們對美的永恒追求[1]。例如,民族舞劇《閃閃的紅星》,其在選題上符合當時社會主流趨勢的要求,具有時代烙印,其精神內核與現代社會弘揚的精神擁有一定契合性,即使放到現在依然具有較大的市場,能夠喚起人們的遙遠記憶。日常的積累與實踐,能夠豐富編導的閱歷與經驗,使其對藝術作品產生創作的動機,可以說,作品主題的選取離不開編導的日常積累和吸收,因此,這是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ǘ┖Y選題材
作為一門表演藝術,舞蹈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意境、思想、精神、風格、形象等,都需要編導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和實踐。通過仔細觀察生活能夠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感悟,保持對世界萬物動態變化的敏感[2]。唯有如此,才能從生活實踐中豐富積累創作素材,根據創作主題對這些素材加以篩選,找出能夠符合主題要求的素材。以陳維亞編導的《秦俑魂》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陳維亞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后,氣勢恢宏的威武之師對其精神、情感造成極大沖擊,使其產生了舞蹈作品的創作靈感,并將感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二、舞蹈作品的結構構思階段
結構的構思是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決定作品質量的關鍵性因素,能夠充分體現出編導的結構思維。舞蹈作品結構構思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舞蹈作品的謀篇布局,包括安排表演時間、確定作品風格、選擇背景音樂、設定人物形象等。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合理安排完成舞蹈作品的建構,從而保證作品質量、豐富作品內涵。例如,在中國風古典舞《玉魂》中,編導運用悲傷的旋律營造出黛玉將死的情境,利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表達人物內心的痛苦。
三、舞蹈作品的編排實踐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圍繞內容、人物形象對舞蹈素材進行提煉,并通過舞蹈的肢體語言與情感情緒對作品進行詮釋。
。ㄒ唬┣楦械娜谌
在創作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出作品人物的情緒、思想、意識,心理等,通過情感的融入賦予舞蹈作品生命力與活力,促使廣大觀眾能夠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豐富舞蹈作品內涵,使其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
。ǘ╋L格的凸顯
舞蹈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在其風格的凸顯方面,對其觀賞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若是舞蹈作品缺少風格,將影響舞蹈作品的魅力。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均是以其獨特的風格被廣大觀眾群體所接受。例如,高雅優美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熱情、奔放的歌舞劇《卡門》等。這些舞蹈作品都借助相應的舞蹈動作凸顯出劇情、人物性格以及風格形象,促使作品整體煥發光彩。因此,在舞蹈作品編排實踐中,應當注意作品風格的凸顯,賦予舞蹈生命力與活力。
。ㄈ┮饩车臓I造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藝術,都離不開唯美意境的烘托,只有藝術作品擁有一定的意境,才能促使藝術作品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使觀眾耳目一新,吸引其探索發現藝術作品中的閃光點,引導觀眾在思想與境界上得到升華。因此,在舞蹈作品創作過程中,應當營造相應的意境,豐富觀眾的聯想力和想象力,使廣大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增強觀眾對舞蹈作品的接受程度,使作品更受歡迎。
。ㄋ模┬蜗蟮乃茉
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能夠使觀眾對舞蹈作品產生不一樣的感知和審美,對作品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深刻的感悟,從而與舞蹈作品的情感、思想建立聯系,引起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鳴。藝術創作需要藝術形象的支持,而在舞蹈作品中,是借助舞姿、情緒等塑造各種人物形象,這些形象能夠深入觀眾的心靈,豐富藝術的感染力,通過表演傳遞某種精神意志、思想信念的力量,令觀眾感到震撼,進而成為觀眾所喜愛的作品。例如,張繼鋼創作的《千手觀音》、《俺從黃河來》等優秀作品。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舞蹈作品創作過程中,其思維過程相互融合,存在于編導的思維中。通過對舞蹈作品主題的選取、對舞蹈作品結構的構思、對舞蹈作品的實際編排,促使舞蹈作品的靈與肉、情與境、意與形得到和諧交融。
參考文獻:
[1] 殷志強.初探舞蹈創作的創新思維方式[J].黃河之聲,2011(12):87-88.
[2] 劉宇.從生活到舞臺--談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6(2):82-82.
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創新性探討 篇3
舞蹈與音樂均是一種極具美感的藝術,散發著藝術美,傳遞出豐富的情感,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在舞蹈表演中,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簡單的伴奏,而是深深融入到舞蹈表演的“骨髓”,雖與舞蹈藝術相互獨立,卻是不可或缺的。在音樂的伴奏聲中,舞者隨著音樂的旋律、節奏以及所流露出的情感用肢體動作形象地展示出來,既能升華音樂的審美效果,還能展現舞蹈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通過這種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展現出完美的`舞臺效果,讓觀眾很容易就陶醉在藝術的世界里,觀眾的心情得到放松,情操得以陶冶。
一、音樂作品與舞蹈創作有機結合的必然性
在藝術的范疇內,文學、舞蹈、美術、音樂等藝術形式均是互通的。在藝術領域,舞蹈和音樂是最重要的兩門藝術形式,所以二者之間存在較多的相似之處,由此可見,舞蹈創作與音樂作品的有機結合是非常必然的。音樂作為一門“聽覺藝術”,可以直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對人的感官進行刺激,從而能夠讓聽眾跟隨音樂的旋律變化而做出情緒反應。相比于舞蹈表演,音樂更容易抒發演唱者強烈而復雜的內心情感。然而,在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中,音樂有著明顯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它所傳遞出的情感通常很難被聽眾完全理解與接受。舞蹈表演卻有著自己的外部形態,舞者通過身體動作的變化更加直觀、形象地傳遞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這正是音樂所或缺的,所以舞蹈與音樂各有優點與缺點。
通過上述可知,將舞蹈與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就能夠有效地減少音樂的模糊性與抽象性,把音樂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轉變為肢體表現,從而讓音樂的情感內容表現得更加具體、充滿感染力,引起觀眾最為直接的情感體驗,有利于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與音樂的內涵。此外,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既能充分展現各自的藝術魅力,還能很好地展現出兩種藝術形式結合形成的綜合藝術魅力。立足于舞蹈表演的角度,可以說音樂是舞蹈表演的輔助和補充。若將二者同步展現,音樂則能對舞者起到幫助和啟發的作用,極大地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若二者不同步時,音樂帶給人們的情感體驗只是停留于“想象”層面,而舞蹈表演就能夠將“想象”變成“現實”,給觀眾聽覺和視覺上充分的情感體驗,使觀眾通過視覺感知對情感進行區分、認識與強調。
站在舞蹈創作的視角來分析,舞蹈自身就具備很強的旋律性和節奏感。在編排舞蹈時,舞蹈表演者能夠根據節奏的編排協調進一步規范自身的肢體動作。完美的舞蹈表演一方面要求舞者的舞蹈動作協調,另一方面要求舞者的內心節奏協調,即使是獨舞表演者也需要做到心理節奏和動作節奏的協調統一。運用合適的音樂作品,能有利于舞蹈節奏的編排。伴隨著靈活多變的音律,能夠更深入、更細膩地展現出舞蹈表演者的心理變化和情感變化。同時,音樂還有利于烘托舞蹈的藝術氛圍,讓舞蹈表演聲情并茂。顯而易見,舞蹈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的相互交融將會達到非常強烈的舞臺效果,散發出濃濃的藝術氣息,給觀眾無盡的享受。所以,舞蹈作品創作與音樂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必然,必須做好舞蹈與音樂的相互交融與拓展延伸。
二、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一)音樂構成舞蹈結構
音樂作品的結構非常復雜,且對結構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不同種類的音樂有著不同的結構,但這些結構有著一個共同的作用,即是運用重復的手段來展現出音樂作品的主題內容和思想內涵。與之相比,舞蹈結構則相對簡單而穩定。通常情況下,舞蹈作品通過動作的變化發展、層層遞進來展現出舞蹈作品的內涵以及舞蹈演員的內心情感。舞蹈與音樂的相同特性就為二者的有機結合奠定了基礎。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著不同的結構,它們所呈現出的特點也是不相同的。音樂結構能夠為舞蹈結構打造基本的框架,進一步規范舞者的舞蹈動作,讓舞者的形體、動作以及表演節奏實現協調統一、完美銜接。比如,音樂曲式結構的基本單位是樂段結構,復三部曲式結構在舞蹈作品中比較常見,這種多次重復主題旋律的方式能夠通過變化主題音樂,從不同的側面深化主題,更能強調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若舞蹈作品創作者想創作出一部成功的作品,就必須跳出音樂結構的框架,并且進行適度創新,從而把舞蹈的風格升華到更高的藝術高度。例如,可以選擇由多種樂器演奏而成的音樂結構,一方面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藝術性,另一方面還可以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沖擊。
(二)調性促進舞蹈的情感傳遞
在音樂思維中,調式是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調式在音樂作品中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與規范和聲或旋律。不同的調式有著不同的音階結構,使得音樂作品呈現出不同的特性和色彩。舞蹈表演中的風格變化也需要以調式作為基礎,只有熟練地掌握音樂中的“調式”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首先,創作者應該對不同的調式都詳細了解,包括五聲調式、小調式、大調式等,它們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其次,舞蹈創作者要擅長于調式的靈活轉換,以此準確地體現出舞蹈作品豐富的情感色彩。例如,大調式結構的音樂作品通常體現出暖色調的情感,小調式結構的音樂作品則體現出冷色調的情感。同時,在舞蹈表現過程中,音樂調性的轉變也有利于推動舞蹈劇情的發展以及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刻畫。這可以準確地體現出舞蹈創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促進觀眾的情緒起伏多變。即使是旋律相同的音樂作品,若調性不同,那么音域也有著明顯的差別,所傳遞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值得重視的是,在舞蹈作品創作中切忌將音樂作品的情感與舞蹈作品的情感設計成相同的,二者是存在差異的,所以不能簡單地把舞蹈中的情感變化等同于音域高低的變化。
(三)旋律彰顯出舞蹈情緒
由于音樂旋律的形式與人的語言的音調形式非常接近,所以音樂旋律的音律、形態、風格以及行進方向等多個方面非常容易被觀眾的感官所接受,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進而促進觀眾聽覺上的強烈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共鳴。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音樂的旋律直接影響著表演者的情緒,特別是旋律的行進走向,可以把舞蹈情緒演繹到極致,從而拉近了觀眾與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距離,給予觀眾豐富的、真實的情感體驗。一般情況下,向上進行的旋律線所傳遞出的是有緊張度和增長的情緒;向下進行的旋律線傳遞出的情感的力度則有所減弱,即是放松的情緒。同時,旋律音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舞蹈情緒的發揮,音域的不同也使得舞蹈作品所表現出的感情程度不同、色彩不同。旋律音域的靈活多變對舞蹈表演者的空間動作有著直接影響,從而引發情緒上的靈活多變,升華舞者的情感。舞蹈作品創作者應該巧妙地運用旋律,充分展現出舞蹈本身所含有的獨特的思想和情緒,逐步將觀眾帶進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世界中,從而有利于觀眾更加深刻、全面地體味到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內涵。此外,音樂旋律還為舞蹈表演者創造更廣闊的表演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促進他們準確捕捉到舞蹈的情緒。在舞臺上,音樂旋律四處環繞,渲染著整個會場的氛圍,能啟發舞蹈表演者,促進他們深入地、真實地、完整地展現出舞蹈人物的情感色彩。
三、音樂表現手段在舞蹈作品創作中的具體運用分析
在舞蹈作品創作中,音樂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的表現手段通常分成兩個部分,即基本表現手段和整體表現手段。其中,音樂基本表現手段一般涵蓋音色、調式、節奏、旋律,而音樂整體表現手段主要是音樂的曲式結構,一般涵蓋有一部曲式、單二部曲式、單三部曲式以及回旋曲式。音樂基本表現手段又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而音樂的整體表現手段是規范舞蹈邏輯關系的載體,其對舞蹈本體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F通過舉例分析音樂表現手段在舞蹈作品創作中的運用,具體如下:
以女子傣族獨舞《月光下的象腳鼓》為例,這個舞蹈作品的表演方式是傣族女子獨舞,道具為象腳鼓,有著濃郁的民族風味,該舞蹈是受到象腳鼓傳說的啟發而創作的。這部舞蹈作品的主題內容為一位美麗的傣族少女在幽暗月光下輕輕起舞撥動心弦的美麗畫面。創作者在舞蹈與音樂的編排上,主要運用音樂結構中的復三部曲式結構,包括前奏、中部、呈示部和再現部等,利用再現部進行縮減,且將呈示部所表達的音樂主題進行再現,促使舞蹈的情緒始終都圍繞主題變化。從整體而言,這部舞蹈作品的舞蹈結構和音樂結構并非是一次成型的,創作者運用反復創編來完成。在舞蹈編排中,創作者利用象腳鼓打出的音域和演奏速度的變化,舞蹈情感和音樂旋律的有機結合以及舞蹈結構與音樂結構的協調統一,充分展現出音樂表現手段與舞蹈表演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統一,實現了舞蹈與音樂、影與音、舞蹈語言與音樂語言的統一結合、互相交織,帶給觀眾極強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激發觀眾的內心情感,與之共鳴。
四、總結
作品創作中,音樂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將舞蹈藝術和音樂藝術完美結合,就能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藝術美,在讓觀眾得到視覺和聽覺上享受的同時,還能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從中受到啟發,悟出生活道理。舞蹈創作者一定要認真研究音樂與舞蹈的特點和關系,熟練地運用音樂表現手段來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調動更多觀眾的情緒,并且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這樣才能算作是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與創新性探討】相關文章:
簡談舞蹈作品創新性的把握論文06-19
舞蹈作品離不開舞蹈音樂的創作論文08-09
少兒舞蹈的教育與創作08-12
舞蹈在音樂教學的作用與影響探討性論文07-02
談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論文06-17
聲樂藝術的二度創作探討性論文10-03
戲劇藝術下舞蹈創作作用探討論文07-20
舞蹈編導在創作過程中容易忽略的問題08-24
米羅作品的生命性探討論文12-12
幼兒舞蹈的創作要領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