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文學人類學批評的價值觀論文
論文摘要:文學人類學批評是文學批評的一種,它從人類學的視野出發對文學進行闡釋。神話原型批評和原始主義批評是文學人類學批評的兩個方面。介紹了神話原型批評和原始主義批評的源流與發展,闡述了文學人類學批評的研究方法。
論文關鍵詞:文學批評;文學人類學;原型批評;原始主義批評
站在人類本位的立場上對文學現象作跨文化的探究.稱之為文學人類學批評。作為一種新的文學批評方法,文學人類學批評是著眼于探索人類的共同文化精神的文學批評方法的統稱。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神話原型批評和原始主義批評
一、神話原型批評
原型批評是20世紀五六t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批評流派。其產生和發展曾受益于三個不同的學科,即以弗雷澤為代表的文化人類學、以榮格為代表的分析心理學和以卡西爾為代表的象征哲學。
在早期人類學家中,對20世紀的文學和文學批評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英國的弗雷澤。弗雷澤在其巨著《金枝》中確立了交感巫術原理.并運用于原始人類文化現象的研究。他認為,古代神話和祭祀儀式與舂夏秋冬四季的循環變化有關原始人類見植物的春華秋實、冬枯夏榮,聯想到人與萬物的生死繁衍,便創造出每年死一次然后再復活的神。關于神祗死亡而復活的神話儀式,實際上就是對自然節律和萬物更替的模仿。
《金枝》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作和里程碑。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將原型的批評引入到微觀的人類集體無意識中去洞悉人類不易覺察的潛意識,突出人類集體潛意識在時間上的連續性。榮格認為,原型深深地隱匿于集體無意識之中,個體對它一無所知,也無從知曉,它只有在向外界投射的過程中.通過種種象征主要以隱喻方式來顯現自身.如神化、童話、夢、幻想等。榮格把集體無意識的原型看作“無數同種類型的經驗在心理上殘存下來的積淀物”,所以.一旦見到藝術作品中的原型,我們的心靈就會突然感到一種奇妙的解脫,心曠神怡,好像被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所懾服。榮格把“原型”與“原始意象”和表示人類遠古經驗類型復現的“心理殘跡”聯系在一起,把它看作是人類集體無意識的遺傳和繼承。因此.有的批評家把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稱為“原型心理學”。
卡西爾在20世紀20年代完成的巨著《象征形式哲學》是一部非常獨特的著作。他的一句名言是“人是象征動物”。換言之,人類精神文化的所有具體形式如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哲學等,無一不是象征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出于這樣一種宏觀的觀照,他從認識論的角度研究神話,認為神話既不是虛構的神話.也不是任意的幻想,而是人類在達到理論思維之前的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普遍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給原始人類帶來一種神話的世界觀。
方克認為《西游記》也許是一部最適合于運用原型批評方法探討的我國古典名著,因為它是一部神話小說,一部將歷史故事和傳說神話化的幻想性作品。原型作為文學中可交際的單位,它可以是意象象征、主題和人物,也可以是情節結構模式。在《西游記》中,曾反復出現過一些基本的原型情節模式,如輪回轉世、因果報應和人物變形(孫悟空七十二變,豬八戒三十六變)等等,是因為它們與遺存于人類心靈中的原始靈魂不死觀念,神性崇拜信仰與神秘互滲意識相聯系,還因為它們在文學實踐中已相當程度上被模式化了。借此.可以整合文學史上大量作品中重復出現的這些模式的變革形態。
取經故事的情節模式源于遠古的成年禮儀式。通過各種嚴格考驗儀式,參加者經歷一次象征性的死亡和再生,暗示他們童稚期無知和無宗教觀時期的終結以及第二次生命意義即成人資格的獲得。
取經故事和遠古的成年禮儀式作為一種連續性的意識形態存在著相似點。成年禮儀式主持者是老人,《西游記》中取經的暗中操作者是如來,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考驗人的毅力和讓人懂得服從。成年禮儀式參加者是已進入成年年齡而心理上仍是不成熟的兒童,而唐僧師徒則都犯過兒童性錯誤,顯示了心智上的不成熟。要成年必須經過種種儀式性的嚴酷考驗,要取經則有八十一難九九之數.意味著過程的嚴酷性。要成禮考驗讓人體驗到死亡,卻不會真正致死,而取經過程中到危難之際也由神佛出面幫助。前者具有由人生的兒童階段而至成年階段的象征性質,后者體現了從心理不成熟到成熟的再生意味。因此,取經情節與成人禮儀式都貫通著兒童一考驗一成年這一基本的原型結構。
《西游記》借唐僧師徒取經的故事說明了一種原型模式:取經前唐僧師徒都犯了某種與孩童的未成年特點相關的錯誤,由于不合成人社會的法則而受罰:取經之后,經過八十一難的考驗。證明了他們心理上的成熟和對佛法的認同,于是被接納進入佛社會(成人社會)。
從創世神話的普遍蘊含來看。神是創造主,但他只創造美好、善良的事物;死亡、疾病、罪惡等是人類墮落的結果或是對人祖原罪的正義懲罰。神話原型批評是原始主義批評之外的文學人類學批評的主導力量。神話原型批評也有它本身的局限,如跨文化研究的不徹底性,過于重視共性而輕視個性,強調連續性.疏忽階段性,注重文化的心理的價值標準,而缺乏審美的價值標準。
二、原始主義批評
原始主義是文學人類學批評的一個范疇.也是指一種創作態度或傾向。這里的“原始”并非實指人類遠古蠻荒的史前期,而是泛指相對于現代文明而言的比較原始的生存狀態和文化形態.是以現實為參照對歷史或未來的一種情感態度和價值判斷態度。從“現文”這個點出發,詠贊原始本真生存形態,指斥現代文明弊端的創作或批評,即形成一種原始主義傾向。原始主義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包括剛性原始主義、柔性原始主義、質樸性原始主義等。 統觀沈從文的創作,我們發現沈從文的情感傾向:鄙視嘲諷都市文明人病態人生,禮贊遠離現代文明的古樸村鎮村民原始的道德風尚。這種質樸性原始主義情結凝聚在他的《邊城》中。邊城是一座美麗的小城,依山傍水自然形成,青山碧水白塔相映成趣,人是這幅秀美山水圖中的動景,秀美山水成為生活其中的人的背景,青山碧水之外還有春天的桃杏花、近水的人家和草長蟲嗚鳥叫。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如同流淌的溪水一樣安祥、清澈,他們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在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上,可以明顯體現出剛性原始主義和質樸性原始主義取向的差異。邊地小城有著和諧樸厚的原始風俗,帶有原始民族隨身帶刀質樸剽勇的氣質與風習。這里還有盛酒的大甕,釅冽的燒酒,大個的土碗,器皿是土制粗糙的,人心人情是單純古樸的,充滿了友善質樸的原始遺風。純樸的地方風俗熏陶著地方村民山民,村民山民秉地方風情養成了古道熱腸的性格.二者互為表里,互為影響,成就了這一方水土特有的風俗風情。
《邊城》中的男女情感真摯自然。在翠翠、天保、儺送之間發生的那個凄婉的愛情故事更多了一份執著和自然質樸的神韻。首先,兩兄弟出身富有而不驕橫跋扈,真心實意愛上了渡船夫的孫女,體現出人性自然的愛情觀.他們喜歡翠翠的聰慧、質樸、善良,不在乎她有沒有身分和陪嫁。其次.他們追求翠翠的方式“馬路”、“車路”都符合邊地古老的習俗,以情歌贏得姑娘的芳心,更帶有邊地民族浪漫而自然的原始風俗。
三、文學人類學研究的方法
進行文學人類學研究,光有抽象的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坐在“安樂椅”上冥思苦想是難以發現富有生機的鮮活素材的,而必須像人類學家…樣通過長期和艱辛的田野實踐,親身參與到研究場域里,與當地人進行對話溝通,采錄各方面的信息,仔細觀察研究對象,感受和體驗其文化氛闈,詳細系統地記錄各種素材。同時.批評者進入到文學文本世界時,要澄明自我的心境,自己處于一種心境澄明的狀態。人處在豐十會之中,受著精神和生活的各方面壓制,若不及時得到有效控制,人將成為異化之人。所以,文學應該從人的本性出發,站在人的角度,用人文主義的立場來表達對人的無限關懷。
筆者認為,文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田野調查法和以人為本法.此外還有背景分析法、跨文化比較法、主位與客位研究法、大傳統和小傳統研究法等。在具體的批評實踐中,也會遇到網難。如原始與現代相聯系的縱深度與跳躍性,中外各民族文學相比較的涵蓋面與客觀E的限制,共時性與歷時性方法原有的矛盾和側重點,美學分析在批評中的附加性與融合性等。彭兆榮說:“人類學與文學,本質上說都是研究人和社會。那么,社會的人文精神的開放程度有多大,他們的開放度也就有多大!币虼,文學人類學批評的發展.還需要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還需要在摸索中隨時進行自我調節,還需要對已有原則及理論深化修正和靈活運用,只有這樣,它才能保持蓬勃的生機。
【文學人類學批評的價值觀論文】相關文章:
沈從文文學批評及文體批評分析論文04-16
文學批評視域中的比較文學文學論文解析05-16
文學批評中美化與丑化的探討論文07-30
批評的藝術論文08-07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理論批評淺析論文06-25
懷疑論與文學批評05-29
音樂人類學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6-29
簡析提倡體驗的文學批評05-16
關于尚書文學批評思想探討05-09
美國生態文學批評述略資料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