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分析論文
語文是一個極美的學科,語文教師,則需要以文學修養啟發學生的心智、打動人心。然而現實中,大多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并不盡如人意,自身尚無修養可言,更談不上在教學中感染孩子以品味文學的魅力,更無法培養孩子的文學素養。基于此,文本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從文學素養的解讀及提高途徑等方面加以闡述,以期拋磚引玉,與同仁共探前進之妙方。
一、文學素養的涵義
文學素養是一個人的文學知識、文學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是指教師在對教材深入鉆研的基礎上,擴大自己的視野,從更高的廣度、深度培養自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從狹義上說,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包括語言修養、語文修養、文學修養等幾方面。
二、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的現狀分析
讓人遺憾的是很多一線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實在讓人憂心,他們習慣于按部就班地教學,學生語文成績也的確不錯,但學習的過程實在不敢恭維,究其原因:
1.傳統觀念給我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代的封建教育,強調“文以載道”。近百年的語文教育把語文的性質定位為工具性。在傳統烙印下,教師漠視語文教學的文學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拋棄工具性,注重人文性,任重而道遠。
2.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過去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五大塊”教法,死板僵化。在應試教育激烈競爭的今天,語文教學連“五大塊”教法也不如,基本都是根據考點進行訓練,課文成了支離破碎的訓練教材。
三、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學素養
1.語文教師要有對文學的感悟。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是依據課本來作為指導的,課本中的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用語言文字創作的,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了解作者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現實狀況,將作品恰到好處地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讓學生體味作者的思想光華和情感波瀾。
2.語文教師要有對文學的創作。所謂志于道,游于術。然而教師隊伍中,真正具備實際寫作能力的并不是很多,他們把自己束縛在狹隘的理論架里,隨著教齡的增長文學創作趨于沉寂,性靈落寞于塵埃。
3.語文教師要有對文學的積累。古人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文選爛,秀才半”“胸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教師勤于讀書,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讀書,只有教師熱愛文學,才能教育學生熱愛文學。胸中無墨,自然不能潑灑成文。
四、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的途徑
1.讀一點文學名著。語文教師應擠出時間讀一點文學名著,給自己精神“補鈣”,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生于華夏,學習語文,傳授語文,不讀孔子,不讀諸子百家散文,不讀屈原的詩,不讀司馬遷的歷史散文,不讀唐詩宋詞,不讀“古典四大名著”,不讀魯迅,如何傳承發揚它呢?作為語文老師,對世界文學、文化也應該有所了解。如果對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高爾基等世界級的文學大師,我們都一無所知,我們如何能引導學生吸取世界文化的營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2.學習一點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知識。有些教師大學時學過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但那時只是把它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達不到學以致用的境界,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它又被束之高閣。因此,有必要重溫舊課和重新學習,加強文學理論和文學鑒賞的修養,以理論來指導文學閱讀,提升閱讀層次。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把文學之美傳達給學生,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3.寫一點文章。語文教師應該養成寫作的習慣,這是一個語文教師必備的素質,更不用說要做名師了。一線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寫寫教學日記、教育隨筆、教育故事等,而且能隨時捕捉到許多生動鮮活的材料。但在寫東西時,不要局限于寫清楚明白就可以了,應該適當增加一點文學性,既可使文章增色,也有利于個人文學修養的提高?傊,語文的學習需要興趣,語文的課堂需要激情,語文的教學需要活力,讓我們用激情去點燃文學的火把,用熱情去照亮語文的課堂,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培養學生文學的悟性和靈性,以促成高雅的審美品質和審美趣味。
作者:朱云蘭 單位: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象達小學
【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