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善待課堂中不同的聲音
畢業論文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而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強調了語文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為,因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倡導個性化學習方式。課堂是教師、學生互動交往的場所,每1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生成的契機和成果因師生而異,因文本而異,因課堂中師生互動的程度而異,也因師生與文本對話的深度、廣度而異。利用好、發揮好課堂教學中偶然性、生成性的因素,是每1位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機智的體現。筆者就曾經遇到的教學案例談1些粗淺的體會。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8冊中的1篇人文內涵10分豐富的課文,很有教育意義。本文主要敘述了作者1家人種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過程,生動描述了花生不同于其他果實,從而啟發學生做人要像花生1樣,默默無聞但有實用。
以下是這篇課文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下面請大家把你認為含義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并想想父親贊美了花生怎樣的品質。
(同學們開始忙碌起來,不1會兒,就有學生舉手。)
生:老師,我畫的是“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誰都喜歡吃。這就是花生的好處!蔽矣X得這里寫出了花生是1種好吃的食品,而且非常便宜,說明了花生很實用。
師:你說得很好!但是不是更應該從父親的話里想1想呢?
生:老師,我畫的是“花生的好處很多,有1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掛在枝頭上,使人1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蔽矣X得這里贊美了花生不像蘋果那樣愛慕虛榮,而是默默無聞的好品質。
師:你理解得真好!還有誰有更好的看法?
生:老師,我畫的是“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蔽矣X得這里贊美了花生雖然外表不好看,但是很有實用價值,我們就要做這樣的人。
師:啊,你說得太棒啦!說明你已經理解了父親說的話。
生:老師,我覺得他們說的不對,蘋果、桃子有什么不好?它們既好看,又好吃,還有營養價值,我覺得它們比花生要好,我們應該做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
教室里1下子安靜下來,隨即又有幾位學生附和著。課堂上出現不同的聲音,是日常教學中經常碰到的事,可像這種不同的聲音還是第1回遇上,我完全沒有預想到。怎么辦?這根本不符合作者和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呀!如果我不就這個問題深入下去,就可以順利完成這節課的教學計劃,但我又想起《語文課程標準》這樣指出: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這不就是新課程提倡的“生成性資源”嗎?課堂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體現。但對于1篇人文內涵深厚的課文,如果教師引導不當,就會導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于是,我巧妙設計,因勢利導。
師:剛才這位同學的見解非常獨特!蘋果、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課文里面并沒有光贊美花生而貶低蘋果和桃子呀。我們做人,首先要做像花生那樣實用而不求外表,然后做既講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那樣豈不是更好!
師:做人是1個永恒的話題,究竟應該做個什么樣的人呢?這樣吧,我們來開個辯論會,聽聽更多同學的意見,做到以理服人,好嗎?
生:好!
于是,我讓學生自由分組,不1會兒,他們就分成了甲、乙兩組。甲組:蘋果、桃子、石榴;乙組:花生。
師:現在辯論會開始,請兩組同學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甲:我覺得蘋果、桃子、石榴好,它們不但外表好看,而且也很有實用價值。
乙:我不同意,它們是有實用價值,但它們喜歡把果實掛在枝頭炫耀自己,太驕傲了;而花生既實用又默默無聞,很謙虛。
甲:你默默無聞誰知道呀!在現代社會,光有用還不行,還要會包裝自己,宣傳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自身的價值,我們認為當今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
乙:花生雖然不會宣傳自己,可是它的實用價值不也是得到體現了嗎?像張海迪姐姐,像霍金爺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可對社會的貢獻是很大的,他們也沒有宣傳自己呀!
甲:做人要像蘋果、桃子、石榴那樣,既實用又風度翩翩,像電視上的主持人和明星,如周濤、劉德華,他們多才多藝,光彩照人,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乙:主持人、明星固然引人注目,但他們也離不開像花生1樣默默奉獻的老師的教育呀!而老師不正是像花生1樣默默奉獻著嗎?(1片鼓掌聲)
……
聽了同學們精彩的辯論,我頻頻點頭,意味深長地說:“同學們,無論做像花生1樣的,還是做像蘋果、桃子、石榴1樣的人,我們都要先講究實用,都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上述教學片斷,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是鮮活的生命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正所謂“有1千個讀者就有1千個哈姆雷特”。對于這些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教師要像呵護蓓蕾1樣去珍視它。這就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于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教師應善待課堂中不同的聲音,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如此,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智慧和激情,充滿情趣與活力。(本文獲得2006安慶市細節案例2等獎)
【善待課堂中不同的聲音】相關文章:
中美廣告中的不同文化價值08-26
淺談教學中課堂點評的應用09-21
課堂中的數學文化論文09-07
淺談讓生活中的數學走進課堂05-23
淺談數字電影放映中的聲音制式08-09
淺談國家間經濟比較中的不同貨幣比價09-12
淺談數學課堂中的思維活力07-27
淺談語言機智在課堂組織中的運用10-06
談音樂課堂中的探究學習09-04
電教技術在物理課堂中的優勢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