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談京房解《易》的一段佚文
;摘要:《漢書·五行志》引用了一段京房《易傳》佚文,清王保訓(xùn)所輯《京氏易》也收錄了這段文字,但分列兩處,且結(jié)尾處比《漢書》多53字。本文認為這段文字原本應(yīng)在一處,且王氏所輯末53字出自班固,而非京氏。此外,這段文字很可能不像《漢書》及《京氏易》所說的出自《易傳》。?
;關(guān)鍵詞:京房; 易傳; 漢書; 王保訓(xùn)?
;
On a paragraph of lost characters in JING Fang's; Yi Zhuan
Abstract: Annals on the Five-element in Han Shu (the History Book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quoted a paragraph of lost characters from JING Fang's Yi Zhuan. These characters were also included in Jing Shi Yi, collected by WANG Bao-xun (living in the Qing Dynasty), but wer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nd there were 53 characters more at the end. The paper maintains that these characters were originally in one place, and the last 53 characters collected by WANG came from BAN Gu (the writer of Han Shu), but not from JING Fang. Moreover, this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did not come from JING Fang's Yi Zhuan as Han Shu and Jing Shi Yi had claimed.?Key words: JING Fang; Yi Zhuan; Han Shu;WNAG Bao-xun??;
京房創(chuàng)立了西漢今文京氏《易》學(xué),有著述十余種,今唯《京氏易傳》三卷傳世,其余均已亡佚。歷代史書之《天文志》《五行志》、歷代類書以及《開元占經(jīng)》、《乾象通鑒》等典籍中還保留著不少京氏佚文!稘h書·五行志》中有這樣一段話:“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豆攘簜鳌吩,言日不言朔,食晦。《公羊傳》曰,食二日。董仲舒、劉向以為其后戎執(zhí)天子之使,鄭獲魯隱,滅戴,衛(wèi)、魯、宋咸殺君!; ??[1](第1479頁)稍后,記錄了一段京氏佚文:
; 京房《易傳》曰:“亡師茲謂不御,厥異日食,其食也既,并食不一處。誅眾失理,茲謂生叛,厥食既,光散。縱叛茲謂不明,厥食先大雨三日,雨除而寒,寒即食。專祿不封,茲謂不安,厥食既,先日出而黑,光反外燭。君臣不通茲謂亡,厥食三既。同姓上侵,茲謂誣君,厥食四方有云,中央無云,其日大寒。公欲弱主位,茲謂不知,厥食中白青,四方赤,已食地震。諸侯相侵,茲謂不承,厥食三毀三復(fù)。君疾善,下謀上,茲謂亂,厥食既,先雨雹,殺走獸。弒君獲位茲謂逆,厥食既,先風(fēng)雨折木,日赤。內(nèi)臣外鄉(xiāng)茲謂背,厥食食且雨,地中鳴。冢宰專政茲謂因,厥食先大風(fēng),食時日居云中,四方亡云。伯正越職,茲謂分威,厥食日中分。諸侯爭美于上茲謂泰,厥食日傷月,食半,天營而鳴。賦不得茲謂竭,厥食星隨而下。受命之臣專征云試,厥食雖侵光猶明,若文王臣獨誅紂矣。小人順受命者征其君云殺,厥食五色,至大寒隕霜,若紂臣順武王而誅紂矣。諸侯更制茲謂叛,厥食三復(fù)三食,食已而風(fēng),地動。適讓庶茲謂生欲,厥食日失位,光晻晻,月形見。酒亡節(jié)茲謂荒,厥蝕乍青乍黑乍赤,明日大雨,發(fā)霧而寒!狈彩扯,其形二十有四,改之輒除。不改三年,三年不改六年,六年不改九年。推隱三年之食,貫中央,上下竟而黑,臣弒從中成之形也。[1](1479-1480頁)上文所引的京氏佚文在清人王保訓(xùn)所輯《京氏易》卷二《易傳》中也收錄了,但與《漢書》所引有兩點明顯不同:
1.王氏將這段文字分列兩處:“亡師茲謂不御”至“厥食日傷月”(王氏所輯“日傷月”下有“食侯王死”四字,《漢書》所引無)在一處,“厥食日傷月,食半,天營而鳴”至“發(fā)霧而寒”在另一處(起首“厥食日傷月”五字與上一處末尾五字重復(fù),《漢書》不重)。
2.王氏所輯,將上所引《漢書》中“凡食二十占”至“臣弒從中成之形也”一段也列進了《易傳》佚文。
由此便產(chǎn)生了以下問題:1.京房這段文字原本是連在一起還是分列兩處?2.上引《漢書·五行志》中“凡食二十占”及以下文字是否京氏佚文?
先說第一個問題。
《漢書》所引京房這段話,是將日蝕現(xiàn)象附會人事,共列舉了二十種情況。每種情況的列舉基本上遵循了如下套路:首先列舉社會人事中的某種現(xiàn)象,其次給該現(xiàn)象取一個字或兩個字的名稱,再次講與該現(xiàn)象對應(yīng)的日食特征及其它相關(guān)的異常自然現(xiàn)象。在形式上這個套路,可得如下格式:“……茲謂(或“云”)……,厥食……”每列一種情況,必用一次這樣的格式。在上引《漢書·五行志》的那段話中,此格式正好用了二十次。這種把相同或相類的格式排列起來連續(xù)使用,應(yīng)當(dāng)是比較自然的,也就是說這段佚文原本連在一起的可能性較大。
王保訓(xùn)把這段話分割開,而割斷的地方正好是一個完整格式的中間而不是結(jié)束。這就讓人感到生硬,而且分割后前一段末尾與后一段開頭還有五個字重復(fù),這又一次說明京氏原文很可能是連在一起的。?王氏分割這段佚文的原因可能是《乾象通鑒》、《開元占經(jīng)》等書也都摘錄了這段佚文的某些部分。由于這類書在體例方面的原因,其摘錄往往是不連貫的。而王保訓(xùn)在輯錄這段文字時則把這些書作為依據(jù),面對繁多而蕪雜的不可能一一進行細致的考查辨析。
再說第二個問題。
王保訓(xùn)把“凡食二十占”及以下二十五字全部抄錄進所輯的《京氏易》,說明他認為這些字也是京房《易傳》的內(nèi)容。而今本《漢書》把這段文字放在引號之外,則說明標(biāo)點者與王保訓(xùn)的理解不同。
在這里,“凡食二十占”五字很值得注意。《漢書·五行志》所引的這段京房佚文正好列舉了二十種情況,這五個字就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應(yīng)當(dāng)弄清的是京氏原文對于日食是只說了這二十種情況,還是京房不只說了這些,而《漢書》只引用了二十條。
在現(xiàn)存京房佚文中,大致符合上面總結(jié)的那種格式的話還有不少,據(jù)不完全,僅見于《漢書·五行志》的就達60多條。從內(nèi)容上看,這些材料涉及日占、霜雪雹冰占、禽獸占、石占等諸多方面。與日食有關(guān)的例子還有:;
; 京房《易傳》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人君誅將不以理,或賊臣將暴起,日月雖不同宿,陰氣盛,薄日光也。”[1](1500頁)
這條材料與上面總結(jié)的那種格式雖然不完全相符,但它至少可以說明京房討論日食所說的話不只前文所引的二十條。所以“凡食二十占”那句話極有可能只是班固在引用了一段京房的話之后作的總結(jié),而不是京房自己作的總結(jié)。至于“推隱三年之食”及以下文字,則顯然是與引用京房的話之前提到的《春秋》的記載有關(guān)!洞呵铩る[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保2](第16頁)?因為班固在引用京房日食占二十條之前提到了這段話,所以在引用之后會有“推隱三年之食”等語與之呼應(yīng),所以,這些話不是京房佚文,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
此外,《漢書》及《開元占經(jīng)》等書引用日食占二十條時冠以“京房《易傳》曰”字樣,所以王保訓(xùn)就把這些話輯錄進《易傳》。此“易傳”是否就是流傳至今的《京氏易傳》?這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今本《京氏易傳》的體例十分嚴(yán)整,雖然打亂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但對每卦的闡述基本上遵照一個既定套路:先列卦象卦名,再簡介該卦含意,然后依次介紹飛伏、積算、對應(yīng)的星宿,最后說陰陽如何變化而過渡到下一卦。在這樣嚴(yán)整的敘述中如果插入《漢書》中引用的那些“京房易傳”的內(nèi)容,無論如何也是很難讓人相信的。如果說那些佚文屬于《易占》或《易妖占》的內(nèi)容,倒讓人覺得更自然。很有可能的是,班固引用京房佚文時所說的“易傳”二字只是一個寬泛的說法,可以理解為“京房對《易》的解說”,而不是一個嚴(yán)格的書名。如果是這樣,那么許多被冠以“京房易傳”字樣的京氏佚文與今本《京氏易傳》在內(nèi)容和體例上的矛盾就都可以得到解釋了。不過,目前要完全認定這一點,還缺乏更確鑿的證據(jù)。本文對此只能提這樣一個設(shè)想,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杜預(yù).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應(yīng)屆畢業(yè)生論文網(wǎng)畢業(yè)論文論文網(wǎng)
【談京房解《易》的一段佚文】相關(guān)文章:
淺談解肝煎的臨床應(yīng)用07-26
巧用晨昏線妙解日照圖04-21
也談《論語》的得名05-30
談合唱的基本訓(xùn)練08-10
國際商務(wù)中談“守時”08-02
談王鐸的書法特色06-15
談醫(yī)患官司的三把鑰匙06-07
談盧梭教育理想中的“矛盾”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