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劉鶚手記《〈道德經〉序》析疑
【提要】 本文探討了劉鶚手記《〈經〉序》與《張氏遺書》所錄《道德經序》的祖本之間的關系,指出劉鶚序文中所引錄的關于晴峰夫子的兩段資料的來源是張積中之子張少陵為李晴峰《詳注道德經》所作的序文。張少陵是為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作的序,而劉鶚則是為自己所過錄的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中的若干要義作的序。盡管這兩篇序中所用的資料有淵源關系,卻是各自獨立的兩篇序文,決不能混為一談。本文糾正了刊登在《文獻》季刊1998年第3期上的方寶川《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一文中認為的劉鶚《〈道德經〉序》和李晴峰《詳注道德經》均為張積中所作的失誤觀點。
【關鍵詞】 劉鶚 李健中 張少陵 張積中 道德經序 晴峰夫子 詳注道德經
1983年,我在江蘇省泰州市發現了一部《道德經》,是清光緒初年浙江書局輯刊的《二十二子》叢書零種,其中有劉鶚手跡近一千五百字。劉鶚引錄了其師李晴峰《詳注道德經》中的若干要義,轉錄了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兩段話,以此作為《〈道德經〉序》。1988年9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我的《泰州發現的劉鶚手記》一文,對此作了簡要介紹。當時,我將此文復印了一份,呈請劉鶚之孫劉厚祜先生審正。
我的《劉鶚手記考釋》一文載于中華書局1994年2月出版的《文史》第三十八輯,后來收入《諸子百家研究》[2]一書的下編。然而,《文獻》1998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署名“方寶川”、題為《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的文章,故意歪曲了我的學術觀點,歪曲、篡改了太谷學派原始文獻。雖然其文章最后轉抄了一篇據稱是“劉家本”[3]《張氏遺書》中所錄的《道德經序》,但是其觀點卻難以自圓其說,而且,也經不起實事求是的推敲。比如,《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的作者斷言,劉鶚的《〈道德經〉序》乃是張積中所作,而李晴峰的《詳注〈道德經〉》就是被列為“《歸群寶籍》之十七”的張積中“批注”《老子》二卷,這明顯與事實不符。因此,我們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 我的學術觀點被無端歪曲
在《劉鶚手記考釋》中,我講得很清楚:“劉鶚記下了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兩段話,作為其所錄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要義之序,故其序末署名稱‘門小子鐵云劉鶚敬錄’!笔莿Ⅸ標鞯摹丁吹赖陆洝敌颉分幸浟饲绶宸蜃拥膬啥卧,劉鶚和我都沒有認為這是晴峰夫子作的序。可是,《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之作者卻硬說我“斷定該序為李晴峰所撰”,又有“至于劉鶚為何將《道德經序》視為李晴峰所撰”云云,甚至煞有介事地說:“劉鶚亦可能明知該序是張積中所撰,因‘黃崖教案’之故而改題為‘晴峰夫子’所撰!弊髡邔⒆约合胂缶幵斓摹笆杪庇^點強加給劉鶚和我,然后再通過興師問罪來“訂疑”,真是何其怪哉!如果《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之作者真的連我這白話寫成的考釋都讀不明白,那么其究竟能否正確斷句與解讀《張氏遺書》和其他太谷學派文獻就值得懷疑了。[4]
二 太谷學派原始文獻材料被任意歪曲篡改
《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的作者說:“張積中的著述共十九種,其中所批注的《老子》二卷,被列為《歸群寶籍》之十七!盵5]又云:“張積中為批注《老子》而寫的這篇《道德經序》,收入了他的文集棗《張氏遺書》!笔聦嵣,所謂張積中“批注”《老子》一事純屬子虛烏有!稓w群寶笈總目》著錄:“《老子》二卷,一冊,黃厓太夫子批圈,陸保鋆敬錄硃,歸群寶笈之十七!憋@然,這“歸群寶笈之十七”并不是“黃厓太夫子”張積中的著作,而是陸保鋆用硃筆過錄到另一部《老子》上的張積中閱讀《老子》時在書上所作的批語和圈點。將“批圈”篡改為“批注”,再將“批注”與李晴峰的《詳注道德經》混為一談,足見《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的作者手法之獨特!學識淵博的劉鶚真的會糊涂到弄不清“詳注”與“批圈”的區別,甚至連自己老師的名號和著作都搞錯的地步嗎?如果說劉鶚故意如此,這又有何根據呢?以歪曲、篡改原始文獻資料的方法來搞“研究”,不知這是哪家的“治學方法”!
三 《張氏遺書》中的《道德經序》并非張積中所作
《歸群寶笈總目》中既有“批圈”《老子》二卷(之十七),又有《張氏遺書》三卷(之四)。如果《道德經序》是“批圈”《老子》的序,則已在書中,根本不必單獨取出再收入《張氏遺書》。況且,張積中只是于閱讀時在《老子》書上作了硃筆“批圈”,本來就沒有另著一部“批注”的《老子》,更沒有“詳注”《老子》。所以,這篇《道德經序》根本無法安在他的名下。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假若這是張積中為自己所著的書作的序,又怎么會在序末署某某某“沐手敬序”呢?這種口吻應是晚學為前輩或者為同輩中的長者著的書作序時才使用的,不是嗎?
那么,《張氏遺書》中的《道德經序》之祖本會不會是張積中為李晴峰《詳注道德經》作的序呢?也不會。序中被刪去的“中不敏”、“中懼夫道之或墜也”的“中”字應是作注者自稱,而李健中、張積中均以“‘中’字為派”,兩人相互交談時,不論誰以二人名字中共有的“中”字自稱都不妥[6],而李健中對晚輩和弟子自稱“中”的可能性最大。當然,關于“李晴峰又名李健中”之說,目前我尚不能輕率否定夏敬觀《窈窕釋迦室隨筆》中的文字材料而聽信《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的作者的臆測!洱埓ǚ蜃幽曜V》對人名字號本來就收錄未全,其中不僅沒有“李晴峰又名李健中”的記載,甚至連“劉鶚字鐵云”也沒有。只曰“劉鶚字云搏”,難道可據此說“劉鶚字鐵云”[7]也錯了嗎?
劉大紳1947年編輯出版《儒宗心法》時,“黃崖教案”早已煙消云散,其所錄《張氏遺書》中的《道德經序》在序末所署“真州□□□沐手敬序”的三個缺字框內只補出了第一個字“張”。如果此序真是張積中所撰,難道此時還有必要隱去其名嗎?可見劉大紳已知道此序并非張積中所撰,但尚不能確定是“張氏”家族中何人所撰,故只好僅補出一個“張”字而已。
在劉鶚《〈道德經〉序》中,“昔者聞諸夫子曰”、“昔夫子嘗謂予曰”中的“夫子”指晴峰夫子,“子曰:‘老氏得耳誠,謂之道!敝械摹白印敝钢芴取o@然,其區分是很清楚的,晴峰夫子著有《詳注道德經》也是很明白的,劉鶚引錄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的“義意”、“并為之序”更是一目了然。當然,如果認為其中還深藏有什么玄奧莫測的“微言大義”可以為張積中爭得《道德經序》和《詳注道德經》的著作權,“獨具只眼”的《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之作者盡可以隨意發揮,而我則只能本著實事求是、寧缺毋濫的學術考據原則聽任別人妄作“疏漏”的指責了。
四 劉鶚《〈道德經〉序》中所引資料的來源
劉鶚《〈道德經〉序》中所引用的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兩段話,其資料來源看來就是《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之作者轉抄的《張氏遺書》所錄《道德經序》的祖本,這兩篇序在引用資料的來源上應有同源關系。近年來,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正在影印出版《太谷學派遺書》[8],其中的若干抄本[9]的版本、源流、演變、收藏情況、真偽和可靠程度等尚待認真詳細的考證研究。假如《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之作者轉抄的和由出版社影印的《張氏遺書》中所錄的《道德經序》未被人進行過類似變“批圈”為“批注”式的篡改而確系原貌[10],下面方可以進一步作些探討。
(一)《張氏遺書》所錄《道德經序》祖本的時間問題
據序末所署“同治癸亥七月甲子日”可知,此序作于同治二年七月二十日,即公元1863年9月2日,早于同治五年發生的“黃崖教案”。是年,李晴峰五十六歲!洱埓ǚ蜃幽曜V》曰:“師教人以致知、格物為本,嘗取二氏譬喻,以轉識成智為致知,以心息相依為格物,亦竊比老彭之意!边@段話與劉鶚手記所錄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要義中“儒、釋、道三教雜糅”的思想特點若合符契。李晴峰《詳注道德經》應完成于此時或稍前,而《張氏遺書》所錄《道德經序》的祖本則作于此時。
(二)《張氏遺書》所錄《道德經序》祖本的作者問題
據序末所署“真州□□□沐手敬序”可知,序文的作者是“真州”[11]人,與李晴峰、張積中是同鄉,姓名共有三個字。序文的作者稱李晴峰為“夫子”,并以晚學的口吻署“沐手敬序”,其作品又有資格收入《張氏遺書》,當時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又有據可考的人唯有張積中之子張少陵。張少陵,字“道生”,是李晴峰夫人張孺人的堂侄,與李晴峰關系密切。他早年從學于晴峰夫子,“登龍門”后,“官山東令”。《龍川夫子年譜》“同治四年”記載有張少陵與李晴峰的交往,這已是作序兩年之后的事了。一年后發生了“黃崖教案”,張積中全家遇難!稄埵线z書》中所收的應不只是張積中的作品,同時亦包括“張氏”家族中其他人的作品,如其子張少陵的這篇《道德經序》。
晴峰夫子的《詳注道德經》完成后不久就發生了“黃崖教案”,他的這部由其高足弟子兼內堂侄、“黃崖教案”的“罪魁”、前山東令張少陵作序的大作還能公開流傳嗎?筆者認為,這應是此書鮮為人知、不見著錄的主要原因。
(三)劉鶚《〈道德經〉序》與張少陵序文的關系
發生“黃崖教案”三十年之后,至光緒丙申年[12],晴峰夫子仙逝已十一個春秋,但“黃崖教案”的陰影仍未散盡。劉鶚用張少陵為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所作序文中的有關材料[13]重作了一篇《〈道德經〉序》,這就是我《劉鶚手記考釋》中所錄的《〈道德經〉序》。這篇序是劉鶚作的,其中以“拿來主義”的方法使用了張少陵那篇序文中有關晴峰夫子的材料。特別要說明一句,老殘先生和我都從未認為是當時已經去世了十一年的晴峰夫子作的這篇序。張少陵是為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作的序,而劉鶚則是為自己所引錄的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中的要義作的序,故其序末云:“敬將晴峰夫子《詳注道德經》之義意爰識之,并為之序!彼,盡管這兩篇序所用的資料有淵源關系,卻分明是兩篇各自獨立的序文,決不能混為一談。
五 結束語
以上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和《張氏遺書》所錄《道德經序》的有關論述,不當之處,謹請海內外專家和學界同仁批評指正,亦歡迎《關于劉鶚手記〈道德經序〉的作者問題》之作者繼續匡謬訂疑!
[1] 作者高正,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江蘇泰州人,1954年生。著作有《諸子百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荀子〉版本源流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等,主要論文有《郭店竹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定位棗兼論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的關系》(《史》2000年第2期,對此文中排印訛誤的《更正》見該刊2000年第3期第124頁)、《〈楚辭〉窺管》(《中國哲學史》1999年第3期)、《老子的“道”與黑格爾的“絕對理念”》(《哲學動態》1998年第9期)等。
[2]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3] 劉鶚后裔所保存的手抄孤本。
[4] 至于劉鶚在序中所引用的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兩段話,其資料來源見下文。
[5] “歸群寶籍”四字是引用方寶川的原文。“籍”,手抄本《歸群寶笈總目》原寫作“笈”,我在下文保留了“笈”這個異體字!稓w群寶笈》,原書散佚,其目錄《歸群寶笈總目》有抄本傳世。這里,我和方寶川所依據的材料均為手抄本《歸群寶笈總目》。
[6] 無論古人、今人,都不會這樣。
[7] 《歸群草堂語錄》中有“劉鐵云”的稱呼。
[8] 共三集,已出兩集。
[9] 包括《張氏遺書》等。
[10] 不妨先作如此假設。
[11] 今江蘇儀征。
[12] 即公元1896年。
[13] 即晴峰夫子平日口授的兩段話。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劉鶚手記《〈道德經〉序》析疑】相關文章:
地方文獻整序研究12-05
言與道-讀《道德經》札記03-06
劉鑒泉先生的“人道”思想研究03-21
現代河流沉積層序及沉積模式探究03-04
劉蕺山格物致知說析論03-04
論劉蕺山的無善無惡思想03-04
《滕王閣序》傳世精華英譯賞析03-01
基于序貫蒙特卡羅算法的MIMO信道跟蹤11-22
稅收之債優先權的法律位序分析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