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快速發展,全球化、多元化、中華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對少數民族自身文化認同帶來巨大沖擊和影響。本文從文化認同受到的文化影響來分類,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文化形態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作用。本文通過研究系統地把握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研究現狀,分析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為少數民族文化認同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認同;少數民族;全球化;文化沖突
隨著shiba大的勝利召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提上了國家的議事日程,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以此增進民族團結與融合,從而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是擺在當前社會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快速發展以及價值多元化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經濟上的進步與活力,但是也對少數民族自身核心價值和主流文化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少數民族自身文化認同受到巨大沖擊和影響,造成文化認同的困惑,增加了少數民族文化適應的困難。文化上的沖擊、不適衍生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從簡單的少數民族個體發展困惑到大規模民族矛盾沖突等,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少數民族文化認同,以便找到少數民族從文化適應到文化融合繁榮的路徑。
一、基礎理論和概念
。ㄒ唬┪幕J同起源及定義
。ǘ┳迦赫J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
民族認同和族群認同常被替換使用,在概念上存在混淆之處。2007年Cokley通過各類文獻的總結對比,提出兩者共同之處是都包含了群體歸屬感并和文化行為、價值、對所屬群體的態度以及對歧視的反應有聯系。兩者差異之處在于族群認同更多是從生理維度來定義,比如體貌特征、基因、膚色等。民族認同更多側重的是社會維度和文化角度,強調共同的價值觀、文化、祖先、信念。民族認同適用于研究個人是如何看待其文化信念、價值和行為;族群認同適用于探究個人對攻擊和高度種族化社會的反應。
二、不同文化影響下的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研究現狀
由于文化認同內涵豐富,所以相關研究涉及眾多學科,包括人類學、社會科學、心理學、哲學、文學、宗教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不同領域的學者從各自學科出發,研究了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多方面的問題。本文從文化認同受到的文化影響來分類,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文化形態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作用。
。ㄒ唬┤蚧、多元化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
全球化、多元化中大眾傳媒是文化認同的催化劑,大眾傳媒加速了少數民族傳統被解構、斷裂和碎片化。大眾傳媒傳播使少數民族看到了文化的差異性,少數民族一方面在大眾傳媒的傳播下接受現代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消失,所以也會產生認同危機。大眾傳媒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也有正面意義,可以修補、重構少數民族自身文化,并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產生積極的幫助。劉新利《大眾傳媒與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認同》提出大眾傳媒使少數民族的自我意識覺醒,可以產生少數民族的文化自覺,利用大眾傳媒對瀕臨消失的民族傳統文化進行修補、重構。黃紀針《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認同危機與對策》提出強化文化自覺,構建新的文化認同來化解當前文化危機,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發揮傳媒作用,開展全民文化教育。通過增加對傳統文化的報道,利用各種方式再現傳統文化,幫助人們了解不同少數民族的文化特殊,增強少數民族的'文化認同。
。ǘ┲腥A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
回顧中國歷史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長期存在矛盾、沖突、碰撞、交流與融合。隨著秦、漢中國大一統局面的形成、發展和鞏固,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并產生了以農耕文化為主,以游牧文化為補充的中華文化。苗普生《文化認同:新疆歷次動亂的深層次原因及歷代應對之策》新疆歷次動亂的深層次原因,是文化的認同。歷朝歷代為不斷增強文化認同,并以文化的融合作為政治統屬的目標。
(三)中國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影響
中國建國以來政治與社會發展過程曲折起伏,新的文化價值和認同逐漸浮現。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相互的影響,社會主義文化存在文化失范、文化虛無、文化分化、文化斷層。周留征、劉江寧《當代中國文化認同危機的歷史成因與現實對策》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夯實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基礎。以大學文化建設為載體,營造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良好環境。以社會主義公民教育為重點,暢通大學生中華認同教育有效渠道;趪椅幕踩闹腥A文化認同構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全球化下中國國家文化安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是尊重和鼓勵文化多樣性與一體化的統一發展。郭曉川《文化認同視域下的跨文化交際研究》不同民族群體都把自己視為“中國人”,并普遍認同以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價值觀。
借鑒多民族多文化的美國經驗,有學者提出少數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與社會的一體化。劉智在《美國文化的移民特征》提出社會主義文化下的文化多元是允許在接受社會主流文化的前提下保留各自移民族群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某些特點,以及亞文化群體的存在,并不是保留絕對獨立意義的文化群體[27]。這種方式是否符合少數民族文化認同還有待深入研究,文化認同的構筑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一個族群、一個社會中個體相互交往過程中所發生的思想與實踐的矛盾、沖突、相互和解甚至結合相互認同的過程。中國是由多民族組成的大熔爐,中國社會文化核心價值觀是引導個體、群體文化間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必要保障,需要發揮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價值探索一體化、同一化。
三、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研究不足
文化認同是交叉學科,眾多學者基于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研究范式、對不同的問題進行了研究。雖然從多個學科更充分、更全面的研究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問題,但是現有的研究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案等方面存在如下不足。
。ㄒ唬┭芯糠椒ㄈ鄙俣考俺掷m性的研究
少數民族研究帶有族群研究特色,如巫達《社會人類學的都市族群研究》在社會人類學的都市族群研究中,著重研究了少數民族融入大都市的族群認同、文化認同[30]。文化認同的影響是復雜、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性的對某一群體跟蹤調研才有可能發現有價值的成果,短期的研究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現象。現有研究更多的是在某一個固定時間以靜態的視角對某些少數民族群體的文化認同進行研究,而文化認同是一個持續性的多種發展階段的主題,缺少對少數民族群體的跟蹤性的、持續性的長期研究,會造成研究的割裂,難以發現更有價值的結論和成果。
。ǘ┭芯繉W科缺少管理學科視角的研究
隨著經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企業越來越多,少數民族個體慢慢從畜牧、農牧,轉為通過企業工作實現個人的生存、發展。現有的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缺少從企業管理和管理心理學的視角進行研究。如少數民族個體的文化認同將影響少數民族個體在工作中是否很好的融入企業,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國內的企業文化既有西方的科學管理又有中國管理文化的傳承,這些都會對少數民族群體產生影響。喬納森`弗里德曼在2003年《文化認同與全球性過程》提出企業內的文化認同可以借鑒國外跨國企業文化管理的研究成果,跨國企業文化管理解決了文化沖突、文化認同的管理問題。此外少數民族網絡交流活動屬于網絡行為的研究范疇,少數民族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接受其他文化并傳遞自身文化,這一過程與文化認同有著密切的關系,需要從行為科學的視角對相關現象進行研究。
少數民族文化認同涉及公共管理的問題,缺少從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的角度研究文化產業發展中文化認同研究。如通過對邊疆地區文化產業推進過程中問題的原因分析,可以通過推進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促進少數民族文化認同構建。此外,公共管理涉及社會保障,如何保障少數民族自身的文化認同,都有待開展相應研究。
。ㄈ┭芯績热萑鄙賹嵺`問題的深入研究
文化認同是對交流理解、思維方式的研究,目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明顯分離,很多研究過于偏重宏觀,過于理論化。戴曉東在《解讀跨文化認同的四種視角》提出傳播學中民族志方法是建立在對習俗、文化行為等第一手觀察的描述,通過對文化實踐的總結來進行文化的詮釋。民族志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用于對文化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展示,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成果,對實踐問題充分反應。國內并沒有見到應用民族志法進行的研究成果。
現有一些研究集中于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的個案研究,對于各自宗教對文化認同的影響研究不足,其中關于新疆地區的研究相對較多,對于藏族研究相對較少。對于更貼近少數民族日常生活、工作內容,由于研究難度較大,相關研究則更少。一些研究出發點都是少數民族如何認同主流文化或其他文化,對于主流文化如何包容少數民族文化,如何認同少數民族文化相對欠缺。少數民族的文化認同需要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相結合,正確處理少數民族自身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傳統與現代、社會主義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如何有效的處理這些關系,相關研究并沒有進行針對性的展開。教育作為民族振興與社會進步的基石,在加強文化認同研究,促進文化認同傳播與發展,以此繁榮中國多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在教育中如何處理文化認同的各種文化的關系也缺少相關研究。
四、結論
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問題在當代中國更加突出,它既是社會變革的歷史結果,也是經濟進程中文化碰撞的必然表現,凸顯了文化認同在當代中國少數民族和諧發展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缺失可以演變為極端宗教主義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當前暴力恐怖活動多發頻發,通過加強文化認同的研究,對于防止暴力恐怖、宗教極端活動的蔓延,確保全國社會大局的穩定,實現多民族長治久安的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認同中諸多問題深入研究,對于促進少數民族的文化選擇,增強少數民族的中華文化認同,促進少數民族在感情和認識上實現文化認同的一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于少數民族文化認同的論文】相關文章: